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湖北有楚國文化有哪些

湖北有楚國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26 11:16:37

❶ 荊楚的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戰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

周初,文王姬昌的老師的曾孫熊繹被封為子爵,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到了楚莊王時,楚吞並了周邊眾多小國,成為一方大國。 先抑後揚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大體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的范圍。當北方有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並創造出了大溪、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楚文化、荊楚文化同屬一個概念,均指楚人、楚民族、楚國創造而長期沉澱的文化實體和形態。歷史上荊、楚不分,荊、楚或荊楚、楚荊作為一種特定的稱謂,已沿襲三千多年。如《詩·商頌·殷武》說:「維女荊楚,居國南鄉。」這里是「荊楚」聯稱,荊在前,楚在後。《竹書紀年》說:「昭王十六年,伐楚荊。」這里是「楚荊」聯稱,楚在前,荊在後。另據《春秋》記載,魯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稱荊,但自魯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後,就改稱為楚。這樣看來,荊或楚,荊楚或楚荊聯稱,其意思一致,似無大區別。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從 刑聲。」釋楚:「叢木也,一名荊也。」這樣就把荊山、荊楚、木、荊州、荊、楚國,統一起來,形成系統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時,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一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沈括《夢溪筆談》也說:「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別名也。」至此,荊楚約定俗成,成為一個專稱楚族、楚國和荊楚地域的一個特有的稱謂。
當然,歷史上也還有其他各種說法,如《詩·商頌》毛傳說:「荊楚,荊州之楚國也。」又如《漢書·高帝紀》顏師古註:「秦莊襄王名楚,故改諱荊。」但不論何種說法,荊和楚早已溶合為一體了,絕不能截然分割開來。作為楚人族所創造的文化,並在荊楚大地得以長期沿襲下來,也就稱之為楚文化或荊楚文化了。那種認為楚文化是專指為楚國時期的文化,荊楚文化則為荊楚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即指楚文化,又指此地的一切時空文化,顯然是不科學的。文化是傳承性的,源流嬗變,涓涓不息,楚國雖亡,文化不滅。
現今溯其源流,楚文化或荊楚文化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形態,有它本身的內涵和屬性,有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科學體系,不能把荊楚地域內任何時期的文化、都稱之為楚文化或荊楚文化。
「楚辭」 這一名稱起於西漢。它有兩種含義:一是詩體名,指戰國後期由屈原等楚國詩人以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為基礎創造的一種詩歌載體;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由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後人模擬的作品,名為《楚辭》。由於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後人提及楚辭無不言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並常以「騷」或「離騷」作為楚辭的代稱。 楚辭的產生離不開楚地特有的民間習俗。江漢水鄉,民間巫風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這一帶很早就流傳著有別於中原地區的楚地民歌,這些因素都是楚辭得以產生的基礎。雖然在《詩經》這樣一部廣泛采錄周初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四方各國民歌的總集中,幾乎沒有收錄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於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楚地方言也難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僅從各方典籍保存下來為數極少的楚歌來看,其內涵豐富,敘事抒情都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楚辭的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❷ 荊楚文化有哪些元素

荊楚文化的元素有炎帝神農文化,楚國歷史文化,秦漢三國文化,地方戲曲文化,民間藝術文化等等,荊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其地域范圍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區劃為主。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從斷代的靜態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為主體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從發展的動態角度看,它不僅包括古代的歷史文化,還包括從古到今乃至未來湖北地區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此,「荊楚文化」也可以理解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❸ 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民族把長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稱為荊蠻、楚蠻或荊楚,周武王分封荊楚民族一支的首領熊繹於荊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❹ 楚文化的代表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是楚文化嗎 最能代表中國的當然是漢文化,楚文化也早已是漢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其中了。

白色在楚文化里代表什麼? 白色在楚文化中代表我國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代表結晶!

湖北省的哪個地方最能代表楚文化? 那有很多了,最為濃縮的是東湖的楚城,和省博物館那裡都是經典楚文化。

楚文化的歷史淵源 楚人,與中原華夏氏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楚人的祖先來自中原,為華夏族南遷的一支,給楚地帶來了華夏文明的先進因素,並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緩慢向前發展楚文化。從統屬而言,楚於西周初年為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統治。而且實物資料也表明,西周時期,楚文明的個性世滑特徵尚不明確,它還保留著相當大的中原文明特點,到春秋以後才逐漸形成既別於中原姬周文明又別於其它區域性文明的有自身特點的成熟的獨特文化。楚文明的初步興起與其它文明一樣,也應具備相應的文明諸要素,我們可以此來考察楚文明興起的大致時間。楚自鬻熊至熊繹受封的階段,文獻均記其「居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而非「都丹陽」,加上又無相應的考古學資料相印證,當時丹陽只是一個地名,而非都城,也無城邑的建制,大型禮儀建築搜孝臘也尚未發現。就是懷疑為楚國製作或斷為楚國所有的青銅器,不僅未見於考古發掘,即使是傳世品中也一無所見,文字就更不用說了。此時,楚「辟在荊山,篳路藍縷」,可見生產力之低下,其生產關系也只能是以較單純的血緣關系為基礎形成的。楚的社會形態自然也比較原始。 熊繹受封是楚立國之始,他五傳至熊渠之間的事實史載不詳,也無明確的考古資料面世。看來,楚即使立國,也未必真正進入了嚴格意義上慎螞的文明時代。但到熊渠時,楚有了第一次擴張,它應是楚經濟、軍事實力有較大增長的反映,青銅兵器應該得到了比較普遍的應用。湖北當陽趙家湖西周晚期楚墓中出有少量銅器,並有極少量的傳世銅器遺存,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楚青銅冶鑄業的興起。這一時期已有少量疑為楚城邑的遺址發現。而且楚的社會形態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完成了由部落聯盟集團的氏族社會到階級社會的過渡。熊繹文化大道位於湖北省保康縣城南牌坊灣地段,南起土門三岔路口,北至封銀岩嘴,東至道路紅線,西至清溪河邊。沿途興建10個早期楚文化街頭景點和2個早期楚文化廣場,並與已建成的楚文化浮雕長廊連為一體,構成沿清溪河十公里楚文化景觀帶。熊繹文化大道配套建設啟明廣場、承水玉橋、楚源鳳台等3項景觀節點。保康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楚國800多年的歷史,在保康就有 350多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料記載,熊繹,為祝融氏分支鬻熊一支的後裔。周成王時代,熊繹受封為楚君,賜「子男」田地。因此,保康沿河大道以熊繹命名,寓意是將「荊山楚源,早期楚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弘揚祖先熊繹率部族「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堅韌不拔、開拓創新、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的楚人精神。 由於在西周早中期,楚國局限於一個狹小的地域,且主要是在中原姬周文明的影響下發展,因而,楚人統治區內的文化面貌接近於中原姬周文明的風格,是時,楚文明雖處於襁褓中,但其個性特徵開始孕育。西周早期,隨著楚人第一次擴張軍事行動的開始,楚人有了進一步與外圍蠻夷文化接觸的機會,華夏文明與蠻夷文化的交融使楚人在繼承華夏文明即姬周文明的同時,也按已逐步形成的自我意識對其進行改造。楚文明就在這種既堅持主源又兼收並蓄的過程中初步興起了,這一過程可持續到春秋初年。也正是在一種特殊的多民族環境和共存意識中奠定了後期楚文明多元的特徵和鮮明的個性。楚文化美術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系列神秘古怪的意象組合,鹿角立鶴、虎座鳳鳥、漆繪上的人神雜糅、織綉上的龍蟠鳳逸、青銅器上斑駁陸離的色彩等等,這是楚人文化精神上無礙於物,「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花朵流動與生長的造型,正給人自由、生動的想像。 楚國盛產細腰美女。楚文化科技: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進行考古發掘,大量青銅器、玉器、漆器出土,藝術門類豐富,器物造型完整。其中,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尊盤工藝奇絕,被譽為「先秦時期的頂峰」;漆衣箱中帶有「......>>

莊子是楚文化代表還是黃河文化代表 應該還是算黃河,莊子是宋國人,宋國基本都在長江以北,國都在河南。

楚辭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在文學體例的主要特徵是是帶有什麼字的詩句 楚辭的特徵,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顧可謂之『楚辭』。」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徵,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楚辭的文體特點。一. 從詩風言,鋪排誇飾,想像豐富,是楚辭的共同特徵。如《離騷》充滿奇幻不拘的想像,抒發真情層進反覆。 二.從體式言,楚辭較之《詩經》,篇幅極大增長,句式也由四言為主變為長短不拘,參差錯落。 三. 就語言說,楚辭多用楚語楚聲,楚地的方言詞語大量涌現,另外,「兮」字、「些」字作為虛詞嘆語成為楚辭的一個鮮明標志

論述楚文化的神秘性 楚文化是一種神秘想像力的象徵。
楚文化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代表,其中包含著中國人民最原始的崇拜。楚文化的神秘性正體現在古老的圖騰藝術中,古代中國人民發揮想像力,將耕種和祖先的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屬於各個氏族的圖騰文化。主要有鳳凰、公雞等圖騰符號。通過圖騰藝術傳達人們祈福、祭祀等最原始的意識。楚文化豐富的想像空間還體現在人們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春秋時期我國的青銅器冶煉達到了頂峰,人們將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在紙質、青銅、陶器和漆器上,從而成就楚文化中繪畫、青銅器、陶器和漆器的繁榮。

古代楚文化取得了哪些輝煌的成就 荊楚文化的八大特點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概括為八大系列:
1、炎帝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里,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志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掘《長江開發報》1996年4月10日四版,裴高才同志題為《盤龍考古新發現,「商代」過大別崇山峻嶺,我國興建古城的歷史重新改寫》文章介紹,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教授20年來潛心研究整理盤龍城遺址及其文物史料得出結論:被譽為中國南方第一古城的商代盤龍城遺址,最近有新發現,該城的興廢歷經近300年,它將我國興建古城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提前到商代。「……將武漢城市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年。……改寫了『商代文化不過大別山』的歷史……」。
文章說,盤龍城於1954年防汛時發現,於70年代大規模發掘,迄今共發掘文物二千餘件,其中大銅鼎、大銅、大玉戈等數十件文物為罕世珍品,屬當今中華古文物之最。……令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中外專家們稱,盤
龍城系我國迄今發現最大最早,保護最完好的商代古城,是古代南方的文化瑰寶,是江漢大地的一座文物寶庫,是「研究中國古城不可多得的標本。」
文章說,盤龍城遺址東西長二千一百米,南北寬一千八百米,中心面積一百一十萬平方米。擁有古城址、古宮殿、古城牆、古作坊、古墓葬等八大古跡景觀……在已發掘的兩座宮殿中,一座設有四室,周圍是迴廊的宮室,另一座布局為一大空間廳堂。兩座宮殿為前朝後寢格局,系當時祭祀、冊命、聽政、出師、盟會等舉行國家大事的地方,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同時,四周作坊林立、釀酒、制陶、冶煉業十分發達,系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據考古研究所近期鑒定,盤龍城興建於商代二里崗期,荒廢於殷墟一期,歷經時間在二百五十至三百年之間。盤龍古城遺址與武漢市城區僅一河之隔。……為古代河流灄水、漢水注入長江的交匯地帶!
《長江開發報》的上述報道,無疑是「漢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一命題的最新支持論據。一、它有力地證明了我國興建古城的歷史是在漢水之畔開的先河,打破了史學界關於「興建古城於春秋戰國」的統一認識。二、「屬當今中華古文物之最」的、代表漢水文化的數十件文物是從漢水之濱出土的;在商代漢水流域就有了「我國迄今發現最大、最早的」古城。三、從它改寫了「商代文化不過大別山」的歷史,把中國興建古城的歷史由春秋戰國時期提早到商朝時期這一史實上看,正召示出了「商代文化過了大別山」,還是「漢江文化影響、造就了商代文化」這一新的急待重寫的中華文明起源學說課題。
《湖北日報》1996年5月31日第七版報道:「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海內外學者近三百人來荊州研究楚文化的冶金、紡織、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專家們認為,楚文化成就包括銅鐵冶煉與鑄造技術,磨漆彩繪工藝,絲綢加工技術,道家哲學,楚辭散文和音樂舞蹈,在當時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英國大英博物館館長羅森夫人說,「楚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強烈的生命力。(漢江流域的)楚文化所創造的物質文明更令人叫絕:世界上第一塊可鍛鑄鐵;世界上第一塊每平方厘米紡織170根絲的高密度絹;世界上第一件脫胎彩繪漆器;世界上第一架可連續發射20箭的弩,世界上第一張可折疊的大床……楚文化的精髓不僅熔鑄於楚人後代的心底,而且成為中華民族所共有財......>>

論述楚文化的神秘性 (轉)
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人認為顓頊帝高陽氏是他們的先祖,老童、祝融是遠祖,鬻熊是始祖。西周初年熊繹被封為楚國國君,公元前223年楚為秦國所滅,立國約八百年。楚文化是長江流域的古老文化,從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開始發展,到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早中期漸漸繁榮,戰國末期,楚國衰敗。楚國藝術發展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將近500年的時間和歷史。
楚國青銅器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楚國擁有大冶銅綠山等銅礦,在開采、冶鑄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出土於楚墓。
考古發現證實,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楚國絲織刺綉品種類繁多紋樣精美,色彩鮮艷,紋樣圖案以珍禽異獸為主,龍鳳形象最為豐富,姿態優美舒展,氣勢恢宏,極具神秘意味。
楚國習俗與中原諸國不同,楚人崇巫信鬼,以歌樂鼓舞取悅諸神。多彩多姿的鳳鳥龍蛇構成楚器的裝飾主題。
楚國在哲學、文學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先秦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峰。以老子、莊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以屈原詩歌、莊子散文為代表的楚文學,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之源頭。楚人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在眾多藝術門類上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在音樂、舞蹈、繪畫與雕刻等方面的造詣尤為出色(《楚文化展》)。

我所了解的楚文化300字 楚辭:採用楚國方言,句式靈活。時代及創作者。戰國時期,屈原。代表作【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與唐朝李白相同。
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❺ 在武漢,「楚荊文化」究竟指的是什麼

在武漢,“楚荊文化”主要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為主體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並且也是指從古到今的湖北地區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楚荊文化可分成多個系列:1、炎帝神農文化。炎帝神農嘗百草,主要在湖北這一帶,救治百姓。2、楚國歷史文化。3、秦漢三國文化。是秦漢時期各國歷史紛爭的文化中心之一。4、清江巴土文化。古代巴人後代是土家族,也是我國有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文化也一同並入。

而楚國的文化,也成為了荊楚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精神財富。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楚文化、荊楚文化同屬一個概念,都是由楚國人創造的文化形態。而歷史上荊、楚不分,因此合並稱呼,成為一種特定的稱謂,歷史源遠流長。

閱讀全文

與湖北有楚國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0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8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2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2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5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