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你如何理解日本文化

你如何理解日本文化

發布時間:2023-07-02 13:01:20

A. 對於中日文化,你有什麼見解

一,價值觀差異

中日文化有非常顯著的價值觀差異,不僅中日,每個國家之間都有很大的價值觀差異。首先來說中國文化,中國從古至今,上下5000年來都強調愛國愛家,尊老愛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從來沒有變過的。所以中國人很注重血緣,很注重民族凝聚力,這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當中都有體現。而日本是一個性格堅忍的民族,雖然說性格堅忍確實有好處。但是正是由於日本這一特性,使日本在戰爭時期大量的燒殺搶奪,做一些傷害中國的事情。所以,日本的某些價值觀,並不是好的價值觀,有很多弊端。

四,文化多元世界文化才會發展得更好

只有中日文化充分交流,世界文化多樣性才會百花齊放。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日本文化,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主動去學習其他文化之間的益處,然後我們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日本文化有日本文化的精華,可取之處,比如說日本的茶文化,花文化,浮世繪,這些都是中國需要學習的。中國文化也有可取之處,那就是詩詞文化,雕塑文化等等。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間只有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才會產生絢爛的火花,才會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B. 這6個關鍵詞帶你5分鍾了解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自來以其獨特性著稱,這種獨特的文化在外國的人看來既有魅力也充滿神秘,然而也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誤解,因此理解日本文化十分重要,本文就 解讀日本文化的10個關鍵詞,讓你更了解日本 ,讀懂關鍵詞,才能讀懂日本文化。

幽玄

有一種境界,既不可言傳,也無法用雙眼准確把握,然而正因如此,在其深處才有一個人可能感受到的絕美境界的存在,這就是「幽玄」。它是流動於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審美意識之一,講究余韻,並以精約為美。這種審美觀還與日本俳句的形成不無關系,即便是在詞語種類、數量都被限制在最小程度的情況下,俳句也能涵蓋世間的森羅萬象。換句話說,幽玄的美是一種重在余韻的美,只有在用有限的語言表達無限的內容成為可能時,它才會成立。因此可以說,這種美的境界只可能在一個分享同質文化的共同體中存在,在這個共同體中,即便沉默無言,對方也能探知你的心意。

空寂與閑寂

「わび」和「さび」指的是茶道和俳句等日本傳統藝術所追求的究極美的境界。兩者在以下這些方面都是一致的:以寂寥的情趣為根本,追求樸素簡單的美,排斥華美的修飾。「わび」主要是集茶道大成者千利休所追求的境界,表現的是一個靜寂、澄明、安詳的世界。「さび」則意味著枯淡、古雅,被視為芭蕉俳句的理想境界。他們超然於世,不在乎利害得失與繁瑣的人際,追求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的美。

無常

無常是佛教最重要的世界觀之一。這種思想認為,萬物流轉不居,一切眾生都必然走向死亡,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在日本,「無常」自古就是文學的主題,成為日本諸多傳世文學的根本理念,比如中世的《平家物語》、《方丈記》《徒然草》以及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芭蕉的《奧州小道》等等。

平家物語》講述了擁有強大勢力的首個武士集團——「平家」由盛到衰的過程,它的開篇就寫道:「(祇園精舍之鍾聲、娑羅雙樹之花色)訴說盛者必衰之理。驕奢者終難長久……」。而隨筆《方丈記》也從宣揚無常觀開始,「河川流逝不曾歸,今日水亦非昔日水」。

留白

「間(留白)」指的是時間的休止,也或是空間上的空白,然而這並非是單純意義上的空白。在傳統的日本藝術中,特別是在實踐或鑒賞能劇、歌舞劇等戲劇以及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時,「間(留白)」的概念甚至成為了關鍵。「間(留白)」和節奏、呼吸息息相關。原本是音樂上的概念,後來擴大到了其他藝術領域。在戲劇中,「間(留白)」表現為演員為留下余韻在台詞或動作之間採取的靜止姿勢,在音樂中,則隨著演奏者的不同闡釋,對「間(留白)」的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在繪畫中,留出大片空白的「余白」部分帶給整體的效果也倍受重視。綜上所述,空無一物的「無」對全體的動作和表達產生了巨大影響。

恩 對別人施予的恩惠,自己會承擔一定社會和心理上的義務,這就是「恩」的觀念。它的語源要追溯到武家社會,主君賜予家臣領地,即「封地恩償」。而日本的社會脫離封建社會也不過才120多年的歷史。直到現在,日本社會結構基本上仍屬「縱向社會」。因此社會中常常出現這種現象:上司會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上給予下屬關懷,另一方面,下屬感受到上司的恩情後,也會對上司充滿敬意,竭盡忠誠。在社會常識看來,受恩忘記報恩是難以容許的。不過,和其它那些日本傳統觀念一樣,日本人對「恩」的觀念正在逐漸淡化也是一個事實。

根回(事前溝通)

日本人在將要作出某種決策時,為了避免爭論的混亂,往往會事前溝通,使眾人意見達成一致。這種方法就叫做「根回」。原本意思指的是搬運樹木時先將根部切短,好讓搬運進行得更容易。

若是持不同意見的人突然坐在一起開會,就很難討論出一致的意見。然而如果事先進行疏通,調整了各方意見,就能很快得出一致的結論,無需在會議上白白浪費時間。不過,這種方法在用於政治決策時,難免會被批評為非民主主義,因為政策很可能在國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決定出來。

這就是靜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日本文化關鍵詞了,希望對看到這里的你學習日語有幫助!如果想學習日語,又缺乏系統學習或者是互助,可以私信我「學習」哦

對了既然看到這里了,那還不 點贊關注轉發素質三連嗎 ?生氣ing(滑稽)

C. 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你知道多少

日本民族是一個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過吸收、選擇、融合外來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一、日本「雜文化」的主體性和開放性

1. 日本文化的主體性

眾所周知, 從歷史角度看日本的周邊是文明古國。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 日本作為遠離大陸的孤島獨自發展了自身的文化。與亞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國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處於低水平的狀態。古代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相遇時,就好比水往低處流, 當時已非常先進的中國文化被日本所吸收。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會文化發展相當迅速。也是由於與西歐資本主義文化相比落後很多, 因此近代以後的日本開始大規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島國, 與文明中心地的中國以及中國的鄰國朝鮮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這個距離, 某種意義上給予了與外界交流的主導權。也就是說, 順應時勢或必要時日本經由大海從大陸引進所需文化, 時運不濟或不必要時再次利用大海一時關閉交流的大門。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環境, 建立起統一的國家以來, 一千多年間沒有受到外來的侵略和征服, 也沒有像彌生時期的大規模的外族人種的遷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的佔領, 日本之前從未有過外國的進入。這與當時的亞洲大陸和歐洲頻繁征戰, 發生民族沖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來文化時常常根據自國的需要有選擇性地接收。這種開放和封閉的地理環境同時帶來的是日本文化的兩面性。開放的同時關閉, 一時開放一時關閉的外來文化的吸收也具有兩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來信仰多神論認為世上萬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們的幸福與不幸。六世紀時佛教傳到了日本。現在在日本人的生活與習慣中一般來說喜慶時以神道儀式慶賀,不幸之事採用佛教儀式。這種多元化的思維方式給日本文化帶來了極大地融合性, 使外來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時得以並存。

2、主導性、選擇性、融合性、保守性

日本的主體性又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主導性:吸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公元5至6世紀左右,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把中國隋唐的先進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紀到19世紀歐洲是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的發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於是移植歐洲近代學術思想,進口近代產業經濟制度,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文明。

(2)選擇性:

認為對自己有益的文化,並能適應本國文化的就吸收。

(3)融合性:

並不是將外來文化直接機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東西同時將外來文化有機的融合日本化。

(4)保守性:

固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的傳承,比如茶道、相撲等。

3. 從形成原因看主體性

如前所述, 周邊性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日本距離亞洲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國很近, 在吸收外來文化時有自己的主導性。這是日本文化主體性 的一種表現, 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時充分發揮了主導性。日本文化主體性的第二個表現是, 對固有傳統文化的保守性 。這歸功於島國的地理環境。戰爭頻發的中國, 新王朝的更新常常伴隨著對過去文化的破壞和否定。但是, 沒有戰爭的日本, 保存並發展了大量起源於中國, 同時被戰爭丟棄的東洋燦爛的傳統文化, 例如, 宮廷音樂, 舞蹈等。日本文化主體性的第三個表現是, 它的融合性 。

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日本沒有生搬硬套, 而是表現出了強烈的融合性。究其原因, 可舉出日本民族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日本通過改造中國的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這是極好的例子。他們以漢字的草書為基礎創造了平假名, 以楷書為基礎創造了片假名。另外, 對印度傳來的佛教進行改變,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 創立了神佛習合論 , 又發展成為現世佛教 。

二、外來文化吸收的開放性

1、大化改新與隋唐文化的吸收

日本仿效中國, 645年把年號改為大化。通過大化元年進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積極地引進了中國制度和文化。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權的官僚國家為目的, 主要引進大陸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實施租、庸、 調等租稅法, 製作戶籍, 賬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會。法律效仿了唐律令, 相繼頒布了近江令 , 飛鳥凈御原律令, 養老律令等。

在教育方面, 學習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內容, 同時以中國儒家的經典 孝經、 論語 、 禮記等作為教材使用。但是, 沒有採用中國的科舉制度。日本是以世襲制選拔和任命官僚。

在衣食風俗方面, 也吸收了很多文化。貴族們羨慕唐朝的生活方式, 模仿他們的生活。當時流行唐服, 天皇的禮服和冠也都仿效中國皇帝的禮服, 大臣和女性的禮服同樣都是以唐服為標準的。唐朝的飲食文化、食品、 烹飪法也傳到了日本, 豐富了日本人的生活。日本的傳統活動中有很多是中國的傳統及習慣。例如, 新年的門松、屠蘇酒、七夕、盂蘭盆會、 重陽節等。

2. 明治維新與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維新, 事實上是從封建制度到近代的資本制度的過渡, 建立了近代日本國家的基礎。日本政府吸收西洋文明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日本是重視教育的國家, 明治政府把改革的重點放在教育上, 1871年頒布學制 , 主張教育平等主義, 整頓和完善了從大學到小學的學校制度。 1890年的教育詔書 , 一方面吸收了西洋近代教育的學制和科學內容的吸收, 完善了近代教育的形式。另一方面, 主張忠君愛國的非現代的教育理念, 強調封建主義教育的精神約束。

日本從德川時代開始吸收西洋近代科學, 到了明治時代採用招聘外國專家, 設立學校, 派遣留學生等方法大規模引進西洋的科學技術。明治時代的自然科學的研究, 全權依靠外國專家的直接指導, 在數理化, 地質, 醫學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生活方式的文明開化 , 給日本人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從服裝、發型到飲食向西洋人看齊。日本人受佛教的影響食肉很少, 但是學西洋為增強國民體質, 喝牛奶,吃牛肉火鍋,允許僧人食肉、帶妻室等, 積極地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3. 戰敗與美國文化的吸收

改變日本最根本的措施是制定了民主主義憲法。 1946年在美國專家的指導下起草了新憲法。憲法規定, 主權在民, 國民人人平等。隨著憲法的全面修改, 廢除了只有嫡子才能夠繼承家產的家制度, 基於男女平等原則修改了民法等等, 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 首先戰爭時的政府, 軍事首腦作為戰爭罪犯被逮捕, 處刑,清除了軍國主義勢力。戰爭年代束縛國民自由的法令宣告無效, 成立各種政黨, 尤其是日本共產黨作為合法政黨登上了政治舞台。修改眾議院議員選舉法,給予 20歲男女公民選舉權, 從此迎來了婦女參政時代。

D. 如何理解日本文化

如何理解日本文化

導語:因歷史等因素的糾結,當下國人對日本的理解易走向意氣用事。對於日本文化,常見的誤解有:認為它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簡單模仿,認為它是不健康、怪誕的,認為它是不健全的集體人格產物,認為它是凝固不變的……凡此種種,均非正見。

不論世事如何紛紜,在文化上應該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中信出版社推出了著名學者李冬君的《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的機會。

日本人怎樣看一朵花

寫這本書時,我想了日本文化的五個風景,即花道、茶道、武士道、俳道,其實還有道和香道,但我力所不及。

日本人的道和中國的道不一樣,中國人的道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之謂之氣」,日本人把氣作為道,不管是漢化或者是歐洲化,最後我們看到的是日本文化,它跟純粹的歐洲文化和漢化都不同。

日本在中世紀漢化時有一個很著名的觀念,叫模糊漢和之界,就是不要那麼清晰,要模糊。近代以後,他又提出一個理念叫和洋折衷。

中國文化的道,和我們地緣政治、地理環境、風土都有關系,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地大物博,道也是大而化之的。老莊講「道在瓦礫中」,但道是什麼?這要靠每個人自己去悟。日本人不是,他說道是一個禮儀,是一個禮。在禮的修為中你能摸得到它,你能親身實踐,而不是悟。

比如日本的花道,日本人觀花就像觀人一樣,我經常說人是什麼?這個沒有答案,你怎麼來回答人是什麼呢?不知道。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大堆人是什麼。所以日本人觀花之言也是一樣的,十人十色,但是日本人看花有一個總的原則,叫「物哀」,就是他看花會引起一種哀感。這和我們漢語理解的不一樣,看了客體之後產生主體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哀。

這和古希臘是不一樣的。古希臘觀察客體時是認知性的——宇宙是什麼,它的本質是什麼——我一定要用一種邏輯的、一種理性的東西把它描述出來,然後產生一種知識結構來認識客觀世界。古希臘的所有東西是認知性的,日本不同,日本是感知性的。

所以我看日本文化的時候願意和古希臘相比,文化的東西都是好的,只要流傳下來就是好的,你不能用價值判斷去判斷它。文化是一個動態的,文明則是固化的,文明是形成了一種樣式擺在那的,已經是固化了。對於文明,有些文化帶不動它,它就死掉了,而文化能帶動的文明,它還在往前走,所以文化是動態的,只要是動態的,你就有可比性。文化的東西,東是日本,西是希臘,中國居中。

中國茶具曾影響日本政壇

日本人看花看出一個物哀,這是他看花的精神底色。日本人觀花的時間尺度用盡了,所以落花一瞬,人就像花一樣轉瞬即逝,這種命運感,他們抓得比較准確,這是他的審美樣式。

開始日本人看的是梅花,學唐朝文化,在詩裡面眺望唐朝,但日本沒有梅花,不知道梅花是什麼東西,只能從唐詩里看梅花。後來梅花少了,櫻花開始變多。之所以從梅花到櫻花,是一種花文化本土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日本人在學習外來文化時,會慢慢自覺意識到一種文化怎麼跟本土的土壤結合起來,實現本土化。

與此相類似的,是日本的茶道。茶道在日本有宗教的效果,他們說茶室就是他們的教堂。日本武士要進茶室,那個門很小,就要把他的刀和東西拿下來,人要鑽進去,這表示他的一種放下屠刀,到了教堂去洗滌你心靈的效果。

當時千利休是豐臣秀吉的組織部長,豐臣秀吉要提拔誰,千利休就要先請他喝茶,在喝茶的過程中,他察言觀色,看這個人適不適合做這個職位。所以他的茶室設計很小,一個武士進去是張牙舞爪呢,還是很拘謹,都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修為,所以這個儀式非常重要。

茶道最開始從唐朝過去是一種功能性的,僧人打坐的時候不犯困,到了春天朱光、吳也燒、千利休這三個人,是茶在日本的本土化過程。

千利休的死不僅僅是冒犯了豐臣秀吉,明朝時,日本和明朝有看河貿易,從明朝進口大量的茶道具、名畫、瓷器,這些都是日本當時做不好的,要從明朝運過去,價格很貴,只有商人或者將軍、諸侯們才能使用。

千利休想把它本土化,用日本自己土的東西來做一種茶道具,只要給它附上思想的價值和文化的價值,同樣賣高價。

將軍們收藏了那麼多高檔茶具,千利休提倡本土化,這就產生了利益沖突。

用常識無法

理解武士道

我特別喜歡日本的俳句,它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詩格局,日本的俳句在審美上就是兩點:一個裡面要有花樂,日本人寫詩要有花樂之心,還有一個他的詩裡面主要是寞。以芭蕉為例,他臨死的時候跟他弟子說,古詞句是我風格的代表,就是青蛙越古池,撲通一聲響。

俳句表達的和唐詩宋詞不一樣,我們漢詩到最後全是寫詩了,成為一個定式,一寫腐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邊塞詩就是「長河落日圓」,概念化,讀不出美感。氣象特別大,但是你抓不住。你看松尾芭蕉寫的閃電,他說閃電一閃,我握在手,它像一個燭光一樣的。我握在手,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氣象也很大,但那是他的個體感受。

在日本,武士必須會寫賀歌,會寫俳句。到了江戶時代,社會和平了,武士們無事可干,開始女人化。中醫原來男相脈跟女相脈不一樣,到了江戶時代,男相和女相脈都一樣。江戶時代主張武士文人化,山本常朝在書中說了一句話:武士道是什麼?武士道就是找死之道,你只有知道死才知道生。

中國文化不關注死亡問題,而日本武士道就講究找死之道,在找死之道中,沒有我們傳統儒家倫理道德觀,只有審美。

武士道患有另外的一面,上戰場前要把自己梳洗干凈,化妝盒隨時帶在身上,因為武士要把牙齒描黑了,指甲每天要修,頭發每天要梳得乾乾凈凈,因為隨時可能上戰場,如果邋遢地去死,就有損於武士的形象。把敵人的頭顱砍下來後,你要把這個頭顱拿回來,由你的母親或者女人把這個頭顱洗得乾乾凈凈,重新給化上妝,這也是尊重你的敵人。這是武士道的兩面。

日本的武士道我們不能用常識的眼光,否則是沒有辦法理解的。

為何從仰慕走向侵略

「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日本學者提出來,還不是我們自己提出來的。內騰湖南是日本著名的史學家,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研究中國很到位。最近他的一些書也被翻譯過來。

他的思想對歐洲影響很大,我也看了他的東西,他主張中國的近代化從宋朝就開始,所以他認為元之後不足以研究。這個在日本有一個流派。日本人為什麼有這種流派?他也講過中國曾經是我們的老師。他認為日本的漢化程度比元、遼金、清都高很多,文明程度都很高。

清以後,因為是游牧部落,那時日本人的筆記寫了,傳教士的筆記都有,那時進北京,馬在胡同里亂走,隨地大小便,完全倒退。明治維新時,福澤諭吉一方面批判日本的自由民權運動不徹底,另一方面又說我們已經歐化完成了,已經進入到歐洲國家的行列里,那麼我們就應該跟歐洲國家一樣進入中國去瓜分中國。

我曾經有一本書叫《文化江山》,我把中國文化分成兩個部分,有兩個中國,一個是文化中國,一個是王朝中國。

王朝中國最長不過兩三百年,但文化中國直到今天還在發展。我覺得考量文化中國應該從美出發,我們的文化才能往前活下去,才能走下去,而且走出一番新天地,走出一個文藝復興。我在研究宋代時,認為它就是中國的一次文藝復興,但被打斷了,我們還應該接著繼續往下做,在文化的江山裡用美的價值觀、用美的眼光重建中國文明。

不管怎麼說,讓我們再來聆聽一下魯迅是怎麼講的,魯迅說:用筆和舌將淪為異國的奴隸之苦告訴大家,自然是不錯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以使大家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到底還不如我們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隸好。」我們在不做異國奴隸的同時,我們必須是自己的主人,這樣才能不淪為異國的奴隸。

;

E. 說說你了解的日本文化

從政治上看,有象徵最高,統治的天皇家族也有首相合和參議院等。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上的態度,可以說是兼容並包,再繼續沿襲和發揚日本傳統花道,劍道,茶道等的同時,不停吸收外來文化快餐,文化棒球等便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日本的房子,分洋室與和室,有現代西洋風格的,也有傳統日本的榻榻米風格,日本人的特色飲食有壽司壽司生魚片的,也有歐美的三明治沙拉等

F. 對於日本的文化你有什麼看法

日本的文化可以很先進,也可以很保守。這都是深植基因里的AB面,相生相剋的同時構成了完整的日本文化。

這個文明不低而很多方面卻又極度落後的國家,在明治維新之後被上層政府開了加速模式地拉進到工業文明。民眾才剛有了姓氏,警察們還配著刀,街上就有了路燈,不久又有了汽車、鐵路、電影院。

這種恍如隔世般的變化是那樣劇烈,一口氣被拉進現代文明的日本人並不能完全拋棄掉他們骨子那些傳統的東西。他們會在祭典上穿著兜襠布,會在家裡擺放神位,一切看似落後的習俗和觀念都被他們同現代文明結合得天衣無縫。

文化發展:

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據《新唐書·日本傳》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唐朝皇帝無意賜予的。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G. 對於中日文化,你是怎麼了解的

我個人覺得中日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因為我本身是日本文化愛好者,所以對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我也是中國人,我也有非常強的愛國精神。我覺得沒有必要把中日文化隔離,因為中日文化本身就屬於亞洲文化,同時也屬於亞洲文化中的東亞文化,在文化上本身就有很多相通之處,更有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

一、日本文化中的很多地方來源於中國。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學過關於日本文化的一些內容,日本文化其實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力非常大。對那些到日本旅遊或者小夥伴來講,你們應該見過很多具有唐代風格的日本建築,同時也能在日本的文化中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理解中國文化非常簡單,因為日本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中國文化的屬性。

一般來講,媒體上的內容可能會有一定的主觀成分,也很難讓你親身體驗到文化差異的魅力。如果你親身體驗的話,可能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H. 你們了解日本嗎,日本的民族文化到底是怎樣的

說起日本,我們都知道它是位於東亞的一個島國。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並不算很寬廣,但是日本的文化是非常深遠的。說起日本文化,相信很多人都能夠想起關於日本的服飾、禮儀以及茶道、飲食等方面,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各種各樣的。

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也是非常有名的,不僅僅是茶道本身,他還同時將日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以及美學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學習茶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讓人的氣質變得雅正、戒驕戒躁。日本的茶道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享受,更是精神層面的升華。

其實日本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是非常頻繁的,但是日本有著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既不同於西方的文化特點,也和中國的文化有著較大的差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閱讀全文

與你如何理解日本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