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秦文化在山東哪裡

秦文化在山東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30 00:03:45

㈠ 秦始皇祖籍哪裡

秦人三大陵園在陝西,秦始皇第一祖陵驚現禮縣
秦始皇「祖籍」甘肅

據新華社蘭州9月2日電甘肅省有關文物考古專家近日向記者披露,經過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家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的兩大千古謎團終於大白於世。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完成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發展史也成為海內外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1974年,陝西兵馬俑及秦始皇陵被發現後,引起了海內外的強烈轟動。眾多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通過對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研究,指出秦人應有四大陵園區,並努力尋找它們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二、三、四陵園,即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始皇陵園都在陝西先後被發現。但秦人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在哪裡,卻始終無從得知。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後因牧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為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國。所以,「西犬丘」實際上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對研究秦史意義極為重大。

1993年,由於盜墓者的亂挖亂盜,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發現,一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甘肅省文物考古所隨即在大堡子山進行了為時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發現,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向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完全一樣,而長達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顯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點;這些墓葬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銅器上明確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等銘文;從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兩河夾一山」的獨特地勢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園「風水」取向。因此,一些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初步認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歷史塵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1998年,位於大堡子山秦公墓東南方約三公里處的圓頂山上又發現了秦貴族夫婦的合葬墓。專家認為,這座墓不但為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提供了有力佐證,其類似的墓葬形制和地理特徵也說明,禮縣一帶就是秦「西犬丘」所在地。

甘肅東南部的禮縣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歷史上一直是早期人類活動、發展的重要區域。由於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三大陵園都是在陝西發現的,此次秦人第一陵園在甘肅禮縣被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

從1994年起,眾多考古專家經過分析考證,紛紛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結論。據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紹,目前考古學和歷史學專家已一致確認: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園在禮縣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禮縣,甘肅禮縣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發祥地。

專家們指出,秦第一陵園和「西犬丘」兩大千古謎團的解開,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空白,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陽的發祥、發展壯大、統一全國的歷史淵源流變得到系統可靠的解釋。

㈡ 山東為什麼簡稱齊魯,起源

山東是古代齊國魯國,所以現在一般稱為齊魯文化。
陝西地處黃土高原,為什麼叫黃土高原呢?因為它海拔高,且土是黃的。所以稱為黃土高原文化。
晉沒有消失了,現在山西就叫晉,山西文化也可稱為晉文化。
秦國因為後來統一了全國,所以一般不叫秦文化了,它以前的老巢又被川蜀取代,一般就稱為巴蜀文化了。
另晉後來分成韓,趙,魏三個國家,現在河北一帶仍叫燕趙文化。
中部的湖北湖南一般稱為荊楚文化,或者湘楚文化。
江南一帶為吳越之地,所以仍有吳越文化的說法。
至於雲貴,兩廣,東北,當時都屬蠻夷之地,古代漢文化中就很少提及了。
其餘地區就更與中原文化相差甚遠了。
名字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在現在的山東地界,主要有倆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就是齊國和魯國!齊國的都城是現在的淄博市附近!魯國那就是孔子的出生地了!!
就像現在的陝西,叫三秦大地!還有河北叫燕趙!都一樣!!

㈢ 秦朝時在山東設置的郡所是

臨淄郡
治所在
臨菑
縣(今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齊都鎮
),
膠東郡治即墨(今
山東平度市
東南)。
濟北郡
治博陽縣(今
山東省泰安市
東南)。
薛郡治所在
魯縣
(在今
山東省曲阜市
)。
琅琊郡
治琅琊縣(今
山東膠南市
琅琊台
西北)。
東海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
郯城縣
)。

㈣ 為什麼山東的文化叫齊魯文化,而山西陝西叫黃土高原文化

山東是古代齊國魯國,所以現在一般稱為齊魯文化。
陝西地處黃土高原,為什麼叫黃土高原呢?因為它海拔高,且土是黃的。所以稱為黃土高原文化。
晉沒有消失了,現在山西就叫晉,山西文化也可稱為晉文化。
秦國因為後來統一了全國,所以一般不叫秦文化了,它以前的老巢又被川蜀取代,一般就稱為巴蜀文化了。
另晉後來分成韓,趙,魏三個國家,現在河北一帶仍叫燕趙文化。
中部的湖北湖南一般稱為荊楚文化,或者湘楚文化。
江南一帶為吳越之地,所以仍有吳越文化的說法。
至於雲貴,兩廣,東北,當時都屬蠻夷之地,古代漢文化中就很少提及了。
其餘地區就更與中原文化相差甚遠了。

㈤ 秦朝楚燕韓趙魏都在現在哪裡

秦主要在陝西四川甘肅寧夏,齊國在山東江蘇和安徽,楚國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還有一點河南,燕國在遼寧內蒙古和河北,韓國在河南山西,趙國在山西內蒙古河北,魏國在河南安徽

㈥ 秦人的祖先是哪裡

秦俑秦文化研究之早期嬴秦與姬周關系初探

早期嬴秦與姬周關系因文獻簡略,說法不一,本文主要從甲骨、金文資料入手,結合考古資料,對姬周與早期嬴秦關系作初步探索,不妥之處,懇請指正。

一、甲骨、金文中所反映的早期嬴秦與姬周關系

(一)中時期與姬周的初次交鋒

在商代晚期的卜辭中有蘕族率眾在「京」地活動的記載,「京」與族有關,而亞族徽是秦人的族徽,「京」地之地望在今陝西周原一帶。周原一帶的商晚期遺文化存可分為三類:一類屬先周文化,一類屬姜戎文化,惟有「壹家堡類型文化」與上述兩類文化面貌有別,雖含有商文化因素但與商文化有差異,有學者著文認為周原附近的扶風壹家堡類型文化可能就是秦文化或其的一支。[1]。

殷墟卜辭中有反映商、周關系的就涉及到秦族。如:

「丁巳卜,貞:周弗致 丁巳卜,貞:周致 貞:周弗致」(《乙》7312)。這是一條正反對貞卜辭,其內容為周人來獻秦女。太王遷岐後,周原一帶的京地秦族曾與周發生過糾葛[2],上面卜辭的內容很可能與此背景有關。

《秦本紀》雲:「(中衍)其玄孫曰中,在西戎,保西垂。」又雲:「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可見嬴秦族在中時就已歸順於周,並為其保西垂。中之子蜚廉生活在周文武王時期,那麼中與周太王季歷時代相當是講是得通的。中能與初遷岐地的周人發生碰撞,從邏輯上講,其活動地域最大可能也只能在在周原附近。周原附近的扶風壹家堡類型文化是秦文化,從考古、文獻、時代上考察,中族很可能就是創造壹家堡類型的文化的主體。嬴秦族在周人遷岐後不久,便歸順於周,並效力於周室是可能的。

申國是姜姓國,與周室通婚,從後來宣王時期的詩篇《詩-大雅-崧高》最能反映周王室同申國的親密關系。中與申又是甥舅關系。《秦本紀》中「以親故歸周」比較費解,是由於申侯與周有親緣關系,中與申是甥舅關系,中自然與周沾親帶故,是歸周,保西垂還是中與周結親,歸周,保西垂不過無論哪一種情形,嬴秦與姬周關系變得密切,中XL贑效力於周室則是肯定的,由於申侯的中介作用,中與周人有碰撞的結果,中歸順於周,西遷到天水一帶,為周看守西北門戶。

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東部的甘谷毛家坪、天水董家坪找到了西周時期的秦人墓葬,毛家坪的秦文化年代上限可至西周早期[3]。近年甘肅禮縣城東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慘遭盜掘,出土國寶重器甚多,大多流失海外,對於該墓的年代學術界還有爭議。文獻記載表明,秦人自商代晚期的中贑開始,至襄公、文公在禮縣苦心經營西垂約三百年。考古工作者近年在大堡子山發現了一批秦國中、小型墓,學者們相信那裡必有商至春秋時期的大批中小型秦墓發現[4]。

(二)女防、旁皋時期嬴秦族與姬周關系的加強

周原甲骨(H11:32)雲:「王秦……」,此片雖殘,卻很重要,所記禮制同於寶雞戴家溝舊出的《方鼎》。《方鼎》有「秦」句,第一個(飲)酒禮,第二個字是清酒,秦飲當是秦地的清酒。從《方鼎》銘文看,「秦」是慶祝凱旋的禮儀[5]。

據《秦本紀》女防時期大致相當於西周成王時期,周原甲骨H11:32、《方鼎》的時代也在成王時期,那麼秦地酒是誰釀造的呢秦人至遲在商末已活動於陝甘一帶,其一支在中時已歸順於周,並為周保西垂。《後漢書-東夷紀》載:「東夷率皆土著喜歡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俎豆。」

在史前諸系統文化中,酒器的發達以大汶口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最為突出,亦最引注目,由營縣陵陽河六號墓隨葬葬了40個酒杯,可證當時東夷人酗酒之甚[6]。根據考古資料,我國釀酒業產生於距今大約7000年的北辛文化時期,東夷人很可能是我國人工釀酒業的最早發明者[7]。秦人祖先伯益曾是東夷酋長,秦人在西遷過程中把釀酒技術帶到西部而擅長釀酒是順理成章之事。周原近於秦地,《方鼎》出土於寶雞戴家灣,就屬於秦地。因此,筆者認為「秦」之「秦」就是當時居住在關中西部、甘肅東部一帶秦人釀造的,作為上好的貢品進獻於周室,用於重大活動的慶典。

周原甲骨H11:51、107可綴合,全辭為「夷其邦茲豐」。關於這批甲骨的年代上限到文王,下限到穆王,有明確年代的絕大部分在成王以前,最晚的當是H11:131和H11:135[8]。

從概率上講H11:51、107在成王以前的機率最大,最晚也在康昭時期。

「夷」應是居住在陝甘一帶嬴秦族的一支,因為該卜辭出土於周原,當時的周原分散著一些夷人居住點,很可能是周王占卜周原附近的聚落邦國情況。從該卜辭內容分析,當時這支嬴秦族已建立了小邦國,政治地位比較高,周王室很關心其農業收成狀況,暗示這支秦人與姬周關系比較密切。

(三)太幾――公伯時期秦族地位逐漸提高

太幾――公伯時期相當於周穆王――厲、共和時期,屬於這一時期的金文資料有懿王時期的《詢簋》[9],孝王時期的《師詢簋》和厲王時期的《師酉簋》[10]。「詢」「師詢」為一人,而「師酉」乃「師詢」的孫子[11]。因其先祖輔佐周室受天命而世代受封,成為周室重臣,耐人尋味的是師酉家族非姬姓。

在《詢簋》中懿王冊封詢的權職很大,管理的人眾多達十三四種:邑人、先虎臣後庸、西門夷、夷、秦夷、京夷、畀身夷、師苓側新、囗華夷、人、成周走亞、戍秦人、降人、服夷。詢之所以被周王重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丕顯文武受命,則乃祖奠周邦」。原來,在周朝建立過程中,詢的祖先出了很大的力,這是應當注意的。在詢所管理的人眾中,有以身份劃分的,有以地域劃分的,可能還有以職業劃分的。

虎臣為師氏屬下,《周禮》中師氏之職「使其屬(即虎臣)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蹕」,本意是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與帝王行止有關的事情。《詢簋》銘文先虎臣後庸下有:「西門夷、夷、秦夷、京夷」等。學者們普遍認為虎臣是保護王的衛官、衛士,包括眾多的夷人在內。由於保衛王常在王的左右和王親近,而且在關鍵的戰役中他們承當敢死隊的角色,因此,他們必須對王室忠誠。「京」之地望在今扶風、岐山一帶的周原,秦人至遲在商代末年就已活動的陝甘一帶,京夷即居住在周原附近的嬴秦族;商周時其在今寶雞縣虢鎮以東的渭河南岸,有一個地[12]。夷大概是居住在這一帶的秦人;秦夷應該是居住在秦地的秦人。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同時出現了秦夷、秦人、戍秦人三個概念。關於嬴秦西遷大體有三次,第一次發生的夏末商初;第二次約在商代末年;第三次在周初[13]。發生在周初的秦族西遷,是因為其參與了東土叛亂,周王朝採取了強迫政策使嬴秦族背井離鄉,有一部分被安置於宗周京畿地區[14]。從《詢簋》內容可以看出,當時周原附近星羅棋布的分數居住著嬴秦族人,有政治地位高的,也有地位卑微的。筆者以為地位高的嬴秦族,可能是早期居住在陝甘一帶的嬴秦族,如秦人、戍秦人;而秦夷、西門夷、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遷至京畿附近的東夷族,地位卑微。但無論是戍秦人,還是諸夷,他們對周室是非常忠誠的,周室對他們也是信賴的。

作於孝王元年二月的《師詢簋》其銘文表明,上一王之末年周室曾經發生了禍患(天疾畏降喪)。《周本紀》雲:「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漢書-匈奴傳》亦雲:「懿王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虜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此間師詢曾汲汲盡力於周室,並對新王有輔立之功(「汝汲屯周邦,妥立余小子」)。孝王即位第二個月便冊命師詢並賞賜夷 300個。「夷」之「」金文作「」,筆者以為乃「」字之訛,蓋宋人薛尚功摹刻失真所致。甲骨文中「」字作「」形,像用手按其屈服之形。依字形分析,這種人可能是俘虜或罪奴。在甲骨文中,有關的記載很多,都是占卜以為人性的。因此,「夷」是奴隸,其地位卑微。

從《詢簋》《師詢簋》銘文分析,詢與師詢就是一個人,詢因其祖先輔助周室之功而被懿王重用,掌治王宮衛士及各種庶人、奴隸,在懿王末年社會動盪中為周室出了大力,因而新王即位第二個月又被重用,並一次賞賜夷 300人。這在金文中也是不多見的。這里的夷可能是秦族中地位較低的一支。

《師酉簋》作於厲王元年,由於詢的冊命是首次,因此其儀式是由周天子親自主持的,而其孫師酉是世襲其祖恩蔭,於是改作史官「牆」冊命即「史牆冊命師酉嗣乃祖啻官邑人……」因其世襲爵位,影響較小,因此其權力也顯著縮小,《詢簋》中詢管理的人眾多達十三四種之多,而《師酉簋》中師酉僅管理7種。夷人的范圍也在縮小,可能表明一部分夷人的地位提高。

太幾――公伯時期,在周原附近星羅棋布地居住著嬴秦族,雖然他們的地位微卑,但其對周王室是非常真誠的,也得到姬周王朝的信賴,他們孝忠於周室,同時也發展壯大了自己,到厲王時其整體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四)秦仲、庄公時期嬴秦族的崛起

此時大致相當於宣王時期,宣王即位就封秦仲為西垂大夫,嬴秦地位顯著提高,秦仲在與西戎戰斗中被西戎所殺,可謂為周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其簋》所記是周宣王時其庄公與西戎的一次戰役,不其就是秦庄公的小名[15]。周王命伯氏和不其抗擊獫狁侵擾,在甘肅天水西南不其隨伯氏大勝獫狁,伯氏回朝向周王獻俘,不其率兵車繼續追擊,又與戎有搏戰,有所斬獲,此事可與《秦本紀》互證。

庄公時期,嬴秦還鎮守著西周的西北門戶,在西戎族不斷侵擾周王的情況下,秦族成了周王朝的西方屏障,而秦也憑藉周王室依託發展壯大了自己,成為秦族正統的一支。

二、早期嬴秦與姬周關系之特點

(一)太王遷岐,姬周與嬴秦周原碰撞;中蚥西遷,嬴秦與姬周世代修好

自太王遷岐與秦族接觸後,嬴姬和睦是周秦關系的主流。秦人至遲在晚商已活動於陝甘一帶。太王遷岐後,與居住在周原附近的中族發生碰撞,因申侯的中介作用,中很快歸順於周,西遷至天水一帶,效力於周,成為姬周防禦西戎的屏障,在武王伐商的戰役中,秦族是其主力。

周初,秦族與姬周的聯系進一步加強,擅長於釀酒的秦人把釀好的上等美酒貢獻於周室,成為周王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國。酒這時一部分秦人可能已建立了小邦國,周王室很關心其農業收成狀況,秦人的豐歉與周王室戚戚相關。

從懿王時期的《詢簋》可知周王衛隊主要是由秦人組成的,這些被稱為夷人的秦人,雖政治地位不高,但其對周室卻是非常忠誠的,周王對這些夷人也是十公信賴的,並委以重任。厲王時,其中的一部分夷人已脫離宗族奴隸的身份,秦人的整體政治地位在不斷的提高。秦仲被宣王封為西垂大夫,這是嬴秦族崛起的標志,是秦周世代修好的結果。秦人在不斷抗擊諸戎的行動中,一方面壯大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得到姬周的青睞。宣王對秦仲的冊封這在秦人發跡史上是件劃時代的大事,秦仲一支成為秦族中的正統一支。

需要指出的是,秦族西遷主要有三次,商末以前西遷的地位較高,可能已建立了小邦國,而周初西遷被安置到宗周京畿地區的秦族,其地位一落千丈,淪為家族而居的周王室的奴隸,但有一點必須明確,無論地位如何,秦人對周王是非常忠誠的。

(二)嬴姬結姻,嬴秦依附周王室;以夷制夷,姬周利用秦貴族

在上文我們曾說被周王冊命,手握大權的師酉家族不是姬姓。一般說來,青銅器銘文中出現日名者,可推斷非周氏族人。詢、酉稱其稱為乙伯體現了日名制度;師酉祖先的配偶均為姬姓女子,因此可能肯定,師酉家族不是姬姓周族。

師詢又釋作師,酉字與酒有關,甲骨、金文中有直接用酉字借指酒的辭例。古人常以職業為姓氏或名。師酉家族成員與酉字有關的命名很可能與他擅長釀酒有關。嬴秦族是一個長於釀酒的民族,周王室以秦酒作為國宴的佳酒。當時在非姬姓中,秦人最為被周室所賞識。師酉家族很可能就是秦族人。《不其簋》中不其之祖公伯配偶為姬姓,不其即秦庄公,師酉的祖先配偶也為姬姓,因此,我們認為師酉家為秦貴族世家。

詢被周王重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丕顯文武受命,則乃祖奠周邦」,這個信息非常重要。文武受命,即文王、武王革命。這表明在推翻殷紂暴政,建立周王朝的過程中,詢的先祖為周室立下了汗馬功勞。嬴秦自中時就已歸服於周,為周保西垂,在後來周王左右衛隊、敢死隊的成員主要是秦夷,而首領為秦貴族。從《詢簋》給我們的信息可以推測,在武王革商的戰役中,一定有秦人參加,而且其起主力作用。史書之所以不另外指出是因為姬周把秦人當作自己的親信,這可能就是以後幾百年間嬴姬關系和睦的基點。

《不其簋》為庄公器,庄公之祖父公伯娶姬姓之女孟姬為妻,這是秦姬結緣最確鑿的證據,近年,在河南三門峽出的季嬴銅鬲銘文曰:「虢仲之嗣國子碩父作季嬴羞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學者認為此鬲鑄造年代在公元前800年前後。據《竹書紀年》幽王七年(-775),虢人滅焦,在原焦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西虢國自西虢寶雞東遷而來[16]。也就是說,此鬲鑄造地應在西虢。虢仲為虢國國君,是國子碩父之父,季嬴為某嬴姓家族中排行最小的女子,此應是國碩父之妻。西虢,姬姓國,乃王季之子虢仲的封地,在今寶雞縣虢鎮一帶。銘文中的虢仲與王季子虢仲應是兩人。這是姬嬴聯姻的又一個證據。

周初實行了分封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在主要分封親族的同時,西周還對一些異姓部族首領進行了加封,對殷民,採用以殷治殷有辦法,籠絡殷貴族,治理殷遺民。

嬴秦民族是一個善於利用形勢,與強大異族和睦相處的民族,在殷商時期與子姓關系密切,當太王遷岐後,很快與姬周改善了關系。秦自中時期就為周保西垂,在武王伐商時,秦族是其軍隊的主力。周初周王室曾用秦人的酒舉行重大朝事活動。作為周王左右的衛隊親近,成員主要是由秦夷組成的,衛隊是由秦貴族指揮的。周王也一直很關系夷邦的農業收成。更重要的是,從很早起,秦就與周攀親,一方面是嬴秦想依附於姬周;另一方面是姬周想利用嬴秦,重用秦貴族,治理秦夷人,是其「以夷制夷」基本國策的體現。

㈦ 秦朝的區域包括我國現在的哪些省份

秦王朝三十六郡的設置,大致有三種情況: 1.因襲戰國時期各國的故郡:包括燕故郡上谷(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漁陽(治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右北平(治無終,今天津薊縣)、遼西(治陽樂,今遼寧義縣西)、遼東(治襄平,今遼寧遼陽);趙故郡雁門(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南)、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雲中(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韓故郡上黨(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魏故郡上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南);楚故郡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黔中(治臨沅,今湖南常德);秦故郡隴西(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北地(治義渠,今甘肅慶陽西南)、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江北)、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以上計十六郡。 2.秦先後征服六國國都改置的郡:昭襄王二十一年(前 286 年),在魏舊都安邑設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二十九年(前 278 年),在楚舊都郢設南郡(今湖北江陵);庄襄王三年(前 247 年),在趙舊都晉陽設太原郡(今山西太原西南);始皇十七年(前 230 年),在韓都陽翟設潁川郡(今河南禹縣);十九年(前 228 年),在趙都邯鄲設邯鄲郡(今河北邯鄲); 二十三年(前 224 年),在燕都薊設廣陽郡(今北京市宣武區);二十四年(前 223 年),在楚都陳縣設楚郡(後改名陳郡,今河南淮陽),壽春設九江郡(今安徽壽縣);二十六年(前 221 年),在齊都臨淄設齊郡(今山東臨淄)。除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因在滅魏時引河水灌城被毀未予設郡外,以上秦在六國新、舊都城計設有九郡。 3.秦吞並六國過程中在一些重要地區或交通要道附近新置的郡:昭襄王三十四年(前 273 年),在楚故地設南陽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庄襄王元年(前 249 年),在韓故地設三川郡(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始皇五年(前 242 年),在魏故地設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二十二年(前 225 年),又設碭郡(治碭,今河南夏邑東南);二十三年(前224 年),在趙故地設巨鹿郡(治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二十四年(前223 年),在楚故地設泗水郡(治相,今安徽睢溪西北)、薛郡(治魯,今山東曲阜);二十五年(前 222 年),又在楚故地設長沙郡(治臨湘,今湖南長沙)、會稽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二十六年(前 221年),在齊故地設琅邪郡(治琅邪,今山東膠南西南)。以上計十一郡,連前合內史,共為三十六郡。 《史記·始皇本紀》及《秦本紀》未列舉三十六郡名目。《漢書·地理志》本文除在京兆尹下註明「故秦內史」外,其所注秦三十六郡中,少楚郡、黔中(上二郡見於《史記》)及廣陽(見於《水經注》),而多南海、桂林、象郡及九原。按南海(治番禺,今廣東廣州)、桂林(治布山,今廣西桂平西南,或今百色東北)、象郡(治臨塵,今廣西崇左)三郡,是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年)南平百越後所置;九原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則是同年蒙恬北逐匈奴後,辟河西地四十餘縣所置,自不應在始皇二十六年所並三十六郡之內,《漢志》所記有誤。又始皇時,另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建福州),不知其年,以地而論,當為平閩越後所置。此始皇三十三年以後所置五郡,連同始皇二十六年所置三十六郡,共為四十一郡。以上略據清代全祖望《漢書地理志稽疑》之說,這是對《史》、《漢》三十六郡說的一大突破。 近人王國維認為《漢志》本文所缺應補以黔中、閩中、陶、河間四郡,加上廣陽、膠東、膠西、濟北、博陽、城陽、南海、桂林、象郡、九原、陳郡、東海十二個後置郡,除內史外,應為四十八郡,與全說略有出入,並有新的發展。譚其驤一九四七年發表《秦郡新考》一文,提出《漢志》缺載的始皇二十六年後析內郡所置包括分薛郡置東海(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北)、分邯鄲置常山(恆山)(治東垣,今河北石家莊東北)、分琅邪置膠東(治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分河東置河內(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分齊郡(臨淄郡)置濟北(治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分九江置衡山(治邾縣,今湖北黃岡)共六郡,合四十六郡;又據《續漢志》所見秦鄣郡及《水經·贛水注》所見秦廬江南郡,也作出秦末可能有四十八郡的推論。當較王說更為近理。 秦時郡下轄縣,地方行政制度為郡、縣二級制。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另有「道」的設置。《史記·貨殖列傳》雲:「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集解》引韋昭曰:「督道,秦時邊縣名也」。又《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索隱》雲:「縣有蠻夷曰道」。道和縣是同一級的行政區劃。 郡的長官是守,掌治一郡的政事。佐理郡守的有郡丞,主管文事;郡尉,主管軍事;郡監,主管監察。縣有令、長,掌一縣的政事。萬戶以上的縣稱令,不滿萬戶的稱長。佐理令長的有縣丞,主管文事;縣尉主管軍事。縣以下有鄉,如陳涉起義的大澤鄉。鄉以下有亭,如漢高祖劉邦就當過亭長。

㈧ 濰坊漢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濰坊漢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6-06-2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濰城經濟開發區工業四街591號3號樓3-14。

濰坊漢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702MA3CCPUY68,企業法人單崇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濰坊漢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不含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組織策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禮儀慶典策劃;城市亮化工程施工;企業形象策劃;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舞台設備租賃;銷售:建築材料、鋼材、金屬製品、鋼桁架、鋼架結構、工藝品(不含文物);場地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濰坊漢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㈨ 秦朝人屬於什麼民族

秦人是華夏族,屬於西遷的一支,最早是一支居住於山東地帶的部族。其先祖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為諸侯。

周孝王時期,造父侄孫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周人發源之地岐山一帶。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9)秦文化在山東哪裡擴展閱讀: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

華夏為古漢族的自稱,在先秦典籍中多稱為「夏」或「諸夏」。用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現被用作中國和漢族的稱呼。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後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民族」,即為「炎黃子孫」。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五帝中的首位是黃帝,後來的人稱黃帝為華夏族的始祖。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有帝嚳,唐堯、夏禹等人。禹系軒轅嫡系夏後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夏後氏,又稱夏禹、大禹、神禹。夏後禹治水有功,繼位於舜當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建立中國的第一個王朝。

夏朝在上古為中央大國,「夏人」即為「中國之人」,「華夏」即為中國的代名詞。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夏人」。

「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久而久之便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閱讀全文

與秦文化在山東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