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宜陽縣新華街有哪些文化遺存

宜陽縣新華街有哪些文化遺存

發布時間:2022-04-30 01:19:49

A. 河南有那些地名

地名介紹:

1、鄭州市

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金水區、上街區、惠濟區、中牟縣、 *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登封市

2、開封市

龍亭區、順河回族區、鼓樓區、禹王台區、祥符區、杞縣、通許縣、尉氏縣、蘭考縣

3、洛陽市

老城區、西工區、瀍河回族區、澗西區、吉利區 、洛龍區、孟津縣、新安縣、欒川縣、嵩縣、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伊川縣、偃師市

4、平頂山市

新華區、衛東區、石龍區、湛河區、寶豐縣、葉縣、魯山縣、郟縣、舞鋼市、汝州市

5、安陽市

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安陽縣、湯陰縣、滑縣、內黃縣、林州市

6、鶴壁市

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浚縣、淇縣

7、新鄉市

紅旗區、衛濱區、鳳泉區、牧野區、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衛輝市、輝縣市

8、焦作市

解放區、中站區、馬村區、山陽區、修武縣、博愛縣、武陟縣、 溫縣、沁陽市、孟州市

9、濮陽市

華龍區、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濮陽縣

10、許昌市

魏都區、建安區、鄢陵縣、襄城縣、禹州市、長葛市

11、漯河市

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舞陽縣、臨潁縣

12、三門峽市

湖濱區、陝州區、澠池縣、盧氏縣、義馬市、靈寶市

13、南陽市

宛城區、卧龍區、南召縣、方城縣、西峽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社旗縣、唐河縣、新野縣、桐柏縣、鄧州市

14、商丘市

梁園區、睢陽區、民權縣、睢縣、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 夏邑縣、*永城市

15、信陽市

浉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

16、周口市

川匯區、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沈丘縣、鄲城縣、淮陽縣、太康縣、鹿邑縣、項城市

17、駐馬店市

驛城區、西平縣、上蔡縣、平輿縣、正陽縣、確山縣、泌陽縣、汝南縣、遂平縣、新蔡縣

18、濟源市

天壇街道、沁園街道、北海街道、濟水街道、玉泉街道、五龍口鎮、克井鎮、邵原鎮、坡頭鎮、軹城鎮、承留鎮、大峪鎮、梨林鎮、 思禮鎮、王屋鎮、下冶鎮

(1)宜陽縣新華街有哪些文化遺存擴展閱讀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

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省會鄭州市,常住人口9559.13萬人,居中國第3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葯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四個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等古都,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

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有商湯、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李斯、賈誼、張衡、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賀、岳飛等歷史名人。

B. 河南省總共有多少市縣鄉

18個地級市:50市轄區,21縣級市,88縣;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共計有856個鎮,1021個鄉,12個民族鄉,469個街道辦事處。

C.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有哪些

1、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地區西南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遺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D. 黃河流域有哪些文化遺址

1、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有6000-67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滻河東岸,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遺址於1953年被發現。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主持,先後對半坡遺址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發掘,總計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發現有房屋遺跡45座,圈欄2座、窖穴200多個,陶窖遺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1萬件。

2、老官台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陝西省華縣城西南,滑河支流西沙河的東岸。1959年試掘。在清理的兩個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具有顯著特徵,器形以罐居多,缽、碗、杯和小口鼓腹平底瓮次之,鼎極少。紋飾以劃文為主,其次是繩紋,也有少量的線紋、錐刺紋、附加堆文。

3、裴李崗遺址

裴李崗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遺址年代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該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4)宜陽縣新華街有哪些文化遺存擴展閱讀

作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的人類文化遺址有很多,其中最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遺址,屬仰韶文化的一種早期類型。藍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嶺猿人距今100萬年~115萬年,陳家窩猿人距今50萬年~59萬年。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還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萬年~180萬年,為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萬年~50萬年,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萬年~9萬年,屬於舊石器中期文化,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萬年左右,為晚期智人;細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銅器文化,鐵器文化。

E.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歸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

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F. 澠池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澠池縣的名勝古跡只有一個仰韶遺址遺址。
澠池縣位於河南省西部,北瀕黃河與山西省的垣曲、夏縣、平陸隔河相望,南與洛寧、宜陽相連,東裹義馬與新安為鄰,西界崤函與陝縣接壤。

【仰韶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城西75公里處澠池縣仰韶鄉仰韶村。面積3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4米,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遺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於此處發現而得名。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再次進行發掘。發掘仰韶及同類遺址所獲得的豐富資料,為研究仰韶文化的性質、類型和分期打下了基礎。仰韶文化分布於黃河中游,以河南、山西、陝西為中心,時代距今約六七千年。

G. 河南共有幾個縣市區分別是什麼

截止2019年4月10日,河南的縣市區分別是項城,中牟,新鄉縣,新密,林州。

1、項城以味精、皮革、醫葯、紡織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是中國最大的手工鞋生產基地、中國著名的蓮花味精所在地,中西部通往長三角最近的水運城市。

2、中牟縣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鄭州市東部新城組成部分,作為鄭汴一體化的核心區域和戰略支點,處於中原城市群、鄭州大都市區、鄭州航空港區「三區」疊加發展區域。

3、新鄉縣,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位於河南省北中部,太行山南麓,衛河上游。東與延津相連,西毗獲嘉,南接原陽,北部與新鄉市區的東、南、西三面相接。

4、新密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截至2017年,新密市轄區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7個街道、鎮,常住人口80.97萬人,城鎮化率57.75%。

5、林州位於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東麓,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截止2015年,林州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105.97萬,轄4個街道、16個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H. 我過有哪些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遺存

1齊家文化,2龍山文化,3大汶口文化4河姆渡文化

I. 說說駐馬店有哪些文物古跡吧

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的古城,相傳就是三國時期關公用計斬蔡陽的故地。關公打馬來到蔡陽跟前說:「咱單打獨戰,為何要請幫手?」蔡陽說:「我從來打仗不要幫手。」關公向蔡陽背後一指說:「你背後那是何人?」待蔡陽剛剛回頭觀看之際,關公乘他不備,提馬揮刀,立斬蔡陽於馬下。蔡陽的那匹馬也是個寶馬,通人性,見關公計斬蔡陽,心中不服,圍著蔡陽的屍體一陣悲鳴,跑到一個大水塘邊跳水自殺了。關羽感到心中有愧,與張飛、劉備相會後,厚葬了蔡陽和他那匹白馬。現在古城北門三里外仍有一個大冢子,傳說就是「蔡陽墳」,一個小冢子群眾叫「馬墳」,關公與蔡陽爭斗的地方,群眾叫「跑馬坡」。

J. 二里頭遺址是不是夏朝商朝的文化遺存都有

沒有!只有夏朝!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村位於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遺址。1959年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銅器如刀、爵、鈴等,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文化層中發現兩處大型宮殿夯土台基。其中西邊一處面積約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闊8間、進深3間的宮殿基址,四周環以廊廡。在遺址東南部還發現大面積鑄銅、制陶作坊遺址。該處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學家在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了始建於二里頭文化晚期偏晚階段的大型建築基址,這使得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束後的考古界出現了新的興奮點。殷墟曾震驚世界,二里頭也將引領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輝煌。
夏朝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權以後,為便利於政治統治,將天下分為九州,洛陽就是當時的豫州。禹將都城定在陽城(今河南登封),與洛陽相距不過百里,所以洛陽也屬於夏朝統治的中心。在夏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啟的兒子)統治時期將都城遷到了洛陽。關於這一點史書里記載,「太康居斟郡,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鄩,據歷史學家考證,就在今洛陽市偃師的二里頭村附近。
夏朝在太康繼位以後,由於太康貪圖享樂,不務朝政,整日只知游獵玩耍,導致東夷部的後異乘機反叛,並攻佔了夏的都城斟鄩,趕走了太康,一度奪取了夏王朝的統治權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國」事件。太康失國以後,與弟弟仲康一起逃往東方,不久很快死去。仲康的兒子相依靠其它東方諸侯殘存發展,處境困難,最後在相的兒子少康時才又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在中國歷史上又稱「少康復國」。少康恢復夏王朝統治以後,夏朝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活動區域以伊洛一帶的河南地為中心,東通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長灘,所有夏、夷諸部的眾多邦國均都臣服於夏的統治。
少康以後,夏朝幾世均不在洛陽建都,至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統治時期才又定都於斟鄩。這一點(史記·吳起列傳)是這樣記載的:「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顯然就是洛陽所處的位置。
總的來看,夏朝主要活動中心在洛陽,亦即史書記載的斟鄩。然而幾千年過去了,斟鄩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歷史遺跡,我們根據史書記載的地理方位,判斷夏代的斟鄩就在我們洛陽。由於長期以來缺乏考古資料的證明,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直到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徐旭率隊來豫西作夏墟調查時,在洛陽市偃師縣城區西南9公里處的二里頭村南高地上發現了沉睡幾千年的夏都斟鄩,這一點才成為不爭的事實。研究表明,洛陽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四個帝王統治時期曾是都城,為夏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二里頭遺址包括偃師二里頭,圪擋頭和四角樓三個自然村,總面積400萬平方米,堆積著四期文化層。經考古發現,二里頭文化遺址規模宏大,設施完備,內容豐富。宮殿、陵寢、房屋、道路、水井多有發現,並且還發現了當時的鑄銅遺址,發現了原始的青銅工具,其中有武器和酒器,說明我國青銅文化的歷史在夏代已經相當成熟,同時也說明洛陽是我國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地區。二里頭晚期的文化層還出土了大量的玉製品,有琮、圭、璋等禮器,陶製品則更多,有陶塑的龜、豬、羊頭以及陶器上刻劃的一頭二身龍蛇紋、龜紋和人物形象。這些考古發現反映了夏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洛陽人民的聰明智慧。
另外,考古工作者從二里頭遺址的灰坑中發現了許多埋葬的奴隸,其形狀各異,有仰身,有俯身,有的被捆縛,有的身首異處。他們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隸主的酷刑而喪生,或因當時奴隸制時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反映了當時奴隸主統治的慘忍。夏代奴隸主暴虐無道的統治,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廣大奴隸的拚命反抗,他們憤怒地詛咒夏朝的奴隸主統治,甘願與其同歸於盡。在當時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東部的商族興起,在其首領商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的統治,夏朝經歷了四百七十餘年歷史以後終於滅亡。
1959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偃師二里頭從此進入學者的視線,中國考古學界由此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夏文化。
此後,中國夏商周三代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發掘,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出土了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還在更廣泛的區域內發現了眾多二里頭文化遺址,迄今為止已有300餘處。前不久結束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有力推動了夏文化問題的研究,偃師商城的始建被確認為是夏、商王朝更替的界標,二里頭遺址應為夏王朝的一處都邑、二里頭文化的主體為夏人遺存的觀點逐漸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二里頭工作隊自2001年起,對二里頭遺址宮殿區進行系統鑽探與重點發掘,發現並清理大型建築基址數座。同時,對宮殿區及其附近的道路進行了追探,在宮殿區外圍,發現了縱橫交錯的大路。2003年春季,對已發現的道路進行了解剖發掘,並發現了宮城城牆。截至2004年春季,基本搞清了宮城城牆及宮殿區外側道路的范圍、結構和年代。2004年,又在宮城以南發現了另一堵始建於二里頭文化第4期的大型夯土牆以及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重要遺存。
一、宮城及宮殿區外圍道路網
宮殿區的四圍均有寬達10餘米至20米左右的大路,四條大路的走向與1、2號宮殿基址的方向基本一致。經解剖發掘,知上述大路由二里頭文化早期至晚期一直延續使用。
宮城平面略呈縱長方形,東西寬近300米,南北長約360米~370米,總面積約10.8萬平方米。其中東牆方向174°,西牆方向174.5°,東北角呈直角,南牆與東牆延長線的夾角為87°。城牆沿已探明的4條大路的內側修築,保存最好的東牆殘長330餘米,其上已發現門道2處。牆體寬2米左右,殘存高度在0.1米~0.75米之間。由地層關系和出土遺物可知,宮城城牆的始建年代為二里頭文化2、3期之交,一直延續使用至二里頭文化4期晚段或稍晚。
二里頭遺址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跡。縱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方正規矩的宮城和具有中軸線規劃的建築基址群,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縝密規劃的、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的具有明確規劃、且後世中國古代都城的營建規制與其一脈相承的都邑遺址,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在宮殿區南側大路上發現了兩道大體平行的車轍痕,時代為二里頭文化二期。發掘區內車轍長5米余,且繼續向東西延伸。兩轍間的距離約為1米。這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車轍遺跡,它的發現將我國雙輪車的出現時間上推至二里頭文化早期,為探索我國古代車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二、早晚期的大型建築基址群
目前,已確認的二里頭文化早期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至少有2座(3號、5號基址)。二者位於宮殿區東中部,東西並列,其間以寬約3米的通道相隔,通道的路土下發現有長逾百米的木結構排水暗渠。3號基址系一座(或一組)大型多院落建築。基址南北窄長,主體部分至少由3重庭院組成。已揭露的3重庭院的西廡經統一規劃,已探明基址的長度達150餘米,寬度則在50米左右。北院內發現有積水跡象的大型坑狀遺跡,2號基址北部的主體殿堂及殿前廣庭,都是在填平夯實它的基礎上興建起來的。3號基址中院主殿夯土台基寬6米余,其上發現有連間房屋和前廊遺跡。中院和南院院內發現有成排的墓葬和石砌滲水井等遺跡。5號基址僅經局部揭露,已在其東緣發現有大型柱礎和牆槽遺跡。
至二里頭文化第3期,宮殿區東部興建起2號(依託宮城東牆而建)和4號兩座大型夯土基址。二者建於3號基址的廢墟之上,相對獨立又共有建築中軸線,構成一組大型建築基址群。在宮城南牆西段和西牆南段,各有一座與夯牆方向一致的夯土基址,跨建於宮城城牆之上(7號、8號基址)。其中7號基址恰好坐落於1號宮殿基址南大門的正前方,構成宮城內的又一組有明確中軸線的大型建築基址群。由地層關系和出土遺物可知,這些夯土基址的年代與宮城城牆大體同時,自二里頭文化3期至二里頭文化4期晚段或稍晚。
就現有的材料看,進入二里頭文化3期後,二里頭遺址持續著2期以來的繁榮,宮殿區、鑄銅作坊與道路網路系統等重要遺存的總體布局以及建築方向基本上一仍其舊。但同時又出現了若干顯著的變化,如在宮殿區周圍新築了宮城城牆,新建了一大批夯土建築基址。而所有這些建築基址與此前的建築都沒有直接的承繼關系。在宮殿區東部,兩個時期的建築格局大變,由一體化的多重院落布局演變為復數單體建築縱向排列。同時,隨著新的土木工程的興建,宮殿區內富有生活氣息的遺跡驟然減少。宮殿區布局結構的演化過程,既有顯著變化,又有延續性,這種現象究竟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三、宮殿區內的貴族墓及出土遺物
在3號基址院內發現的成排的中型墓葬,已清理了5座。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墓,多鋪硃砂,有棺痕,出有銅器、玉器、漆器、白陶器、印紋釉陶器(或原始瓷)、綠松石器、成組蚌飾、海貝和大量陶器。從層位關系和隨葬遺物看,這些墓葬均為3號基址使用時期的遺跡,時代為二里頭文化第2期。這是二里頭遺址發掘中,首次在宮殿區內發現的隨葬品豐富的貴族墓。
2002年春,在清理3號基址南院內的墓葬時,於其中一座貴族墓中發現了1件大型綠松石器。經考古所科技中心文物保護技術人員的努力,一件綠松石龍形器於2004年夏秋之際被清理出來。器物全長逾70厘米,由2000餘片形狀各異的細小綠松石片粘嵌於有機物上,組成龍身和圖案,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綠松石龍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龍頭略呈淺浮雕狀,為扁圓形巨首,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
以往在龍山時代至二里頭時代的貴族墓葬中就曾有大量的綠松石片集中出土,這些綠松石片原來均可能粘嵌於有機物上,但出土時,大多散亂而無法復原其全貌。因此,這一綠松石龍形器的發現彌足珍貴。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見的,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四、二里頭文化第4期遺存的集中發現
2號宮殿基址北牆外,發現了另一座大型建築基址(6號基址)。已發現若干柱礎和夯土牆,南北排列的柱礎與2號基址西廡廊柱大體在同一直線上。其始建年代為二里頭文化第4期,應為2號基址使用一段時期後增建的建築。始建於二里頭文化第4期的大型建築基址,在二里頭遺址屬首次發現。
在宮殿區南側大路以南,又發現一道東西向夯土牆,牆寬與宮城城牆一樣,也在2米左右,但有較寬深的基槽,夯築質量高於宮城城牆。其與宮城南牆大體平行,方向88°,已確認的長度達200餘米。始建年代為二里頭文化4期偏晚,不久即遭廢毀。
2004年春季,在宮城以南,發現了一處綠松石廢料坑,出土了數千枚綠松石塊粒,相當一部分帶有切割琢磨的痕跡。該坑時代屬二里頭文化4期偏晚。當年秋季,循此線索繼續鑽探試掘,確認這里存在一處范圍不小於1000平方米的綠松石器製造作坊遺址,使用上限至少可上溯至二里頭文化3期。
繼始建於二里頭文化4期的6號基址之後,此次又發現了建造與使用於此期的夯土牆及綠松石器製造作坊遺存。二里頭文化4期尤其是其偏晚階段,正值一般認為的夏商王朝更替的關鍵期。種種跡象表明,二里頭遺址在這一時期尚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的探索將會不斷深化我們對這座初期王朝重要都邑的認識。
保護范圍:二里頭村南土冢向東850米,向西1600米,向北至洛河大堤,向南至排水渠,東南以自然台地為限。
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周邊向四周各擴100米。

閱讀全文

與宜陽縣新華街有哪些文化遺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