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捏泥人為什麼是傳統文化

捏泥人為什麼是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7-06 19:30:15

㈠ 中華傳統文化中泥人的民間藝術的介紹

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一種民間文化,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作為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天津藝人張明山於19世紀中葉創造的彩繪泥塑藝術品,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人張彩塑被公認為是天津的一絕,早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已經享有很大聲譽。泥人張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泥人張,由清末時期的民間手工藝人張明山所創,這種彩塑造型生動傳神,色彩簡雅,表現題材以人物肖像和戲曲故事為主。與敦煌、麥積山等古代造像的宗教性不同,泥人張從誕生起就取材於市井、親近著百姓。

(1)捏泥人為什麼是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泥人的工藝及特性: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無雜質的純凈膠泥,經風化、打漿、過濾、脫水,加以棉絮反復砸揉而成為「熟泥」,其特點是粘合性強。輔助材料還有木材、竹藤、鉛絲、紙張、絹花等。塑造好的作品應避免陽光直射或置於爐火周圍,正確的晾乾方法應是自然風干。

「泥人」徹底乾燥後要入窯烘燒,溫度要達700℃左右,出窯後經打磨、整理即可著色。彩塑的用色,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的顏料為水粉色,覆蓋力差,容易爆裂、脫落、褪色,不能長久保存。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使用丙烯色,盡管價格較貴,但優點很多,覆蓋力強、不爆裂、不脫落、不易褪色,干後不溶於水,因此可以用水沖洗,一件完整的作品需要30天左右。

㈡ 民間泥塑的民俗文化和藝術特色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關於泥塑,中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民間風俗,流傳著很多動人的傳說故事,這些構成了泥塑藝術的精神內核。民間泥塑的用途主要有祈子延壽、納福招財、驅邪避災和裝飾擺設等。

女媧造人

在中國的上古神話中,人是女媧用黃河裡的泥捏塑出來的。

傳說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就在河南淮陽,當地人稱女媧為「人祖姑姑」,並建有「人祖廟」。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淮陽都要舉行「人祖廟會」,與其他地方廟會有所不同的是,在淮陽的「人祖廟會」上會陳列和買賣一種叫做「泥泥狗」的神奇泥塑。這些泥塑造型奇異,色彩古色古香,當地的老藝人稱,他們做「泥泥狗」的手藝就是「人祖姑姑」女媧傳下來的。人類學家認為,「泥泥狗」與上古的圖騰有關,是流傳至今最為古老的泥塑和中原早期文化與藝術的樣本。

節日玩具

泥塑成本低,費工少,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往往和節令、禮儀、風俗聯系在一起。

泥塑藝術發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題材的大型佛像繼續繁榮,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泥人製作,作為商品出售。據記載,宋代杭州也是塑捏泥人盛行的地方,產品多為泥娃娃,稱為「磨喝樂」。據民間傳說,磨喝樂是佛祖釋迦牟尼在迦毗羅衛國為王太子時親生的兒子,成年後隨父出家,修成正果,成為十八羅漢之一。每逢七月七日,不僅平民百姓買回去「乞巧」,達官貴人也要買回去供奉玩耍。

「泥象」與「泥春牛」

南宋都城杭州,至今還可見到一種泥塑的小象,和泥娃大小差不多,被人們奉為神獸。泥象的產生源於皇室的南郊祭天禮。南宋王朝每三年舉行一次郊祭大禮,儀仗隊由當時越南進貢來的大象為前導,觀看大象的排練是當時人們的一大樂事,故泥塑小象應運而生。其他還有泥神象、泥鬼怪、泥禽、泥獸、泥花、泥果等,大多為孩童玩耍之物,也有作為案頭陳設的。

無錫的「泥春牛」與儺信仰有關。南宋杭州有「鞭春」儀式,立春當日,由臨安知府帶頭,手執彩扎牛鞭,在「牛」(泥牛)身上抽打三次,作為春耕開始的象徵,稱為「打春」,寓意陰氣消退,陽氣上升,萬象更新。立春前後,街市上有小泥牛出售,鄰里間相互贈送,被視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吉祥物。

寺廟中的彩塑造像

寺廟中的彩塑造像是中國泥塑重要的組成部分。宗教彩塑造像內容多為佛教、道教、地方神祗、紀念性人物、神話及民間傳說,其中以佛教造像為主流。西漢末期,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國,藝人們在繼承傳統造像的基礎上,又吸取了印度雕塑藝術的精華,使中外的造像藝術得到有機的結合。佛的庄嚴典雅、菩薩的親切端麗、弟子的容忍豁達、天王力士的勇猛威嚴、供養者的虔誠唯諾都栩栩如生,描繪了佛國的理想境界。

敦煌莫高窟彩塑保存著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歷代的塑像3000餘尊,其中圓塑像2000餘尊,壁塑浮雕1000餘尊,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和力士等,均採用泥塑彩繪,以捏、塑、貼、壓、削、刻等傳統技法成型,用點、染、刷、塗、描等方法施彩。

唐代是中國彩塑造像的頂峰時期。山西五台縣佛光寺內的彩塑,塑工寫實沉厚,製作精美,姿態優雅,比例勻稱,面部豐腴,雙手纖巧,顯示出溫柔嫵媚的神采,堪稱中華彩塑的瑰寶。山西平遙縣雙林寺的2000餘尊佛像彩塑,姿態各異,風格獨特。江蘇蘇州紫金庵內的18尊羅漢塑像,遠看疑是絲綢,近看才知是彩塑。陝西藍田水陸庵壁塑《佛教故事》,場面宏大,內容豐富,塑工細致。

㈢ 泥人是什麼地方的特產

我國有傳統泥人文化的地方較多。有惠山泥人、天津泥人、鳳翔叢碼泥人等,北京、河南、山東、廣東、浙江等各地都有民間泥人的製作,代表著眼不同地域風俗特點、藝術、風格和特色。最著名及代表性的還是無錫的惠山泥人和天津的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美術品,它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流傳、發展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創始、乃至世界認可。令人萬分喜愛。

「泥人滲前哪張」的彩塑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劉元之後,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悔清術精美,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在我國民間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捏泥人為什麼是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與北方"泥人張"形成對照和呼應的是江蘇無錫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產生的時間很早,已無從可知其確切時間了。

泥塑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一種,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遠涉重洋,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愛。

㈣ 捏泥能人把泥巴捏成藝術品,這算是非遺文化嗎

想必題主說的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泥塑文化,這一項文化其實早在2006年,就作為我國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收錄。泥塑的歷史非常悠久,具體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距今為止已經過了3000多年。泥塑別名也可以叫做彩塑或者泥玩,它就是人們用黏土為材料,製作的各種生動形象的小物件兒或者傳統工藝品。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泥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

泥塑在我國不同地區也獲得了不同的發展,比如有最有名的無錫的彩塑,勝在色彩的明艷奪目,裝飾非常精美。還有惠山的泥人,歷史非常悠久,著名在它的花紋樣式非常豐富。還有非常著名的就是陝西鳳翔縣的泥貨,具有特色的鄉土氣息,並且其中的玩具種類非常多,鳳翔泥塑多達170個種類,令人矚目。現代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項非遺文化已經在人們心中和民間大放異彩,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的贊譽。許多人選擇在與外國友人交往時送泥塑作品當作伴手禮,也證明泥塑藝術品在我國傳統藝術中的地位。

閱讀全文

與捏泥人為什麼是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