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周倉文化在哪裡

中國周倉文化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30 03:06:36

㈠ 中國的臉譜文化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而「凈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起源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幾乎所有的人類族群,在其部落時代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中國先民們把他們崇拜的某種物品或者概念描繪出來,並對其進行一定儀式的祭拜。《後漢書·臧洪傳》:「坐列巫史,禜禱群神。」祭祀儀式時,負責祭祀的巫覡們要戴上一定的面具。舉世聞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據考證是古蜀國舉行祭祀時的用品。又如「儺禮」,這是自先秦時代就有的一種迎神以驅逐疫鬼的風俗禮儀。儺禮一年數次,大儺在臘日前舉行。《論語·鄉黨》:「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儺禮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槤《嘯亭續錄·喜起慶隆二舞》中說道:「又於庭外丹陛間,作虎豹異獸形,扮八大人騎禺馬作逐射狀,頗沿古人儺禮之意,謂之《喜起舞》。」可見古代的儺禮,人們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堯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詩「我慚賤丈夫,豈異帶面儺」也能反證,人們在進行儺禮是需要戴面具的。這種帶著面具的宗教舞蹈對民間舞蹈有很大的影響。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臉譜起源於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里,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相關記載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簡單的符號,「觀念符號」和"「表情符號」,用來表達某種特定的觀念或表情。到了戲里,這些符號就直接畫在臉上,表達更為復雜豐富的觀念和表情。唐代就有"塗面"的記載,孟郊在《弦歌行》里寫道:"驅攤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即表明了用染塗臉面表現鬼神的形象。宋代徐夢莘《三朝北門會編》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記載了宋徽宗的兩個佞臣以"粉墨做優戲",口出市井浮言穢語,蠱惑皇上。宋代"塗面"分"潔面"和"表面"兩類,花面也很簡單。畫了個白鼻子、紅眼圈,目的"務在滑稽"。因為宋代雜劇中,科諢佔了很大比例。元代雜劇盛行,在《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的大幅壁畫中,出現了元雜劇正面人物中的"整臉"的譜式,突破了過去副凈那種白底黑線的基本格調,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明代已經是由昆劇演出的傳奇劇的天下,表演豐富,行當分工精細,凈分正凈(大面)、副凈(二面)和丑(三面)。凈丑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一個專譜。其底色多是根據說唱文學中的描繪或演員自己的想像設計的。如關羽的底色是紅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譜式是誇張的眉眼部分。明代人留發,臉譜畫在額以下,清代人留辮子,頭剃到腦門以上,臉譜也畫到了腦門以上。圖案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與明代相比,臉譜有繁有簡,底色一樣。清代中葉,地方戲興起,凈丑的臉譜每一地方差別很大,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和民間藝術氣息,各種地方戲約有300多個劇種,大多在18世紀以後興起。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更細。凈行除了正凈副凈外,又加了武凈。色彩增加了藍、綠、黃、灰、橙。

特點
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點:

《單刀會》中的周倉

一、美與丑的矛盾統一;

二、與角色的性格關系的密切;

三、其圖案是程式化的。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㈡ 周倉是歷史人物還是小說虛構人物

周倉大名幾乎和關羽一樣響亮。他緊緊跟著主子,同時顯現在舞台和畫圖、雕刻上。民間習俗常以關羽畫像,請進家中張貼中堂用以辟邪,周倉將軍自然也跟著「飛入尋常百姓家」了。他的黑臉皂服和關羽的紅臉綠袍、關平的白臉銀甲相映成輝,此中色彩反差,給代代人們留下美的和諧和難忘的印象。人們也為周倉編造了種種傳說,把他送上敬畏的神位。清人小說《說唐演義》有一個故事,說是南陽侯伍雲召在反隋戰爭中打了敗仗,被身騎怪馬呼雷豹的隋將尚師徒追趕,正危急中,「只見前面有一個人,頭戴氈笠帽,身著青布短衫,腳穿薄鞋,面如黑漆,兩眼如銅鈴,一臉胡須,手執青龍偃月刀,照尚師徒劈面砍來,尚師徒大驚,便說『不好了,周倉來了!』帶轉馬頭,往後下跑而去。」(第十九回)當然,這漢子不會是周倉復生,而是朱燦,見伍雲召危難,從附近關帝廟中借了周倉手裡的刀趕來相救的。
它反映了有清一代民間信仰心理和意向。
由此,19世紀就有單獨為周將軍立廟祭祀的。現在台灣就有周倉廟,如彰化北豐鎮的白鶴宮、台南鹽水鎮的鎮南宮;後者據稱始建於甲午戰爭前夕,日本侵佔時,說是妨礙交通拆毀,神像為居民祭祀於家中,1961年重建。台灣民間還有稱此縣萬里鄉關帝廟的周倉神像「系光緒十七年(1891年)漂流至野柳河邊,經人撈獲建廟祀為主神」(《台灣廟神傳》)。
此際周倉形象長身獨立,「短胡大眼,黑臉虯須」,與大陸關帝廟周倉造像同出一模,也即是羅貫中《三國演義》所描繪的周倉原型。
在民間,通常人們認為周倉在歷史上必有其人的。《山西通志》說:「周將軍倉,平陸人,初為張寶將,後遇關羽於卧牛山,遂相從,於樊城之役,生擒龐德,後守麥城,死之。」至今湖北當陽城東原麥城附近田地上,還有周倉墓,墓碑「漢武烈侯周將軍諱倉之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周倉將軍大名貫神州,否則他有什麼資格、級別能形影不離替關王爺持刀護衛呢?
但是,周倉名字確不見於那部欽定正史的《三國志》。就是後來的元人《三國志平話》也只是為諸葛亮驅動木牛流馬的未將,與關羽無關。
因此,諸多學者均認同周倉實無其人。《三國演義》說他是黃巾張寶部將,後來追隨關羽左右,以及在水淹七軍時下水活捉龐德等情事。此乃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三國演義辭典》主編沈伯俊日前與筆者信函也稱,「周倉確系虛構人物,乃是民間傳說、通俗文藝的產物。」成都武侯詞所列的周倉造像,也是從《三國演義》忠於關羽的儒家人才標准而入選的。還說,湖北當陽現存的周倉墓,也是好事者捏造。它是一種文化現象。《山西通志》、《平陸縣志》多系循《三國演義》故事。來新夏等學者也認為明清地方誌多有將《三國演義》故事和三國傳說編寫進去的。
也有學者說,明人開始塑造周倉,也是為了突出關羽忠義之氣。明清理學很注意「忠義之氣」,乾隆帝就公然篡改《三國志》,改關羽「壯繆」謚號為「忠義」。有其主必有其仆。關羽忠義之氣必須貫徹群下,它須要樹立各種模式。所以周倉的忠義味,更加可以突出關羽了。因而,毛宗岡說,像周倉那樣的綠林豪客,能遇到關羽真太幸運了,「今日立廟繪像,倉得捧大刀立於公之側,竟附公以並垂不朽,可見人貴改圖,士貴扞主。雖失足萑苻,未嘗不可以更新,而單身作仆,勝似擁嘍羅稱大王也」(《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批語)。
可見,周倉現象是為社會文化環境所泡製的,實無其人。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周倉名字雖不見《三國志》,但並不等同於無此人在焉。蓋《三國志》立傳大都為帝王將相,周倉的身份充其量也僅是關羽麾下一護衛。他無官無爵,當然難以立傳,也鮮有行跡傳世。即使這樣,《三國志》仍見有周倉式人物活動。有如魯肅在益陽(湖南益陽)請關羽赴會,就在荊州奉還事發生爭論時,「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唯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知之去。」(《三國志。魯肅傳》)在兩軍統帥商談前,竟直言沖撞,無疑是關羽指使,其身份也是夠出格的,和周倉造型的性格、氣質也相鍥合;因此,他的事跡「也不是完全憑空捏造」(邱振聲《三國演義縱橫談》廣西人民出版社)。正如王械所說,「周將軍倉殉節麥城,而墓無可考,稽其遺跡,即長坂坡曹劉交兵處也。可見周倉確有其人,只是在正史中把他遺漏了」《秋燈叢話》卷二,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版)。周倉名不見經傳,但他的形象卻遠遠超越歷史無名記錄,農耕社會中的人們,按照自己的心理機制和價值取向,需要周倉似的圖式,所以即使《三國志》等沒有記載有周倉,也會製造出周倉的高大形象。

㈢ 周倉簡介是什麼

周倉
《三國演義》虛構之人物,正史無此人。
無字型大小,關西人氏。生年不詳,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周倉原為張寶部將,張寶死後,周倉和同是黃巾軍的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周倉和裴元紹一起投降關羽,周倉更成為關羽貼身護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攻打成都時,周倉跟隨關羽鎮守荊州。演義中,關羽水淹七軍時,周倉曾生擒曹操大將龐德,關羽被孫權殺害之後,周倉自刎身亡。

㈣ 請問宗教問題,有網友說,關公,關平,周倉,屬鬼道,是嗎那全國的關帝廟,都有這3尊像,關公,關平,

阿彌陀佛
關公的忠義事跡名揚四海,供養關公就是提醒大家學習他的忠義精神。對於佛弟子來講有另外一層意思據《佛祖統紀》記載「關公遇難後在鬼道扔想光復漢室,嗔心很重,得蒙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師度化,隨生懺悔心誠心歸依佛教,成為佛門得力的大護法神」所以佛寺的伽藍菩薩供的就是關公周倉關平。以示尊敬。
至於您說人類都可以供鬼,這個鬼神還在六道中自己尚未解脫,正信的佛弟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這是學佛人最起碼的修養。但不會拜他們為師,學佛就是要聽佛的教誨才是正信。
世間人拜神的很多,其中有善神也有邪鬼,不能看到很多人拜他自己也就盲從。有的鬼神嗔心很重,說不定什麼時候無意間得罪他了,就會找你麻煩。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這是很中肯的辦法

㈤ 在關羽和周倉中,周倉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農村民間建關帝廟時,除了關羽,還少不兩人,即站立在他後面右邊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和左邊手捧官印的長子關平

在農村民間,不管那家有什麼難事,總要提上一些貢品,去到關帝廟,排放到關羽神像桌前,然後跪下,向關二爺叩頭,說,請關二爺享用貢品,保佑我怎麼怎麼!然後起身,再向關公道射。關羽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忠,信,智,仁,勇,這些高尚道德品質,令萬世華夏子孫共仰,這些道德情操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倫理,理想,被佛道兩教推崇為上等人生價值觀,奉為中華之魂

㈥ 中國的臉譜文化

臉譜是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於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化妝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而「凈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起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有歌曲臉譜和電視劇臉譜。臉譜分為四種:生,旦,凈,丑 1. 傳統戲曲演員面部化裝的一種程式。在面部勾畫一定的彩色圖案,以顯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徵。主要用於凈角和丑角。 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 伯鴻先生 在《戲》周刊十一期(《中華日報》副刊)上,說起臉譜,承認了 中國 戲有時用象徵的手法。」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地方戲中的臉譜是否起源於代面,姑置不論。」 2. 借指面相、面目。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要除去虛偽的臉譜。」 秦牧 《壁畫》:「但這天,畫家急急奔來了。他已經找到了模特兒,找到了罪惡的臉譜。」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錄音》:「她很內向,臉譜不反映她的千種情愫,萬種心曲。」
特點
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點:一、美與丑的矛盾統一;二、與角色的性格關系的密切;三、其圖案是程式化的。 京劇臉譜
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1]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類別
工藝品臉譜
大家看到的臉譜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工藝美術性臉譜。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像,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綉等手法製作出形態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另一類是舞台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誇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
起源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
各種臉譜圖集(20張)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幾乎所有的人類族群,在其原始時代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原始先民們把他們崇拜的某種物品或者概念描繪出來,並對其進行一定儀式的祭拜。《後漢書·臧洪傳》:「坐列巫史,禜禱群神。」祭祀儀式時,負責祭祀的巫覡們要戴上一定的面具。舉世聞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據考證是古蜀國舉行祭祀時的用品。又如「儺禮」,這是自先秦時代就有的一種迎神以驅逐疫鬼的風俗禮儀。儺禮一年數次,大儺在臘日前舉行。《論語·鄉黨》:「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儺禮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槤《嘯亭續錄·喜起慶隆二舞》中說道:「又於庭外丹陛間,作虎豹異獸形,扮八大人騎禺馬作逐射狀,頗沿古人儺禮之意,謂之《喜起舞》。」可見古代的儺禮,人們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堯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詩「我慚賤丈夫,豈異帶面儺」也能反證,人們在進行儺禮是需要戴面具的。這種帶著面具的宗教舞蹈對民間舞蹈有很大的影響。
介紹
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 黑臉張飛
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 關羽(紅整臉)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 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 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 張飛(黑十字門蝴蝶臉)
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 曹操
嚴嵩。 曹操(白整臉)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 竇爾墩(藍花三塊瓦臉)
紫色臉
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張郃(紫三塊瓦臉)
金色臉
象徵威武庄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 大鵬(金色象形臉)
綠色臉
勇猛,莽撞。 如:《白水灘》里的徐世英
其他:
綠林好漢。 黃色:一般表現性格猛烈。如《南陽天》中的廉頗。 褐色和粉紅色:表現比較正直的老人。 金色:用於佛祖和神仙一類人物,如如來佛、二郎神。 藍色臉竇爾敦
銀色:用於一些比較有法力的精怪。 凈角紫色臉:紫色介於黑紅兩色之間,剛正威嚴的人物和忠義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臉。如《魚腸劍》中的專諸,《武科場》中的常遇春,《大保國》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說或者民間口頭文學中描述為紫臉膛,因而使用紫色臉,如《惡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賢鎮》中的費德功,《戰長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臉是為了與同台的其他角色區別,如《百壽圖》中的北斗星是相對於老生的南斗星,顯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龐統用紫色臉膛是表示其相貌醜陋。 凈角粉紅臉:粉紅色臉一般象徵年邁的紅臉人物,如《取洛陽》中的蘇獻,《盤河戰》中的袁紹,《四傑村》中的花振芳等。 凈角綠色臉:綠色臉一般寓意為勇猛暴躁,與黑色臉有相近之用意,有些佔山為王的草寇類人物使用綠色臉。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慶頂珠》中的倪榮,《失子驚瘋》中的金眼豹,《響馬傳》中的程咬金等。 凈角藍色臉:藍色一般表示剛強陰險,在臉譜中紫色與綠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剛強的人物,如《取洛陽》中的馬武,表示人物陰險性格的如《薛家窩》中的謝虎,《劍鋒山》中的焦振遠,《連環套》中的竇爾敦等。 鍾馗之臉譜
凈角黃色臉:黃色臉寓意人物驍勇剽悍或凶暴殘忍,如《車輪戰》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楊么,表示人物凶暴殘忍性格的如《魚腸劍》中的姬僚,《戰宛城》中的典韋等。 凈角金銀色臉:金銀兩色在神怪臉譜中應用較為廣泛,顯示神仙的面現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如《安天會》、《無底洞》、《蟠桃會》中的楊戩(二郎神),《紅梅山》中的金錢豹,《攻潼關》中的金吒均勾金色臉,《攻潼關》中的木吒勾銀色臉。有的將官為表示英勇無敵也用金色,用來助增臉譜的威儀,如《挑滑車》中的金兀術,《四平山》的李元霸,說到神怪臉譜,這里應該強調說明,前輩著名演員都反對把神怪臉譜勾畫的稀奇古怪或陰森恐怖,不贊成把蛇蠍蜈蚣真實地畫在臉上,更反對把骷髏等陰森形狀畫在臉譜里,他們認為這不但有損於舞台美的藝術原則,也使人看了膽戰心驚,有害於舞台表演,是一種淺顯的、藝術造詣不高的作法,雖然是神怪臉譜,也應該與人面相近。 凈角瓦灰色臉和赭色臉:瓦灰色與藍色在臉譜應用中意義相近,瓦灰色臉如《蘆花河》中的烏里黑,赭色與紫色的意義相近,如《綵樓配》中的月下老人、《鐵籠山》的迷當。 《單刀會》中的周倉
凈角淡青色臉:淡青色介於藍綠色之間的用意,如《卧牛山》、《單刀會》中的周倉勾淡青色腦門, 周倉在《青石山》中用金色腦門,表示其死後成神 。 「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里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這種臉部化妝主要用於凈(花臉)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 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中國戲劇無數臉部化妝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京劇臉譜以「象徵性」和「誇張性」著稱。它通過運用誇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徵。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誇張的嘴和鼻子,製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
歷史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臉譜起源於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里,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相關記載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簡單的符號,「觀念符號」和"「表情符號」,用 韓昌
來表達某種特定的觀念或表情。到了戲里,這些符號就直接畫在臉上,表達更為復雜豐富的觀念和表情。唐代就有"塗面"的記載,孟郊在《弦歌行》里寫道:"驅攤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即表明了用染塗臉面表現鬼神的形象。宋代徐夢莘《三朝北門會編》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記載了宋徽宗的兩個佞臣以"粉墨做優戲",口出市井浮言穢語,蠱惑皇上。宋代"塗面"分"潔面"和"表面"兩類,花面也很簡單。畫了個白鼻子、紅眼圈,目的"務在滑稽"。因為宋代雜劇中,科諢佔了很大比例。元代雜劇盛行,在《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的大幅壁畫中,出現了元雜劇正面人物中的"整臉"的譜式,突破了過去副凈那種白底黑線的基本格調,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明代已經是由昆劇演出的傳奇劇的天下,表演豐富,行當分工精細,凈分正凈(大面)、副凈(二面)和丑(三面)。凈丑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一個專譜。其底色多是根據說唱文學中的描繪或演員自己的想像設計的。如關羽的底色是紅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譜式是誇張的眉眼部分。明代人留發,臉譜畫在額以下,清代人留辮子,頭剃到腦門以上,臉譜也畫到了腦門以上。圖案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與明代相比,臉譜有繁有簡,底色一樣。清代中葉,地方戲興起,凈丑的臉譜每一地方差別很大,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和民間藝術氣息,各種地方戲約有300多個劇種,大多在18世紀以後興起。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更細。凈行除了正凈副凈外,又加了武凈。色彩增加了藍、綠、黃、灰、橙。
臉譜的分類
臉譜根據描繪著色方式,分為:揉,勾,抹,破四種基本類型。 勾臉
揉臉:凝重威武,整色為主,加重五官紋理加以實現。是十分古老的臉譜形式。 勾臉: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復雜美麗,五彩繽紛,有的還貼金敷銀,華麗無比。 抹臉:淺色為多,以為塗粉於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詐壞人之性。 破臉:不對稱臉,左右不一,形容面貌醜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據臉譜的圖案排列,又把臉譜分為以下四種: 整臉:最原始的臉譜形式,利用雙眉把臉分為額和面兩個部分的臉譜。 三塊瓦臉:在整臉的基礎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為左右的臉譜。 花三塊瓦臉:把三塊瓦臉的分界邊緣藝術化,加上各式圖案的臉譜。 碎臉:三塊瓦臉的變種,其分界邊緣花形極大,破壞了原有的輪廓。
臉譜的圖案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 姜維善奇門八卦腦門圖案陰陽魚
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 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聞仲,楊戩畫有三眼,來源於古典傳說。巨靈,煞神,金錢豹有多張臉,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楊七朗額頭有一繁體「虎」字,顯示其勇猛無敵。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夏侯惇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竇爾墩,典威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財神爺。北斗星君畫七星圖於額上。

㈦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周倉這個人有獎啦

歷史上有沒有周倉這個人物?如果沒有,為什麼出現在關羽身邊,成為不離其左右的一個重要角色?我們研究關羽文化現象,需要說一說這個問題。

查《三國志》、《後漢書》等史籍,以及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所引200多種魏晉間典籍,均沒有周倉其人。其後的野史、雜錄也沒有周倉是關羽隨從的記載。元代至治(公元1321—1323)年間刊刻的《全相平話三國志》一書,是現存最早反映三國故事的平話本,也沒有周倉這個人物。直到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筆下,才出現有周倉,成為關羽的貼身隨從。見明弘治甲寅(公元1494年)序、嘉靖壬午(公1522年)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即現在所見最早的《三國演義》本子。由此可見,周倉的出現不會早於元末明初,是羅貫中創造的《三國演義》中的藝術形象。

羅貫中創造周倉這個人物,是否據自民間傳說,無從稽考,但有一點歷史的影子。《三國志·魯肅傳》寫魯肅約關羽單刀相會時,魯肅為討還荊州、平息吳蜀江南三郡之爭,責問關羽:「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魯肅說此番話後關羽還未回答,其時「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唯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魯肅厲聲呵斥,關羽於是操刀起身,乘機離席。史書對這位反駁魯肅的關羽隨從未留下姓名,僅以「坐有一人」表述。到羅貫中《三國演義》里,「坐有一人」便成了周倉。這可能就是羅貫中創作周倉這個藝術形象的歷史線索。

《三國演義》描寫的單刀赴會,周倉起了重要作用。他作為關羽的貼身隨從,捧著青龍偃月刀一起會,緊隨關羽身邊。當魯肅指責劉備方面一再推故不肯歸還荊州時,周倉在階下厲聲反駁,道理充足,義正辭嚴。關羽借喝斥周倉之機,暗示其出外聯絡關平船隊。周倉心領神會,去江岸口將紅旗一展,關平即率船隊直奔江東接應。關羽佯醉離席,一手執刀,一手挽住魯肅,乘勢登船,安全返回,危機四伏的「單刀會」於是化險為夷,周倉幫助關羽挫敗了魯肅為討還荊州欲加害關羽的詭計。

《三國演義》寫周倉是在關羽辭曹歸劉千里走單騎的途中歸順關羽的。描寫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臉上長著蜷曲的胡須,身長壯偉。原在黃巾軍張寶部下為將,張寶死後嘯聚山林,藏身卧牛山。說周倉久慕關羽盛名,恨無門路相見。當他一見關羽便下馬參拜,口稱「願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關羽見周倉誠心相投,言辭懇切,很受感動,於是收為部下。從此,周倉緊隨關羽左右,出生入死,在關羽身臨的不少重要場合都有他的身影出現。如關羽北伐襄樊、水淹於禁七軍時,曾生擒曹魏大將龐德。最出色的表現則是關羽與魯肅單刀會所扮演的角色。

歷史上本沒有周倉,小說所以要創造這個藝術形象,為的是襯托關羽,突出關羽忠義武勇威名的感召作用,使關羽形象更加威風凜凜,生動傳神。

周倉一生始終追隨關羽,忠於其主,至死不渝。他一直跟隨關羽到敗走麥城,奉命留守。關羽遇害後,拔刀自刎,表現出他對關羽的耿耿忠心。小說正是以周倉對關羽的赤誠相隨、忠心許身來烘托陪襯關羽的。

周倉這個人物的出現和藝術塑造,符合英雄好漢令人敬慕這一我國傳統的大眾文化心理;從關羽崇拜的角度講,是關羽文化現象的產物。在《三國演義》里,作者對周倉的描寫並不多,也不是個重要人物。隨著社會上關羽崇拜熱的不斷升溫,周倉的地位大為提升,成為人們所熟悉的人物。自明、清至現今,手捧關羽大刀、黑面虯髯的周倉,跟關羽緊緊連在一起。人們一提到關羽,總不免想到緊隨其左右的周倉;同樣,一說到周倉,也會聯想到關羽。各地關廟,在關羽塑像一旁,必有手執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塑像;在戲劇舞台上,每逢關羽出場,也必有周倉相隨。周倉成了關羽文化的專利品,成了關羽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徵,起著映襯關羽、瀉染關羽文化的獨特作用。

由於周倉這個人物形象對關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前人為之立墓、建廟,視其為歷史人物加以紀念。在今當陽城東南20多公里處的漢宜公路旁,沮漳河會流處南邊,就有一座周倉墓,墓前立有墓碑,上刻「漢武烈侯周將軍倉之墓」文字。墓地東距古麥城遺址兩公里,那裡原先還建有周倉祠廟。現今當陽河溶鎮,即為古麥城屬地。當地傳說周倉力大無比,腿上長有三根長毛,走路如飛,人稱「飛毛腿」。行軍打仗時,關羽的赤兔馬跑得多快,他就跟得多快。關羽從麥城突圍後,留周倉守麥城,為關羽斷後。臨別,傳說周倉向關羽跪著發誓:「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最後,周倉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清代尊奉關羽登峰造極,周倉也被人們格外青睞。周倉墓、周倉廟以及有關周倉的故事傳說,均出自清代。清代還有人考證周倉系關西人,與關羽是同鄉。《山西通志》即雲:「周將軍倉,平陸人,初為張將,後遇關公於卧牛山,遂相從;樊城之役,生擒龐德,後守麥城死之。」其實這些都是《三國演義》所載,無任何史實依據。

㈧ 蜀國所有名將的墓

目前只找到這些
劉備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
諸葛亮墓,位於勉縣城南四公里的定軍山古戰場腳下。
龐統墓,龐統祠德陽綿竹縣。
姜維墓,姜維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爭議,這些墓分別位於四川蘆山縣、劍閣縣、汶川縣、江油縣及甘肅天水市。
馬超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西馬公祠村。
其他的沒找到相關資料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6-04 14:43
黃忠墓,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
趙雲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
馬岱墓,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
張飛墓,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
關羽墓,湖北當陽
王平墓,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魏延墓,陝西省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
李嚴墓,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
張嶷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龍江鎮柏花村街道中部北側民居之中。

補充一下
關羽墓
屍首在洛陽 屍身在當陽
湖北當陽關陵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冬,關羽大意失荊州,退守麥城,在當陽西北被吳兵伏獲遇害。孫權擔心劉備復
關羽墓圖片
仇,將關羽首級獻給了遠在洛陽的曹操。操識破其「嫁禍於人」之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羽首於洛陽城南;其正身,孫權以侯禮葬於當陽。這就是民間常說的關公「頭定洛陽,身困當陽」。
關陵,坐落在當陽城西五里處。陵廟坐西朝東,面臨沮水,與景山遙遙相望。宋代以前,關羽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隱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陽太守王銖對關羽墓培土加封,並「始建祭亭,環以垣牆,樹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關羽墓地,修葺山門,看管陵墓。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當陽知縣黃恕上書朝庭,請為關羽墓地建廟。得憲宗恩准,才大興土木,形成廟院,建築群體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目前佔地達98畝。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當陽人發願修復關陵,如今這片紅牆黃瓦更加金碧輝煌。陵園山門仿古漢建築,進山門,迎面為神道碑亭,亭內豎立一通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大碑,正面鐫刻二十四字: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漢前將軍漢壽亭侯墓道
過碑亭,沿中軸線排列著「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園門、馬殿、拜殿、大殿、寢殿、陵墓等。兩側尚有華表、鍾樓、鼓樓、碑廊、齋堂、聖像亭、伯子祠、啟聖宮、佛堂、春秋閣等建築。由於歷史的原因,玉泉山早期曾派僧人管理關陵,留下了佛教的諸多印記,也留下了今日關帝廟內的佛堂、齋堂等建築。
中軸線盡頭的關公古墓,高七米,周長六十八米,墓頂古木參天,綠陰蔽日。古墓原有通道可進入墓室,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幼年的我曾隨父親一起循墓道進入墓室,見墓頂如蒼穹覆蓋,頂端垂下兩串鐵鏈,懸吊著巨大的棺室。兩邊配有長明燈等祭器。墓室四周,有四個巨大的水缸,也許是當年用來盛燈油之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封堵了墓道,現在,人們只能在墓前憑吊進香。古墓前的祭亭亭柱之上,有一幅石刻楹聯:
群山擁神宅,杯土涵太虛。
河南洛陽關林關帝像
全世界有如此眾多的關帝廟,我認為首先要感謝一位歷史老人——三國風雲人物曹操。據《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當時曹操在洛陽,已有66歲,且正在大病之中,他接到孫權派人從當陽送來的關公首級,一下就看破了東吳「嫁禍於人」之計。重情愛才的曹操,也許感覺到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間,以王侯之禮,在洛陽城南厚葬了關羽。當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去。厚葬關羽,也許是曹操在世時做的最後一件大好事。試想,如果當年曹操不在洛陽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首級,恐怕孫權也許不會以王侯之禮在當陽安葬關羽身軀,甚至也許不會有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關帝廟殿了。
河南洛陽關林二殿 關氏唯一的守林人、關公後裔關俊璽女士 就在此工作
隨著關羽被皇家屢屢敕封,洛陽關林也曾多次更名。漢時,這里稱「關冢」,明代稱「關王冢廟」,清順治稱「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至道光年間,「關林」一名問世後宣告塵埃落定。在中國封建社會,百姓之墓稱墳,王侯之墓稱冢,皇帝之墓稱陵,聖人之墓才能稱林。武聖關羽與文聖孔子齊名,安放關羽首級的地方,當然名正言順地稱為「關林」了。
漢時,關林只有一堆封土。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關冢前立坊,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開始建廟。關林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相仿,沿中軸線排列著舞樓、山門、儀門、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關羽古墓。
關林文殿又稱大殿,高約二十米,殿頂琉璃覆蓋,五脊飄逸。文殿內,關羽帝王像高達6米,關帝頭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著錦綉龍袍,鳳眼蠶眉,面貼赤金,端嚴正坐,兩側為關平、周倉、王甫、廖化等諸將,造像高大,栩栩如生。武殿又稱二殿,殿中塑「關公怒視東吳戎裝坐像」,關羽身著綠袍,外露鎧甲,頭戴綸巾,雙眉緊蹙,怒視東南三國吳地,關帝兩側,關平捧印,周倉持刀,儀態逼真。

張飛墓:
張飛是三國時蜀國「五虎上將」,劉備進川後,張飛鎮守川北重鎮閬中長達7年,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張飛的頭被帶到東吳,其屍體軀干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張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後,追謚為桓侯,故名。張飛墓在祠後,墓外形為圓形石圍土堆結構。墓上有古木,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宛若傘蓋。
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太守,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為鞏固蜀漢政權,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馬功勞。章武元年,為部將范彊、張達所殺。「鄉人慕其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自此之後,張桓侯祠屢廢屢興,歷時一千七百餘年。現存的張桓侯祠為一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築群,佔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米。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桓侯祠主體建築均沿中軸線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枋、大殿、後殿、墓亭及張飛墓和墓後園林組成。
祠內還有眾多的歷代名人碑刻匾聯,陳列有武後銅鍾等1000餘件歷史文物,展示了閬中幾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淀。漢桓侯祠布局嚴謹,構造別致,既有雄偉壯觀的氣勢,又幽雅精美,是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跡,遊客絡繹不絕。
魏延墓

魏延墓在陝西省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相傳蔣琬任蜀相後,以魏延前期有功,為之禮葬建墓,並雕石馬於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馬,一殘破,一完整。於1973年移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
魏延死後被污衊為蜀國叛臣,禍滅三族全家抄斬,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收屍,葬在南鄭城外的荒野之中,即現在陝西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然後定居下來為將軍守墓。墓前有兩個下跪石馬,指害死魏延的兩個小人楊儀,馬岱。石馬鄉因此得名,現在當地的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魏大將軍。
墓前還曾經立有一文官石像,手拿漢中地圖低頭向魏延將軍做懺悔狀,指諸葛亮不聽子午谷計劃後悔終生。現在二石馬,一殘破一完整,於1973年移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
趙雲墓
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馬超墓
勉縣馬超墓位於武侯鎮繼光村,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前些年曾作為馬公祠小學。據志書《關中勝跡圖志》《關中陵墓誌》及三國文化研究專家郭清華所編《諸葛亮年譜》記載: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升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即現勉縣老城)。公元222年47歲病逝並安葬在此。
公元227年,諸葛亮上表北伐曹魏,經馬超墓,令其弟馬岱掛孝,亮親詣墓致祭,激勵三軍將士化悲痛為力量。劉備稱贊馬超:「信著北土,威武並照」,諸葛亮評價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
20世紀90年代之前,墓地被周圍的莊稼地蠶食,一土堆而已。現在馬超墓、祠佔地20餘畝,被漢惠渠隔為兩院,墓北祠南,有橋連結。墓為仿漢制覆斗型,周長90米,冢高8米。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國道旁,內容皆同,上刻隸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超墓」,為清乾隆(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沉所書。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馮玉祥將軍在馬超祠前豎碑一通,上書曰:「千古英名基事漢,一篇遺疏痛仇曹。」
馬超墓祠、武侯祠、古陽平關、諸葛讀書台,隔漢江河與定軍山下武侯墓構成一組三國文化遺存,豐富了漢中三國文化遺跡的內容。明代四川按察使楊贍、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縣邵年齊等,為使馬超墓不致湮沒,乃於墓前立碑,道旁立華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知縣陳銘在馬超墓四周立界石,嚴禁在界內樵採、耕種、侵葬。道光十七年(1837),知縣張奉書又重新丈量墓地,共三畝一分七百四毫。墓周栽植柏樹,砌築圍牆,招佃看守,春秋祭掃,並在道旁重立「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標志碑,以壯觀瞻。
清代保護馬超墓最著者,當推四川提督馬維祺。他曾在法越之戰和川邊平叛中屢立軍功。宣統元年(1909),馬維祺到川北巡視軍務,見馬超墓園傾圯、碑字漫滅,感觸神傷,乃慷慨捐資,在墓前重修了獻殿三間,親自書寫「英風常振」匾額,撰書《馬公墓誌》刻石以存,使馬超墓再具規模。
馬超墓坐北向南,封土高約6米,直徑約12米,墓後有環狀土丘,古柏森森。墓室寬約3米,深約10米,內有石門、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馬超墓早年即被盜掘。

黃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
清道光五年﹙1825年﹚,當時地名叫「雞矢樹」的農民耕地時發現一塊書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幾根人骨、一把劍和一塊玉,當即告知地主劉沅﹙字止唐,雙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現代著名學者劉咸榮的祖父,曾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不就﹚。墓碑上「諱漢升」三字誤,應為「諱忠」。這說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但是,這也表明此處應該就是當年黃忠安葬之地。於是,學識淵博、名重鄉曲的劉沅便邀集鄉紳父老,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墓旁新建黃忠祠。
修復的墓高4米,周長約13米;墓園種植松柏,象徵一代名將英靈不泯。祠內塑有黃忠全身坐像,白髯長飄,精神矍鑠。當然,這「老將」形象也來自《三國演義》,因為歷史上的黃忠並未留下確切年齡,雖然關羽曾經稱之為「老兵」,但他並不一定年長於關羽。由於黃忠墓的修復和黃忠祠的建立,原來的「雞矢樹」地名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黃忠墓」。這種「地以人名」的文化現象,在中國歷史上真是不勝枚舉。
自從黃忠祠、墓建成之後,每年清明時節,鄉民們都要在這里趕廟會,祭祀黃忠,祈禱豐年。黃忠祠、墓由此而成為成都西郊一大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到了「大躍進」時期,「青年賽過趙子龍,老人賽過老黃忠」的口號流行於神州大地,黃忠祠、墓作為「正宗」的黃忠遺跡,也就堂而皇之地改名為「黃忠村」,一直相沿至今。
1965年,為了修整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這種今天人們難以理解的現象,在那「左」傾思想大行其道之時,簡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的狂潮呼嘯而來,黃忠祠、墓更是難逃厄運,塑像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幾經破壞,祠、墓幾乎盪然無存,惟餘一空空棺槨,在暮色中向憑吊者泣訴「四人幫」的滔天罪行。
當「三國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視之際,人們一再提及黃忠祠、墓。誠然,時代條件和社會氛圍不同了,黃忠祠、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迥異往昔。然而,為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修復黃忠祠、墓。
馬岱墓

馬岱墓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50年代曾於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

嚴顏墓

《四川通志》記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但這並不說明嚴顏是蜀漢將軍,因為東漢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而且《四川通志》修於清嘉慶年間,甚至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對遙遠的三國歷史的有些記述,不排除是依據傳聞。這里比較有意思的是指出嚴顏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當然巴中和忠州相隔並不遠, 這個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而在嚴顏故里忠州烏楊區將軍村的將軍墓則可能是衣冠冢。
姜維墓
蘆山姜維墓
姜維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爭議,這些墓分別位於四川蘆山縣、劍閣縣、汶川縣、江油縣及甘肅天水市。在蘆山縣,不僅有姜維墓,還是著名的「姜城」。蘆山縣,古稱青衣,三國時屬漢嘉郡。相傳,姜維固守邊陲,曾在蘆山築城,屯兵設防,抵禦羌人。相傳姜維在成都被曹魏亂軍殺害後,又遭「五馬分屍」剖腹取膽,但見姜維「膽如斗大」,敵軍很是懼怕。姜維的部下冒死從成都將姜維的膽搶回蘆山,葬於城東的鳳凰山上。所以姜維墓又稱「膽墓」。墓冢為圓形,四周圍條石加以圍砌,墓前立有「漢大將軍平襄侯姜諱維墓」。蘆山縣城北街的縣主祠內長期供奉著姜維妹妹的塑像,傳說姜維死後其妹來到蘆山,帶領百姓繼續完成其兄未完之事業。蘆山縣現在仍然保留著為紀念姜維而建的姜慶樓,該樓為歇山式 3層建築,通高 14米,外觀壯麗,重建於 1445年。
在姜慶樓北面的姜侯祠內,蘆山縣博物館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維塑像。姜維像落成後,博物館於 1993年搞了一次姜維廟會。那次廟會重點組織了蘆山地區特有的儺面具表演。在當地紀念姜維的民間活動中,有一種叫「抱鵝蛋」的游戲很有意思。游戲中由一個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許多石頭,他不停旋轉躲閃著保護石頭。上面的抱石者,以搶得他腹下的石頭多者而勝出。據說這是一種羌族古老的娛樂形式,因為姜維是羌人,以此作為紀念。據蘆山縣博物館郭鳳武館長介紹,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姜維殉難的忌日,這天,蘆山人會到姜慶樓去參與祭祀活動。這種活動又叫綵樓會慶壇活動,這一天全城會搭起綵樓 48座,並奏鼓樂以紀念姜侯的功績。
甘谷姜維墓
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有姜維衣冠冢。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暴屍原野,魏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冢,靴子別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姜維墓位於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南將軍嶺靴子坪上,距縣城東5公里,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三國志•蜀書》、《劍閣縣續志》等有關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居,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續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魏將鍾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列陣守險。11月,魏將鄧艾出謀,勸蜀後主劉禪不戰而降,並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維偽降鍾會,伺機恢復。公元264年鍾會誣鄧艾據蜀謀反,司馬昭至長安,命鍾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示意盡殺北來諸將,事泄,北來諸將殺會及維於亂軍中。姜維亦被剖腹分屍,享年62歲。
姜維逝世後,忠骨埋於四川,但故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修建了佔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了 「姜維故里」碑。千百年來,姜維孝感天地、氣貫長虹的高貴品質,啟迪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兒女。每逢姜維誕辰,故鄉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廖化

漢廖化墓在金山。康熙中,山裂見石碣,有「漢前將軍廖化墓」七字,後沒為盪。顧榮照記。 支硎山古松三十六株,晉支遁手植。明萬曆三十二年,土人伐以充賦
周倉墓

周倉墓
1.當陽周倉墓
周倉墓在當陽縣東南,麥城之西2公里,相傳為蜀漢名將周倉安葬之地,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圓形條石砌墓。墓碑上刻:「漢武烈候周將軍諱倉之墓」。1998年協天廟信眾捐資60萬元人民幣對周倉墓進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灣省宜蘭礁溪協天廟主委吳朝煌先生,將對周倉將軍重塑金身,以分靈儀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聖之靈。
2.山東寧陽周倉墓
漢周倉墓位於寧陽縣城西15公里的黃茂村西北、卧牛山之陽的五龍口。光緒《寧陽續志》載:「倉本村人,隨漢亭侯殉節麥城,此期葬衣冠處」。現封土無存,尚有兩米高墓碑一通,其上鐫刻「漢周將軍諱倉神位,清光緒二十四年署寧陽執事房學禮立石,」墓前由周倉廟遺址。另有卧牛山西北一帶土崗連亘數里,俗稱「周倉寨」。周倉為兗州(今寧陽縣人)
劉封墓
劉封和其老婆死後分別葬入龜山漢墓。徐州龜山

關興墓
成都在三國時為蜀漢國都,關興病故於此,從當時的局勢看,葬在成都的可能性最大。
清初康熙年間,解州(今山西解州鎮)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
不排除後人將關興墓遷回關氏祖籍墓地的可能
孟達墓

孟達墓在陝西省旬陽縣廟嶺鄉王家山上。墓高據於山巔,呈覆斗形,封土高約3米,周長約10米。旁有一清代所建之磚塔,已殘破。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平墓

王平墓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為長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書「漢將軍王平之墓」,於1959年修公路時拆毀。王平墓是三國遺跡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1981年5月,被定為縣級文物保持單位。

㈨ 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指誰

關平和周倉並沒有一文一武之說,他們都是武將。

只是後來關羽被神話,很多關帝廟里關公像兩旁都各有一人站立,便是關平和周倉。關平一手拿著關羽最喜歡讀的書《左氏春秋》,周倉手裡則拿著關羽的青龍刀。

關平(178年—220年),東漢末年名將關羽之子,關平與其父在撤退到麥城時中了東吳軍埋伏一同被擒,最後一起被斬於臨沮縣。

關平的形象在後世由於民間對關羽的崇拜而漸漸豐滿起來,很多地方的關帝廟在供奉關羽的同時也供奉關平、周倉兩員大將。正史為關羽長子,三國演義中為關羽義子,實為誤傳。

周倉,正史無字,野史記載字元福,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其形象為身材高大、黑面虯髯的關西大漢,本是黃巾軍出身,關羽千里尋兄之時請求跟隨,自此對關羽忠心不二;在聽說關羽兵敗被殺後,周倉也自刎而死。

在《三國演義》及此後的各種民間傳說中,周倉均以關羽護衛的形象出現,在各地的關帝廟中,關羽神像的兩側也經常供奉周倉、關平(關羽之子)的神像。

(9)中國周倉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關公文化是一種傳統民間信仰。在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文宣王廟有很多,過去在各個城邑都有這類建築。而武聖關公廟在海內外數量及規模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

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關公是一種精神。關公本名關羽,字雲長,出生於公元160年,卒於公元219年。

關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大業,譜寫出一曲令人感慨萬端的人生壯歌,被後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並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㈩ 現在的周倉什麼強度

周倉名幾乎關羽響亮緊緊跟著主同顯現舞台畫圖、雕刻民間習俗關羽畫像請進家張貼堂用辟邪周倉軍自跟著飛入尋百姓家黑臉皂服關羽紅臉綠袍、關平白臉銀甲相映輝色彩反差給代代留美諧難忘印象周倉編造種種傳說送敬畏神位清說《說唐演義》故事說南陽侯伍雲召反隋戰爭打敗仗身騎怪馬呼雷豹隋尚師徒追趕危急見前面戴氈笠帽身著青布短衫腳穿薄鞋面黑漆兩眼銅鈴臉胡須手執青龍偃月刀照尚師徒劈面砍尚師徒驚便說『周倉』帶轉馬往跑(第十九)漢周倉復朱燦見伍雲召危難附近關帝廟借周倉手刀趕相救
反映清代民間信仰理意向
由19世紀單獨周軍立廟祭祀現台灣周倉廟彰化北豐鎮白鶴宮、台南鹽水鎮鎮南宮;者據稱始建於甲午戰爭前夕本侵佔說妨礙交通拆毀神像居民祭祀於家1961重建台灣民間稱縣萬鄉關帝廟周倉神像系光緒十七(1891)漂流至野柳河邊經撈獲建廟祀主神(《台灣廟神傳》)
際周倉形象身獨立短胡眼黑臉虯須與陸關帝廟周倉造像同模即羅貫《三演義》所描繪周倉原型
民間通認周倉歷史必其《山西通志》說:周軍倉平陸初張寶遇關羽於卧牛山遂相於樊城役擒龐德守麥城死至今湖北陽城東原麥城附近田周倉墓墓碑漢武烈侯周軍諱倉墓作傑死亦鬼雄周倉軍名貫神州否則資格、級別能形影離替關王爺持刀護衛呢
周倉名字確見於部欽定史《三志》元《三志平》諸葛亮驅木牛流馬未與關羽關
諸者均認同周倉實其《三演義》說黃巾張寶部追隨關羽左右及水淹七軍水捉龐德等情事乃說家言足信《三演義辭典》主編沈伯俊前與筆者信函稱周倉確系虛構物乃民間傳說、通俗文藝產物都武侯詞所列周倉造像《三演義》忠於關羽儒家才標准入選說湖北陽現存周倉墓事者捏造種文化現象《山西通志》、《平陸縣志》系循《三演義》故事新夏等者認明清志《三演義》故事三傳說編寫進
者說明始塑造周倉突關羽忠義氣明清理注意忠義氣乾隆帝公篡改《三志》改關羽壯繆謚號忠義其主必其仆關羽忠義氣必須貫徹群須要樹立各種模式所周倉忠義味更加突關羽毛宗岡說像周倉綠林豪客能遇關羽真太幸運今立廟繪像倉捧刀立於公側竟附公並垂朽見貴改圖士貴扞主雖失足萑苻未嘗更新單身作仆勝似擁嘍羅稱王(《三演義》第二十八批語)
見周倉現象社文化環境所泡製實其
者認周倉名字雖見《三志》並等同於焉蓋《三志》立傳都帝王相周倉身份充其量僅關羽麾護衛官爵難立傳鮮行跡傳世即使《三志》仍見周倉式物魯肅益陽(湖南益陽)請關羽赴荊州奉事發爭論坐曰:夫土者唯德所耳何肅厲聲呵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自家事何知目知(《三志魯肅傳》)兩軍統帥商談前竟直言沖撞疑關羽指使其身份夠格周倉造型性格、氣質相鍥合;事跡完全憑空捏造(邱振聲《三演義縱橫談》廣西民版社)王械所說周軍倉殉節麥城墓考稽其遺跡即坂坡曹劉交兵處見周倉確其史遺漏《秋燈叢》卷二台北廣文書局1968版)周倉名見經傳形象卻遠遠超越歷史名記錄農耕社按照自理機制價值取向需要周倉似圖式所即使《三志》等沒記載周倉製造周倉高形象

閱讀全文

與中國周倉文化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