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什麼區別
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實在是太多了,正好最近在上《比較文學》,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已經成為了一門專門的學問,比較的方法和角度也都略有不同。
從起源來說,中華文化的起源時間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時間上是早於西方文化。而中國的文化是中原文化,誕生於黃河流域,而西方文化是一種海洋文化,西方的陸地被海洋切割成一塊塊小小的陸地,想要發展只能向外探尋,因此誕生了海洋文化和諸多神話傳說。在西方之所以葡萄酒盛行一來是地中海氣候適合種植葡萄二來是西方的物資比較稀缺。西方的文化起源主要是兩部分,一方面是古希臘羅馬的文化,主要是培養思想家,另一方面是以武力著稱的斯巴達,主要培養武士。
如果翻看歷史就會發現柏拉圖蘇格拉底所誕生的時代正巧中國出現了孔子孟子荀子,而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可以說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有存在著由於地域等諸多因素造成的差異。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還表現在審美方面,中方文化喜歡那種溫婉賢淑的美,而在西方美是個泛指的名詞,在他們看來只要是長得特別的都算是美,相反千篇一律的尖下巴大眼睛在西方並不吃香。中華文化的結晶是各種小說著作,主要是著重心理描寫,通過心理的變化去發展故事情節,比較細膩。反觀西方的小說更注重的是情節的發展而不是人物的塑造。如果對於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感興趣可以去讀一下相關資料,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貳』 古希臘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及形成原因
古希臘文化的發展模式與中國文化的發展模式完全不同。因此,湯因比曾經作這兩個模式對比,指出其間的差別之巨,幾乎各趨極端:中國走向統一,而希臘始終分裂為多元的列國。甚至馬其頓以邊陲統一了希臘世界,其統一的格局在亞歷山大去世之後,不旋踵即分裂如故。
希臘半島的地形十分破碎。希臘半島本身是一片山地,港灣紛歧,半島的南部是無數的小型半島。愛琴海中,則島嶼星羅棋布,以克里特(Crete)為外沿,構成一個內海。無論半島抑是島嶼,港灣四周的陸地不大,可耕地更少,聚落即分布於這些逼仄的灣底小平原及山腳的坡地中。這些聚落對內凝聚為生活共同體。整個半島被山地割裂為零碎的地區,陸路交通不易,彼此之間以海道相通。為此,早在公元前2000餘年時,亦即青銅文化的早期,克里特島上及希臘半島南端的邁錫尼(Mycenae)地區,都已發展了手劃槳的船隻,以利海上交通,也發展了種植橄欖樹取油與種植葡萄釀酒的農業,以取代種植谷類為糧食作物的農業。橄欖油與葡萄酒均有高度的附加值,愛琴海的農業實際是為貿易而生產商品作物,以此營銷於安納托里亞,甚至間接輸出到兩河與海東地區,換取大陸出產的食糧。希臘文化有海洋的與貿易的特殊屬性,遂與中國、兩河流域與埃及的古代文化都大為不同,呈現其先天的特殊基調。
克里特文化與邁錫尼文化都曾有過十分光輝的日子。克里特的宮殿,重門復道,號為迷宮;邁錫尼的彩繪陶器,營銷於古代地中海世界,至今考古所見實物,仍精緻瑰麗,為世所珍寶。但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這兩個古代文明忽然消失。毀滅愛琴海古代文明的原因,或以為火山爆發,或以為外族入侵,或以為氣候變化。總之,至今聚訟,未有定論。
邁錫尼曾發展B系古字母系統,現在已得解讀。由這些B系文字的記錄看來,邁錫尼曾有十分發達的商業。B系文字記錄中,主要是表示所有權的印章及賬目,卻沒有文字與歷史記載。文字記錄留下不少商品名稱,不少專職人員的名稱,也提到不少專業的技工。然而,文字出土不多,只在少數幾處似是宮室的遺址中有之。凡此跡象,似可解釋為邁錫尼曾有過相當有效率的管理系統,獨占其經營貿易。這一特色,大致在後來的古希臘文化中也保持不失。
邁錫尼文化崩解之後,古希臘世界經歷了四百餘年的所謂「黑暗時期」(前1150—前750)。這一段的歷史,甚至不能由考古學獲得足夠的線索,以充分重建其社會與文化面貌。所幸,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奧德賽》中,雖是以不同時代的素材壓縮為史詩,至少仍有一些「黑暗時期」生活的鱗爪。希臘因其地形分割為一個又一個的區域。每一個區域之內有若干村落,或在海港,或在戰略的要害地點,結合鄰近的村落,組成一個政治經濟的共同體,後來稱為城邦。這樣一個小區的疆域,大致方圓四五十英里,即使步行,也可在一日之內由中心走到邊緣。城邦是自衛的單位,也是維持內部秩序的單位,而城邦居民事奉同一保護神,以建立同群的認同。在經濟上,共同體是自給自足的單位,由農耕、漁牧以及貿易取得生活必需的資源。共同體的領袖,大抵是小區中雄傑之士,能以其個人的勇略、智謀或品德取得眾人的信服。在史詩中,這種領袖號為君王,然而他們仍須耕作漁獵,一如眾人。這是相當簡單的小型部落,還談不上「國家」的政治體制。若與古代世界的埃及與兩河地區的大型國家相比,古希臘的情況,毋寧說是相當朴質簡陋的。
史家通常將公元前750—前338年稱為希臘古典文化發展的時期,而又將這四百年的歷史,劃分為初期(前750—前500),全盛(前500—前400)及衰敗(前400—前338)三期。公元前338年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以武力統一希臘的年代,此後的希臘歷史則是地中海世界的歷史,稱為後希臘文化時期(前338—前200),接下去即是羅馬代替希臘,主宰地中海世界的時代了。
希臘古典文化時期的開始,當由希臘發展了書寫文字為其發軔的關鍵。這一套古希臘文,是以拼音文字書寫古代口述的荷馬史詩。另一在政治制度上的重要發展,則是希臘的城邦體制。經由前者,古希臘留給後人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科學與哲學的思維及文學的創作。後者的發展則為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及其理念開啟了歷史上獨特的傳統,尤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轉化為近代民主理念的理想泉源。
在上述二者之中,我們先討論城邦制度的演化。城邦制度濫觴於黑暗時代的地方共同體,其性質已在上文簡略提過。一個城邦通常由幾個鄰近地區共同體聯合為較為大型的政治實體。城邦具有政治、宗教、防衛及維持社會秩序的多種功能;因此城邦之內有衛城、神廟及市集幾個部分。希臘人只要不是奴隸或外邦人,即是某一個城邦的公民。今日西方語言中,政治(Politics)一辭的語根,即是城邦(Polis)
『叄』 古希臘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及形成原因 詳細一點的!
差異一:古希臘為海洋向的文明,他們崇拜天神(宙斯)之後就是海神(波塞冬)。
中國文明是大陸式的,對天的崇拜(天子)之後就是對大地的崇拜(社稷)。
這是所有差異的根源。
原因:古希臘文明成長與愛琴海周邊地區,島嶼眾多,早期不同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小城邦散居與半島與島嶼之上(克里特島),後期文明集中於陸地上(希臘與斯巴達:斯巴達為陸向,雅典為海向),基於雅典、斯巴達與眾多小城邦的古希臘是海洋系文明。 中國是大陸系文明自不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