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先秦文化的知識有那些
1、歌謠神話
遠古時期民族的歌謠和神話傳說,在古籍中時有記載。
神話是遠古時代的先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中國神話大多保存在《山海經》、《楚辭》、《莊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獻中,以《山海經》最有神話學價值,是我國古代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
2、詩經
《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3、歷史散文
歷史散文是史官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漸進產生並成熟起來的。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在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孔子編著的《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編年體史書之祖,其體例和「筆法」對後世散文都產生了經典式的影響。
4、諸子散文
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覺醒的背景下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中形成並繁榮起來的。
5、楚辭
戰國時期出現的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楚辭」是指以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樂調、語言、名物而創作的詩賦。
西漢末年,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成《楚辭》一書。它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史的源頭。南方楚國文化特殊的美學特質,以及屈原不同尋常的政治經歷和卓異的個性品質,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楚辭文學,並使屈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
(1)秦商文化概述有哪些擴展閱讀
原始社會至夏代的歌謠和神話傳說都是口耳相傳,屬於口頭文學,被保存在後世的著述之中。雖然在流傳的過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傳時代的烙印。
但就其內容的本質而言,與原始社會的其他文化藝術有驚人的相似相通之處,是中國文學的萌芽。正如許多動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從外表上難以分辨種類一樣,文學的坯胎和萌芽也還沒有獨立成形。
一百餘年前殷墟甲骨卜辭的出土,揭示了中國最早的文字之謎。數以萬計刻有成形漢字的龜甲獸骨片為研究殷商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確鑿的文獻資料,其中不乏文學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辭文學特徵相當明顯。
甲骨卜辭是商王盤庚遷都至殷到商紂王覆亡共273年之間的遺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統,說明盤庚遷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國古代的書面文學肇始於殷商時代。
稍晚於甲骨卜辭的文字是鍾鼎銘文。鍾鼎銘文發現很早,西漢就有出土,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說:「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
宋代記載古器物刻辭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殷商時代的鍾鼎銘文字數極少,西周的鍾鼎銘文字數漸多,最長的接近500字,並形成一定的結構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實的「文章」。
㈡ 概括秦漢文化的特點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體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焚書坑儒」 是秦朝為了國家政權安定統一的所執行的政策, 也是對當時中國文化的一次摧殘。
「焚書」政策針對當時的書冊文物,只保留對民生以及執政所需的,大量對秦政權無益的珍貴文獻從此失傳,春秋戰國的百家言論在這段時期受到嚴重的摧殘;「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個被中國歷史所紀錄的國家政權對知識分子大規模的逮捕行為(儒家稱之為「迫害」)。
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科技與文化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學識。漢朝學術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戰國諸子之學,亦能彰明綜括,非有人所稱獨尊儒術。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准,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
漢代的治國思想。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之法,文景時期,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漢朝為中國道教、佛教兩大宗教的形成及傳入期。
(2)秦商文化概述有哪些擴展閱讀:
繪畫成就
兩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得以快速發展。宮廷府寺的牆壁上,貴族、官僚、地主的宅第的牆壁、墓壁上,盛行以繪畫裝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漢景帝子魯恭王在曲阜修建的靈光殿。據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記載,壁畫先是太古裸體粗獷(guǎng廣)奇怪的神話人物,其次是穿戴冠冕的黃帝、堯、舜,再次是夏、商、周三代興亡。
凡歷史上著名的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的事跡,國君的賢愚,政事的成敗,莫不繪載。主題之外,飾以天文、萬物、神怪、異事,是一組色彩鮮明、情態生動的巨幅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