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各國產玉石的地方不在少數,為什麼獨有中國玉文化盛行
因為玉在我國除了外觀好的原因之外,還有著特殊的含義,珠寶玉石無論在那個國家都深受人們的喜歡,但是每個國家的珠寶玉石的文化是不一樣的,在西方,形成的是寶石文化,因為在西方,西方長期深受西方宗教的影響,大多是深受傳統的神靈和魔鬼的傳說,寶石一般相伴生於宗教文化,但是我們國家起作用的是封建文化,於是便形成了玉石文化。
在普通的群眾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佩戴石頭的,因為在我們國家,受傳統玉石文化的影響,人們認為佩戴玉石能夠延長人們的壽命,因此無論是貧窮與否都喜歡佩戴玉石。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形成玉石文化歸根究底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封建文化濃厚,從而賦予了玉石與眾不同的含義,而那些產地卻因為玉石的出產少了相應的傳奇色彩從而形成的是寶石文化,雖然這樣的文化是帶有傳奇色彩的,但是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
㈡ 何為玉文化,古人為什麼偏偏鍾情於玉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是因為玉的本質特性以及早期古人賦予玉的道德化演變。
玉這種東西是極其珍貴而又具有美感的,很早以前,即商代時期,玉就已經被視為是王權的象徵,是高貴的人才用得起的事物,也是當時禮器的一種。
幾千年來,玉在道德化的過程中,漸漸成為所有人都極其嚮往的事物,君子溫潤如玉,玉潔冰清,在各種文化的發展和渲染下,玉成了眾多人喜歡拿來比擬的對象。玉不像其它石頭那樣渾濁,而是晶瑩潤澤,清澈美麗,它生動而富有靈性,從很早之前便是華夏民族的追求之物,它身上寄託著中國人含蓄祥和的理念和文化特性,因而也成了經久不衰的物品。
㈢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先秦玉文化
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徵著瑰麗、高尚、堅貞、聖潔。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玩玉、藏玉,人們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玉的美。有理由認為玉美學是玉文化的基礎和前提。是由於玉的美才與石的分化。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玉,石之美者。」楊伯達先生文稱「好看的美的石頭,這就是玉」。對玉的豐富的美學要素的發現和相關神話傳說配合使玉實現第二次分化,從裝飾品成為神器、禮器。因此玉美學受到廣泛重視得到充分發展。我國在漢以前重視玉的質地美。在百家爭鳴的文化爭議中玉色美漸為人知,東漢王逸提出赤、黃、白、黑四色的審美標准,發展了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主張,從而也挑起玉美學中德符關系的爭議(玉符—玉色也)西漢劉向提出玉有六美。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歷史上對玉的審美方針是「首德次符」。隨著玉文化的發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斷增加。根據德符並重的原則筆者文中提出對玉之六美的粗淺認識,從玉的美學特徵和審美要素及其受控因素等方面談了對玉美學的學習心得。如有不妥處敬請指正。
中國玉從古至今都有廣義的概念——「玉,石之美者」(東漢許慎)。符合工藝要求的玉器材料(欒秉墩·1985)而西方現代寶石中只承認軟玉和硬玉。玉文化中涉及的玉是廣義的涵蓋。但不能不承認古玉之美還是以軟玉(和闐玉)為重要載體的。而硬玉—翡翠在中國還是明清及以後的時期里展現的。
一、玉質美軟玉以質地細膩、緻密、純凈為特徵。質地美在歷史上是最早被認定的,如漢以前重視質地美,孔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數是對玉的質地特徵進行擬人化的思維結果。古稱:「美玉無瑕,白璧無瑕」表明玉是質地細膩,純凈,無暇之美。可概括表述如下。
1、「堅縝細膩」之美 玉料質地堅硬縝密,細致而滋潤,細粒緻密岩石經磨蝕後表面顯滑潤。故稱,「堅縝細膩」之美。此處之堅硬是將玉與彩石比較的結果。
2、「溫潤以澤」之美玉料滾石、卵石呈緻密塊狀,表面為礦物的斷口顯強油脂光澤,在加上磨蝕成光滑曲面,故呈「溫潤以澤」之美。
3、「無瑕之美」和闐白玉為單一透閃石礦物組成,無雜質,故顯「美玉無瑕,白玉無瑕」之美。
軟玉是一種交織成毛氈狀結構的透閃石或陽起石纖維狀微晶集合體。這種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但質地優劣隨著晶粒大小、分布均勻性、含雜質種類和數量的不同而變化的。具體見表1。
綜觀和闐玉的質地細膩、堅硬縝密、滋潤、亮麗照人,能給人一種溫潤與凝重感與美的享受。
玉質美除了與粒度大小均勻度有關外,也與透明度和拋光性有直接關系。即質地越細膩,其透明度越高,拋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強,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質量。
二、玉色美東漢王逸四色審美標准,發展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美主張。為玉色美評價開創了歷史先河。根據現代審美原則筆者從整齊一律、調和對比和節奏韻律三種原則出發討論玉色美特徵。
1、單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單色,如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陽光等等。單純能使人產生明凈,純潔的美感。和闐玉色彩十分豐富有白如截脂、綠如翠羽、黃如蒸栗、赤如雞冠、黑如純漆。
㈣ 流行千年的玉文化,到了現代為何沒人喜愛
其實並不是人們不想喜愛,而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了解玉文化,理解玉文化的人是少數的。玉雖然也是一種石頭,可它的價值並不是一個石頭能夠比擬的。古代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資格得到玉石。而玉文化是與玉石緊密相關的。我都能想像那些了解玉文化的人是怎麼討論玉石的:“你看我這塊玉質地、光澤都是上等,可是正宗的和田玉,聽聽聲音清脆,看著顏色白里透青......”。
而這是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在他們看來這些玉石,就是一件珍貴的珠寶,是財富的象徵,哪裡會去想什麼玉文化?而現代人對玉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也只有那些文化素養高或者比較守舊的人會喜歡玉石。
隨著西方文化影響了很多的中國人,大多數人會更加喜歡鑽石和水晶這一類寶石。因為相對於玉石的干凈純粹,鑽石具有更加昂貴的價值,而水晶則是顏色更加豐富多彩。
其實鑽石只是一種堅硬的碳元素組成的礦石,但是因為比較稀有,逐漸被當成是了一種珍貴的寶石,人們相信最堅硬的鑽石表達的是最長久的愛。鑽石價格昂貴使它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水晶不止是顏色更加豐富、艷麗,而且被西方玄學認為是有法力的石頭。於是很多人就跟風購買這些水晶,天真地認為這些水晶可以改變命運。
這兩種寶石被很多年輕人喜歡,而玉石反而成為了古板老舊的代表。這也使得玉文化更難被人所喜愛、所理解和接受。
總的來說,玉文化是一種高雅文化,接受和理解的人群很少,而現代西方寶石的流行,也讓玉文化逐漸被人所遺忘。但是玉文化在一些人的心中依舊是有崇高地位的,它不被大多數人喜愛,不等於就會消失。也許隨著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的接受和理解,玉文化也有一天會成為中國人所熟知、喜愛的文化。
㈤ 翡翠代表了哪些文化內涵
翡翠文化內涵如下:
1、代表著一種文化。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翡翠作為玉文化的一種代表,從珠寶玉石方面充分體現了中國豐厚的文化內涵及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代表著一種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國人民把自己的理想、情感反映在玉石翡翠上的沖動,而有了玉石翡翠的雕琢和藝術品產生。翡翠,通過幾百年的發展,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翡翠藝術品雖然是一種商品,但作為一種藝術品,有其追求和境界。
3、代表著一種品質。玉器質地純朴,色彩艷麗,石質含蓄,歷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所以出現玉有五德、九德,甚至十一德之說,但實際上我國人民在長期對玉的觀察體會中引申聯想,悟出許多關於人生的哲理。
㈥ 何為玉文化,古人為什麼偏偏鍾情於玉
玉很美,但是價格也很貴。因為玉石的歷史也很久,多以形成了一種玉文化。要知道玉形成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個組成部分。什麼是玉文化?那為什麼古代人會特別的偏好玉石,以至於家庭條件尚可的人都會佩戴玉佩?首先說說玉這個東西,玉其實就是一種看起來特別漂亮的特殊石頭。除了玉石真的特別好看以外,根據現代技術研究,玉中是含有著大量礦物元素,那些元素對人體是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人都會比較喜歡佩戴玉佩,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玉的受歡迎程度很廣的,在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下葬的儀式中,玉石作為最高規格的葬品。這其實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過由於當時的開采水平有限,玉是真的特別少,物以稀為貴。當時玉就是在上層社會流通,沒接觸過玉石的人有崇敬也是正常的。另外,當時的玉石是可以進行雕刻的,雕刻的圖案算是能夠直接反應出佩戴者的審美跟品味,這種直接的方式,更有助於人們之間的互相了解。
㈦ 中國古代玉器是怎樣發展的呢經歷了哪些時期
《說文解字》稱:“石之美者謂之玉”,中國古代玉器應用於祭祀、禮儀、喪葬以及佩飾等等場景。玉器憑借著它質體潤澤、美觀大方,在歷史中久享盛名,同時玉器被賦予“瑕不掩瑜”“氣如長虹”等多種品格,成為道德的象徵。自古以來,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玉器一開始是裝飾品。而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後,小型的玉制飾品逐漸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並且大型玉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當時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以及原始的宗教觀念,慢慢地滲入到玉製品中,中國玉文化禮制時代正式到來。
總體來說,在中國歷史上,玉器的發展演變主要有三個巔峰階段。
玉器歷經七千多年的曲折發展,從簡單的裝飾品發展為古代宗教祭祀和禮儀用品,又發展為標志高尚道德品質的佩飾,最後上升為內容豐富的藝術欣賞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發展與演變。
特別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上,人們把玉的自然特性加以道德化,使它在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中,扮演了特殊且不可替代的角色,發揮了其他藝術品不能取代的作用。這是在全世界文化史上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未曾有過的文化現象,玉器的演變發展史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