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甘南藏文化產品有哪些種類

甘南藏文化產品有哪些種類

發布時間:2023-07-11 20:12:33

Ⅰ 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

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戲 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 甘肅甘南
甘肅花兒

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類——
第一批擴展項目:
13 Ⅰ-13 寶卷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第二批:
555 Ⅰ-68 米拉尕黑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

傳統音樂(民間音樂)類——
第一批: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68 Ⅱ-37 嗩吶藝術 甘肅省慶陽市
第二批: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
637 Ⅱ-138 佛教音樂 拉卜楞寺 甘肅省夏河縣
638 Ⅱ-139 道教音樂 清水道教音樂 甘肅省清水縣

民間舞蹈類——
第一批: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110 Ⅲ-7 儺舞 文縣池哥晝、永靖七月跳會 甘肅省文縣、永靖縣
第二批:
639 Ⅲ-42 鼓舞 涼州攻鼓子
武山旋鼓舞 甘肅省武威市、武山縣
687 Ⅲ-90 多地舞 甘肅省舟曲縣
688 Ⅲ-91 巴郎鼓舞 甘肅省卓尼縣

傳統戲劇類——
第一批: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5 Ⅳ-71 道情戲 隴劇 甘肅省
235 Ⅳ-91 皮影戲 甘肅省環縣
第二批:
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戲 甘肅省隴南市

曲藝類——
第一批: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第二批:
765 Ⅴ-72 秦安小曲 甘肅省秦安縣

傳統(手工)技藝類——
第一批: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398 Ⅷ-48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400 Ⅷ-50 雕漆技藝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第二批:
884 Ⅷ-101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 東鄉族擀氈技藝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
916 Ⅷ-133 硯台製作技藝 洮硯製作技藝 甘肅省卓尼縣、岷縣
963 Ⅷ-180 窯洞營造技藝 甘肅省慶陽市

民俗類——
第一批: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肅省天水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452 Ⅹ-4 七夕節 甘肅省西和縣(乞巧節)
第二批:
978 Ⅹ-71 元宵節 永昌縣卍字燈俗 甘肅省永昌縣
992 Ⅹ-85 民間信俗 西王母信俗 甘肅省涇川縣
994 Ⅹ-87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 庄浪縣高抬 甘肅省庄浪縣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飾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飾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傳統美術類——
第一批: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第一批擴展項目:
313 Ⅶ-14 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唐卡 甘肅省夏河縣
315 Ⅶ-16 剪紙 慶陽剪紙 甘肅省鎮原縣

傳統醫葯類——
第一批擴展項目:
448 Ⅸ-9 藏醫葯 甘南藏醫葯 甘肅省碌曲縣

三,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8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薩爾》 西北民族大學

2 Ⅰ-2 隴東紅色歌謠 慶陽市

3 Ⅰ-3 肅南裕固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張掖市肅南縣

4 Ⅰ-4 東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東鄉縣

5 Ⅰ-5 保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積石山縣

6 Ⅰ-6 河西寶卷(武威寶卷張掖寶卷酒泉寶卷) 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

7 Ⅰ-7 東鄉族小經文與民間敘事長詩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學

二、民間音樂(共計8項)

8 Ⅱ-1 敦煌藝術-音樂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兒 (蓮花山花兒會 松鳴岩花兒會 二郎山花兒會 新城花兒會 張家川花兒會) 臨夏州康樂縣臨夏州和政縣定西市岷縣甘南州臨潭縣天水市張家川縣

10 Ⅱ-3 佛宮音樂"道得爾"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縣道教音樂縣 天水市清水縣

12 Ⅱ-5 嗩吶藝術 慶陽市西峰區、環縣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張掖市肅南縣

14 Ⅱ-7 天祝藏族華銳民歌 武威市天祝縣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間舞蹈(共計13項)

16 Ⅲ-1 敦煌藝術-舞蹈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蹺 蘭州市永登縣

18 Ⅲ-3 蘭州太平鼓舞 蘭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縣

21 Ⅲ-6 荷花舞 慶陽市西峰區

22 Ⅲ-7 巴當舞 定西市岷縣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縣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縣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縣

27 Ⅲ-12 儺舞(文縣儺舞-池歌晝 永靖縣儺舞 西固軍儺) 隴南市文縣臨夏州永靖縣蘭州市西固區

28 Ⅲ-13 鍋庄舞 甘南州

四、傳統戲劇(共計8項)

29 Ⅳ-1 道情戲 省隴劇院、慶陽市

30 Ⅳ-2 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 隴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戲 天水皮影戲) 慶陽市環縣隴南市蘭州市永登縣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戲 (敦煌曲子戲 華亭縣曲子戲 秦安老調 通渭縣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涼市華亭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32 Ⅳ-4 秦腔 省秦劇團

33 Ⅳ-5 燈盞頭戲 平涼市靈台縣

34 Ⅳ-6 "南木特"藏戲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戲 隴南市武都區

36 Ⅳ-8 玉壘花燈戲 隴南市文縣

五、曲藝(共計8項)

37 Ⅴ-1 蘭州鼓子 蘭州市

38 Ⅴ-2 賢孝(涼州賢孝 河州賢孝) 武威市涼州區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臨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涼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縣春官歌演唱) 平涼市崆峒區隴南市西和縣

41 Ⅴ-5 阿肯彈唱 酒泉市阿克塞縣

42 Ⅴ-6 藏族民間彈唱 甘南州瑪曲縣

43 Ⅴ-7 南梁說唱 慶陽市華池縣

44 Ⅴ-8 甘南"則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間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45 Ⅵ-1 高抬 平涼市庄浪縣

46 Ⅵ-2 萬人扯繩賽 甘南州臨潭縣

七、民間美術(共計8項)

47 Ⅶ-1 敦煌藝術-美術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縣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磚雕 臨夏州臨夏縣

51 Ⅶ-5 慶陽香包綉制 慶陽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畫 定西市岷縣

53 Ⅶ-7 剪紙 慶陽市、平涼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銀市、張掖市、蘭州市

54 Ⅶ-8 馬尾編荷包 平涼市庄浪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13項)

55 Ⅷ-1 敦煌古樂器製作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製作技藝 天水市秦州區

57 Ⅷ-3 洮硯製作技藝 (岷縣洮硯製作技藝 卓尼縣洮硯製作技藝 臨潭縣洮硯製作技藝) 定西市岷縣甘南州卓尼縣甘南州臨潭縣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臨夏州積石山縣

59 Ⅷ-5 東鄉族擀氈技藝 臨夏州東鄉縣

60 Ⅷ-6 刻葫蘆(臨夏刻葫蘆 蘭州刻葫蘆) 臨夏州臨夏市蘭州市

61 Ⅷ-7 甘谷脊獸製作技藝 天水市甘谷縣

62 Ⅷ-8 肅北縣蒙古族馬頭琴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3 Ⅷ-9 肅北雪山蒙古族馬上用具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4 Ⅷ-10 舟曲縣織錦帶 甘南州舟曲縣

65 Ⅷ-11 夏河金屬飾品製作技藝 甘南州夏河縣

66 Ⅷ-12 蘭州青城水煙製作技藝 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

67 Ⅷ-13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蘭州市

九、傳統醫葯(共計2項)

68 Ⅸ-1 靈台縣皇甫謐針灸術 平涼市靈台縣

69 Ⅸ-2 藏醫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計16項)

70 Ⅹ-1 博峪採花節 甘南州舟曲縣

71 Ⅹ-2 夏河縣香浪節 甘南州夏河縣

72 Ⅹ-3 乞巧節 隴南市西和縣

73 Ⅹ-4 合水麵塑風俗 慶陽市合水縣

74 Ⅹ-5 蘭州羊皮筏子 蘭州市

75 Ⅹ-6 隴東窯洞民居文化 慶陽市

76 Ⅹ-7 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 酒泉市肅北縣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禮儀 張掖市肅南縣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縣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涼市涇川縣

81 Ⅹ-12 公劉祭典 慶陽市西峰區

82 Ⅹ-13 插箭節 甘南州

83 Ⅹ-14 "※"字燈會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慶陽市慶城縣

85 Ⅹ-16 拉扎節 定西市臨洮縣

Ⅱ 藏族的傳統樂器是什麼

扎木年,是藏族彈撥弦鳴樂器。藏語「扎木」是聲音,「年」為悅耳好聽之意,「 扎木年」意為聲音悅耳的琴。

鷹笛,是藏族的一種特色樂器,又稱鷹骨笛子,是由禿鷲的翅膀骨製作而得名。鷹笛主要流行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省的藏族地區。

(2)甘南藏文化產品有哪些種類擴展閱讀

藏族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彈撥樂器有札木聶、揚琴;弓弦樂器有牛角胡、貼琴、根卡、胡琴、熱瑪琴等;吹管樂器有豎笛、骨笛、大號、號、嗩吶、銅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擊樂器有大鼓、熱巴鼓、達瑪鼓、巴郎鼓、鑼、鑔、串鈴等。

其中的札木聶、牛角胡、大號、豎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聶即六弦琴,據傳已有600~700年歷史,是民間歌舞堆諧、囊瑪和札木聶彈唱的主要伴奏樂器。牛角胡,藏語稱「比汪」或「比庸」,與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製成,主要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於琴弓較短,演奏時凡旋律中的長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復,並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復倚音,形成弦子音樂的主要特色。豎笛、骨笛流傳於牧區。

豎笛用木製,骨笛用鷹腿骨或羊腿骨製成,音區高,音量小,聲音尖細,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調。大號,藏語稱「同欽」,銅制,管身無孔,長約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於寺院儀式活動及藏戲音樂中。

Ⅲ 去甘南旅遊,有哪些特產值得買的該怎麼玩才能盡興呢

對於甘南旅遊來說,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因為那邊的天氣特別的適合遊玩,而且還有很多的美食值得我們去品嘗,所以在空閑的時候讓我們去放空自己吧。

因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想要與大家分享:

一、美食

當我們去了甘南以後,首先就應該去當地的美食城逛一逛,看一看當地的美食文化,以及品嘗各種各樣的美食,然後再購買有些特產帶回去與家人分享。比如說當地的糌粑、奶茶、藏包等等數不勝數,建議可以在網上團購非常的方便,不僅可以節約一大把的時間,價格還很實惠。

旅遊是非常放鬆的一個過程,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可以體驗當地的文化習俗,讓我們喜歡上這座城市,所以旅遊的攻略其實特別的簡單,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放鬆自己去享受旅遊的過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藏族茶文化是怎樣的有著什麼特色

大家都知道,藏族由於其氣候與地理的原因,藏族地區很少產茶。雖然茶產量很低,但是茶依然成為了藏族男女老少每天必不可少的飲料。現在我們煮茶的方式和藏族人民煮茶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茶葉傳入藏族後,藏族人民喜歡在煮茶時加入點其他的東西跟茶一起煮,這樣讓他們感覺味道更加好。那麼現在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藏族的茶文化吧。

藏區絕少產茶,而茶卻是藏族男女老幼的最佳飲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藏族有句諺語「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又說「飯可一天不吃,茶卻不能一頓不喝」。由此數百年來形成的茶文化內涵也非常豐富多彩,極富民族特色,在世界茶文化園地中是一枝奇葩。
茶葉是如何傳入西藏的
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四五世紀時,吐蕃王朝軍隊曾攻佔到中原邊州,奪得了大量茶葉,卻不知其用途。《藏漢史集》中記,茶在松贊干布之曾孫都松芒波傑在位時(公元676-704年)傳入吐蕃,當時是作為一種保健葯物而受到贊普的喜愛。他說:「在我患病期間不思飲食,只有飲用小鳥銜來的這根樹枝泡的水比較奇妙。它能養身,是一種治病良葯。」公元781年唐德宗時「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此為何物?』魯公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

贊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諸者,此蘄門者,此昌明者,此氵湖者。』」由此可知,早在5世紀以前,吐蕃社會還沒有飲茶之習俗,只是把茶葉作為一種珍貴的保健葯品而被王室所珍藏。自唐開元後,內地僧人坐禪「務於不寐,又多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輾轉相效仿,遂成風俗。」隨著唐蕃之間友好往來,有的漢僧到藏區傳法,有的則經吐蕃去印度求法,使飲茶習俗傳入吐蕃。

據《漢藏史集》記載:「對於飲茶最為精通的是漢地和尚,此後噶米王向和尚學會了烹茶,米扎貢布又向噶米王學會了烹茶,這以後便依次傳了下來。」但更多的是流傳在王宮貴族間和寺廟里。吐蕃最後一位贊普朗達瑪在位時實行滅佛,僧人們各自逃生。離開寺廟的僧人又將飲茶之習俗傳入民間。而茶之止渴、消食、少睡、去膩等諸多功能,正好適用於藏族需求,因而深受人們喜愛。這是飲茶習慣傳入民間的最早時期。至晚唐,唐蕃關系進入了一個較穩定的和平友好階段。

唐朝的絲織品和茶葉與吐蕃的馬牛交換,民間貿易在隴、蜀、洮、岷等一帶活躍起來。安史之亂以後,唐蕃間在河西及青海日月山一帶進行茶馬互市,茶葉大量運往藏區。五代、宋、金時期,河西大部分地區為吐蕃等少數民族所佔據,與宋廷「貢賜」不斷,主要以馬茶為主,並建立茶馬互易市場。口角廝啰境內的風俗「獨知用鹽為滋味,而嗜酒及茶」。

元、明時期,盛行茶馬交易,並於公元1372年明廷設置「茶馬司」。清初「茶馬互市」制度建立,從此,茶葉源源不斷地輸入藏區。茶葉和飲茶習俗就這樣經過長期的傳播和發展,由宮廷到寺院再傳入民間,並形成了一種藏民族新的文化形態茶文化。
煮茶的講究
藏族一般用茶粗枝大葉的大茶和磚茶,安多藏區多飲大茶,對產自湖南益陽的磚茶也受歡迎。磚茶為長方體,重量不等,有的達兩公斤左右,其最大特點是宜長途運輸,便於攜帶。驗其優劣時,看其表面的粗細和薄厚堅硬程度,細而硬則為優質;其次看中間閃爍金色蕾花之多少。煮茶時,先在壺中加入冷水,投入適量茶葉加蓋燒開,然後小火慢熬。茶水呈深褐色、入口澀而不苦為最佳。「茶無鹽,水一般」,所以絕大部分藏區喝茶時要加入適量鹽。此為清茶,是最普通的一種。另有幾種別致的煮法,第一種,煮茶時還加入草果、薑片、花椒等一起熬煮。

此茶治傷風頭痛,味道鮮美可口。第二種是將一種帶有葯味、細嫩的草葉(形似柳葉),炒成黃色,加入茶汁中久煮,俗稱「藎芥茶」,有治傷風頭痛之功效。第三種是奶茶,將鮮奶加入已煮好的茶汁中加熱即可,其茶味鮮中帶甜,可補充人體之營養。第四種是在茶汁中加入紅糖,該茶對產婦有很好的治療保養作用。還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酥油茶了。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的粗製奶油。本來油水很難結合,但藏民族創造性地用反復攪制方法令其二者水乳交融,從而使高原地區有了最佳飲品。它那誘人的香味,入口滑潤的感覺,不但藏族喜愛,也使許多喝過的人贊不絕口。
飲茶的樂趣
在甘南,一般每人每天要飲三次茶:早晨喝早茶:在碗底放一撮炒麵,少量曲拉(奶渣)和一小片酥油,再倒入茶水。等茶喝夠時把碗底的炒麵與茶水攪成糊吃掉,此吃法叫「斗麻」。早茶對大多數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喝茶本身。第二次是在中午,午餐後飲幾碗茶,消食解膩、生津提神。再就是晚飯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喝邊談,直到盡興。閑時家人一起喝;來客時,給客人斟的茶中要放一小塊酥油,以示尊重和歡迎;老人們聚在一起,可從早到晚地喝茶、閑談、誦「六字真言」。

每逢春種秋收,農民們用三塊石頭壘起灶,架鍋煮茶喝,驅乏解困;牧民在草原上熬茶,茶香伴著花香,另有一番情調;適逢各類節日,人們出遊於野外,祭祀神靈、祈求平安,一連數日,載歌載舞。「清香的糌粑如蜂蜜,黃黃的酥油賽花朵;茶兒濃來花兒香,人生無茶無歡娛。」僧人更缺不了茶。寺院中通常每日集體飲茶三次,即早中晚的誦經禮佛活動後,這由寺院統一燒。如遇祈禱法會、跳神期間,供茶次數不定。平時在學習、誦經、辨經、靜修時也不斷飲茶,以解舌燥、驅倦意、頭腦清醒、心情平和。
喝茶的禮節
藏民族本來就重禮節、講友誼,飲茶時同樣講究長幼、主客之序。斟滿茶先敬父母長輩,茶碗要潔凈,不能有缺口、裂紋或舊碗,以雙手敬,用雙手接。喝過茶後要及時斟滿、斟茶時要右手提壺,左手掌心向上,茶水不能濺出碗外,更不能發出「當當啷啷」的響聲。

在藏族百姓家中,有時要請僧人來念經或做法事,僧人的茶具是專門為其購置的,其他人不得使用。這也說明,僧人作為佛法僧三寶之一,其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適逢探親訪友時,禮物中不可缺茶;客人進屋,杯里斟的是茶;訂婚時帶上茶,表示感情不移,生活美滿;有些地區的新娘子初踏婆家門首先要進廚房熬茶,請父母親友們品飲;給寺院供奉時更離不開茶……所以,藏族在認為「有茶就是幸福」的同時,形成了許多有關茶的禮儀。
茶碗的區別
據《漢藏史集》載,飲茶習俗傳入西藏後,贊普就請來漢地工匠,用藏地的原料做了六種碗,並分上中下三等,碗上分別繪有鳥銜茶、游魚和鹿等圖案的碗起名為夏布策、南策、襄策;其它三種普通碗分別起名為特策、額策、朵策。依古老之傳統,至今藏民族飲茶還是普遍使用磁碗,最上等的以燦黃色為底,繪有龍鳳、八吉祥圖、八瓣蓮花座和雄獅等圖案,供活佛高僧使用;老人、長輩、客人,一般用淺藍色為底,繪半透明花紋色或白底上繪牡丹等花朵圖案的;還有木碗,造型美觀花紋細膩,有的還鑲、包著銀質花邊,顯得格外高貴、富麗,此碗實用、攜帶方便,散熱慢等,很受歡迎。
茶的作用
古代藏族喝茶也研究茶。《漢藏史集》中將茶按生長環境,施肥種類等差異分為16種,而且對每種茶的氣味、顏色、功能等特點分別作了翔實的考證。其中對茶之作用有如下記載:能治療涎病、風病、血病、膽病、魔病;去膽熱、平寒熱、去痴愚、解毒……甚至對茶的反作用也有研究,一種被稱為「扎那扎都」的茶「飲之使人得胃病和風病」。

從科學的角度講,茶里含有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適當飲用是非常有好處的。過去藏民族大多飲食為牛羊肉和糌粑,喝茶有助於消化維持酸鹼平衡,彌補了飲食中存在的缺陷。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

Ⅳ 甘肅特產有哪些

1、瓜州蜜瓜
甘肅省瓜州縣以盛產瓜果出名,早在唐代,就已使用「瓜州」這一名稱。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蜜瓜種植,種植面積已達8萬多畝,產品遠銷國內多個省市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安西,古稱「瓜州」,自古就以盛產「美瓜」而名揚中外,生產的「瓜州蜜瓜」有4個系列30多個品種,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達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詩贊曰: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黃金;涼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瓜州蜜瓜產地范圍為甘肅省瓜州縣瓜州鄉、西湖鄉、南岔鎮、鎖陽城鎮、河東鄉、雙塔鄉、布隆吉鄉、三道溝鎮、七墩鄉、腰站子鄉、沙河鄉、梁湖鄉、廣至鄉、……

2、慶陽蘋果
慶陽位於北緯35°14′28″—37°9′13″之間,海拔1100米–1600米,屬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具備優質蘋果生產的全部7項主要生態指標和6項輔助指標,是全國優質紅富士蘋果最佳適生區。西峰、慶城、寧縣、合水、正寧、鎮原6個縣區被列入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慶陽栽培蘋果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就有栽培綿蘋果的記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蘋果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三大主導產業」之首,採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示範帶動、技術服務等行之有效的辦法,大力實施國家級、省級蘋果標准園創建項目和市縣鄉。

3、定西馬鈴薯
甘肅省的馬鈴薯產量名列全國,而定西縣馬鈴薯產量又是甘肅省之首,所以,定西市委、縣政府把發展甘肅定西縣的馬鈴薯種植及銷售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抓,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加工銷售不斷增值,經濟效益日益突出。甘肅是全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定西又是甘肅馬鈴薯最大主產區。經過多年發展,定西在馬鈴薯種植基地建設、良種工程、優質新品種應用與試驗、倉儲體系、合作經濟組織、外銷加工及市場扶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鮮薯及薯製品走俏全國20多個省市區,並遠銷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4、苦水玫瑰
蘭州市永登縣苦水鄉是全國著名的「玫瑰之鄉」,苦水玫瑰以其迷人的馨香馳名中外。每當春夏季節,這里鮮花盛開,奼紫嫣紅,到處飄期著玫瑰的芳香,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玫瑰的用途很廣,經濟價值極高,玫瑰花是做糕點、釀酒的必備香料,玫瑰油是香煙、香皂、香水和高級化妝品的主體原料。苦水玫瑰質量好,用它提取玫瑰油,精油率可與世界著名玫瑰產地保加利亞的薔薇香精媲美。玫瑰的花和根可以入葯,具有順氣和血,疏肝解郁的功效。地域范圍永登縣位於甘肅中部,蘭州市西北部郊區,地處東經102°36』至103°45』,北緯36°12』至37°07』。

5、隴西白條黨參
地域范圍隴西縣的首陽鎮、福星鎮、馬河鎮、碧岩鎮、柯寨鄉、德興鄉、雙泉鄉、文峰鎮、鞏昌鎮、菜子鎮、通安驛鎮 特定品質隴西良好的種植條件造就了白條黨參的優異品質:其狀呈圓柱形,蘆下3厘米~5厘米處最粗,長15厘米~45厘米,直徑0.4厘米~1.8厘米,具蛇形根頭,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質較柔軟帶韌性,皮緊、肉厚、味甘,嚼之無渣,條長直、粗壯,色白質重,品質遠好於全國其他產區黨參,從而自成一品,國內外用戶贊譽不絕。白條黨參富含生物鹼、揮發油、樹脂、粘液質和維生素、蛋白質、澱粉、糖、礦物質等多種有益成分。

6、隴西黃芪
隴西盛產100多種中葯材,素有「千年葯鄉」之稱,所產黨參、黃芪、柴胡、板藍根等葯材質優量大,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享有「西北葯都」、「中國黃芪之鄉」等盛譽,已成為西北地產中葯材生產、銷售、種苗繁育和信息服務中心。豐富的中葯材資源,先後吸引了三九集團、千金葯業、恆利葯廠等企業在我縣建基地、辦企業、搞合作,葯鄉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黃芪是甘肅隴西縣著名特產之一,其生長氣候高寒陰濕,土地肥沃疏鬆,具有黃芪生長獨特優越的地理條件。黃芪由隴西栽培的歷史悠久,獨享其名。其性微溫,味甘,屬無污染產品,饋贈親朋之珍品。

7、岷縣當歸
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山區,洮河中淤。這里高寒陰濕,雨量充足,最適宜當歸和其它中草葯材的生長。 據史-載,岷縣當歸已有1400多年歷史。 當歸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葉為數回羽狀復葉,夏季開白色花,復傘形花序,果實長橢圓形,側棱有廣翅。中醫學上以根入葯。其主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尾端漸細;表皮棕褐色或黃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顯的環形皺紋;橫斷面是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線狀紋理,習稱「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體質堅硬,吸潮後軟韌。

8、武都花椒
武都地處甘肅南部,地處西秦嶺南榮南麓,甘、陝、川三省交界地帶,雨量充沛 ,氣候溫和,林草茂盛,資源豐富,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稱。居長江水系白龍江中游的武都區自古就是優質花椒的故鄉,素有「千年椒鄉」之美譽。又以花椒品質優異,民間冠以「大紅袍」之稱。武都——中國花椒之鄉.武都是我國花椒原產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目前,該區花椒種植面積90.4萬畝,花椒年產量1020萬公斤,堪稱「中國花椒第一縣」。武都花椒遠近聞名,暢銷全國,著名餐飲連鎖小肥羊火鍋店的花椒全部來自甘肅武都,可見其盛產的花椒的影響力。

9、哈達鋪當歸
哈達鋪當歸種植區域主要位於宕昌縣北部的岷山山系與西秦嶺交錯邊緣地帶。區域內有哈達鋪鎮等十三個(鎮),種植面積9.2畝,產量達2.3萬噸。 哈達鋪當歸的栽培史堪稱源遠流長。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彌博為宕昌王,是年,梁彌博向南梁貢獻甘草、當歸。這是哈達鋪當歸見於史籍的最早准確年代。我國現存的最早「本草」《神農本草經》《漢代醫簡》、《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等史書都有記載宕昌當歸的文字,唐代蘇敬編著《新修本草》雲:「當歸今出當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氣香。」 哈達鋪當歸其生產歷史悠久,產量可觀。

10、甘谷辣椒
甘谷是被稱「辣椒之鄉」,這里盛產的羊角辣椒,以其椒身長,皮質厚,色澤好,辣味濃,油分多而享有盛譽。辣椒營養豐富,含有辣椒鹼、辣椒紅素、蛋白質、胡蘿卜素、脂肪油、龍葵甙、大量的維生素C,微量的揮發油。天水市廣泛種植線辣椒,其中甘谷辣椒產量大,質量好。辣椒是一種普通的常見蔬菜,它不但能刺激胃口,增進食慾,而且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高。
11、瑪曲氂牛
有著「亞洲第一天然優質牧場」美譽的甘肅省瑪曲縣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高原氂牛和優質肉羊等高原畜牧業,並形成了由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發展的縣域優勢產業。近幾年來,在「天瑪生態」等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引領下,瑪曲縣畜牧業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專業化、標准化養殖規模,形成了一批氂牛生產專業村、專業鄉,涌現出了一批高產高效標准化的聯戶牧場,創立了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氂牛系列產品品牌。

12、環縣皮影
環縣皮影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選用當地兩到四歲的黃褐色公牛皮。二、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泡製→剔皮→分解→軟化→推磨→陰干→描摹→鏤雕→著色→封色→熨燙→裝訂→成型。2.工藝技術要求:(1)泡製:將牛皮置於當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發軟,綳於木框上進行剔皮。(2)鏤雕:以鏤空為主,陰雕陽鏤、陰陽交錯、明暗相輔,造型嚴謹,刀口精細流暢,沒有毛刺。(3)著色:用皮膠(熬好的魚鰾或牛皮膠)調色(硬色)塗染。用色以胭脂紅、藤黃(桔黃)、綠、藍、黑(鍋黑)等為主,色彩純正絢麗,對比強烈。

13、花牛蘋果
天水無論氣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宜蘋果生長,這里生長的蘋果色、形、味俱佳,成為西北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1974年天水被確定為全國六大外銷蘋果產地之一天水市北道區廿里鋪鄉花牛寨,培育的蘋果新種,堪稱蘋果中的一絕,它果形美觀,色澤鮮紅,五棱突出,個大皮薄,汁多肉厚,濃香可口,聲著華夏,這就是花牛蘋果花牛蘋果的前身是紅元帥。1956年花牛寨從遼寧省熊岳鎮引來紅元帥、金冠、國光等10個苗木品種,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經農民精心培育,10個苗木品種都育植成功,而且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快的提高。

14、瓜州枸杞
枸杞自古就被譽為生命之樹,伴隨著華夏文明從40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走來,自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枸杞子在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極品、神品。它源遠流長的歷史、撲朔迷離的傳奇、神奇功效的葯理、養生保健的飲食、紅紅火火的吉祥、特殊的地域環境、益壽養顏的健康果酒、西方的「超級水果」。枸杞子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枸杞的傳奇文化是神化了的文化,可見枸杞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在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都有枸杞的傳奇文化。古人認為常食枸杞可以「留住青春美色」、「與天地齊壽」,因此,枸杞花被稱為「長生花」,枝條被稱為「仙人杖」。
15、靖遠羊羔肉
靖遠位居黃河上游沖擊盆地,屬半乾旱荒漠化草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獨特,境內山大溝深,水草富足,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草、蒲公英、黃芩、桔梗、防風、薄荷、甘草等數十種草葯,山中泉水富含礦物質,羔羊飢食葯草,渴飲山泉,從而使其肉質細嫩,味道奇特,異於它類。靖遠灘羊、山羊品種獨特,其肉肌理細膩,骨肉勻稱,極易煮爛,入口滑嫩細軟。靖遠羊羔肉,尤以肉裘兼用型灘羊奶羔肉為精品,其產羔到出欄屠宰,生長期限在30至50天之間,肉質鮮嫩,沒有膻味,營養豐富,是上等滋補佳品。 羊羔肉是甘肅特產,靖遠為重要產地之一,。

16、平涼金果
地域范圍甘肅省平涼市人民政府所管轄的除華亭縣外的其它五縣一區,即崆峒區、涇川縣、靈台縣、崇信縣、庄浪縣和靜寧縣 特定品質「平涼金果」系指產於甘肅省平涼市的蘋果。平涼是農業部劃定的全國蘋果生產最佳適宜區,其緯度、海拔、年均氣溫、晝夜溫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時數等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果品生產。所產的「平涼金果」紅富士系列蘋果個大、色艷、硬度大、糖份高、無污染、耐貯存、貨架期長,深受廣大客商和消費者青睞。

17、秦安花椒
秦安縣屬半乾旱山區,十年九旱,農業生產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花椒屬耐乾旱的樹種,通過多年來群眾自發摸索,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花椒栽植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子。截止2008年底,花椒面積達到了21.65萬畝,花椒產量達到840萬公斤,花椒總收入1.68億元,農民人均從花椒種植中得到的收入為293.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1795元的16.3%,已成為全縣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18、瑪曲河曲馬
河曲馬是我國的一個優良地方品種,產區分布在黃河首曲——甘、川、青三省鄰接的廣闊草原上,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牧區和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縣等地區。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曼爾瑪(喬科)和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的素克藏所產河曲馬品質最佳。1954年原西北畜牧部正式名為河曲馬,甘南州河曲馬場是選育繁殖河曲馬的國營馬場。河曲馬在甘南州境內主要分布在瑪曲、夏河、碌曲三縣,以瑪曲縣(含國營5806匹)所產數量最多,品質較優。1984年6月16日由甘肅省標准管理局制定為甘肅省企業標准。

19、秦安蘋果
秦安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是全國北方落葉果樹栽培的最適宜區,也是國內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尤其以蘋果為主的果樹面積達33.29萬畝,年產優質果品1.8億公斤,實現產值2.16億元,其中蘋果面積21.11萬畝,結果面積10.4萬畝,年產優質蘋果10136萬公斤,實現產值13563萬元。由於秦安氣候條件優越,孕育了聞名遐邇的「花牛」蘋果,新發展的4—5代「花牛」和富士系列蘋果更是色鮮味醇,果型端正,風味獨特,遠銷國外俄羅斯、尼泊爾、印度等國家,國內上海、廣州、湖南、河北、內蒙、青海等地。

Ⅵ 唐卡是什麼東西

藏族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是用彩緞織物裝裱成的卷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個畫種。「唐卡」的畫芯和裝裱都離不開棉、麻、絲、帛這些農業文明的成果。 「唐卡」畫源於寺院,它的傳承歷史與甘南拉卜楞寺院喜金剛學院傳授有直接聯系,屬純宗教事務類的師徒相傳。

「唐卡」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研究中國藏民族民間和宗教藝術均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同時具有可供世人觀賞和收藏的價值。

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唐卡繪畫題材:

唐卡被人稱為「藏文化網路全書」,其題材內容以宗教為主,涉及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間傳說、世俗生活、建築、醫學、天文、歷算等領域。

一般可分為,宗教類和非宗教類。

宗教類包括:曼荼羅畫、本生、集樹會、祖師像、生活傳記、諸佛菩薩、本尊護法、空行、羅漢、生死輪回圖、西方極樂世界等。

非宗教類包括:歷史、傳說故事、天文歷算、藏醫葯學等。

其中最常見的是宗教畫——佛像,這種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繪主要人物,從畫面上角開始,圍繞主體,按順時針方向與中心人物有關的人物、活動場所或故事布滿一周。

每幅唐卡畫一般描繪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畫面的景物隨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不受歷史、時間、空間的限制。畫面人物也不受遠近透視關系的影響,構圖均衡、豐滿、多變。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唐卡;網路-藏族唐卡

閱讀全文

與甘南藏文化產品有哪些種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