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13 13:42:56

Ⅰ 苗族文化調查報告

苗族民居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民族文化集中表現的場所。苗族建築藝術。同苗族其他門類藝術一樣.積淀有很多純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時的生活、生產勞動、親朋聚會、宗教話動,如紡織、刺綉、飼養、婚宴、祭祀等都在這里進行。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現在建築形式的表層。或隱含在建築形式之內部。由於這些習俗話動和自然條件的長期影響,這些文化成分構成苗族建築藝術特色的內容。

一、風趣的建房習俗

建房在苗族人民的生話中是一件很庄嚴的人事,擇屋基選日子十分講究。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選擇避陰向陽,有的選在周圍盡是綿延起伏的峰巒中,有的選擇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環抱的山腰裡,有的選擇在蒼松翠柏下或山巒層疊的高山上。有錢的人家還專門請來風水先生定向采標,選擇宅基。

宅基擇好後,選日子至關重要,首先要從上輩的年庚八宇推測:有無屬相相剋,如無克相,即是吉兆。一般是定在當年的秋冬,苗家喜歡丑、亥、已、未、酉、卯等日子為吉日良辰。吉日定好後,主人請來手藝高超的木匠師傅,帶著酒、肉、角、糯米飯、香紙和斧子、鋸子、尺子上山選好一棵茂盛、粗壯、挺直的杉木作新房的中柱,稱為「架馬」。砍樹前,木匠師傅向杉樹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並念道:「哪棵樹最大?哪棵樹最高?這棵樹最大!這棵樹最高!人有九抱九,高到九雲霄,今天把你砍,造房萬年牢。」吉語念完後,木匠師傅用斧子在樹上砍三斧,遞給主人砍三斧。再將斧子交給幫忙的人將樹砍倒。樹倒的方向很有講究,一定設法將樹倒向東方,以示吉利。再將砍倒的樹按中柱尺寸鋸斷、剝皮、刨光,運到家中。木匠還要燒香點燭,殺雞敬魯班師祖,在柱頭上認真彈上一條中墨線,稱作「發墨」,表示新房動工。

新房立好後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樑被視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梁木選擇也很講究,一般選用杉木、椿木、梓木等。這類樹木的再生性很強,主樹被砍伐後,來年又從根部發出很多新枝,表示興旺發達。當地的習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樑這一天,郎舅家將梁木砍好,製成毛壞,用紅布包裹,請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備鞭炮到寨邊迎接梁木。

梁木抬到主人家後,木匠師傅再按尺寸進行細加工。定好時辰,架好上樑樓梯,准備上樑。上樑時還要唱上樑歌,上樑開始,木匠師傅在新房堂屋唱道:「一進堂屋四四方,主家請我來上樑,腳踏雲梯步步高,登上新房亮堂堂,仙桃堂中累累掛,主家富貴萬年長。一上一步人氣吐,二上二步子孫強,三上三步家豪富,四上四步狀元郎,五上五步五子登科,六上六步六畜興旺。」上樑後,主人家使將幾筐用孺米做成的彩色梁粑,從樑上撒下,大人、小孩蜂踴而進,哄搶梁粑,歡聲一片,滿堂喜慶。

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舉行傳統的"接龍"儀式背災吃福.這是這個古老的民族對黃河故土的眷戀和嚮往。

新房裝神龕也是一件很嚴肅的大事,裝神龕講究要求高於大門框架,俗話說「神龕高過堂屋門,子孫發在自家門。神龕低於屋口,榮華富貴往外走。」新房裝大門也十分講究,擇定吉日,木匠將大門裝上,親朋好友都來祝賀。村寨里德高望重的族老要穿新裝,穿新鞋,包新頭帕。並准備一個裝有米的盤子,米上放有錢幣、銀器和彩色絲線,以及大人、小孩新裝各一套,當地稱「富貴盤」。

二、苗家的生活起居

苗族的起居與生活習俗相關。中間較兩邊次間稍寬,通常隔成前後兩間,前間寬大,為堂屋,是全家飲食、取暖、待客的地方,安設神龕。過去,一般都在堂屋正中安設四方形斗狀火坑,坑內安鐵三腳,火種終年不熄。火坑上方置一支架或掛鉤,放食品及掛東西。堂屋左面中柱腳置放枯角奉祀,有的還在中柱邊豎立一小竹子作「長命樹」。祭祖時,傾數滴酒和掐小點肉於火坑邊或門外即可。堂屋後小間專住男性老人,絕不許住已婚的兒子或媳婦。左右次間分為前後兩間,左前間為兒子卧室或客房,後間父母卧室或火坑豬牛圈和廁所在樓腳或房屋附近。

有些苗族居室,床不能與梁平行橫置。當地喪俗稱:「江西供頭,湖廣供腳,苗蠻水家橫梁奪。」意即江西籍的漢人死了,頭朝外腳朝內豎停在堂屋裡;兩湖籍的漢人死了,頭朝內腳朝外豎停在堂屋裡;當地的苗族、布依族和水族死了人,順著大梁橫停在堂屋裡。因此,不能像停屍一樣將床順梁橫置。同樣道理,用木頭做成的鍋蓋、抓蓋之類傢俱,亦忌諱橫放。

祖輩房的方位有一定的習俗規定。一般三間房中,中間叫「曹北」。即堂屋。堂屋的左右,有一間多鋪以地板,稱為「夯公」,即祖先的方位,是房屋中最神聖的部位,是主人家祖先神靈的集中地。因此,這個方向的座位是長輩和老人的天下,年青人—輩份在祖輩者除外—是不允許往這個地方坐的,與吊腳樓的堂屋為全家的活動中白不同.祖輩房的「夯公」才是全家活動的中心。而其它設施則與吊腳樓建築的第二層規劃大同小異.即都辟有火塘、卧室、灶房等。

苗家的堂屋與火坑屋,是苗家住宅室內的中心空間,它充分顯示了苗家的民族意念和虔誠的信仰。苗家對於火坑有著特殊的感情。據《風凰廳志》記載:「當時苗民被迫,遷徒深山老林,無房居住,只好棲身岩穴,或者搭棚為屋,避風躲雨,因為窮的沒有鋪蓋。所以藉助火坑燒火禦寒」。因此,各地苗居不論那種樣式的住宅,都設有火坑,而且是不分晝夜、季節、長年不熄。以象徵苗家興旺不熄,它培育了苗家親切、溫愛、安全的特殊感情和群體精神空間的共識心理特徵。

塘內放的三角鐵架象徵祖先,故不能踏腳;一家人圍坐在它的周圍。在祖先的庇護下,充分體現出家的溫暖。對出坑的設置還很講究。通常用條石鑲成之後,又用椿木在周圍圍成正方,然後在火坑周圍用硬木鋪成離地面約一隻左右的「地樓」。苗家稱之為「拉總」或「總站」。譯成漢語則是「床鋪」或「冷鋪」。有的還用桐油將火坑、地樓油一次,平時擦礙明光閃亮。堂的安置。要與中柱屋脊相對為標准,偏前偏後俱非相宜,極邊一排中柱下方.是安家神的位置.苗家謂之為「夯告」。平常供祭時。向該處燒香紙、奠酒敬之,所以在圍火坑烤火時,主賓有別。倫常有序.立規以循;即以中柱一邊為上方長者坐之.下方坐主家晚輩,其它兩方不論也。火坑旁的祖先靈位處是神聖的地方。因此不準生人隨便上去。

過去,苗族的屋內布局以火塘為中心,人們的起居、飲食、祭祖、敬神、打坐均在火塘旁。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圍成正方形,然後在火塘周圍用質地堅硬的木地板鋪「地樓」。「地樓」離地面約30厘米,苗族稱之為「拉總」或「總站」,意為「床鋪」或「冷鋪」。平時,火塘總是打掃得乾乾凈凈的,有的人家還用桐油油得油光鋥亮。現在苗家多有了木架床,晚上睡覺不再卧在火塘旁,借火取暖禦寒,但火塘邊仍是安靈設位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到苗家作客,如未得到主人邀請,不能在「地樓」火塘邊的凳子上坐。當主人邀請就座時,必須到外面擦掉鞋子上的泥巴,然後再到火塘旁坐下。

吊腳樓在湘西民居中運用得非常巧妙,它不僅增加了使用空間,而且它上面的披檐還起遮陽的作用。吊腳樓挑出部分不大,兩米以內。除了起日常生活一般作用外,在湘西還有它特別的用途:湘西苗族男女青年是自由戀愛,姑娘們在這里綉花,可清楚地觀察下面的人群,找到如意的小夥子,她們就從樓上扔手絹以傳情送愛,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風俗。

三、苗族民居的裝修

苗族民居的裝修,與苗家的獨特風俗息息相關,普遍採用木板裝修。由於多是干欄式吊腳樓,底層進深很淺,一般只能關牛關豬、安磨、堆柴放草,很少住人。此層多用木枋或厚板橫裝,保留著井乾式建築的遺風。二樓是全家活動的中心。樓面半虛半實,人稱「半邊樓」。靠里為實,挖火塘,砌爐灶;靠外為虛,上鋪樓板,安床睡覺,設廊小憩。堂屋位於二樓上。二樓大門,門檻特高,據說如此,「財喜」不至外溢.其實是為了確保生活在吊腳樓上幼兒的安全。門上連楹赫然是對威嚴的木製水牛角,腰門的上門斗,也著意做成牛角形。苗俗認為,世上水牛威力最大,有其把門,安然無恙。把牛視若神靈,足見以農耕為生的苗族同胞對牛的崇拜。苗家大門及房門的裝修也與眾不同:大門上寬下窄,房門上窄下寬。以為如此,便於財寶進屋,利於產婦平產。

苗家許多重要活動,諸如結婚、喝滿月酒、辦喪事和架橋、立碑等紅白喜事宴請賓客時,多在二樓堂屋內舉辦「家庭舞會」,賓主共跳蘆笙舞、踩鼓舞。此類舞蹈,頓地為拍,節奏感強,舞者又多,往往三五十人齊集在堂屋裡「咚咚」起舞,聲震全寨。為適應此種民俗活動的需要,苗族民居採取了加密立柱、樓枕和加厚樓板的工藝來增強建築物的堅固性。

在吊腳樓二樓上,堂屋通常是空著的。兩次間,在地面與樓板結合處,用木板隔成前後間。有的在堂屋東壁上,或東次間的板壁上設祖先靈位。許多人家,在板壁上貼有用白紙剪成的太陽、月亮與若干小山神圖案,人們稱之為「保爺」,神為禳災祛禍之靈物。在堂屋東側的中柱旁,或東次間的中柱旁,多見「花竹」、「花樹」之類物品。這是舉行過「栽花竹」、「栽花樹」活動所留下的。婚後多年不育,或有女無子,或子女多病,請來巫師「栽花竹」、「栽花樹」,以求如願。必到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拆除被視為靈物的「花樹」或「花竹」。

有的人家.在大門門媚上掛有竹簽、刺條、破網、廢鐵等物件,認為可以避邪。吊腳樓的三樓上,存放雜物,有的人家也作卧室用。卧室設於次間前半部。明間樓上不住人,否則會得罪祖先。

苗族民居在裝修上的最大特點,是在吊腳樓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安裝苗話叫「豆安息」的美人靠。美人靠欄桿的設置也很講究,它由幾十個向外隆出的彎月形人小木條等距離排列組成,木條上方固定在一根長長的方形橫木上,下方固定在一條寬寬的坐凳上,坐凳之下,由平板精裝與樓板連接,形成一個木製陽台。這里敞亮、舒適,既可憑高遠眺,飽覽賞心悅目的苗嶺景色。又可體息聚會,是各家人口盤桓最多之處。勞動之餘,男人們常在此抽煙飲茶,談古道今;婦女們常在此洗染晾曬,挑花綉裙:兒童們常在此讀書學習,嬉戲玩耍。

苗家的吊腳樓飛檐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桿。欄桿雕有萬字格、喜字格、亞字格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懸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綉球、金瓜等形體。吊腳樓通常分兩層,上下鋪樓板,壁板油漆發光。樓上擇通風向陽處開窗。窗綉花形千姿百態,有雙鳳朝陽,喜鵲鬧梅、獅子滾球等。吊腳樓的下層多作貯藏糧食的谷倉或擺放傢具農具。樓上則為主人居室或客房。樓外長廊為婦女們綉花挑紗、織錦、打花帶、晾紗、晾衣的場所,和土家吊腳樓不同,苗家吊腳樓上樓的梯子一般設在屋內,而不像土家吊腳樓設在屋外。

四、橋與巫教文化

苗家人鍾愛橋,是因為在他們的巫教文化心理中,認為人從另外一個世界來到人間,統統是從橋上過來的;橋是幼兒的保護神,傳說架橋立板凳是給來投胎的魂靈以方便,板凳是供給投胎的魂體休息;橋是供給投胎的魂體行走,如果其走累了沒有板凳坐,遇河溝沒有橋過,「魂」過不來,就生不了小孩。因此,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橋或板凳。每年農歷二月初二的「祭橋節」期間,家家戶戶都不惜破費雞、鴨、魚、肉、酒等佳餚來供敬象徵生育神和保護神的村旁附近架設的舊橋(板凳),或用桃、李、杉樹架設新橋(板凳),陷含有兩性崇拜的意思。這天,可以說是苗家的「兒童節」,.父母們把娃娃們打扮得分外漂亮,不許打罵小孩。他們有什麼要求,只要父母能辦到的,盡量予以滿足。祭橋儀式在早上舉行.去祭橋的娃娃至少要有兩個蛋吃,並且必須在頭上纏一絲麻線.表示命運之神已將後代牢牢地「纏」住,不會夭析。

苗族架橋祭橋的緣起,傳說是古代苗家美女仰阿莎興起的。仰阿莎與天上的美男子略那——月亮結為夫妻多年沒有生育兒女.神仙暗示他倆在二月初二去架橋便可懷孕生子。正如禮俗歌所唱:「回頭看遠古,是誰先架橋,是誰先祭橋?來唱仰阿莎,他倆配成雙。過了好幾年,沒育兒和女。他倆著了急,商量去算命。翻過九重坡,過了九條河,遇著一神仙,……神仙勸他倆,他倆莫要優。你倆莫要愁;坳上三裸杉,是姜央栽的,回去把它砍,用它來架橋。三根排排架,一頭靠那山,一頭靠這山;一頭靠火龍,一頭靠水龍,當天就架好.兒女得過來。略那仰阿莎。砍倒三棵樹,架好那座橋。說來也逢巧,正逢二月二,生出一男孩。殺豬來祭橋。殺鴨來祭橋,米酒一大壇.燒香燃紙祭。就從那時起.苗家代代傳,每逢二月二.家家來架橋,戶戶來祭橋。」

這樣,苗鄉的橋的產生就有兩種途徑,一叫有意架橋,一叫無意架橋。前者為婚後不育,刻意求子。祈求兒童健康無恙;後者指為來往交通方便而別無他求的架橋。橋需要經常維修,但求子護兒之橋只能由橋主自家來修,他人是絕對不能代勞的。任何一座橋.只准維修.不得拆除。若因交通條件改變了,可能不要原橋了,也必須在原地象徵性地平鋪三塊木板或三塊石頭—用材通常用三,只能單不能雙,以供祀祭。民俗認為,若不如此,就會導致橋毀家破.斷子絕孫。架橋與祭橋習俗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這是當地苗鄉的橋豐富多姿的根本所在。

五、鼓樓與蘆笙藝術

蘆笙,是苗族的主要樂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徵,是表達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紐帶,是苗族人民奮進向上的精神支柱。

苗族蘆笙歷史,淵源流長,有人說,蘆笙是苗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詩句出現。據考古發現,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兩件戰國時期的葫蘆笙,是我國最早的笙類樂器之一。由此看來,蘆笙源於古代苗族先民,由於苗族歷史上的不斷遷徙而形成了蘆笙的文化體系,並在苗文化中佔了主導地位。

苗族鼓樓建築藝術,.既具有寶塔式的建築藝術,又有苗族吊腳樓的建築藝術,是個名符其實的樓閣形式,只有節日喜慶時節,方能使用。因可存放蘆笙,亦稱為「蘆笙樓」。

苗族鼓樓,一般都建於寨子的中央,多柱多邊形立體尖頂寶塔形,為三節樓閣結構,最高一節,內榨樓板存放銅鼓,活長梯由內腔壁爬上。

鼓樓的建築工序,先用鋼鑿斜鑿墊柱巨石到一定的深度,對稱栽實於場地的四周,再將巨木柱和外沿墊地厚穿枕架於基石鑿處,斜度向里,用內穿杭撐著諸柱內上方,造成圓錐形寶塔樓架。樓身用厚木板嵌裝成多邊菱形橢壁。壁外雕琢各種花草鳥獸,飛蝶魚蟲,農夫耕耘,苗人吹笙跳舞,人獸混雜,和平相諧,圖案清晰,線條粗獷,頗有生活氣息。每節樓身腰部,各圍裝一圍圈亭宇飛檐裝飾。樓身頂部,用尖實木帽復蓋。樓腹空腔圓形,用來存放集體的蘆笙。

苗族鼓樓,玲瓏俊秀,獨具民族風格,是苗族人民審美意識和智慧的營造物。

在苗族的建築系列中,除了以上述及的私用民居外,還有許多供公用的設施如吹笙踩鼓的蘆笙場、銅鼓堂;青年社交的跳花坡、遊方坪(在黔西的六枝,黔中雲霧山等一些地方還擇期建造「姊妹棚」、「公棚」、「遊方房」、「坐花房」、「坐茶棚」等臨時構築物);方便行人過往的各類橋梁。此外,在湘西還有專門進行「跳香」的「跳香堂」、「跳香廟」,安放龍舟的船廓等等,雖然比較簡陋,但其特殊功能是別的建築所不能替代的,並且蘊藏著的豐厚的風俗文化信息代碼。

苗族民居是情感意志的物態化。其中凝聚了苗族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生活美學情感和文化意識,如堂屋中祭祖牛角的堆放、門窗花格的製作、走廓扶手的排列、樓下雄柞的安裝等等,無不體現出約定俗成的民族氣派,成為廣大苗族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居住形式。因而,說苗族民居充分地昭示了「勤勞勇敢」這個苗族人民的形象,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一種聚合.也是不為過的。

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建築也是這樣。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能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生活習慣、道德情操。苗族特有的歷史、民旅心理素質、民族性格和審美意識也融鑄出了苗族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

Ⅱ 苗族文化有哪些

苗族是個古老的民族,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經過幾千年的時光洗禮,傳承下來的苗族文化在現在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還是可以能明顯的看到和感受到。

在苗寨,除了欣賞特色的服飾及歌舞表演,最值得去感受的就是苗寨的建築文化了,我們看到的苗寨大多依山伴水,風景秀麗壯美;她(他)們居住的建築也是我們稱之為

吊腳樓 ,這種吊腳樓學名應該叫做半干欄式建築,除了這個建築特色外,苗族建築還有穿斗式的干欄式建築,和苗族服飾文化一樣,不同的苗寨建築也有所不同。苗族建築是在千百年來生活和生存環境下的智慧結晶,吊腳樓不僅適合南方多雨潮濕的氣候,同時適宜多山地丘陵的地形。

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苗族醫葯文化,其中包含的精髓估計沒有親身經歷是無法從旅行中去體會的了。

Ⅲ 苗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苗族文化特色為語言、宗教信仰、服飾、姓氏等。

其中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此外,還有部分苗族操漢語、侗語、瑤語、布依語、壯語等其他民族語言,並且苗語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語盡管存在著一些差異。

苗族姓氏

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來輸入的。苗族的分布地域廣袤,內部方言土語和支系繁多。各地、各方言區和各支系的苗族,都曾有自己世代相傳的苗語姓氏,而且至今依然在內部流行

Ⅳ 苗族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苗族是我國僅有的幾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歷史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以蚩尤為代表的苗蠻集團,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

苗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居住在靖州的苗族擁有本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古老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如神話、傳說、故事等口頭文學以及歌舞、綉織等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苗族人民在民間工藝美術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們製作的工藝美術品,種類繁多,如刺綉、編織、彩繪、蠟染、雕刻、剪紙等等都各有特色。

苗族刺綉,有著悠久的歷史。納雍的苗族刺綉也有數百年的歷史。自種、自紡、自染、自織、自綉、自用的線綉等工藝,普及整個納雍縣境內的苗村山寨。苗族刺綉和挑花多以大自然為題材,結合生活實踐,綉出風格優雅、充滿民族氣息的花紋圖案。苗族婦女隨手綉來,花樣百出,有平綉、盤綉、結綉、縐綉、牽線綉、布貼綉等多種綉法,圖案美觀大方,耐人尋味,凝聚著苗族婦女的才能和智慧,堪與其他綉種爭芳斗妍。苗族姑娘無不都是飛針走線「挑、編、織、綉」的行家。苗族刺綉種類的繁多和工藝的精美,讓其他的刺綉種類望塵莫及。苗族刺綉不僅記錄節日、圖騰和英雄,還記載著苗族幾百年遷徙的歷史,在很多苗族刺綉圖案中,都有水波狀的花紋,苗族用這樣的符號表示他們的祖先曾經跋山涉水,渡過長江、黃河,最後才來到西南。

苗族的綉花技術主要是用各種顏色的紗線在自己的頭巾、腰帶和衣襟上綉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別具風格。挑花歷史悠久,許多民族廣泛運用。挑花多以幾何化的形體挑綉,講究反挑正看,平滑細膩,樸素自然,無論在色彩、構圖等方面都極富審美情趣,用挑花綉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圍腰、帽子、背包等生活飾品在民族傳統工藝品中獨具特色,深受都會人青睞。,

來源:人人網;石越宇的日誌

Ⅳ 貴州是苗族聚居地,苗族文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的苗族大部分分布在貴州,苗族的文化也是多姿多彩豐富多樣,不管是飲食文化、服飾還是風俗習慣,不同地區的苗族都有不一樣的風采。以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為例。貴州的苗族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飲食文化。酸湯菜是苗族人特別喜歡的,在苗寨有一句話說苗家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五天不喝酒,沒有女朋友。”所以苗家人的飯桌上基本都有酸湯菜。特別著名的就是凱里的酸湯魚,現在越來越多吃法不止有酸湯魚,還有酸湯牛肉、酸湯雞、酸湯豬腳等。然而對於苗族人喝酒這件事,是非常常見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喝酒,一般喝的酒是當地的米酒或是糯米酒,都是苗家人自己釀的。

總之,貴州的苗族文化在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但是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黔東南州的西江千戶苗寨,我想要了解苗族文化,非常建議去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

Ⅵ 苗族的民族文化

一、語言文字

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來輸入的。因為過去苗族沒有文字書寫自己的苗姓,只用漢字書寫漢姓,以致使人誤認為只有漢姓,而不知有苗姓。在未使用「漢姓」之前,苗族內部早有自己區分血緣宗親和族系的「苗姓」。歷代漢族文人及其他外族人,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以漢族通行的漢字姓氏為准,從而產生錯覺和誤解 。

苗族的分布地域廣袤,內部方言土語和支系繁多。各地、各方言區和各支系的苗族,都曾有自己世代相傳的苗語姓氏,而且至今依然在內部流行 。

(6)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擴展閱讀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錢的炎黃傳說時代。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逐漸進入西南山區。苗族也是一個擁有自己語言和文字的傳統民族。

苗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一樣,都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衣、食、住、行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精神文化是指民歌、舞蹈、宗教信仰、手工技藝等。

苗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苗族服飾是識別一個民族最直觀的標志,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直觀上也是民族服飾的多姿多彩。一要深挖民族服飾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色;二要與時俱進設計節日盛裝、舞台裝和日常普通裝;三要號召各族幹部群眾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穿戴民族服飾,特別是重大節日活動民族領導幹部帶好頭、作好表率;四要形成文化產品及旅遊商品,並逐步成為品牌產業。

苗族特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一是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切實做好古籍收集入館、開展文物普查申報工作,深挖文物遺址、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豐富旅遊文化內涵。二是保護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傳承農耕文化、紡織文化、節慶文化,積極保護民居、民風、民俗、民歌、民技。

Ⅶ 苗族有哪些風俗苗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的傳統風俗:

1、開年節

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歷正、二月間或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比賽。

3、四月八
苗族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著盛裝群集於貴陽市噴水池邊,吹笙奏笛,對歌談心,以紀念、憑吊傳說中的古代

4、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飯,並休息一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5、龍船節
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6、姐妹節
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里,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採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里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7、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系,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8、贈帶節
流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7)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擴展閱讀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參考資料

網路-苗族

網路-苗族節日

網路-苗族的習俗

Ⅷ 苗族的民俗文化

苗族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苗族有「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是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二、苗族婚嫁

一般在結婚前一個月,長則半年,就開始哭嫁。對長輩要一個一個地器,然後再送禮物,現在改變了許多。男女結婚時,女方和來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與新郎同床。三天後,新娘與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農事需人幫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待女方懷孕後,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長住期共同生活。

三、苗族喪葬

老人落氣時,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備有斗(容器)、涼篩,坐在鬥上腳踏涼篩落氣。洗屍,由長教子井裡擔水,參入桃葉、菖莆葉煮成溫水給洗屍,洗過的水(倒入便桶),讓其後代每個嘗三點,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飯水",在死者身上圍白線,一歲一根,平時掉的牙齒要保存著,殮時放入棺材內,死後頭發禁燒。進棺材時,口含銀,手捏茶葉米還要到飛山廟點亮。

四、苗族節日

除了漢族的節日外,苗族還有以下節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

2、四月初八吃烏飯,紀念楊再思,也有傳說是紀念要一妹烏飯用樹葉煮成,要提前將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烏飯;近處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給她們送去。此俗僅限於楊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掛紙、燒香。一般都將家譜曬一次。

4、十月初二過"小年",要殺老鼠吃。

五、苗族藝術

1、苗族的蠟染

2、苗族刺綉

3、貴州苗族錫綉

4、黔東南苗族民間剪紙

5、精美苗畫

(8)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擴展閱讀:

岜沙苗寨的古老風俗:鐮刀剃頭 神奇樹葬

岜沙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州,距從江縣城7.5公里,被稱作「最後一個持槍部落」。岜沙人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神秘的生產生活方式,堪稱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岜沙的鐮刀剃頭、奇特壯觀的鳴槍、放鐵炮迎賓儀式、神奇的樹葬習俗,以及對樹木等的多元崇拜、「人樹合一」的神秘文化讓人感嘆。

特別是由於他們崇拜樹木並以樹為神,絕不亂砍一棵樹,因而村寨四周古樹參天。微電影《樹圖騰》就是以岜沙苗寨為場景,在呈現了黔東南傳統村落神奇獨特的風俗與自然和諧生態的同時,反映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閱讀全文

與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3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0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8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2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2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5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