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清時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在圖書典籍方面:明清兩代皇帝調動巨大的人力、物力,對中國上下幾千年,浩如煙海的典籍進行了整理、匯編,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編纂了大型類書《永樂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網路全書。清康熙、雍正時又一部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編纂成書,這部書將清代所能見到的各種古籍分成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全書一萬卷,是我國現存類書中規模最大、用處最廣、體例最完善的一種。康熙年間編撰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數最多的字典。清代乾隆年間又完成了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此書歷時十年,收錄有3503種,是至今為止世界上頁數最多的叢書。這些工作應該說是對中國文化典籍的大總結。
2、在古典科技方面:(參照中國歷史189頁)李時珍花費了27年的時間,編成了《本草綱目》52卷,徐光啟主編《崇禎歷書》,還編寫了《農政全書》,這本書共60卷約60萬字,記載了我國自古以來的農學理論。宋應星生活於明末清初,他在全面總結我國十七世紀以前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撰寫了《天工開物》三卷十八章,這是一部稱譽海內外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工藝網路全書。國外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日本人將此書奉為至寶,並由此發展出一門「天工學」。
⑵ 明朝有哪些比較好玩的文化呢歷史上有何記載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很繁榮,昌盛的朝代。不過也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11、朱元璋曾經編了一本書叫做《御制紀非錄》,裡面詳細記載了當時各藩王的各種荒唐罪行,並勸諭其改過自新。此書當時在明朝是皇家機密,除被下賜藩王們外,其他人無從得知。
12、東廠的太監拜的是岳飛,在他們看來,朝堂上的那幫文官都是和秦檜一個嘴臉,沒一個好東西,而他們內監,忠心可比岳武穆。
⑶ 明代以後有哪些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到了明代,就方位而言,東方日本、朝鮮,南方南亞、東南亞諸國,西方遠達西歐國家,或官方,或民間,都有交往,遠遠超過昔日。政治使節、商業貿易、學習、傳教、移民以至戰爭,各種渠道無不起過作用。明代的交流涉及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許多方面,中外雙方都大有受益。朝鮮、越南長期使用漢字作為記錄和表達的工具,這時開始創製表達本國語言的標記。而他們的標記符號,都是與中國文化交流的結果。朝鮮1446年頒布字母「諺文」,沿用至今。創制者參考了中國音韻之學,創制過程中還曾請教過明朝學者。13、14世紀之交,越南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其造字方式,創造出自己的文字「字喃」,一直沿用到被拉丁字母所代替。同時,朝越兩國仍用漢文修撰史書,漢文文學依舊為兩國文人所喜愛。朝鮮古典文學作品《春香傳》中膾炙人口的譏刺朝貴的四句話,就來自明人詩句。明代中日禪僧往來頻繁,有的僧人充任使節團長。雪舟(1420~1506)入明學畫,遨遊山水,作品取得極高成就。明末朱舜水(1600~1682)東渡,促進了儒學的傳播和水戶學的形成。中日兩國通過頻繁貿易而互相交流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物品,極為豐富多彩。豐臣秀吉發動的侵朝戰爭,意外地為中朝日三國某些方面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渠道。南海方面,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在明代都曾有國王率宮眷朝臣來華,而這些地區又移住了大量中國人,皆前代所未有。鄭和七次率船隊下「西洋」,直抵非洲東岸,更是中外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盛事。歐洲耶穌會士東來,目的在於傳播天主教,但同時帶來了西方天文歷算等科學知識以及測繪、機械等技術。1620年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1577~1628)從西歐各國募集的七千餘部西文著作,為中國提供了新的知識來源。利瑪竇在傳授西方科學知識的同時,還向西方初步介紹了中國的儒家學說。
隨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中國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也不斷進展。
⑷ 明朝在文化成就上有哪些代表
在明末已經出現了許多在今天看來都十分先進的科技,由於人為,這些科技消失了。在這緬懷一下我們祖先的智慧
1 天文 氣象:
西元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作者不詳)載有一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系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台
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設觀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台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1634年正式安裝我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禎歷書》
2 數學 物理:
1450年吳敬撰<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84年朱載堉著《律呂精義》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演算法統宗>最早記載使用珠算方法開平方和開立方
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據西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和中國程大位<演算法統宗>編譯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沖擊空氣而產生的,聲音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同水波相類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2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 立存在的時空觀。
在《物理小識》卷1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
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已佚)。
3 醫學: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醫方書。)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中國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種痘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開端,是醫學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紀我國種痘技術已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我國種痘法於十七世紀初傳入歐洲。 )
1596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問世的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1601年,楊繼洲著《針灸大成》
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注重實踐,勇於革新,創造性地進行了截趾(指)、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對我國外科學作出了貢獻。書中對一些腫瘤也作了論述。)
1624年張景岳撰《類經>刊行,同年,景岳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
1640《景岳全書》64捲成書
1641年吳有性撰<瘟疫論>
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提出了關於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他說:"質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舊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見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質之已遷,……"
4 農學:
1376俞宗本著《種樹書》(記載了多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緣嫁接和桑、梨的遠緣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問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種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資料,載明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並繪有精細圖譜)
1511年中國種植玉米 (有疑點,可能不正確)
1547年馬一龍著《農說》(記載了水稻的精耕細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種植經驗,是我國第一部運用哲學觀點來闡述農業技術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傳入中國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海錯疏》(記載了沿海一帶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主的二百多種水族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傑(喻本亨)合著《元亨療馬集》(著名的獸醫學著作,內容包括對馬、牛和駱駝的治療經驗,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1617年趙蛹著<植品>(有關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等)
1628年徐光啟撰<農政全書>
1425年<鄭和航海圖>編成
1536年黃衷著<海語>(記錄東南亞史地與中國南洋交通情況)
1565年胡宗憲編<籌海圖編>記錄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現最早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1639年顧炎武開始編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書》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記》正式成書
5 地理學:
1405--1431年鄭和率大型遠洋船隊到達西洋三十餘國
6 化學、冶煉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樂山)鑿成深達數百米的石油豎井
1596年<唐縣志>記載以火爆法的采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葯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沉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時,把鉛、銅、汞、硫等許多化學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質,而把與它們有關的反應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是派生的物質,從而產生化學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鋅高達99%。歐洲到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低碳鋼)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化學熱處理等鋼鐵熱處理工藝和固體滲碳工藝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7中記載了煉焦炭的方法:"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歐洲到西元1771年才開始煉焦。
7 機械製造:
(1372年造碗口銃,口徑11cm,上有銘文說明為水軍裝備.
1377年造手銃(小口徑管形.)
14世紀著《火龍經》
14世紀末發明「神火飛鴉」
1405年鄭和船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的遠洋船隻"寶船",船長150餘米,容千餘人
1453年造銅火銃(滑膛式.)
1524年在北京鑄造佛朗機炮
16世紀中葉發明「火龍出水」。箭頭上龍頭下圓柱,柱體分層裝火箭,為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附圖樣。 )
1558年造出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
1580年戚繼光發明"自犯鋼輪火"(其效類似地雷)
1598年趙士禎呈<神器譜>,記載銃器製作及使用方法(附圖樣)
1626年王鉦編成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機械工程專著<新制諸器圖說>
1637年宋應星撰成中國科技網路全書<天工開物>
1642年南京出現遂發火槍。
附:
嘉靖年間,萬戶進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成為現代載人飛行先驅,現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環形山。
⑸ 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有哪些
服飾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體現,也是一個社會和時代進化的晴雨表。隨著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明朝中後期的服飾從生產、供銷到消費諸環節都發生了與傳統生活方式迥乎不同的異動傾向,呈現出鮮明的文化特徵,接下來將介紹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的特徵。
綜上所述,明朝中後期的服飾文化的特點包括僭禮越制的突破性、追逐時髭的流變性、審美情趣的世俗性和服裝生產的商品性,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不少的經驗知識。
⑹ 明清時期對古典文化進行了哪些大總結
[思路分析]
明朝中葉,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的出現,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明傳奇和明清小說蓬勃發展,在我國和世界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西文化產生了激烈的撞擊,一些領域開始注意吸收來自域外的學說和技術。
[解題過程]
一.明清文化的特點。
1. 科學技術取得新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
2. 理學走向極端,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應運而生;
3. 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戲劇和小說成為文學主流;
4. 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官方組織大型圖書編纂成就突出,顯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5. 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一些西方先進文化。
二.科學技術的新成就。
1. 程大位。明代數學家,編著《演算法統宗》,全部採用珠演算法,反映明代商業數學水平,使珠算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各地。程大位為安徽省休寧縣人。
2. 明安圖。蒙古族數學家,鑽研三十餘年,證明出求圓周率的三個公式,並推導出六個新公式,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一書。
三.古典科技巨著涌現。
1.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餘種,方劑一萬余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2. 徐光啟《農政全書》。介紹傳統農學成就,建立起了較完整的農學體系,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
3. 《徐霞客游記》。地理學巨著,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出記述,早於歐洲兩個世紀;
4. 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國外稱之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四.理學的演變——王陽明「心學」:主觀唯心主義理論。
背景:程朱理學盛行,封建統治者的官方哲學理學與心學相繼占據統治地位。
觀點: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善,心外無理,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慾,以致良知。恢復內心固有道德觀念,忍受壓迫。
評價:理學已經走向極端。
五.進步思想家。
1. 李贄。明後期,以「異端」自居,指儒家思想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為「天生聖人」,反對「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揭露道學家的虛偽。評價: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色彩。
2. 黃宗羲。明清之際,激烈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開睛之害盡歸於人」,君主專制為「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提倡「工商皆本」。評價:思想震動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想興起有一定影響。
3. 顧炎武。明末清初。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結合書本知識與實地調查寫下《天下郡國利弊書》等。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他的學風對清代影響較大。
4. 王夫之。明清之際,晚年隱居石船山,故我稱「王船山」、「船山先生」,傑出的唯物思想。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為客觀規律,「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觀點。提出「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即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否定理學家主張的形而上學思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提出政治上要「趨時更新」。評價:王夫之的思想閃爍著革新的光芒。
六.明傳奇。
明代中期以後,傳奇佳作層出不窮。湯顯祖的《牡丹亭》,從個性解放的角度描寫愛情。《清忠譜》,反映蘇州市民抗擊閹黨迫害東林黨人的示威事件。《萬民安》描寫明末葛賢領導蘇州染織工人反稅監的斗爭。評價:是資本主義萌芽要求掙脫封建專制鐐銬的新思想。
七.明清古典小說。
1.《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2.《水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3.《西遊記》,吳承恩,明,浪漫主義小說;
4.《紅樓夢》,曹雪芹、高鶚,清,中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5.《儒林外史》,吳敬梓,清,諷刺小說;
6.《聊齋志異》,蒲松齡,清,優秀短篇小說集。
八.類書、叢書的編纂。
1.《永樂大典》,明成祖時,解縉主持的類書。兩萬余卷,輯入七八千種圖書,裝成一萬一千餘冊。
2.《古今圖書集成》,清代,一萬卷,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
3.《四庫全書》,清乾隆時,紀昀主持編纂。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類,收錄典籍三千四百餘種,裝成三萬六千餘冊。但修書的同時,禁毀的數量相當可觀。
九、西學東漸
新航路開辟後,隨著歐洲傳教士東來,我國與西方思想文化進行了大規模的直接接觸和交流.
西方傳教士來華的目的:
16世紀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歐,北美勢力縮小.為了擴張勢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穌會,作為傳教組織.由於西方的新教勢力強大,耶穌會轉向東方發展.真正為其在中國傳教奠定基礎的人是利瑪竇.
⑺ 明清時期文化的特徵及主要成就
一、明朝
1、文化特徵
明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劇作中最負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戲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陽腔和崑山腔(崑腔)。
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二、清朝
1、文化特徵
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涌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清初和中期,統治者屢興文字獄。其特徵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2、成就
京劇源於明朝的崑曲和京腔,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
(7)明末有哪些古文化擴展閱讀: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2、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