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數學文化屬於什麼環節

數學文化屬於什麼環節

發布時間:2023-07-14 22:16:58

① 數學文化是人文類還是自然類課程

自然類。其中理學是最傳統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啦,再細分專業大類有七大類,十六小類。我就把十六小類打一下吧: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生物科學類、天文學類、地質學類(也可包括在地理科學類里)、地理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大氣科學類(和海洋科學類有很大的交集)、力學類(也可包括在物理學類里)、電子信息科學類(也可包括在物理學類里)、材料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統計學類、生物學類(也可包括在生物科學類內)。數學文化也歸在數學類裡面,即自然類

② 什麼是數學文化

本系列博文試圖從「普通人」(指那些不從事數學研究、數學教學等與數學直接相關行業的人們)的視角探討數學文化.為了適合這些人的數學基礎,力爭
不以過高深的數學知識為載體
,希望具有初中知識就能讀懂.
「數學文化」一詞的出現不過20年左右,並且是逐漸進入普通人的視野的.我說的「普通人」是指那些不從事數學研究、數學教學等與數學直接相關行業的人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數學文化」一詞,並試圖了解它的准確含義,這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也說明人們已經願意從文化的角度關注數學,更願意強調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本來就是與人們聯系最緊密的一個知識領域,一個「學科」.它與「語文」一樣,被認為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和工具,也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的技能.有人甚至說,一個人如果「不識數」要比「不識字」還難以在社會上生活,可見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
但是說到「數學文化」,大多數人還是很難對它有一個明晰的認識.數學文化當然不是指數學知識,不但不是指「識數」、「算術」這樣最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也不是指「幾何」、「代數」、「微積分」以及更高深的數學知識.
一般認為,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上還包括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
還包括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說法:當一個人學習了許多數學知識以後,如果把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忘掉或都「抽出去」,剩下的就是數學文化.而這些數學文化在人的頭腦中落戶,則形成一個人的「數學素養」.
因此,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並不全在於它的應用,因為事實上,的確是大多數人學了高等數學以後,一輩子都沒有用到那些知識,那些概念、定理、公式幾乎都忘了,甚至中學學到的數學知識也有很多沒有用到過.但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訓練,使其思維更具條理性、敏捷性、深刻性,他們會有更多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比沒有學過這些數學知識的人要「聰明」許多,這就是數學文化在起作用.
數學文化已經引起教育界以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多大學已經開設「數學文化」課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年頒發)已經正式把數學文化做為新的重要的活動內容專門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也越來越重視數學文化的滲透.
說到這里我還想到,竟然有人提議高中文科學生可以不學數學,這顯然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與素質教育思想背道而馳的,甚至是「反智主義」.

③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我真正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又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那麼,如何讓「數學文化」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1、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
概念、定理、公式的學習總是比較枯燥,如果能有一個精彩的數學史故事點綴其中,則足以活躍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喚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啟發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例如在向學生介紹幾何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的小故事。笛卡爾一天睡醒後觀察天花板上蒼蠅的爬動,受其啟發,才發明了幾何,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旅程碑,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將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所熟悉的情景中,會讓學生倍感親切、自然,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發現的興趣,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的作用。
2、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堂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之中,從而能夠順利地突出這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利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准確的回答,這個就是古代數學家——祖忠之的理論故事。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研究了圓的特徵,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相信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學生,因此像這樣從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角度深入課題,可以使課題的引入變得引學生入勝,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容易讓學生產生出喜愛數學的情感。
3、在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一個教學環節。因此我們總希望課堂中的例題設置,既能達到知識功能的目的,又不失去教育功能。比如人教九年級二次函數的應用舉例一節中,通過用馬爾薩斯人口模型來分析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實際人口現狀,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實施的必要性,以及國家目前所面臨的難以承受的人口壓力,從而讓學生得到必要的國情教育。
4、在作業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數學活動。新課改教材,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信息技術與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因此在課後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有選擇地利用這一亮點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使課內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達到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的目的。比如在學生學完了九年級中的《投影與視圖》一章後,我們可以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三視圖擴充的歷史過程,感受數學家們為此所付出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數學的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更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是根本,數學知識只不過是一種載體而已。所以人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意志品質,並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的各個領域中去。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應注意三個方面

總之,雖然新課標沒有對「數學文化」設置專門的課時,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省略這部分內容。相反,我們應更注重將「數學文化」有機地滲透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各種的途徑,形式多樣地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④ 什麼是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是指數學與人們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動的相互交融,是數學與人文教育的結合體。在現代社會,數學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動等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傳統上,數學被認為是一門「冷僻」的學科,介於理科和文科之間,既不具備語言學科的豐富感性形象,也缺少實驗科學的直接證明。然而,當我們深入了解數學的本質和內涵時,就會發現數學其實是一門充滿文化內涵的學科。

首先,數學是人類智慧結晶的一種體現。從古希臘到中國的宋元明清,從伽羅瓦蘆宏野到高斯,從圖靈到香農,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數學家都是人類智慧的代表。他們通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數學理論和方法,推動了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其次,數學是一種抽象思維方式的體現。數學是建立在符號語言上的學科,它注重用符號、公式、數字等工具進行描述。因此,數學不依賴於具體的物質或事件,而是這些事物的抽象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來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第三,數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經濟學到藝術、文學等文化領域,都離不開數學。例如,在物理學中,光學和電磁學等分支學科中都有大量數學應用;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微積分、統計學等數學分析方法成為學科研究不可或缺的絕殲工具。

最後,數學文化的具體體現形式十分多樣,如數學博物館、數學節、數學競賽、數學游戲、書籍、雕塑甚至音樂等等,都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形式,我們可以更好地享受數學的美學,讓數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

總之,數學文化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它不僅僅是數學知識與人文教育的結合,更是受到全球廣泛關注的一種文化現象。數學文化通過陪喊弘揚人類智慧、抽象思維和實用性應用等特點,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思維視野和文化層次,並對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⑤ 數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什麼是數學?曾經有一種非常普遍的說法,即「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學數學就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對於數學,絕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嚴格、抽象,或者還有單調、枯燥,就象數學家G·波利亞所擔憂的:「數學在各門課程中是最不得人心的一門功課,其名聲不佳……」.那麼,數學真的不過是一種「思維體操」,僅此而已?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隨著人們對數學更深層次的認識,數學的文化現象已明顯的凸現了出來.「數學是一種文化」,已成為定論,而作為文化是可以被繼承和發展的.細細想來,事實確是如此,世界上的語言、文字、宗教、黨派都有地域之分,但世上只有一種數學,數學定理又能萬世流傳,數學確實是最具有文化特徵的了.
數學確實是一種文化.
王梓坤先生在《今日數學與應用》一文中總結了數學在四個方面的巨大作用,其中一條就是「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他進一步指出:「數學文化具有比數學知識體系更為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文化是對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我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能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思維品質.前蘇聯數學家辛欽也指出:數學教育不僅可以培養人正直與誠實的品質,也能鍛煉人頑強的意志與勇氣.難怪英國的法律大學,抑或美國西點軍校,都開設了許多高深的數學課程,其目的不言而喻.
日本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在從事了多年數學教育之後,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學生們在初中或高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進入了社會之後,如果沒有什麼機會應用,那麼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會忘掉,然而他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那種銘刻在人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會長期的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無疑是對數學文化內涵的一個精彩注釋.
由此可見,數學的文化性體現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然,了解世界,適應生活;它可以促進我們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表達與交流,運用數學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可以發展我們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自信心,培養我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可以這么說,良好的數學修養是人的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未來社會里,沒有相當的數學知識,就是沒有文化,就是「文盲」.
數學是一種文化,那麼,數學究竟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看看偉大的數學家龐加萊是怎麼說的,龐加萊說:
科學家研究自然並不是因為它有用,他研究它是因為他喜愛它,他喜愛它是因為它美.如果它不美,它就不值得被人知道,而如果自然不值得知道,人也就不值得活下去.當然,我這里說的並不是那種激動感官的美———那種品質上和外觀上的美;並不是我低估那種美,遠遠不是如此,但那種美跟科學不相干;我說的是各部分之間和諧有序的更深刻的美,是一個純潔的心靈所能掌握的美.
顯然,龐加萊指的「科學」主要是理論科學,包括數學.他似乎也支持科學(包括數學)是一種精英文化.
今天看來,龐加萊的觀點似乎叫人難以接受.我們認為,數學過分地遠離公眾,並不是一件好事;數學所具有的客觀性,是任何智慧生命所不可避免的「命運」;一個數學問題或理論,如果只有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研究過,無法繼承下去,最終只能成為後人從陳年故紙堆中翻出來的思維調料,這樣的數學就算不上是好的數學.數學作為一種文化要被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幾個數學家的事,而是大眾的事,這註定了數學是一種大眾文化.
當我們打開現行數學新教材時,無論是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數學的「文化味」撲面而來,那一幅幅充滿「人性化」的插圖,那一篇篇「通俗化」的閱讀材料,無不透射出當代數學教育的「人性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教育理念.的確,以弘揚「數學文化」為核心的數學教育才是科學的數學教育,才是完整的數學教育.然而,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數學教育依然存在著某些誤區:數學課程過分強調它的「邏輯性」、「演繹性」、「封閉性」;課堂教學中,解題教學占據了主導地位.通過大量練習來學習數學,是當今我國數學教學的主旋律.通過大量模仿性練習,這對提高學生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推演能力和解題能力的確有效,但培養這樣的學生除了暫時能解幾道題,還能幹什麼呢?他們無法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更缺乏創新精神,這不能不說是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的缺陷.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教材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選拔人才機制的變革,取決於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

⑥ 數學文化是啥 數學文化怎麼理解

1、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除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的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2、數學的內涵包括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構造數學模型,學習數學的語言、圖表、符號表示,進行數學交流。通過理性思維,培養嚴謹素質,追求創新精神,欣賞數學之美。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是不能僅限於數學史。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⑦ 新的高考要求中的數學文化是什麼內容

2016年10月8號,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了[2016]第179號文件《關於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對數學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

這一文件的公布,是從考試命題的角度第一次非常正式地明確要求要把數學文化滲透入數學試題,那麼未來高考數學命題肯定會遵照執行,定會有所體現。但數學文化我們雖然提了很久,但如何在數學試題中體現出來,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也是比較陌生的。因為數學文化本來是個籠統的概念,傳統意義上「文化」在文科中出現的較為普遍,在文科試題的命制中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數學是邏輯科學,是思維的科學,如何把「文化」滲透其中,實在是擺在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從今日起,筆者將陸續寫出一些與數學文化相關的文章,從一線教師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期望拋磚引玉,激發老師們積極投入到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來。

什麼是數學文化?

什麼是數學文化?學過幾個數字,買菜賣菜會算個帳,在民間就會理解為有些文化了,是數學方面的,當然也會理解成有些數學文化了。這種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可能是最狹義的。

有些人,包括一些教了一輩子數學的老師,對自己教的內容都不信,認為學生畢業後用不上所學的數學知識。那按照這種觀點的話,可以推知學生學了十幾年的數學,最後都是一批沒有數學文化的人!說的再難聽點,凡是不從事數學工作的都可以稱得上數盲了。難道數學知識是數學文化的全部嗎?難道教的勾股定理、二項式定理等等這些具體的內容是數學文化,一旦忘掉,在學生身上就什麼都不剩了嗎?就沒有數學文化了嗎?應該說,把數學文化等同於數學知識也是一葉障目。

那到底什麼是數學文化呢?談論任何事物,都要首先搞清它的定義是什麼。要理解數學文化,我們先從字面把它拆解開來,從字面上來講,「數學文化「應該是」「數學的文化」,所以數學文化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數學的,有數學特徵的。因此要理解數學文化,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里,裡面說「觀其天文,以察時變;觀其人文,以化天成」,這里「文」字指「紋路,色彩」,引申為事物的「道理(結構,秩序等)」,「化」就是「變,改變」,「使……變成……」,這樣「人文化成」可以解釋為:用人文的道理來造就人的世界,也就是說「文化」指的的是用人的標准和尺度去改變對象的行為過程及其結果。

由古人對文化的認識我們可以推得數學文化的定義:用數學的標准和尺度去改變人的行為過程及其結果。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文化不能單純理解為一個名詞,比較恰當地應該理解為一個動詞,它重在「對人的數學教化」,包含兩項主要內容:一是「人(事物)數學化」,也就是讓人(事物)具備數學的屬性,也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世界。二是「數學化人(事物)」,也就是用數學的知識去改造人(事物)。可能這種描述有些抽象,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十個蘋果放在盤子里,又加入五個蘋果。這個生活現象可以抽象成「10+5=15」,這個抽象的過程就是使得這個事情數學化,也就是「人(事物)數學化的過程」。

如果某人學會了這種數學抽象,學會了這個數學的本領,那麼再遇到十隻羊在羊圈裡,又跑進了五隻羊,那麼他能馬上就能計算出是15隻羊。試想,如果不具備這種數學的本領,那麼他只能大眼瞪小眼,暈暈乎乎了。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人(事物)」。

「數學文化」既然是一個過程,因此如果在高考命題中要滲透「數學文化」的話,它的立意應該就在「數學化人」與「人數學化」兩個方面,只要能夠體現出這兩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就可以看成是體現了數學文化。

例如:已知車跑的路程越遠,消耗的油越多,請你用數學語言來描述這種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題目就考察學生「事物數學化」的,就能從答案中看成學生是否有數學文化,這個題目就是滲透了數學文化。

再如:你現在已經學習了直角坐標系,已經對直角坐標中點的坐標非常清晰了,那麼請你給出斜坐標系下點的坐標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題目需要學生去類比直角坐標系得出斜坐標系,這個過程就是考察學生能否用數學的本領去解決未知的領域,就是對「數學化人」的考察。這個題目也可以看作是滲透了數學文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倡把數學文化滲透到試題當中,但也不能片面地認為就是簡單地把一個古文數學材料中的一段話搬過來,整合到題目中就是體現數學文化了。前幾年全國卷有一個題目,就是把九章算術的一段古文拿過來,然後再用白話文解釋一番,事實上解題中沒有幾個學生去看那段古文,大部分都是直接看白話譯文,看完白話譯文就能馬上做題。試問「這段古文除了給人感覺很酷外,還有多大的用處呢?」。當然,這種方式可以理解成是把傳統中華文化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但筆者認為這種方式是一種拼盤式行為,它滲透的是中華傳統文化,考察的是日常教學中把中華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結合的情況,但數學文化(以數化人與人數學化)的滲透不夠。提倡對數學文化的考察,需要編制出能考察「過程」的題目,這需要命題專家潛心琢磨。

理解數學文化,就要從「過程」的角度去理解,無論是命題者,教材編寫者,還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都是下一步需要重視的。尤其是新課標修訂者和新教材編寫者,更要重視。以馬上要面世的新教材為例,如果所選題目還是以前風格,所選例習題不能體現數學文化的過程性特點的話,那麼其成功性與否就值得懷疑。那局面將是「高考命題者說一套、教材編寫者自成一套、課標又一套」,這三套將會讓一線教師無所適從。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

⑧ 數學文化是什麼

數學文化:
狹義: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
廣義:除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在即將公布的高中數學課程標准中,數學文化是一個單獨的板塊,給予了特別的重視。許多老師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20世紀初年的數學曾經存在著脫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並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數學的過度形式化,使人錯誤地感到數學只是少數天才腦子里想像出來的「自由創造物」,數學的發展無須社會的推動,其真理性無須實踐的檢驗,當然,數學的進步也無須人類文化的哺育。於是,西方的數學界有「經驗主義的復興」。懷特(White)的數學文化論力圖把數學回歸到文化層面。克萊因(Kline)的《古今數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數學》、《數學:確定性的喪失》相繼問世,力圖營造數學文化的人文色彩。
國內最早注意數學文化的學者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孫小禮,她和鄧東皋等合編的《數學與文化》,匯集了一些數學名家的有關論述,也記錄了從自然辯證法研究的角度對數學文化的思考。稍後出版的有齊民友的《數學與文化》,主要從非歐幾何產生的歷史闡述數學的文化價值,特別指出了數學思維的文化意義。鄭毓信等出版的專著《數學文化學》,特點是用社會建構主義的哲學觀,強調「數學共同體」產生的文化效應。
以上的著作以及許多的論文,都力圖把數學從單純的邏輯演繹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來,重點是分析數學文明史,充分揭示數學的文化內涵,肯定數學作為文化存在的價值。
進入21世紀之後,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

閱讀全文

與數學文化屬於什麼環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