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墓地里的文化是什麼

墓地里的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5 06:57:36

『壹』 傳統喪葬習俗中的道家文化

皖北這里,傳統喪葬習俗中的道教文化,是看陰宅。

看陰宅,是道教文化裡面看風水的一種。人去世後,假如要下葬的話,家人往往會找一個風水先生,老百姓叫做「陰陽先生」,叫口順了,簡化做『』陰陽先「。

風水先生說的好風水

『貳』 中國的殯葬文化是什麼,是怎麼產生的。

中國喪葬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死亡,可算是人生的最後歷程,但這並不是一切的終結,因為之後還有後人對其屍體的處理--殯葬。殯葬這一行業源遠流長。從考古資料來看、歐州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大約10-4萬年前莫斯特文化的創造者尼安德人已有了安葬死者的習俗,並且有一定的埋葬方式。大約1800年前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北京山頂洞人已有了喪葬習俗,山頂洞人洞穴的一側有一塊墓地,發現了三具人骨架,死者身上有一些石珠,鑽孔骨達,骨墜裝飾品,另有燧石石器。山頂洞人遺賅周圍撒有含赤鐵礦的紅色粉末。 遠古時期,葬地的形成或選擇往往與人們的生活環境關系密切。實行樹葬或者風葬的,多為生活於樹林中的民族;如我國古契丹人,將屍體懸持樹上,三年後焚燒屍骨;水居民族,如獨龍族村非正常死亡者,扔屍體於江河,任其飄流;中國西北的氏恙民族,因生活在高寒地區,火對於生活的重要性特別特出,影響到喪葬也盛行火葬。
以上文字謹作為緒論。以下將分為葬法篇禮裕篇,分別對中國的喪葬業加以簡述。
一、葬法篇
1.土葬
除漢族外,古代匈奴,突厥也多以土葬為主,土葬通常用棺木。漢族貴族的棺木有數重,外層叫「槨」,內層叫「棺」,製作很講究。有錢人家會在棺蓋雕刻精美的動物圖形。一般百姓的墳墓是很簡便的,他們選擇一塊「吉地」之後,就在那裡挖墓穴,埋葬死者,然後在上邊堆成圓錐或土堆兒。同一家族的人,埋在一個地區,形成一個墳區,俗稱祖墳地。每座墳頭都按家族輩份的大小,前後依次排序,以便後世能辨別清楚,哪個墳屬於哪一輩。人們把死後能埋入祖墳,看作一種禮遇,是做人的起碼條件之一。因為許多人不能入祖墳,如優伶、娼妓、暴病、凶死之人,有痼疾的人,未婚早矢者,漢族死在外鄉的人,一般也不能回鄉安葬,即使千里迢迢運回屍體,也只能在村外直接埋葬,所謂「野鬼不能見家神」。
漢代崇尚黃色,歷代帝皇都以黃色為顯貴之色,黃色實為土色。在陰陽五行中,土又居五行之中位,是一個最穩定、最可靠的基礎,因此,人死後葬於土中,被認為是使靈魂得到安息最好辦法。土葬符合漢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以及「有地則生,無地則死」的傳統觀念,所以土葬千百年來一直是漢族人民的主要葬法。
2.火葬
火葬是我國最古老,並對現今社會影響最大的喪葬習俗,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出現了火葬,火葬開始之時,首先在部分游牧民族中盛行,這在先秦之時就有記載。《墨子·節葬下》雲:「秦之西有儀渠國,其親戚死,聚薪柴則焚之, 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列子·楊朱》也曾記載曼平仲的話:「既死,豈其我哉,焚之亦可」,到了東漢後期,佛教也傳入我國,佛教徒實行火葬,漢族一般百姓實行火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宋元時期。《宋史·禮志二十二》說:今民人俗有所謂火化者,……河東地狹人眾,雖至親之喪悉皆焚棄。許多地方建有「化人亭」,《大元聖政國相典章》記有:北京路百姓父母身亡,往往置於柴薪之上,以火焚之,這一時期的火葬,往往與家境貧窮,無錢或無地埋葬有關。有的屬客死異鄉,路途遙遠,難以扶屍回鄉而火化;個別情況屬戰死沙場,軍情緊急,火焚了事。在民間,對部分傳染病死者,也採取火化方式,這時間,漢族火葬也曾受儒學干擾,宋大祖趙匡胤、南宋高宗趙構,都曾下詔禁止火葬。
3.崖葬
崖葬又名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廣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被認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跡。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縫或人工木樁把棺木懸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將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岩洞之中,懸棺葬的葬地都是選在面臨江河的絕壁高岩上,其葬具多為船棺,長2-3米,寬約半米多,形體似一隻船,分為頭、尾和侖三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樞,安放屍體。
廣義的懸葬又指在石崖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的一種具地方特色的墓葬結構形式。在四川三峽崖洞中,曾發現戰國時代此類崖墓,這一階段的崖墓室,距地面高一些,低者二三米,高者一二十米,有的業於緩坡崖上,有的開於懸崖峭壁之中。墓分為單室墓,夫妻合葬有雙室墓,家族合葬的多室墓三種,通常在墓室內外崖避上雕刻有各種圖案,有的還銘刻有銘文,死者姓氏及一些吉祥語。
4.天葬
天葬是我國青藏高原藏族人民採用的一種很特殊的埋葬方式。天葬有專門的場地,那裡地勢平垣、開闊,中心點上得有一塊平坦的石頭。送葬的家屬把死者抬到這里,就遠遠地避開。天葬場有專門的師傅。他先將屍體用繩索捆綁在石頭上,然後舉起鋒利無比的刀子,將屍體剖開,皮肉、內臟。骨骼各自分為一堆,一般分八大塊。骨骼(包括頭骨)必須用石頭,細細砸碎,拌上一些酥油糌粑。這些工作做完後,天葬師圍繞著那石頭,點燃一堆堆柴禾,並在火上灑上酥油。這時,整個天葬場煙霧滾滾,酥油的氣味四下飄,不一會兒,大批的禿鷲就從四面八方飛來。性急的擁在火堆旁邊,性悠的展開巨大的雙翅在空中盤旋。當天葬師估計這些天葬使者足以一次解決問題後,便揚起雙臂,向天空「嗚嘎!嗚嘎!」地呼喚。還不等天葬師退離葬場,成百隻鷲鳥就從天上、地下一齊撲上屍堆。整個葬場你爭我奪,殘煙繚繞。一片啄食吞咽的聲浪令人驚心動魄。再過半小時,天葬場留下幾絲血污,使四野空空了。藏族人認為屍體不被吃凈,死者不會升天,是不吉利的,因此總是等禿鷹餓時才舉行。 送葬的人在遠處目睹這個場景,心裡是平靜安寧的。他們認為死者已被鷲鳥帶上藍天,他的靈魂安然無恙地回到佛祖身邊去了。他們心安理得地返回家園,路上沒有一個人抽泣和號哭(外族人及藏族女性禁示參加天葬)。
5.二次葬
二次葬是在採取埋葬、火葬、風葬等等方式後,對屍體作二次或以上的處理。我國南方地區台灣、福建、廣東和廣西的漢族和壯藏,自古以來比較流行二次葬。人死後即棺殮土埋葬。待三五年後屍體腐爛後再擇吉日,發 開棺,檢取骨殖,將骨頭擦洗干凈、晾乾。再按照次序分頭、頸、胸腰、下肢裝入特製的陶瓮。俗稱「金塔」。這種二次葬又稱二次洗骨葬或二次撿骨葬,至今在福建、廣東、廣西的女村地區還保留此種葬俗。 6.現代葬俗
解放以後,國家為了節約土地,杜絕疾病蔓延,規定除部分少數民族外,其餘一律採用火葬。人死後,被送往殯儀館停放,屍體赤裸冰凍存放。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殯葬人員會在死者腳板底扎一個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屍體送到殯儀館後,一般三天內舉殯,舉殯分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兩部分。遺體告別儀式時設置「靈堂」,靈堂四周排滿花圈,花圈上掛滿親朋戚友的輓聯。告別儀式開始先播放一段哀樂,悼念者默哀三分鍾,之後向死者三鞠躬,最後繞遺體一周,瞻仰死者遺容。長子手捧死者遺照領悼念者去小禮堂開追悼會。追悼會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跡,因過於形式及勞民傷財,現已基本取消。遺照一般不用彩色,且用「炭燒瓷相」,以示永久存。
舉殯後「靈車」--現稱「專用車」把遺體送到火葬場--俗稱「大煙囪」,經大火焚燒後屍體化為灰。親人可根據情況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樹等。
二、禮俗篇
漢族人喪葬禮俗繁復,此處僅舉幾例以饗讀者。
1.慎終追遠閏月年
在閏年、閏月「慎終追元」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重要的事情。其主要做法是在閏年、閏月給老人做壽衣壽材,取閏余成歲,增福添壽之意。
關於壽衣(也稱殮衣、老衣),有許多風俗禁忌。做壽衣的料子,一般是棉的或綢子的。有洋字的不用。因為「洋」、「陽」同音,壽衣要穿到陰間去,所以不用。做壽衣一律不用緞子,因緞子與「斷子」同音,是忌諱斷子絕孫之意。壽衣也不能用皮、毛料製作,否則,死者來世會轉生為獸類。壽衣一般都不釘扣子,不論內衣還是外衣,一律釘原衣料縫成的帶子,據說是不要結仇疙瘩(古代衣服扣是用衣料或布頭兒打的算盤疙瘩),且有後繼有人之意。至於壽衣的數量,一般都是單數,三、五、七、九件不等,忌諱雙數,恐怕死亡的凶禍再次降臨。
關於壽材(棺材),棺材的用料有陶、木、石、金、銅等。春秋以後以木為主。漢族習尚以松柏製作,因為松柏象徵長壽。一般不用柳木,因為柳樹不結籽,唯恐有絕後之患。
2.停屍儀式
整個儀式包括為垂死之人沐浴,穿好壽衣,移上靈床、送終、買水、飯含等步驟。 所謂買水,是因為民間所取用的洗屍水往往都是買的,俗稱「買水」。「買水」是以投錢入水來加以體現的,即將「陽水」變成「陰水」。買水所用的錢主要是陰錢、燒香、化紙,即紙錢。
飯含指地死者口中放入米貝、玉貝及米飯之米,是指在死者嘴上放入珠玉等物。右人舉行「飯含」的含義是不讓死者張著空嘴,餓著肚子到陰間去受罪,成為餓死鬼。古代飯含作了嚴格的等級限制。明代規定五品以上飯稷含珠,九品以上飯梁含小珠,庶人飯梁含錢。
3.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即穿孝服的俗稱,所謂「成服」就是指此而言。古時家裡有了喪事,所有家庭成員按照自身與死者的關系,遵舊禮成服。
一般說來,男女孝屬均身穿粗白布長袍,俗稱「孝袍子」。子女孝屬不縫底襟、腰間繫上麻繩或麻縷,謂之「披麻戴孝」。只有姑爺穿漂白布的孝袍子,不戴孝帽。漢人大都戴口袋頂的孝帽,上邊釘有小銅錢,還有棉球。長子釘一個,次子釘兩個,三子釘三個,其他類推。孫子輩的在孝帽上釘紅棉球,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余者類推。重孫輩的在孝帽上釘粉紅色棉球。無論男女,一律把青布鞋蒙上白布。如雙親均已去世,則可蒙嚴,若有一親健在,就不能蒙嚴,露著黑色後跟,孫子、孫女則蒙紅後跟。
4.起杠
起杠,就是將棺木栓好後往起。出堂時用小杠,抬到大街時換大杠和大罩。貧戶則一直是小杠到底。杠的種類,皇杠為120名杠夫,以下有64人大杠、48人大杠、32人大杠、24人、16人、8人、甚至4人、2人的穿心杠等。《道咸以來朝野雜記》里說,前清時,皇家、王爺、貝勒用80人大杠,一品大員用64人杠,次者48人,再次者32人……,可見用杠也是根據官品等級的。
富貴人家出殯,換最後一次大杠,大罩為正式起杠。貧戶不換杠、換罩。起杠時,富戶燒「陰宅」(紙制房屋),一般戶只燒一堆紙。多數人家在這時連靈花、剩餘的「亡人香」,也一並焚化。亡人生前用的枕頭要拆開,把裡面的蕎麥皮倒出,連同枕頭套一起,放在門外大街上,由留在家裡的人(未去送殯者)燒掉。
5.摔盆、打幡 與起杠同時,跪在棺前打幡的長子還要有摔盆之舉,這個盆是一個底下帶窟窿眼兒的瓦盆。摔的時候,父死用左手摔,母死用手摔,摔不碎者,忌摔二回。如果兒子太小,需大人幫助完成動作。
在漢族的許多地方,杠幡的孝子們還要拿著一根「哭喪棒」(南方有些地方稱「孝子棍」,有些地方叫「孝喪棒」),哭喪棒多為木條,裹上白紙即可。據說哭喪棒的來源是因為孝子一般都哀傷,有的更會因此身體不支,於是用拐杖助走動。後來大椴發現用拐杖足以表明哀傷之深,於是形成例規,凡孝子均需柱一根拐杖,就是哭喪棒。

『叄』 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是什麼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兄弟民族有五十六個,不但「一方一俗」,而且由於民族的不同,喪葬習俗因此各異,我的一支禿筆,無法一一呈現解答,僅限於我個人的了解,回答農村漢民族的一些 「禁忌」 「風俗」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將喪葬看作家庭中的一件大事。 「喪葬禮儀」 在周朝已經初具規模,經過二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一系列龐大而繁雜的禮儀。葬禮體現出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和所持態度,也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徵。

位於山西省南部黃河與汾河交界處的農村(我查找地圖,應該是禹門口河津一帶),這里的農村葬禮在十幾年前還是很講究,並且頗有「古風」格調的。

(在墓地痛哭的亡者家屬)

包括我上述提到的地方,廣大農村對老人去世有以下 「禁忌:」

一,選擇「風水寶地」和「擇吉安葬。

用四川的風俗習慣,應該請 「陰陽先生」, 花錢不多,我為先父選擇骨殖安葬的方位,均是採用「子午向」,這個可以用羅盤,也可以使用手機勘定。

陰宅風水一說,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在一個 「虛空的法界」尤其重要。 希望認真處理,不可草率從之。

(位於某市的公墓)

二,先人故去,禁忌「熱死熱埋」。

應該停放12小時至72小時內妥善安葬。當然,特殊情況不在此例。

在先人故去後,如非特殊情況,建議不要馬上放入「冰棺」,因為這個時候故去的先人屬於「中陰身期」,某些思維意識猶在,貿然將遺體放入冰棺,容易導致先人墜入寒冰地獄及餓鬼道。

三,先人故去,宜早「入土為安」。

我的看法是,應該遵從當地的「公序良俗」即大家公認的「入土為安」,同時,可以減少一些費用和精力。

四,在移動遺體時(如從醫院到太平間)均應「打傘遮陽」,個別地方還要「喊山引魂」。

先人的遺體或者骨灰等,不應該直接被陽光照見,需要後人打傘遮陽或者搭棚遮陽。

「喊山引魂」是在下葬前,後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以助先人「魂兮歸來。」

五,墓穴「暖坑「。

墓穴內務必暖坑,不可冷穴,不要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見。挖好墓穴後,就要在穴內焚化紙錢,待燃盡後,方可下葬。墓穴上方應該用棚或者大傘遮住日、月、星辰。

(晉南農村孝女舉行葬禮時的發飾)

六,先人下葬前,墓穴內不可以留有任何活人的腳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可以用紙錢將印記抹平,再下葬。

七,在下葬現場,孕婦、產婦、生肖犯沖者必須廻避大吉。具體說就是與逝去先人的生肖相同者。

八,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在返回家中時,均不要回頭,免得你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尤其是體弱者,或者具有靈異體質的後人。

九,給先人下葬回家後,務必洗手,照鏡、除穢。

四川農村就是在山上折幾枝柏樹枝,放在歸家路上,待白煙冒出時,從後面跨過去,消除墳場的氣息。(但是,應該切記管理好火源,完畢後用水或者泥土掩埋,確定無火星後,方可離開。)

關於(葬禮)風俗問題,簡單回答如下:

以晉南黃河與汾河交界處的農村為例

他們的喪葬禮儀大致可以分為「小殮」、「報喪」、「封棺」、守靈、降香、沖靈、出殯、安葬等環節。

在以前,整個喪葬過程莊重肅穆,隆重氣派。

我們應該看到,喪禮過程中,文化的影子浸入其中,葬禮不是獨立形成的,是多種文化交織而成的產物。

晉南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可能至今還是保留了一些喪葬禮儀文化,如,在停喪期叢讓間表演了當地在「沖靈」時的「 響板」 表演余侍。

結束語

喪葬習俗各處不同,你的家鄉是什麼禮儀呢?你有什麼不同看法,請你老指點!

農村老人去逝後的禁忌:

不能說死了,七八十歲的說「老了」,年輕一點的要說「走了」。

子女一百天之內不能剪頭發,等過了百日後才能理發。

去逝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門拜年,否則人家會不高興,感滲毀局覺很晦氣。

第一年過年不能貼對聯,第二年貼藍對聯,等三年就可以貼紅對聯了。

老人去逝後的風俗:

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指路」,就是用谷秸綁一個像馬駒形狀的「羅馬子」,上面搭上一件老人穿的上衣,到大門外的路口上,由長子手拿一根高梁桔,站在高凳子上,面朝西南方向,高梁桔指向西南方向,嘴裡喊:(爹或娘)你上西南,連喊三遍,其他子女隨聲咐合:你上西南。然後長子跳下凳子的同時,並將凳子用力蹄倒在地,所有子女跪地磕頭,幫忙辦喪事的人將「羅馬子」燒掉,子女哭著回家,「指路」的儀式就算結束了。

第二天即二日,出嫁的女兒一路哭著回家,給婆婆磕頭,名曰「謝婆婆」,也是給爹娘「哭路」,讓老人去陰間的路上走得順暢。

二日,早、中、晚送三趟「江水」,就是去村頭的路口上給閻王爺燒紙潑湯,希望能讓老人過關。晚上「燒馬子」,就燒一個紙馬,讓老人騎馬去西天佛爺殿或老母殿報到,名曰「發盤纏」。

第三天出殯下葬,中午,老人的女兒媳婦及侄女要到墳地「煎糕」,就是把墓穴燒熱,免得老人去「新家」感到冷。出殯前,子女要在靈杦前陪老人吃最後一頓團圓飯,一生的親緣就此了斷。

下葬後第三天大清早圓墳,中午上三日墳,燒五七,燒百日,燒忌日。

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習俗已經越來越陌生了。

在農村來說,辦祭祀比城市辦的要講究的很多,在喪事的現場,不能說笑,不能穿紅戴綠,特別是晚輩們更要遵守這祭祀方式。有來弔唁的,要跪拜叩頭還禮,靈棚前有晚輩一直在那等候,前來弔唁的時候去叩頭迎接,然後別人祭拜的時候要跪在兩邊叩頭謝禮,現在在城市裡邊,南來的北往的,有很多規矩,就沒有從前講究了,喪事的規矩,也隨著主持人的不同,禮節上也有變化。

其實人去世以後,不管葬禮舉辦的有多麼豐富,其實去世的人,也不知道,只是給活人看著熱鬧的,我們家有多孝順,老人去世了,我們辦的有多隆重,互相攀比,搭戲台吹喇叭,其實我覺得還是應該厚養薄葬,活著的時候給他吃的好一點,穿的暖一點,那是一種享受死了的花個一百萬兩百萬十是一點都不知道,沒有必要這么鋪張,浪費有這個孝心,就應該在活著的時候讓他活得瀟灑,活得快樂,活得有尊嚴,這是真正的孝順。

我們這老人去世了,不許吃面條、粉絲,說吃這些東西與死者牽連不斷,對活著的人不好,怕被死人帶走。在吃飯的時候,盤子和碗不能摞起來,說碗碟摞起來就會喪事不斷,沒有科學根據,只是想討個吉利而已,總之很多禁忌都是想,希望家人不要遇到這樣的事,寓意著家裡面的人都健 健康 康,快快樂樂,每個人都能長命百歲。

說歸說,做歸做,每家的喪事辦都不是太相同,每一個禁忌都是考慮到對活人好一點,現在這個 社會 了,迷信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大家也都明白,不管別人家怎麼辦,都是對。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一般農村不管是喜事,有老人去世,還是生孩子,講究的細節特別多。像家裡有老人的去世的話。

禁忌

第一,家裡的老人去世的話,子女,親戚悼念之後,不可以去串門,因為別人會忌諱。

第二,家裡老人去世,子女禁穿鮮艷的衣服。

第三,三年不可以貼對聯。過年了不可以起早。

習俗

第一,老人去世後女兒要回婆家討孝,不管長輩,還是小孩,見面不說話就要磕頭。

第二,老人去世,三天要圓墳。

第三,去世五七,一百天,一年,兩年,三年,都要上貢品。還要每年的大年三十去墳上送飯。

「領羊」是甘肅人祭祀祖先的一種方式,是各種祭祀活動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種儀式。

獻祭開始時,奏樂,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輩,奉獻出一隻活羊(當地人認為羊乃潔凈之物),拉到靈柩前,給羊耳、鼻、尾、蹄等部位灑酒祭奠。民間有說法,此刻羊是通陰陽兩界的。似乎,此時的羊被賦予了某種神性。在這種場合下,這只羊就成為亡者靈魂的附著體,它的舉動就代表了亡者的意願。

據說老人對獻羊的人滿意或走得安詳放心,羊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渾身抖動,毛發蓬鬆,表示亡者已認可通過了。如果不這樣,執事者把羊抓起來,在耳朵里灌些涼水,在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一放開,那羊如果就地打一個大大的毛顫,就被叫做開毛大領,那羊就算被受祭者領受了。一般領羊的順序是按尊卑順序 。

「領羊」儀式庄嚴、肅穆、古樸,不僅能使喪事辦得比較穩妥,還能流露出兒孫輩的盡孝情結,所以,「領羊」是喪事中的「重頭戲」。

「領羊」一般是逝世者埋葬前一天,親朋聚集齊全的時候進行,由逝者的孝子孝女或娘家人為逝者獻羊,領羊的時候逝者的孝子及族人會圍攏在靈堂前的公羊周圍,用自己話說出死者的未盡之言,如果羊擺耳並抖動身體,則認為逝者已將羊「領走了」。由選定的人主持「領羊」儀式。

獻祭開始時,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輩,會奉獻出一隻活羊(當地人認為羊乃潔凈之物),將羊拉到靈柩前,給羊的耳朵、鼻子、尾巴、羊蹄等部位灑酒祭奠,民間有說法,此刻羊是通陰陽兩界的,此時的羊被賦予了一定的神性。

這時奉獻出來的活羊就成為了亡者靈魂的附著體,它的一舉一動便代表了亡者的意願。

民間認為羊代表亡者靈魂,祈求者述說些讓亡者安心的話,如說家庭及兒孫都好,以後不會有什麼困難,不必掛牽等等。

羊如果仍不領,主持「領羊」的人會把羊抓起來,在羊的耳朵里灌些涼水,或者是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鬆手時如果那隻羊就地打一個大大的毛顫,就被叫做開毛大領,這樣羊也就算被受祭者領受了。

此習俗在甘肅沿襲已久,此儀式被稱為 「領羊」。「被領的羊」是要被客人吃掉的。過「事」是傳統,吃「席」是禮節,請別人吃「席」是為了應「事」,吃別人的「席」是為了自己以後有「事」也有人來吃。許多時候一些「事」是不得不過,一些「席」是非吃不可。按老人們的話說,這是「下數」。

「領羊」習俗起源於哪個年代誰也說不準,但對「敬老盡孝」的傳統古理卻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一些寓教於理和文化內涵在充分的展示著人們的富裕文明程度在不斷的得以提升。

在皖北這塊,不管誰家的老人死了,都不能說誰誰家誰誰死了,應該說誰誰家的老人老了;年輕一點的人,就說誰誰走了,走的真早,等等,像我們老家,人去世後算上當天,都是在第三天出殯。這段時間里,孝子不能到別人家去;不能隨便借東西,要拿錢買,三毛兩毛都行,意思意思就行了。

死者生前穿的衣服除留幾件做紀念外,都要燒掉;生前睡的床要放到溝塘裡面泡上一段時間,去除晦氣,我們這里只是在燒五七紙的時候待客,也只燒五七紙,其他七則不燒。來的客人一般都是至親,像出嫁的女兒、侄女,還有外甥等。其他人則不需要來了。來燒五七紙的人,不準在上禮金,只能帶食品、飲料、紙炮等。大家中午吃過飯,下午到墳地里去,磕上幾個頭,就行了。燒周年紙和燒五七紙是一樣的,一般人死不能說這人死了,要說這人老了。人死後八到十二個時辰不能碰,不然死者會很痛苦。據說是因為這時死者的靈魂正在脫出體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點點碰觸都會使人受極大痛苦。十二個時辰之後裝殮,棺材不能立刻下葬,要在西屋停七天,這叫頭七。頭七那天不能大聲說話,晚上不能出屋,因為頭七這天死者會最後回來一趟,怕驚擾死者。頭七過後就可以下葬,要燒化香蠟紙馬,有的人家兒女子孫多,要抬著供桌去墳地。

在墳地燒化紙馬之後,墳頭上載上一顆柳樹或柏樹,為的是安魂。所謂墳地,其實就在莊稼地里。一堆小土丘連成一片,這都是先人墳地。每年清明,中元,忌日,冬至都要上墳,燒完了紙要拿一張紙用土壓在墳頭上,不然過不了幾年這墳就找不到了。一般來說,死去的第一到第三年上墳規模很大,尤其第三年。之後就每年燒點紙就可以,人死後八到十二個時辰不能碰,不然死者會很痛苦。據說是因為這時死者的靈魂正在脫出體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點點碰觸都會使人受極大痛苦。十二個時辰之後裝殮,棺材不能立刻下葬,要在西屋停七天,這叫頭七。

頭七那天不能大聲說話,晚上不能出屋,因為頭七這天死者會最後回來一趟,怕驚擾死者。頭七過後就可以下葬,要燒化香蠟紙馬,有的人家兒女子孫多,要抬著供桌去墳地。在墳地燒化紙馬之後,墳頭上載上一顆柳樹或柏樹,為的是安魂。所謂墳地,其實就在莊稼地里。一堆小土丘連成一片,這都是先人墳地。每年清明,中元,忌日,冬至都要上墳,燒完了紙要拿一張紙用土壓在墳頭上,不然過不了幾年這

在農村,老人去世後,禁忌家人穿紅戴綠,要守孝三年後方可,春節三年之內不能貼春聯,老人去世第一年,家人不許外出拜年。還有婚事過三年後才可舉行,我們這里是這樣的,也許別地方更復雜些。

依次類推,共有七個七七祭日。回魂夜的時間,是頭七當天的子時至亥時。

一,頭七回魂夜,是逝者故去後,第一次返陽看望自己的六親眷屬,七七祭日內正是逝者中陰期,亡人陽間意識還沒有徹底斷除,土話一點解釋,就是七七祭日內的逝者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還稱不上所謂的鬼。所以,這頭七回魂夜的第一個注意事項,就是逝者的家屬在這天,一定要緬懷先人,萬不可為了家庭瑣事,口舌紛爭矛盾,讓逝者傷心遺憾,留戀紅塵,不肯離去。

二,頭七當天的子時,會有牛頭馬面,大小二鬼,四位陰差鬼兵,護送逝者的魂魄,返還陽間家中。頭七當天子時從窗戶、煙囪等地入宅;當天亥時,由房門走出。家中後人,頭七當天可以再家中擺放貢品,貢品當中要禁忌牛肉、馬肉和狗肉,葷素搭配,越豐盛越好,以此來犒勞答謝四位鬼差,不讓其難為打壓逝者。同時,貢品中也可以擺放先人生前喜好的食物,受用上路。

三,同時在頭七的當天子時,還要在孝房家門口擺放一碗清水和一碗五穀糧,擺放清水的意思是讓先人洗去塵埃,消免災難,安心上路;擺放五穀糧的意思是,避免煞氣,防治犯呼,辟邪驅霉。這一碗清水和一碗五穀糧,在次日清晨,清水直接灑在門口即可,五穀糧於當天扔於長流水處即可。頭七當晚亥時撤下的貢品,連同燒紙銀票等各路拜金,與十字路口焚化即可,禁食。

四,在薩滿仙門中,先人頭七這天是不允許去墳地祭祀的,原因是各家家廟祖先神這天會正式將逝者的陰宅磁場記錄在案,蒞臨巡查,同時,也是呼氣煞神抓找替身之時,所以,頭七這天冒然去墳地祭祀,一則會讓家廟神及逝者,貪戀紅塵,死等祭祀,壓運活人,二則容易沖撞呼氣煞神,造成犯呼。頭七這天,如果在家中不方便擺供的後人,也應該在當晚燒紙祭祀,祭祀先人。

五,在頭七回魂夜這天,家中若有月子人及四眼人,均應迴避,以免沖撞逝者及各路陰兵。對於那些突然意外辭世的逝者,多會在頭七這天,給自己的親人報夢說事,家人眷屬若是夢到,或是在家中看到,萬不要驚恐,靜心定神詢問逝者,幫其妥善辦理好未完之事,讓其放心西去,光明大道,瑤池之路。過了頭七之後,先人就要登上望鄉台,開始黃泉路之路,一去永不歸。

問題可能是想問在操辦老人喪事時有哪些禁忌和風俗。

俗話說, 一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我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各地的喪葬風俗也就有了各自的不同和特色。

一株吊蘭才疏學淺,出門較少,故而對外地了解不多,僅對本地的喪葬文化略知一二。現一一道來,如有不同高見,懇請多加指點。在此先行謝過!

先來說說喪期! 喪期通俗地說也就是治喪的時間。老人去世後一般情況下都是停屍三天的,假如有至親在外地不能及時趕回的話,為了能夠讓他見到老人最後一面,也有多擱幾天的。喪期是這樣算的:去世當天算一天,然後,第二天,在第三天出殯。在這三天裡面事情很多。頭一天家裡面要逐一通知各位親友來燒紙;置辦辦喪事的東西;請鄉間流動辦酒席的大廚;等等。第二天上午一般沒有什麼大事,搭搭靈棚;大廚來到了;如果請了戲班子,戲班子也會來到了;老人的女兒、侄女、外甥、內侄等眾多親友得信也早已來到了。為了出殯當天不太忙亂,多數人家會在第二天下午將逝者火化。火化回來,天也快黑了,執事的大總就會安排潑湯。

第三天上午出殯,或墳地或公墓。安葬回來,主家要宴請前來燒紙、弔唁的賓客,席間,孝子要對眾人磕頭表示感謝,稱為「孝子謝客」!喪事算告一段落。

第四天是燒五七紙的日子。按說,燒五七紙應該在五七期間才行,但因為大家都忙,也有些是在外地務工,要急著回去。從這一點考慮,無論是誰家辦事,也都順應形勢,把日期給改了。近幾年似乎已經約定俗成了,大家都這么做了。

再來說說有啥禁忌! 畢竟是白事,是有著很多禁忌的。 禁忌也叫忌諱, 就是在辦理喪事期間所不能做的事。略舉一二。用於辦理喪事的東西,哪怕是二指長的繩子,也不能借,只能買,不論是誰家的,只要不是主家自己家的。給個三毛兩毛錢的,不能白用。治喪期間,孝子孝婦不能夠串門,要一直守在靈前,需要辦的事有執事的安排人辦。等等。

這個和每個地方的風俗有很大的關系吧,而且差別應該很大。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些風俗就慢慢變淡甚至改變了。

我就簡單說說我當地吧:

1.就拿春節貼對聯來說,當老人去世後第一年會貼白色的對聯,第二年回帖黃色的對聯,第三年回帖綠色的對聯,三年之後就變成正常的紅色。

2.農村好多是土葬,如果兩個夫妻老人一方先去世那麼他(她)是不能入祖墳的,只有另一方去世時才可以拋出來合葬入祖墳。

3.老人去世後,生前一些鋪蓋、衣物會被燒掉。

4.後人為了紀念老人會選擇:頭七、百天、周年、清明……這些日子上墳燒紙錢擺貢品。

5.在老人下葬的當天,主人會准備一隻鐵水桶,水桶下面撒上草木灰,水桶上面會放上剁面刀。每個埋葬老人回來時都會翻動一下剁面刀(正反)。當所有人都回來後會打開鐵桶看看草木灰上面有什麼痕跡,據說能知曉自己老人羽化成什麼。

還有很多講究就不說了,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都是迷信,但我們中國人講究孝道,這就是我們的信仰。它寄託了我們對祖先深深的哀思之情。

閱讀全文

與墓地里的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