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學習酒文化
學習酒文化
中國酒文化:1.中國酒類的釀造起源與變革革。2.文人騷人與酒的淵源。3.汗青長河中借酒發作的一些重年夜事務。 酒是人類生涯中的次要飲料之一。
學習中國酒文化,中國制酒汗青源遠流長,品種單一,名酒薈萃,盡人皆知。黃酒是天下上最陳舊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 酒文化簡介 中國是卓立天下的文化古國,中國是酒的家園,中華夷易近族五千年汗青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向佔有著次要位置,酒是一種不凡的食品,是屬於物資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肉體生涯當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不凡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 一 傳統的喝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禮 汗青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見解,酒的習俗一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見解的影響。儒家考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喝酒者要有德性,不克不及象夏紂王那樣,「傾覆厥 中國釀酒的汗青淵源久遠,最初肇端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汗青了。朱翼中的《酒經》稱,夏朝初年,名為儀狄的一個官員用桑葉包飯釀成酒以此獻給年夜禹,年夜禹飯後感到滋味甘美,感傷道:「昆裔必無為了喝酒而亡國的。」因此號令壓迫造酒, 酒,在我國有著7000多年的汗青,被公認為天下酒的家園。酒從誕生脫手下手,就脫節了單純仔細「物」的形狀,從黃帝造酒說、上天造酒說到杜康造酒說,從儀狄獻酒到杯酒釋兵權,從1915年巴拿馬奪金到茅台外交……,酒就與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 飄噴鼻香華夏五千年 摘要:酒是人類生涯中的次要飲料之一。
學習酒文化,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單一,名酒薈萃,盡人皆知。中國是卓立天下的文化古國,是酒的家園。中華夷易近族五千年汗青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向佔有著次要位置,是絢爛的的千年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 到東北事情已半年多了,在平居的應酬中邃曉南北酒文化的不同:在南方在我們福建,同夥啊同窗啊同事啊聚會啊,年夜家在一起吃飯喝酒,主答謝表示誠意,一般會勸一下年夜家喝一下酒,但一般不會往死里灌;南方勸酒就紛歧樣了,平時為往死里灌。其實社會 文期酒會 酒虎詩龍 酒噴鼻香不怕巷子深,杜康釀酒劉伶醉 酒文化是指酒在臨蓐、發賣、消費進程中所產生的物資文化和肉體文化總稱。 酒文化包含酒的製法、品法、感化、汗青等酒文化氣象抽象 既有酒本身的物資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肉體內涵。
❷ 酒文化的傳承
酒,尤其中國白酒,是一種傳統飲品,也是一種現代商品,能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即如酒界熱衷的「酒文化」、「文化酒」,在如此眾多的商品世界,實不多見,說明了國人傳統飲酒文化的源遠流長且與人們生活的密不可分。中國釀酒,商代的甲骨文有形象的記載,而後晉代「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成芳」的史籍佐證,經唐、宋、元、明、清而至當代的蓬勃發展。酒,自其誕生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酒與文化相互滲透,相互浸淫,中國文化和文化人格沉澱了太多酒的激情,酒的喜悅,酒的傷感,酒的啟發和酒的刺激。
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已從茹毛飲血式的生理需求演繹發展為當今對文化的訴求,在淡化富有營養、舒筋活血、殺菌解毒、驅寒治病等功能的同時,看重的是對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強調的是一種心情,一種氛圍,享用的是產品內在的文化蘊含與獨特的精神價值。
酒,作為客觀物質的存在,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讓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盪無常;也能讓人忘卻世間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更能讓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酒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常言道: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飲酒自然有酒德。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古代飲者就注重酒德,這是我國之所以沒有飲酒成為社會公害的關鍵所在。早在西周時期,周公就總結, 王朝失敗於酗酒, 第一次提出飲酒要限制的主張;春秋時期,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對飲酒有了鮮明的個人見解「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說,飲酒以不醉為度,每個人都可以喝不少酒,但應以不酒為限。當時的「君子」對飲酒的態度是「酒以成禮,不繼為謠, 義也」,這里的「謠」是指飲酒過量,為了保持酒德,古人還專門制定「酒禮」。《禮記·樂記》中說道:「一獻之禮,其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備酒禍也。」這里說的是在繁冗的禮儀中,採取延長每喝一盅酒的時間來防止酒禍。當時飲酒之禮規定得很具體,規定能飲酒的人,可以飲,不能飲酒的人,可以不飲,絕不可以強灌,飲而成歡,不生是非。
古代傳說「文王飲酒獨鍾,孔子百觚」,王充論衡語增篇就大加駁斥,他說:「文王之身如防風之君,孔子之體如長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乃率禮之人也」,何至於醉酗亂身?李白詩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之詞,就連清代的網路全書——《康熙字典》也做過這方面的記載,「失水則醉,如一堆泥」,跟有些人醉後的姿態很像,於是,人們就習慣用「醉如泥」一詞來形容一個人醉後的形態。就我孤陋的見聞所及,無論是「青州從事」或「平原督郵」,大抵白酒一斤或黃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頭昏目眩、粘牙倒齒。惟酒無量,以不及於亂為度,看各人自製力如何耳,不為酒困,便是高手。先人老子告誡孔子:飲酒要量力而行,做到不沉、不淫、不湎、不酗,微醺可以,這樣才能得到飲酒的真趣。
❸ 酒文化的真諦
「文化習俗系列」酒文
一、酒的起源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在我國民間也有杜康造酒的傳說。有一天,仙人指點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會碰到三個人。從他們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結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個人,分別是秀才、武士和瘋子。
這就是飲酒三境界:第一階段如同文人,溫文爾雅、謙遜尚禮;第二階段如疆場武士,酒過三巡後便稱兄道弟、酣戰淋漓;第三階段超量飲酒後儀態全失,該倒的倒、該躺的躺、該瘋的瘋,不敢說的話說了、不該做的事做了。
二、酒文化的精髓:禮與情
酒文化中的「禮」,多表現在祭祀和宴飲中。商周兩代,青銅製作的飲酒器屬於禮器,使用時有嚴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廟舉行祭祀,因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所持的飲酒器也不一樣。在進食之禮中,葷素菜餚和酒漿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左酒右漿的規定。現在的宴席上杯筷盤碟仍需擺置有序、客人動杯總在主人敬酒之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這些還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遺風。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為透徹。陶淵明的「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凸顯了閑情。杜甫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則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種回盪人心的情。杯成了當時情景的見證,凄之、慘之、憐之、惜之,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三、酒情
1、無酒不宴
開宴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從古至今,酒宴都是重要社交場合,眾人把酒言歡、借酒抒情、借詩言物。古人喝起酒來,是很講究的:往大里說講究環境,喝的是情調;往小里說講究器皿,飲的不只是酒,更是心情。喝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最有趣的大抵是流觴曲水:一群人環坐活水流溪旁,酒杯置於水上;順流而下,拿起可飲;搭配行酒令,更是別有風趣。
2、無酒不友
將進酒,君莫停。
酒逢知己千杯少。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妄論這人生幾番沉浮,彼情彼景;無限豪情思緒,方是真情界。
盡觴豪飲、應樂揮墨、賦情作詩,自有一番風情,令人嚮往。
3、無酒不憂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一飲解百結,再飲破百憂。
愁不愁一杯酒,憂不憂酒尚有。
一酌千憂散,三杯萬事空。
酒時言憂,醒後仍要面對的,才是生活。
酒不是好東西,今日萬事空,明日事萬愁。
4、無酒不悲
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舉杯消愁的小意。
得意、失意間,彷彿人生沒有一壺酒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壺。
且醉樽前休悵望,古來悲樂與今同。
人間美景難得,酒後最易悵然;越喝越清醒的悲,看透世事卻得不到的醉。
仔細想來,古今一瞬,多少難眠、幾多悲樂,竟大同小異;愁緒萬千,悲情倒是統一的。
5、無酒不歡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人之一生,不大醉一場,怎生圓滿之意。
醉眼觀世界,自有妙章。
想不通,道不明,不如一醉方休。
四、酒德
中國古代的酒道,精髓就是中和二字,主張對酒無嗜飲。
酒可以飲,但要飲而不過,飲而不貪;飲似若未飲,絕不可太過,故謂之和。和就是平和諧調,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飲酒要飲到不影響身心,恰到好處;有樂而不誤事,才能被稱之為和。
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只要控制到位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所以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之道。那麼,古人是如何以酒養身的呢?
首先是勿強飲,即不過量。
古人飲酒,遵循溫克。也就是說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三爵不識是古人飲酒必須要遵循的禮儀,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應該很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也就是適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認為飲酒必佐佳餚。酒進入人體後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酒精時需要各種維生素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容易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餚、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飲。
混雜飲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五、酒風
李白曾言: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飲酒之樂盡在其中也。別人稱他為詩仙,他卻自比酒仙。獨酌時,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群飲時,有「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得意時,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失意時,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更有《將進酒》里千古絕唱:「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留給了後世最好的喝酒理由:喝吧,想那麼多干什麼?
相比而言,生於飲酒世家的文學大家蘇東坡卻非常節制。他每天都喝,一天總量卻不超過五杯,總是保持微醺的狀態,可謂深得小酒怡情的真諦。蘇軾的酒歌中,不但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更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厚重。同樣是杯中之物,東坡居士所參悟的天地世界,似乎要比青蓮居士醉眼所見的顛倒乾坤更有意味、更富於哲理。
懂酒的人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雖是好酒,但如果後面沒有歷史、沒有故事、沒有幾代飲者和酒徒積淀下來的口碑與傳說,「那這個酒,就缺乏一點真正的味道」。喝酒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後短暫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之後的感悟與品味。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
六、酒禮
酒桌上的禮儀很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要先給長輩斟酒;如果有客人的話,先給客人斟酒再給長輩斟酒。
斟酒不宜太滿也不宜太少,最好八分滿。
跟別人碰杯應該是左手放在杯底,右手拿著杯子;端酒杯與別人碰時要低於別人的酒杯,這是一種尊重。
敬酒要注意順序,不要亂敬酒。一般是按照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的順序敬酒。
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
敬酒要有說詞。
勸酒要適度。
酒桌上不要竊竊私語。
拒酒要有禮節,有方法。
七、酒詞、酒令
喝酒要有說詞,其中僅敬酒詞就多得數不勝數,一些敬酒詞常常使你不得不多喝上幾杯。
1、敬酒詞
過去最流行的是: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吐血。
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
人生難得幾回醉,喝酒一定要到位。
2、勸酒詞
最經典的是把唐詩宋詞居然也用到了,諸如:
朝辭白帝彩雲間,半斤八兩只等閑。
日出江花紅勝火,君子一定把酒喝。
3、擋酒詞
酒量不高怕丟丑,自我約束不喝酒。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也很美。
來時夫人有交代,少喝酒來多吃菜。
酒壯熊人膽,得服老婆管。
古人喝酒有酒令,根據酒令決定喝的多寡。行酒令把經史百家、詩文詞曲、歌謠諺語、典故對聯等等文化內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酒令是對人的聰明才智、知識水平、文學修養和應變能力的嚴峻考驗。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則是文字令。從古自今有很多酒令,以下略講幾例。
1、骰子令
骰子共六個面,每個面刻有從一到六的點數。骰子令在唐代尤為盛行,種類很多,玩法也很多。比如中秋賞月令:幺點代表月,搖到者滿桌飲酒,沒搖到者就自飲。
2、猜拳
最常見也最簡單的就是同數,就是兩人出手後,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兩人出手數相加必等於某數,誰說出來的數字正好與兩數之和相同,誰就是贏家,輸者就要喝酒;倘若兩個人說出來的數字一樣,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3、接龍令
類似接龍游戲,起令人抽取酒籌後起令,待起令人說出首句成語後,接令者須將該成語的最後一個字作為接句的第一個字。以此類推,接不上者喝酒。
4、擊鼓傳花
一人擊鼓,跟隨鼓音,花在賓客間傳遞;鼓停,傳遞也停止,花在誰手上則飲酒。擊鼓的人也有些技巧,節奏要時快時慢,造成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這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酒令游戲,因其簡單好玩,常用於女賓之間的游戲。
5、飛花令
最基本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而且對「花」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現場吟作。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其喝酒。例如: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獨立,第二字是花;感時花濺淚,第三字是花…以此類推。
除此之外,還有轉桌子、老虎拳令、謎語酒令、即興賦詩令、數字令、人名令、聯句令等等,需要行令者敏捷機智。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除了酒令之外我國還有許多的酒俗與酒習,如:婚嫁酒、壽酒、時節酒、清明酒、端午酒、生活酒、新居酒、宴賓酒、洗塵酒、接風酒、餞行酒、送別酒、會酒、罰酒、謝情酒等等。
八、酒局
現如今,很多人說中國再無酒文化,只有酒局。或者說,往死里喝,是當今的酒文化。
年前不久,廣東梅州的一場喜宴上發生了一起悲劇,一位 17 歲女孩作為伴娘敬酒,飲酒過度後在酒店休息時離世。
把命丟在酒桌上,這種悲劇隨時都在發生。中國再無酒文化,只有酒局和酒桌文化。中國的酒桌文化有以下特點:
1、勸酒。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這個來敬酒,一看是領導;那個來敬酒一看是什麼什麼,你都很難拒絕。不是不能拒絕,而是拒絕可能會傷人情;所以你最終難下決定,給人造成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你不勸酒不喝勸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帶著任務來走人情的、你可能放開心情暢飲嗎?
2、以多為榮。中國人喝酒往死里喝,說什麼「喝死總比槍斃強」。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該擠兌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誰誰誰多能喝,多夠意思」。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夠意思。人家不會考慮你的酒量,不會考慮你的身體健康。他把你擠兌的喝了酒就算是完成任務,你身體難不難受他不關心。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普遍不如歐美,就與酒桌文化有很大關聯。男人們一個個挺著比孕婦還大的肚子,看著就讓人反胃。
3、勢利。在酒桌上進行敬酒,給領導敬酒是重中之重。還要看準時機,善於給領導擋酒,把與領導喝酒當成是博取好感的機會;如果你是領導,恐怕又該等著來人給你敬酒了,在下屬諂媚的祝福中獲取一份優越感。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奴性與等級觀念的體現。這些,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反而靠著酒桌文化大行其道。
4、浪費資源。喝了那麼多酒,還能吃得下菜?上了滿滿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後動不了幾筷子。這實際上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些資源放到更有意義的用途上恐怕會更好吧。
5、動機復雜。很多飯局是為了進行不正當交易而開設的,飯局之中摻雜大量假惡丑的東西,酒桌之上權錢色交易不絕。
酒桌文化的本質是等級秩序。敬酒者與勸酒者都是在不斷地確定自己的身份與位置:上級勸酒下級是施展權威,下級不喝就是對權威的挑戰,這種不服從會讓高位者覺得失去了掌控感,覺得沒面子;下級向上級敬酒則是確認自己的從屬地位,一般要多喝兩杯才能體現對方地位比自己高,而上級則可回敬可不回敬。行為並不是平等的。逼酒從來都只有長輩逼晚輩、上級逼下級、甲方逼乙方。
高層次和高境界的人,從不在酒桌上尋找自己的價值。一個自律的人,不僅要能管住自己的身體、靈魂、思想和行動,更要能管住哪張嘴。沒有節制的人一般對家庭都不太負責,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才能用身體去為家庭遮風擋雨。就算你在酒桌上認識了再多的兄弟,大家都拍著胸脯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可是真的出了事,和你一起承擔的只有你的老婆和孩子。不要等到身體出事了,才明白這世間證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有千萬種,而用喝酒來證明則是最愚蠢的一種。
九、國外酒文化
1、英國對酒來者不拒
英國堪稱世界最能喝的國度。英國自產酒的數量不大,卻是酒類消費大國。自家的、外來的,來者不拒、兼容並包。在倫敦,用泰晤士河水釀造的LONDONPRIDE是大家最愛喝的淡啤酒。
2、俄羅斯喝酒抵禦寒冬
也許是因為俄羅斯大部分國土位於寒冷地區,為了對抗嚴酷的自然條件,只有喝醉了才能度過漫漫寒冬。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國酒,它是極寒之地的產物。在俄羅斯人看來,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俄羅斯男人說,不讓喝伏特加還不如去死。有些俄羅斯人見面時會問候一下喝了沒有,就像我們中國人見面時常問吃了沒有一樣,難怪人們常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羅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3、法國酒窖來炫富
去法國朋友家做客,他們不炫耀住宅、藏畫,卻會領你去酒窖。酒窖顯示法國人的生活品質,象徵富貴、涵養和文化品位。法國人有句話,私人酒窖里儲藏著風雅。法國人為了營造風雅氛圍,住進別墅第一天,就開始裝點酒窖。法國是世界著名的產酒大國,葡萄酒產量居全球之首;香檳、白蘭地聞名於世。法國人對酒很講究。一餐中可以飲幾種不同的酒,而且是先後次序分得清清楚楚。大致上是分為餐前酒,又叫開胃酒、餐酒及餐後酒。
4、德國啤酒成飲料之王
就像瓷器使人聯想到中國、櫻花使人想到日本、牛仔使人想到美國一樣,啤酒讓人想到的是德國。黑啤是德國最有特色的啤酒,酒液為咖啡色或黑褐色。德國黑啤有出眾的美容功能,據說毛孔粗大的德國女孩經常用啤酒收斂毛孔,消炎殺菌;另一方面啤酒經穀物發酵後含有一些酶,可以分解角質和油脂。 當然,德國黑啤的所含的熱量相當的驚人,100毫升的黑啤含有100千卡的熱量,所以想要保持身材的人們可不要貪杯呀
❹ 中國的飲酒禮儀與文化
中國是酒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完整釀酒技術的國家。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里最主要的飲料之一,它融入我們生活的各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有它的身影,在這些不同場合飲酒還形成了一系列嚴謹的飲酒的中國禮儀文化。下面跟著留學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酒文化】中國的飲酒禮儀
timg (5).jpg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即便是飲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特別講究和強調酒德兩字,其意是說飲酒者要有高尚的德行,不能像無道昏君紂王那樣,顛覆闕德荒諶於酒。
關於中國的酒德與酒禮
儒家的酒德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飲惟祀,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能飲酒,無孨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老百姓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人們飲酒過度。其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就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這都是德行。
關於中國古代的酒禮,在中國,飲酒作為一種飲食文虎,在遠的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套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製,容易生亂,因此,統治者出於統治的需要,制定飲酒禮節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儀,然後坐入次席,只有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以舉杯,如果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卒爵。就是先做出跪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就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詞。客人之間也可相互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而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中國各民族中,飲酒的習俗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風格。
❺ 談談你所見到的「酒文化」
我所見到的所謂「酒文化」,並沒有什麼積極向上的東西。
無非就是這些:
你喝不喝,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有病?酒治千病,感冒葯?沒事沒事,誰那麼嬌貴,罰三杯。
開車?開什麼車,出了事我擔著。
。。。。。。
我覺著,這不是什麼酒文化,是毒葯兌水的擠兌文化。說這些話的人,連狐朋狗友都算不上,真正的不值得結交。
其實,真正的酒文化,是親朋好友們坐在一起酒會時,猜拳行令,吟詩作賦,以助長酒興,圖的是一個開心,能喝就喝點,不能喝,也可以吟詩唱曲喝果汁,不會刻意擠兌彼此。
如今,詩詞歌賦沒能在酒桌上傳承下來,擠兌暗鬥倒是學了個全。
所以說,嘴饞了,自己小酌兩杯就好。實在一個人喝不下去,也要找知己一起,酒桌上會擠兌文化的人,我是覺得,離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