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和諧文化以什麼為核心

和諧文化以什麼為核心

發布時間:2023-07-15 22:34:54

Ⅰ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

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2007年09月03日 15:03 來源:《求是》雜志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就把握住了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對於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重視文化建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佔領意識形態陣地,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方針。意識形態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影響整個文化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的領導地位決定的。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它的核心價值體系。但是,國家性質不同,它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也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的理論基礎。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旗幟鮮明地反對在文化建設領域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是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前提,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多樣性就會失去主導。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和社會功能所決定的。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共同的實踐和認識活動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起指導作用的社會意識形態,對整個社會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著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盪的復雜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抓住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價值實現的關鍵,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維護文化自身的安全所決定的。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呈現出各國各民族文化交流、激盪的局面。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防止西方腐朽的價值觀念、政治模式的影響和滲透,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而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以上關系,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把握文化發展的主導權。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積極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新挑戰的需要所決定的。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也必須看到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性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傳媒的迅猛興起,思想文化交流呈現出分散性、便捷性和跨國界的特點。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和反滲透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採取切實措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

所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體現了人們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政策導向和實踐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並將催生出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包含豐富的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追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和諧文化蘊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種和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在維護人類利益的同時,又維護自然的平衡,確保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第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實現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最終要歸結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理念,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發展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同一個歷史過程的兩個方面。第三,從人與人的關系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強調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文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主要包括社會分工的和諧和各階層之間的和諧。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它為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正因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人和諧相處、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理念,主張在勞動平等、社會生活平等的基礎上,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想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因而有助於化解矛盾,最大程度減少思想沖突,增進社會共識,從而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第四,從人自身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在自由個性發展基礎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人的內在精神上的和諧發展。

從上述內容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首先,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范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它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為一種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形態,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現象、和諧本質以及和諧規律的總體思考和認識,包含著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是維系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紐帶。再次,它主張和而不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遵循的准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保證。和而不同反映在文化上,就是要承認不同文化傳承之間的差異,通過借鑒、吸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現在,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以及多種宗教、習俗。「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尤其需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後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較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使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形態共同發展。最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指針,也是文化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文化建設上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全體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創造」上各盡其能,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過程成為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建設什麼樣的文化,就是堅持和倡導什麼樣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關鍵和根本。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建設和諧文化,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才能保證和諧文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撲朔迷離的文化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

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客觀要求。強調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解決了和諧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個人沒有理想,便沒有明確的方向,也不會有高昂的鬥志;社會沒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盤散沙,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面對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多樣化的客觀現實,我們尤其需要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夠有效凝聚各個方面智慧和力量的社會理想。這個社會理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要不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社會成員認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價值准則。任何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進性,就不僅要弘揚其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其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鑄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中,是中華民族能夠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證。

要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內容。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屬於道德的范疇,對人的思想行為具有推動、引導和調節作用。正確的榮辱觀,可以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產生正確的價值激勵,滿足正確的自我需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適應了思想道德建設多層次的要求,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准則,因而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在全社會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執筆:郭宇光)

Ⅱ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內涵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代文化。和諧文化具有以下諸多功能。 凝聚導向功能。和諧文化是一種理論、觀念形態的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時期,落後文化、腐朽文化的沖擊導致人們某種程度的心理浮躁、信仰缺失、信念動搖、行為失范,迫切需要先進理論發揮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的功能,迫切需要發揮正確思想輿論的導向作用,唱響主旋律,弘揚正氣,疏通民意,引導熱點、化解負面情緒、凝聚人心。建設和諧文化有利於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規范培育功能。和諧文化是一種優秀的道德文化,它通過謳歌真善美,譴責假丑惡,強調良心、責任的作用,藉助人們的自省、自警、自律等道德修養手段來強化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職業道德意識與家庭美德意識,在全社會培育知榮恥、講正氣、守信用、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健康人際關系。可以說,道德文化是人與組織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人自身內心和諧的調節器。 教育預防、約束懲治功能。和諧文化是先進的法律文化,它把維護安全、秩序、正義、公平、自由,保護基本人權作為核心價值理念,使人們知曉什麼是禁止性行為,什麼是必須作為性行為,養成敬畏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通過制裁、制止違法行為,懲治犯罪性行為,來預防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的持續穩定與和諧。可以說,先進的法律文化是社會和諧的守護神和忠誠衛士。 激勵助推功能。和諧文化是一種真正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理念,能夠鼓舞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助推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激勵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確保和諧創業活動蓬勃開展;能夠真正創造出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人文環境,把黨的人才政策落實在實際行動之中

Ⅲ 什麼是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有何意義

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建和諧社會與創建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諧文化的引導下,才能創造出和諧的政治與和諧的經濟,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能自覺地去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1.和諧文化的內涵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是和諧文化建設目標體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和諧文化建設首先包括了社會主義理想,又包括了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種目標的確定體現了科學性與現實性。把人們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這樣既給人民一種高尚的理想與嚮往,又給人們一種現實的動力與追求。
二是和諧文化發揮著取向、規范與導向功能,以及彌合心理創傷的功能。社會轉型時期,和諧文化針對不同的群體發揮著取向、規范與導向功能,為社會成員的行為模式和心理取向進行引導,同時把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控制在社會秩序之內。另一方面,和諧文化又彌補人們因為社會變革產生的心理創傷與精神危機。
三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民主體與政府主體的統一。和諧文化建設是人人參與的事業,同時,每個人會成為和諧社會的受益者。人民即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和諧文化最終也會從人的信仰、道德規范、精神面貌等方面體現出來。在和諧文化的建設中,政府是最重要的決策者與引導者。政府在利益分配、政策導向、制度安排與輿論引導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
2.和諧文化建設理念具有開放性與世界性。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就要看到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現實,採取客觀的理性的開放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和西方文化。和諧文化建設首先要拋棄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轉向務實中和的思維模式;要避免情感主義的判斷,代之以務實、理性與變通的思維方式。和諧文化強調各種健康文化相互借鑒、相得益彰,在區分先進與落後、有益與有害、健康與腐朽、正確與錯誤的文化的基礎上,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較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使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形態各展所長、共同發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一。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
二、和諧文化中蘊涵著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科學發展觀通過發展集體主義價值觀、豐富共產黨執政理論、提出和諧世界理念等,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
1.科學發展觀主張在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合理調適。
和諧文化體現了人們在和諧思想的引導下建立的一系列調整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度和機制。集體主義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集體主義是精神內容和實踐內容的統一。當然,不同的時代,集體主義的內涵有著不同的內容。在計劃經濟時代,是高度強調整體的價值觀念,忽視或淡化個人權利的追求。在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今天,尊重個人的選擇,尊重個人的生存能力與個人奮斗的意義。當個人利益與單位利益產生沖突時,個人可以選擇服從集體利益,也可以選擇談判和抗爭。社會也開始逐漸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訴求。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社會開始承認個人的一些合理的因素,比如個人權利、個人自立、個人價值、個人奮斗、自我實現、自主精神等等。個體性內容的豐富和發展,還能促進集體中的人的價值的發展和升華,這無疑是對集體主義的有益的完善和補充。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國家作為集體的單元,在這個大框架下給予個人權利與能力的發揮以最大的尺度,把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作為重要的目標,提出堅持人人平等原則,把尊重個人權利與潛能等觀念作為主流價值觀提出,這些不是對社會主義集體觀念的沖擊,而是在堅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對集體主義的完善和補充。

和諧文化
2.科學發展觀要求執政黨樹立科學、民主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和諧文化的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執政黨的執政理念中,執政黨才能發揮和諧社會建設的領導作用。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黨執政理念包括了:⑴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對這一執政理念的認識和闡述更加深刻,突出地強調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性,突出地強調了為人民執政必須依靠人民執政的重要性。⑵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和方法,即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⑶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理念。所謂科學執政,就是要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科學分析和界定黨與國家、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與界限,科學分析和界定執政黨的政治和社會功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所謂民主執政,就是要在治國理政中既要為人民執政又要靠人民執政,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所謂依法執政,就是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事務,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把共產黨執政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執政水平。
黨的執政理念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起到引領作用,是執政黨的靈魂,也是執政黨的出發點與歸宿。黨的執政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核心內涵。
3.和諧世界理念是科學認識外部世界的重大理論創新。
和諧世界的思想包括豐富的內涵:首先,樹立新安全觀。新的安全觀已經不再局限單純的政治對抗與軍事攻略,而是有多層次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等構成的相互依存的網路。新安全觀突破了國家安全本位的觀念,把安全從以國家安全為中心擴大到世界安全與人類安全。人類所面臨的諸多非軍事威脅等具有跨國性與溢散性,只有通過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得到解決。其次,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應該是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的過程,應該積極推動建立健全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體制,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健康有序的貿易環境、金融環境、能源環境等。所以,和諧世界需要超越國界,各國真正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多樣性並存、和睦相處、兼容並蓄的和諧世界。
科學發展觀本著開放的、寬容的、客觀的態度看待目前中國所處的外部世界與外部環境,致力於建設和諧世界,既為中國的發展與復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又有利於中國充分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提高中國的整體實力,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和諧世界理論進一步拓展了和諧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

閱讀全文

與和諧文化以什麼為核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