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30 11:47:23

Ⅰ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1.順應潮流。時代在不斷的前進,我們既要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也要順應歷史潮流。不能一味的堅守傳統文化思想,固守其中而不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這樣容易被歷史所淘汰。

2.繼承發展。傳統文化有很多需要我們傳承,並且不斷發展的。要在實踐基礎上,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3.取其精華。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Ⅱ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你是怎麼認識它的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認識它是從出生開始,也是我們一生中不斷學習不斷了解的過程。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以出色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最先必須確定什麼叫出色的我國中華傳統文化,即出色的我國中華傳統文化所說是啥,包括什麼關鍵含義。

僅有弄清楚了優異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才可以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所包括的繁榮富強、民主化、文明行為、和睦,隨意、公平、公平、法制,熱愛祖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友好十二個關鍵字的含義。

學習團中華傳統文化是因為基本建設具備文明行為使用價值的價值觀。這就需要全社會發展詳細地領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塑造「能一日三省吾身」的「知止」觀,做一個堅持不懈中華傳統「堅毅有能量,壁立千仞」的人。

或許目前也有很多人沒有認知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總覺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去其糟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中華人民的國粹。大家每一個人都應當努力學習。

Ⅲ 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

國家是非常提倡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但是落實到具體的行為發現,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進展,反而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傳統文化一直在流失。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下方留言。

一.現在的年輕人的越來越不關注傳統文化。

5000年的文化積淀,讓我們有數不盡的傳統文化,但是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非但不珍惜,反而還熟視無睹。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現在年輕人把眼光聚焦在了新奇的事物方面,不太關注傳統文化。第二是因為傳統文化相對於現在的流行元素來講,確實有一些枯燥無味,第三就是找不到有對傳統文化極其喜愛,並且想傳承的人。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不能看著傳統文化流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一定要有一些行動!

Ⅳ 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4、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拓展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Ⅳ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1、對待傳統,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積累而形成傳統,傳統因積累而產生巨大能量。一個民族的傳統對本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財富和精神資源。對傳統的認同和承繼是非常有益並且必要的,對自身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傳統內部應該有反思和批判的聲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會導致全民性的心靈空虛和價值混亂。我們承認,傳統中也有糟粕和偏狹,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去偽存真,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

(5)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在重視加強傳統文化調研與保護的今天,非遺是我們的重要「索引」和寶貴財富。經由非遺傳承保護,我們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發掘,立足現實實踐,面向未來思考,把凝結中國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正當其時、影響深遠的文化建構,通過生動講述中國非遺故事,充分展現中國非遺道路的獨特創造、中國非遺理論的獨特貢獻和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讓世界更准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加深對中國非遺經驗和道路的認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Ⅵ 如何看待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6)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Ⅶ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如何加強中國傳統教育

一、國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民族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不斷吸收和引進外來文化,外來文化充斥著我國的各個角落。然而,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讓國人有些迷失了方向。當今社會忽視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占據國人生活的現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大部分年輕人青睞於外來文化,不論是國外影視還是國外書籍、國外節日,已經占據了年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許多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儒家思想,什麼是《三字經》,反而操著一口生硬的英語、韓語、日語,對外來文化信手拈來;嘴裡天天喊著吃肯德基、麥當勞,不喜歡吃面條等傳統中餐;他們不再重視傳統節日,如端午節、重陽節等,不會在傳統節日進行相關教育,反而熱衷於過西方的節日,如聖誕節、萬聖節,還進行誇張的裝扮,舉行很多形式上的活動引人注目。許多年輕人崇洋媚外,包包、服飾、食品等偏愛於外國牌子,認為國產品牌質量低下,點滴之間把中國之根、中國傳統文化拋之腦後。此外,我國傳統節日的慶祝形式也在逐漸減弱甚至淡化,如春節放煙花爆竹被禁止,元宵節打紙質燈籠被認為危險,清明節掃墓認為不必要,甚至感覺污染環境……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印記與標識,卻在日益發展的當今社會逐漸消亡,這是多麼可怕。
二、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遭受猛烈沖擊的情勢下,如果國人再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再不保護自己的本土文化,避免其遭受侵蝕,那麼我們的國家、民族將深陷萬劫不復,會給我國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真正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為輔,並包涵各種文化形態,如法家、墨家、兵家名家等多種思想體系,以及各種民間信仰、知識、習俗等而形成的一種文化[2]。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發展對國家的發展和命運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不留餘地地全部吸收,任何文化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真正領會中華文化的精神,需要學會與時俱進,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摒棄傳統落後文化,學會審時度勢,用發展進步的眼光去解讀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二)強化各階段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當代青年在面對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帶來的沖擊時,應該如何去對待,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年輕的一代人。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國各教育系統和單位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起步階段,即潛移默化地對兒童階段的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熏陶和培養,讓其從小身受古代優良文化的影響,使其具有辨別鑒賞文化的能力,學會認可精華,摒棄糟粕。比如,可以在幼兒教育教學階段或者中小學階段開展古典詩文品讀誦讀,陶冶兒童的情操;可以開展以儒家典籍為主的淺顯易懂的古代文學作品的賞鑒,豐富學生的思想;也可以開展相關的系列教育活動,弘揚民族文化,突出古典教育對孩童時代的重要性。同時,對於高中及以上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更不可因為專業課而忽視傳統基本文化課的學習。有的高校因專業性極強而忽視對傳統文化的開設和學習,忽視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塑造和培養,這是極不可取的。在大學階段我們仍然提倡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將其設為大學必修課,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完成相關文化的學習任務,以免年輕人不知儒學,崇洋媚外。
(三)中國各文化宣傳職能部門應職責分明,重視相關傳統節日的宣傳教育
每年的新年之際,我們都會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瀏覽到新一年的日歷,日歷上標紅的節假日更是吸引眾人眼球。那麼到底有多少國人真正重視我國的傳統節日呢?他們僅僅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放假,什麼時候可以遊玩,什麼時候可以和同事舉行派對聯歡……而本應該引起思考的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僅僅被當成了玩樂的標識。大家沒有認識到這些傳統節日的關鍵點在於有內容含義的「節」,而是把它單純理解為休息的假日。清明文化的意義首先是追根溯源,銘記先輩,牢記傳承,它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清明節,眾人皆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是一個對已逝故人先賢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的節日,是一個對先人表達我們追思與敬意的節日,清明更是代表著一種感恩文化。現在的我們需要感恩先賢,感恩祖宗,正是他們用心血和智慧創造了當今燦爛的文化,正是他們留下的這些優良傳統文化讓我們有了自己的根本。這就要求中國各文化宣傳部門應該在重大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加強對節日由來、傳統歷史、文化背景等的宣傳教育或者開展趣味高雅的教育活動,使國人真正認識到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接受並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有效干預國人過分重視洋節,如萬聖節、聖誕節和情人節,加深國人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情感。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意義
教育總是伴隨著一國文化的發展而發展,文化是教育發展背後的真正推動力。不難發現,一個國家文化的消亡沒落勢必導致教育落後。只要文化不滅,文明就會延續下去。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和教育材料,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是兩面性的,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部分起到積極導向作用,是國人精神力量的支撐,是國人行為舉止的指南。在優良傳統文化的引導下,中華兒女踐行著「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和為貴」「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兼相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格物致知」[4]等等。在優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華夏子孫演繹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自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4]。優秀的傳統文化賦予我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和道德品質,給予我們卓越的智慧和百折不回的勇氣,支撐著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對現實教育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我國古代歷來追求同一性,這源於古代君主對政治局勢的把控,但在如今看來,盲目追求集中統一的思想嚴重束縛了思維的發散,嚴重阻隔了創新的發展。追求同一的價值取向在教育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如果教育課程、種類、設置等整齊劃一,長期集中統一,勢必會造成教育靈活性的不足,教育特色的缺失,最後導致教育體系的滯後,學生缺少學習上的主動性,學習被動化,缺乏創新意識,嚴重阻礙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

Ⅷ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受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著不可抵擋的神奇魅力。從定義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但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范疇來說,我們不能不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為它涵蓋了中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體現出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一、 我所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個「和」字即足矣。中國人身上的品質,中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都可以用這個「和」字來闡釋。這個「和」的精神中也有著濃重的哲學意味,自古以來諸子百家的理論都注重一個「和」,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為最根本的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用陰陽五行、太極八卦來解釋著世間萬物的變化。這是最樸素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最樸素的人生觀。中國人思想中最為講究的就是平衡,這種平衡是由內及外的,包括著自己內心的平衡、內心與身體的平衡乃至自己與世間萬事萬物的平衡。雖然陰陽五行並無科學依據,但是確實很有道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此消彼長,它們之間能夠保持「和」也就是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時,世間萬物也就能欣欣向榮,而當陰陽不和之時則萬事不順。陰陽兩個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醫、武術等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無不透露出陰陽的思想,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中也同樣如此。陰陽調和則是傳統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追求的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國古代銅錢一般,外圓內方。「中庸」最早見於《論語》。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作一種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標。何謂「中庸」?據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恆常不易為之庸。儒家文化的這種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國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處事作風和人格境界。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則是一種平和的態度,不掙扎亦不平庸,從容而淡定。為人處世不偏激,同時有自己的原則、有所堅持。這正是一種內心與外界的平衡,正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內心與外界的「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體現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內部的「和」,是一種對於「和」也就是內心平衡與個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齊家則是指小環境的「和」,也是自己與身邊環境的「和」,有內心的平衡來影響並帶動小環境的平衡。治國則更大一層次,而最終的平天下則是最高的平衡境界:由內及外、循序漸進的來逐步完成自身的平衡直至自身與外界的平衡。許多國學大家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不敢苟同,諸如自強不息、忠孝傳家等等精神在我看來是中國人追求「和」的體現。所以我認為「和」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精神與精粹。圍繞「和」這一核心才衍生出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德,然後被放射到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流傳至今。這個「和」字所體現出的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天下為公」、「貴和持中」、「和而不同」等多方面的精神。同時「和」也是辯證統一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探尋才能發掘出它的意義所在。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和」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國文化強大的融合能力,有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第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傳承。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信仰。現今社會國人信仰缺失,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更顯得彌足珍貴。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來重塑國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個守不住自己傳統文化精神的國家註定是不能強大的,只有用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凈化國人的思想,讓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傳承下去,中華民族才能夠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也是一筆絕無僅有的財富,它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來自東方的神奇文化有著讓西方人贊不絕口的奇特魅力,似乎中國傳統文化之上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商業開發,我們可以使中國傳統文化大放異彩,同時也可以取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物質方面的意義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可復制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現在它掌握在我們手中,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敬畏的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Ⅸ 談一談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2013年6月,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圍繞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文化軟實力的較量上,文化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為,首先要堅定並增強文化自信。

(9)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的歷史關頭,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代潮頭,我們應該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戰勝種種艱難險阻而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瑰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