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唐代有多少文化

唐代有多少文化

發布時間:2023-07-21 12:08:48

❶ 唐朝的文化

在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志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❷ 說一說唐朝文化你了解多少,並闡述唐朝文化對我國現代社會有哪些影響

唐代文化體系龐大,包括以唐詩為經典的文學、佛教為首的宗教、儒學為經典的哲學、壁畫為經典的藝術等還有史學、地理、醫學、建築等方面,基本上涉及到當時廳枝橡世界上多數部分。在當時社會上這樣的一個完整體系是僅唐代所有的。

唐代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很深,其中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近1300年,科舉制度對整個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現在高考都與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很多的類似之處。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受科舉制度的影響。

(2)唐代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唐代(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並稱帝,是搭者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無論經濟文化還是政治外交等都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成就,是中國歷史中最鼎盛的時代,也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處於上升階段的唐代社會經濟,文化是當時扮旁社會最先進的。唐代是當時向周邊國家經濟和文化的大輸出時代,社會出現了空前的交流融合的局面。由於唐代的文化與經濟高度發達,在當時社會處於萬眾矚目的地位,所以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唐代也在這過程中吸收了很多的外來文化,並加以利用。

❸ 說一說唐朝文化你了解多少,並闡述唐朝文化對我國現代社會有哪些影響

唐代文化體系龐大,包括以唐詩為經典的文學、佛教為首的宗教、儒學為經典的哲學、壁畫為經典的藝術等還有史學、地理、醫學、建築等方面,基本上涉及到當時世界上多數部分。在當時社會上這樣的一個完整體系是僅唐代所有的。

唐代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很深,其中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近1300年,科舉制度對整個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現在高考都與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很多的類似之處。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受科舉制度的影響。

(3)唐代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唐代(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並稱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無論經濟文化還是政治外交等都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成就,是中國歷史中最鼎盛的時代,也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處於上升階段的唐代社會經濟,文化是當時社會最先進的。唐代是當時向周邊國家經濟和文化的大輸出時代,社會出現了空前的交流融合的局面。由於唐代的文化與經濟高度發達,在當時社會處於萬眾矚目的地位,所以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唐代也在這過程中吸收了很多的外來文化,並加以利用。

❹ 唐朝的禮儀文化有哪些

具體來說一說唐朝稱呼的禮儀

稱呼妹妹可以叫小娘(不是小娘子)
關於詔書問題,其實皇帝發詔書是以中書門下的名義發的,唐朝詔書的開頭是:門下,朕。。。
詔書和制書的區別在於,對於皇帝來說,詔書發出來需要宰相副署簽名,制書可以直接發出去,不需要宰相副署。
周世宗即位時,是由宮里出具周太祖郭威的遺制。這樣看,連帝位的傳承都可以用制書來決定。
制書是不能明發天下,制書因為沒有宰相的副署,其實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制書相當於內部行政命令。
當時一般都是這個玩,由皇帝發表制書以發布行政命令,如果真的需要通知天下,就由宰相以政事堂的命令通知。

關於稱呼年長的男子,可以叫他「哥」,唐代,「哥」有父親和兄長的意思。

❺ 唐朝的文化有哪些

1、文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在唐朝,分別為公元622年的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狀元。

唐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學成就可以說是唐詩。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大師」以來,唐代盛唐詩人如李白,杜甫,岑參,王維等源源不斷涌現。和唐中葉的李賀。唐代後期的韓愈,白居易,劉玉璽,李商隱和杜牧都是代表詩人。

這些詩人的詩歌風格各異。他們對神話世界有豐富的想像力,對現實生活也有生動的描述。既有生機勃勃的邊塞詩,又厚又深的「詩史」,以及新鮮而精緻的田園詩。

這些詩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盡管宋明清後期仍然有傑出的詩人,但韻律和古詩的整體水平不及唐代,使唐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不可逾越的高峰。「全唐詩」數量最多的大城市是洛陽,長安和金陵。

2、美術

張萱繪《虢國夫人游春圖》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時有「吳帶當風」之說。

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代表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3、書法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著名書法家。

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是唐朝草書大家。

4、科技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術。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5、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較為開放,中國傳統兩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以道教為國教,王公貴族皆推崇道士,並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經典著作開科取士。

在唐初的佛經翻譯過程中,玄z吸收了許多道教術語,以適應唐代的國情。 佛教經典譯本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侶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中國佛教在此期間得以穩步發展。 在此期間,佛教的大多數主要宗派都已形成並成熟。

伊斯蘭教,內斯特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等其他宗教也隨著國際交流而傳入中國。 唐五宗對佛教採取了高壓政策,歷史上說它將繁榮和消滅佛教,這使其他教派除了禪宗等少數佛教教派之外都動盪不安。

❻ 唐朝文化有哪些

文學

詩: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極盛時期,唐代中國被譽為「詩國」。唐朝有名的詩人數以千計,其中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等。

散文:中國古代散文在這一時期得到重大發展。唐朝發生了一場反對華而不實文體,提倡「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這場文學運動的領導人是韓愈和柳宗元。

小說:唐代開始把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進行創作。唐代的文言小說叫做傳奇。傳奇的故事性強,結構完整,情節曲折,對人物性格進行細致的描寫,對後世文學產生很大的影響。

藝術

書法:唐代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個光輝時期。主要的書體如篆(zhuàn)、隸(lì)、草、行、楷等發展成熟,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代表人物有顏真卿、柳公權、張旭和懷素等。

雕塑:中國古代雕塑和壁畫藝術的發展到了唐代進入全盛期。著名的石窟有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kū)、敦(dūn)煌(huáng)的莫高窟等。唐代陶塑,造型逼真,色彩艷麗,人物神態逼真,馬和駱駝栩栩如生,是享譽中外的藝術傑作。

舞樂:隋唐兩代,少數民族的音樂歌舞,紛紛傳入中原,與漢族的音樂歌舞交相融匯,形成了獨有的風格。如著名的《霓(ní)裳羽衣曲》,便是漢樂與胡樂融合發展的成果。

科技

天文;唐代張遂suì(一行和尚)在奉命改編歷法的過程中,通過實際觀測,發現了恆星移動的現象,比歐洲天文學家哈雷的同樣發現早了一千年。一行和尚又通過測量,實際計算出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對子午線的首次計算。

醫學:唐代實行分科治療,當時已有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婦、針、按摩科等。唐代名醫很多,最著名的是孫思邈(miǎo),他特別重視勞動人民因營養缺乏而引起的病症如腳氣病、夜盲症、大脖子病的預防和治療,醫葯著作有《千金方》、《千金翼方》。

建築:隋唐二代木結構建築技術達到了成熟的境界,產生了不少著名的經典建築作品,如隋代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和唐代長安城等。長安城建築宏偉,設計周密,城內有相當完備的排水系統,是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作品。

❼ 唐代有哪些文化遺產

盛唐世界稱雄,文化比肩政經。絲織三彩銅器,商賈雲集兩京。
天文令瓚一行,算經淳風孝通。地理吉甫杜佑,葯學思邈為聖。
雕版印書興起,道佛兩教風行。哲史不乏名作,雕繪敦煌遺風。
詩詞李杜白溫,古文韓柳運動。書法樂舞傳世,交流兩出名僧。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唐代商業:唐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長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大都市,佔地面積為841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其中常住國外人口就有5萬,此外東都洛陽、揚州、廣州等城市也非常繁榮。由於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唐朝與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有著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唐代對外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唐三彩、絲綢、銅器、工藝品等。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是我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唐代出口絲肆嘩織品就有綾、羅、綢、緞、錦、綺、紗、絹、綸、縑、帛等,種類繁多。絲路自漢代發展到唐代時出現了極盛高潮。當時和唐代以西各國,有橫跨歐、亞北部的東羅馬,佔有整個西亞的波斯,還有後來興起的大食倭馬亞王朝(公元661--750年),它們都注重於對外陸路交通的開拓,極力加強和中國的政治、經濟聯系。陸上絲路到了唐代中期隨著安史之亂爆發而衰落。但海上絲路的興起而且繁榮,唐朝國力汪雹散強盛,在廣州設市舶使,掌管對外貿易,開創了歷史上長達千餘年的市舶制度,開辟了「廣州通海夷道」(從廣州到大食國)的貿易航線,出現了「大舶參天萬舶爭先」的圖景,外國商人來廣州多的年份達10萬人。
2.唐代天文學: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游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724年,一行還倡議在全國二十四個地方測量北極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長度,並設計了一種叫做復矩圖的儀器,用來測量北極高度。一行從這次測量中算出南北兩地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現在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一度。這個數據就是地球子午線(經度)一度的長度。它與現代測量子午線的長度111.2公里相比,雖然還有較大的誤差,但這種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的工作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一行從725年開始修制新歷,到727年(開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歷》。這部歷法系統周密,結構合理,比較符合天文實際,是當時的先進歷法。後來的歷法家幾乎都是按照它的結構來編寫歷法的,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歷法後才有所改變,可見其影響之深遠。《大衍歷》中建立了不等距的內插公式是一行數學方面的貢獻。
3.唐代數學:王孝通生卒年不詳,武德九年(626)時曾任通直郎太史丞,並參加修改歷法工作。王孝通的數學專著是《緝古算經》,為十書之一。在《緝古算經》中,解決了大規模土方工程中提出的三次方程求正根的問題。李淳風(602年年~670年)曾奉旨註解古算經十書。十部算經是指:《周髀》《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張邱建算經》《五經算術》等,他為整理和保存我國古代的算學文獻發揮了巨大作用,李約困氏瑟博士稱他為「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注釋家」,他還著有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已佔》,他與袁天罡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准確而著稱於世。
4.唐代地理學:李吉甫(758年~814年)所著《元和郡縣圖志》,是一部歷史地理專著,全書四十卷。它記述了各郡縣的戶口、物產、山川古跡、地理沿革等內容,是研究唐代歷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原書各鎮篇首的地圖在宋朝時已經遺失,因此,後人又稱之為《元和郡縣志》。李吉甫關注的地理重點是「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意義在於「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杜佑(公元734-812年),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財政學家、地理學家,曾任宰相。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此外還撰有《理道要訣》一書,系《通典》的要義,杜佑認為地理的重要在於「辨區域,徵因革,知要害,察風土」。由此我們看到,唐人的地理思想就是強調實用性、強調地誌要記載關涉國計民生的有用內容。
5.唐代建築學:唐代土木結構的建築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當時首都長安城就是一個規模宏偉、世界上僅有的建築群。據近年考古工作者的實測,長安城南北長8651米,東西寬9721米,周長36.7公里,面積達84平方公里。城內有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三個宮殿區,建有雄偉的宮殿和亭台樓閣;宗廟社稷、官衙廨署布列在皇城之內,街道寬闊挺直,里坊整齊劃一,宗教寺院、公卿官員府第林立,組成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大都城。長安城的建築設計對國內外的城市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當時國內各州城和日本國的都城建設皆競相仿效。現存的唐代殿堂建築有山西省五台縣境內的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東大殿,它們是國內目前僅存的兩座木結構古建築。而西安市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則是唐塔中最享盛名者。
6.唐代醫學:唐代醫學有很大的發展,不但分科較細,而且名醫倍出,其中最傑出的是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孫思邈(581年~682年)。652年(永徽三年),孫思邈寫成了第一部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三十年後,又寫成了《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補前書之不足。通常把這兩部著作簡稱為《千金方》,這是孫思邈一生辛勤探索的結晶。孫思邈在書中總結了唐以前歷代醫家的醫學理論和治療經驗,收集了5300多個葯方。他對婦科和兒科特別重視,把他們列在卷首,主張獨立設科。他注意葯物配伍和辨證施治,首創復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在葯物的採集和應用方面,孫思邈也有突出的成績。《千金方》共收載了八百餘種葯物,對其中二百多種葯物的採集和炮製還專門作了記述。由於孫思邈對葯物學和醫學所作的巨大貢獻,博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被後世尊稱為「葯王」。唐朝醫學的另一個傑出成就,是在659年(顯慶四年)由蘇敬等人集體編修的,圖文並茂的葯物學專著《唐新本草》。此書共五十三卷,收集葯物844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定的葯典。
7.雕板印刷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824年(長慶四年),在詩人元稹為白居易《長慶集》寫的序文中說到,有人拿白詩的寫本和印本在街頭叫賣或換取酒茶。到文宗大和年間,四川和江淮一帶民間已經每歲「以板印歷日」,在市場出售,以致不等朝廷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可見在唐後期雕板印刷已相當發達。
8.唐代宗教:唐朝積極提倡各種宗教。當時從波斯傳來的有祆教、摩尼教和景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此外伊斯蘭教也隨大食商人在長安等地流傳,但主要是在西域胡商中流傳,唐人信仰的並不多。在唐朝流行的主要宗教是道教和佛教,其中又以佛教的勢力最大,影響最深。道教尊老子李耳為教主。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從李淵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後裔自居,積極扶植道教,企圖藉助神權來鞏固皇權。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進一步尊老子為大聖祖,令人畫老子像頒於天下,要求生徒皆習《老子》、《莊子》等,又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等,以壯大道教的勢力。玄宗還派人四處搜尋道經,編纂《道藏》3744卷。當時兩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廟,道觀也很多,僅長安就有三十所。據統計,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國共有1900餘所道宮,道士達1.5萬餘人。 佛教在唐代逐漸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各派雖有差異,但基本精神卻是相同的,提倡靈魂不滅、因果報應、六道輪回等,引導人們逆來順受,安心現狀,所以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支持。在諸派別中,以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和禪宗的影響較大。以慧能(638年~713年)為代表的禪宗,興起晚,但影響卻遠超其他各派。禪宗相傳是由南印度僧人達摩在北魏時創立。武則天時,禪宗分為南、北二宗。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兩個大弟子,一為神秀,一為慧能,神秀創立北宗,慧能創立南宗。南、北二宗各把自己的主張歸納為四句偈。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就是說,通過長期苦修,排除雜念,然後才能漸悟成佛。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反對神秀的漸悟說,主張佛在心內,只要凈心、自悟,就不必苦修,不必背誦大批的經卷,便可以頓悟成佛。慧能的這種簡單速成的方法,對於那些看不到出路的廣大百姓,對於靈魂空虛的地主官僚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南宗戰勝了北宗,得到廣泛流傳。到唐後期,它幾乎取代了佛教的所有各宗派,壟斷了佛壇。整個唐代,佛、道二教的斗爭一直很激烈。唐高祖和太宗把道教置於佛教之上;武則天為反李唐皇室,又把道教壓在佛教之下。唐武宗為了打擊極度膨脹的寺院經濟勢力,聽從道士的建議下令滅佛。宣宗繼位後,又下令扶植佛教。由於以禪宗為代表的佛教,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簡化了教義和修行方法,吸收儒家的一些思想因素,增添了世俗宗法色彩,逐步從外來宗教轉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加強了自己的競爭能力,在與道教的斗爭中佔有一定的優勢。

9.唐代哲學:唐王朝一直採取儒學為先、尊佛崇道的開放文化政策,促進了儒、佛、道三教的沖突和融攝,推進了三教思想文化的大發展。中國佛教隨著國家統一,南北佛教的合流,逐步完成了中國化,進入了鼎盛發展期。隋唐時期最主要的佛教宗派有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等。各宗派分別編制了世代相承的「法統」,並各自建立起佛教哲學體系。佛學成為隋唐時期中國哲學的最高形式。各宗派之間的融攝促進了中國哲學的發展。中唐以後,三教合一的理念逐漸成為主流。在隋唐王朝的重視和鼓勵下,經學研習與仕祿之途掛鉤,促進了經學的發展,但隋唐經學長於註疏,在哲學方面並無開創性的成就。中唐以後,在韓愈、李翱等的努力下,儒學開始復興,為宋明理學的產生做了先期准備。同時佛教的流行,引起了世俗地主與僧侶地主在政治經濟利益上的矛盾沖突。反佛運動興起,傅奕認為佛教僧徒「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傅奕反佛是從維護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地主階級政權的利益出發的。傅奕把人的「生死壽夭」歸結為自然原因,揭穿了佛教徒所宣揚的佛決定一切的說法。傅奕還曾把魏晉以來的反佛人物編為《高識傳》,作為反佛斗爭的武器。唐朝反佛斗爭最有影響的人物則是韓愈,他在《原道》和《論佛骨表》中,從三個方面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一是指責佛道耗費大量財富,加重百姓負擔;二是指責「佛本夷狄之人」,讓佛教凌駕於儒學之上,有被同化為夷狄的危險;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是指責佛教滅棄封建倫常。韓愈的反佛言論觸怒了憲宗,幾乎因此喪命,後遭貶斥,但他反佛的鬥志並未消沉。柳宗元在《天說》、《天對》及《答劉禹錫天論書》等文章中,表達了一定的進步思想。他認為宇宙是由混沌、運動著的元氣構成。宇宙沒有起點,也沒有極限,自生自滅,自己運動變化,不受造物之神的主宰。大地、元氣、陰陽就像瓜果、草木一樣,都是自然物質,沒有意志。他明確指出,生殖與災荒是自然現象,社會的治亂則是人事,「其事各行不相預」。因此,他主張要重視人事而不空談天命鬼神。劉禹錫在《天論》中進一步補充了柳宗元關於天的進步思想,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著名學說。劉禹錫認為,自然界(天)和人類社會各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它們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作用。天不能幹預人間的治亂,人也不能幹預氣候的變化。因為存在相互作用,所以天與人又能夠「交相勝,還相用」。當社會法制暢行,是非清楚,人們了解禍福的原因,這時「人理」就能戰勝以「強弱」為准則的「天理」,人們就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天命,這是人勝天。反之,當法制破壞,是非顛倒,人們感到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時人們就會把社會造成的禍福歸之於「天命」,從而產生宗教迷信,這就是天勝人。劉禹錫相信,只要人類能夠維持法制和是非,就一定能勝天。
10.唐代經學與史學:唐代科舉都要考試儒家經典,因而推動了經學的發展。其經學發展的突出表現有:首先是考訂經文。唐太宗以儒經「文字多訛謬」,不利於學生學習,令顏師古考訂《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和《左傳》等五經經文。顏師古多所訂正,撰成《五經定本》,後頒布全國,成了官定的統一課本。837年(開成二年),在鄭覃的建議下,唐政府又刻成了著名的《開成石經》。《石經》共114石,65萬字。以上工作消除了五經文字歧異的弊病。其次,解釋經義。唐太宗還令孔穎達與諸儒撰五經義疏。孔穎達採摘南北朝時期經師的義疏,成書180卷,名曰《五經正義》,消除了經學的門派之見。唐以前,史書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開始設立史館,指定專人編修前代和本朝國史,並令宰相監修。從此,作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的編修工作,完全操於封建政府之手。史書編修工作上的這一重要變化,反映出封建統治者更加重視總結統治經驗,加強思想控制。唐以後各朝沿襲此制,連續修史,遂相沿成為一種制度。唐代編成的正史很多,二十四史中,唐朝編修的有八部,即《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以及由李延壽私人編修而獲得政府批准成為正史的《南史》和《北史》兩部。鑒於梁、陳、北齊、周、隋五史沒有《志》,後來又增修了《五代史志》,這就是現在《隋書》中的《志》。《史通》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史學理論專著。作者劉知幾(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人,是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史學家。《史通》二十卷對過去的史學著作,從體例、史料、語言文字到人物評價、史事記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表現出不受傳統觀點束縛和敢於創新的精神。《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專史。作者杜佑(735年~812年),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他在劉秩《政典》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和改編,用了三十餘年時間完成了《通典》二百卷,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九門,記載了從上古直到唐代宗年間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對於唐朝(天寶以前)的記載尤其詳細。此書不僅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為後來的典章制度分類專史開創了先例。

閱讀全文

與唐代有多少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