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益活動有哪些呢
1、一般性公益文化活動
基本是以社區文化活動為主,如廣場文化活動、藝術節、文化宣教等。具有強大的群眾參與性,滿足社區所有年齡段的文化精神需求,用公益文化的視角來以德弘藝,想社區居民宣傳文化重要性。
2、捐助性公益文化活動
公益捐助是最常見的公益形式,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為受助人們幫助,如慈善拍賣、義演、主題捐贈等,像芭莎慈善夜就是最有名的慈善拍賣、義演的活動。
3、高雅型公益文化活動
高雅型公益活動意圖將高雅藝術融入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高藝術和文化素養,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如詩會(朗誦)、讀書會、書畫展等。
4、競賽型公益文化活動
競賽性公益活動以培養、發現優秀人才為主,激發人們學習競賽主題知識的熱情,加強對人們的精神教育,使其在豐富趣味的競賽氛圍中增強文化意識,如歌詠比賽、徵文比賽、書畫比賽等。
5、交流型公益文化活動
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吸收和借鑒,取長補短,維護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有利於加強交流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發展友好合作,如城鄉交流、城市交流、國際交流等。
㈡ 企業的公益項目有哪些
1、按活動類型(領域):
扶貧濟困、生態環境(水資源保護、土地植被保護、空氣保護)、弱勢群體(助老、助殘、助醫、助學)、動物保護、防災賑災、科學技術、教育學術、文化藝術、醫療衛生、體育運動、公益創業、社區發展、社會創新、性別與性少數、能力建設、服務技能、研究咨詢、就業與創業、健康問題(關愛女性健康、關注男性健康、愛護眼睛、愛護牙齒、肥胖)、成長問題(兒童成長、家暴;青少年成長)、關愛生命(毒品教育)、知識傳播、公共福利、社會援助、緊急援助、社會治安、消防安全、國際合作;
2、按活動形式:
培訓、讀書會、戶外活動、大學生支教、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活動、社區美化、綠化……)、主題宣傳(安全用電、消防知識普及……)、愛心探訪(關愛兒童、探望老人……)、走進困難群體(關注外來工子女、殘障人士……)、主題公益徒步(宣傳環保……)、知識傳播(沙龍、講座、論壇、會議)、愛心募捐(募捐錢、物)、體育贊助(體育設施、器材贊助,體育活動組織舉辦/贊助)、文化贊助(公益文藝演出、晚會,科學藝術研究,圖書音像出版)、教育贊助(教育硬體設施、設備)、學術贊助(學術理論研究活動)、福利慈善(贊助社會福利事業、設立專項基金)、形象傳播(公益廣告、公益微電影、公益吉祥設計)、公益營銷(銷售+公益)、公益創業孵化服務(心湃公益創業俱樂部)、公益賽事(南方工益社會責任青年實踐賽等)。
㈢ 中華慈善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1、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
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2、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3、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4、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5、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
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6、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
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3)慈善文化怎麼畫擴展閱讀:
中國式慈善的監督機制
在中國,很多本來是制度層面的問題往往被消解為道德問題,因而長年累月得不到解決,因為道德問題是不可控的。慈善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如此: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道德敗壞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所以在義憤填膺地譴責之後,貪污和挪用卻屢禁不絕。
如果身處一個不要監督、沒有競爭,只講「良心」、只講「思想教育」,只講「自我批評」和「自我監督」的環境,將沒有任何機制可以防範如此勾當的發生;換句話說,這種行為的出現將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中國大陸的慈善事業有著悠久的傳統。漢唐寺院濟貧、賑災、醫療、戒殘殺的長盛不衰;宋代養老扶幼事業的勃興;元醫療救助的興起;明清民間慈善群體在中國慈善史上也首屈一指。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了大量弘揚慈善精神的經典篇章。
1949年之後,原來的救災、扶貧等一些社會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統的各部門在做,社會慈善事業在一段時間內基本上屬於空白。到了19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為了和國際接軌,國內相繼成立了一些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
這些機構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空缺。其中一個最大的瓶頸,就是目前國家慈善事業的壟斷機制。慈善機構門檻太高,審批手續(政府部門主管)和注冊原始基金(公募與私募基金會分別為800萬與200萬)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目前,中國內地正式注冊的慈善基金會只有幾百家,而只有中華慈善總會與中國紅十字會等7家慈善機構是捐贈全額免稅的慈善組織。
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慈善機構獲得了政府的特別許可,有權開出能得到政府財政部門認可的捐贈證明,因此捐贈者的選擇范圍非常狹小。這顯然很難適應活躍的公民社會。
慈善在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含義,它既指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和幫助的行為,又指人對人的一種心態,包括同情心、憐憫心等。
慈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指整個社會、民族的一種事業,即:當人對人的關心、愛護與同情,已經由個別人發展到全社會的共同行為和共同心理時,慈善就具有了社會心理、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行為的意義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慈善文化,在中華大地上世代傳揚,歷久不衰。
㈣ 一般社會公益活動包括哪些呢
社會公益活動包括:
1、體育贊助
體育活動擁有廣泛的觀眾,往往也是新聞媒體報道的對象,對公眾的吸引力比較大。因此,贊助體育活動,往往是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重要選擇。
2、文化贊助
文化生活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組織進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贊助,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豐富公眾的生活內容,而且可以培養與公眾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組織的知名度。
3、教育贊助
常見的贊助方式有:
贊助學校的基本建設。如圖書館、實驗樓等的建設,或者為貧困地區建校辦學、修繕校舍或場地;
贊助學校專項經費。如專項科研基金和設立獎學金等;
贊助教學用品。如設備、器材和圖書資料等。
4、學術理論
社會組織贊助學術理論活動,既可以利用學術理論活動在公眾中的影響,提高社會組織的知名度,又有利於得到專家的咨詢和建議,從而改進社會組織的工作。
5、福利慈善
贊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是指組織通過出資參加社區市政建設,為各種需要社會照顧的人提供物質幫助和開展義務服務活動等措施。
6、愛心傳遞
全名名稱《公益中國愛心滿世界》慈善機構成立,首次亮相是在北京朝陽劇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六一大型晚會,由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倪萍主持,更有眾多影視明星和著名書畫家到場助興,並奉獻愛心。
7、植樹造林
比較知名的植樹公益活動是「百萬森林」,由氣候組織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百萬森林項目由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組成,分別為「減碳行動」和「我要1棵樹」,簡稱「減碳贈樹」, 目標是種植百萬沙棘樹,以每個貧困農戶家庭5畝 (每畝400塊)的援助標准, 幫助中國西部氣候貧困地區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收入。
公益目的
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的目的,有兩方面:
1、顯示愛心,為本組織樹立起關心社會公益事業、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形象;
2、一次比商業廣告更具說服力的宣傳機會,有利於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因此,開展公益活動得到了有經濟實力組織的普遍重視。
㈤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古詩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5)慈善文化怎麼畫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
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網路-傳統文化
㈥ 社會公益活動是指什麼
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物,時間,精力和知識等活動。公益活動的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社團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等。
公益文化活動有多種表現形式:
1、一般型公益文化活動,如廣場文化活動、藝術節、文化宣教等。
2、捐助型公益文化活動,如慈善拍賣、義演、主題捐贈等。
3、高雅型公益文化活動,如詩會(朗誦)、讀書會、書畫展等。
4、競賽型公益文化活動,如歌詠比賽、徵文比賽、書畫比賽等。
5、交流型公益文化活動,如城鄉交流、城市交流、國際交流等。
6、名人主導型公益文化活動,如社會名流、政要、熱點人物參加的文化活動等。
7、只要有心,處處公益。你可以參加各種活動,不一定要捐很多錢,勇敢扶起老爺爺老奶奶,掃掃地,常回家看看,為人指路也可以啊!當然,有能力可以加入各種組織,做一名志願者也不錯!
8、助學,清掃垃圾,制止不文明現象,協助維持公共秩序,在公交車上提倡大家給老弱病殘孕和帶小孩的乘客讓位。 這些都是公益活動。
9、公益活動需要的是一種擁有愛心,奉獻愛心的精神,需要不圖報酬,友愛無私的靈魂,她是基於良知、信念和責任的一個偉大事業。所以,在把關懷帶給世界的同時,公益活動的舉行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懷。
㈦ 什麼是表現主義藝術有誰對表現主義繪畫大師有哪一些呢
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它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在社會動盪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和強烈。
在北歐各國的傳統藝術中早就存在著表現主義的因素:在早期日爾曼人的蠻族藝術、中世紀的哥特藝術、文藝復興中的鮑茨、勃魯蓋爾等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變形誇張的形象、荒誕的畫面藝術效果,這些都表露出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
19世紀末,出現了象徵主義的影響和現代風格混在一起的第一個表現主義運動,先驅代表畫家是荷蘭人凡·高、法國人勞特累克、奧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他們通過一些情愛的和悲劇性的題材表現出自己的主觀主義。
20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是德國,這決定於德國的社會現實,同時受到尼採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斯泰納的神秘主義的影響。
參考:
http://..com/question/3864945.html?si=1
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
1938年生於德國的薩克森,1958年20歲時穿越柏林牆從東德到了西德。1964年,他開始畫笨拙粗魯的農民、牧人和獵人。1965年,他發展出一種頗具表現性的人物畫風格,將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毀的德國土地和風景上重現出來。後來,巴澤利茲對繪畫的純粹圖像因素感興趣,而有意忽視敘事性和象徵性。從1969年開始,他開始改變主題,畫處於混亂世界中的人形。他經常畫上下倒置的人體,在這樣的畫中,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似乎顛倒了。而且巴塞利茲的作品很大,高達兩米的水彩畫在他的作品中十分常見。這一風格也成為他的典型風格。巴塞利茲說:「我想繪畫對象不再具有固有的重要性,所以我選擇沒有意義的東西……繪畫客體不表達任何東西,繪畫不是達到一個目的的手段,相反,繪畫是自發的」巴塞利茲不同於其他新表現主義畫家在於他堅持強調作品的形式特徵——即繪畫作品的個性。
倒立的人,是格奧爾格·巴塞利茲繪畫中的典型場景。這位新表現主義繪畫大師早已成名,他和已故的波依斯形成了德國當代藝術的兩個重要方向,一個仍保持著對傳統藝術手法的信念,另一個則走出畫布。巴塞利茲認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乃是繼續畫下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巴澤利茲漸漸為世界熟知。2003年,巴塞利茲的作品來到中國,在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獲得最佳作品獎。
參考:http://ke..com/view/84903.htm
蘇汀 Soutine,Chaim 1893-1943
法國畫家。其風格特點是塗色厚、筆法豪放、構圖節奏激盪。17歲時在其出生地立陶宛維爾紐斯的美術學院學習。他的作品和凡·高的作品頗有相似之處。他筆下的唱詩班男孩、廚師和小廝(如《馬克西姆的使喚小廝》)等深受人們喜愛。所畫懸掛的雞鴨和生牛肉等,都是有名的作品。他20年代所畫的畫像以面部歪扭、四肢變形、愛用單色鮮明色彩(通常是紅色)而著稱。
參考:
http://www.new-365.com/art/wenxuechazuo/soutine.htm
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
弗蘭克·奧爾巴赫1951年出生於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他8歲 逃亡英國,不久希特勒讓他成為孤兒。從1940年到1945年二戰前,奧 爾巴赫和一大群歐洲難民一起轉移到英國鄉間的一所慈善學校,在英 國農村的綠油油的遠鄉僻壤長大成人。在這里,鍋爐房的後勤是德國戲劇天才馬克·沃爾德,一個四處碰壁的完美主義者,他試圖把校劇 鍛打成職業作品。他發現了奧爾巴赫的模仿才能——他裝扮的文化名 流至今讓人忍俊不禁——奧爾巴赫第一次經歷了艱苦的反復演習、著 魔般地投入藝術的訓練,他現在還能大段大段地背誦那時熟記的大量 詩歌。從那時起,他成為愛德華時代的笑星們的票友——他為這些老 派行家不厭其煩地演練而心馳神往。他們一點點馴服他們媒介的阻力 的鍥而不舍將成為他自己的看家本領。而且,在充滿風險、氣氛微妙 的老式劇院,他一開始就討厭那幾十年後將摧毀西方藝術的「為人民的藝術」的謬論。「人民要的恰恰是偉大的藝術!」這些靠著自己的千錘百煉,赤手空拳讓觀眾不戰自降的笑星們,是藝術中冒險、勇氣和自主的典範,這些人讓正直為藝的理想品德有了活生生的榜樣——這 在年輕的奧爾巴赫頭腦中正緩緩地成長定型。 ,1948年奧爾巴赫從中學畢業後成為巴洛夫工藝專科學校的臨時學 生。從此走入了大衛·邦勃格(1890—1957)的門下。他是一戰前愛德華 時代倫敦藝壇的少年天才,瑟克特的學生, 薩金特曾將他網於翼下, 但在一戰中精神崩潰,並且對腳開槍自殘。他戰後的風格巨變被當成 他繪畫那根神經的敗壞並且這名聲跟了他一輩子。奧爾巴赫面對的是 57歲的失敗者、一隻離群孤雁。這將載入史冊的師承不是源於特權, 而是偶然和畫家認家的本能。邦勃格對現代主義的離經叛道不是精神 失常,而是自覺的有魄力的行為。他不可能回到戰前那天真樂觀的機 器人般的立體主義和未來派對鋼鐵和進步的謳歌了,那寫在堆滿腐屍 的彈坑泥塘中的才是人和機器的真理。邦勃格也拒絕當時大多數英國 人物畫的平淡乏味的流俗,這使他失去了在前衛中的立足之地,在他 晚年的14年裡,沒有畫廊願意碰他的畫。他靠在巴洛夫工藝專科學校 教一門人體素描課為生。
參考:
http://huanghefu.blog.hexun.com/7522813_d.html
阿美迪奧·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莫迪里阿尼1884年生於義大利,父親出自富有的銀行家族,母親是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後裔。莫迪里阿尼從小多病,1902年-1905年曾先後就讀於威尼斯美術學院和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二十一歲來到巴黎,傳說他在巴黎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過著藝術家特有的反傳統、反社會的豪放不羈的生活,三十五歲死於肺結核。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雖然受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原始藝術的影響,但他不像畢加家、馬蒂斯、勃拉克或戰後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樣,在視覺上成為繪畫革命的旗手,而是似乎不合時宜地堅持著15世紀義大利藝術的傳統精神。他獨具的詩人氣質和雕塑家的眼光,深刻地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藝術風格。
莫迪里阿尼利用後印象主義對繪畫空間的限定和立體主義對色彩的限制從事他的繪畫。人物與內部空間一體化,形成一種線條圖案或雕塑式的分枝。運用了原始人刻劃性格的技法,人物的輪廓線流暢而又准確,優美的拉長手法,並沒有怪誕變形的視覺感受。
莫迪里阿尼屬於二十世紀初在巴黎被稱為"該死的畫家"這個下層藝術圈。其繪畫風格源於義大利,並在巴黎這個藝術家的溫室中得到發展。他的作品題材極其有限,但易於理解,幾乎全是肖像和裸體畫。早期作品吸取了塞尚繪畫的整體形式,並接受了勞特累克用面部特徵嘲諷地刻畫人物的表現主義手法。1914年,立體派成為巴黎前衛畫室的時尚,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也反映出立體派的傾向,將構圖對角線和結構線條與素描分開,用線條表現面部特徵,將側面像中的鼻子植入正面肖像。晚期作品具有古典風格,畫法技巧更加有力,更為流暢,人物造型更自然。頭部前傾,姿式優雅,從中散發出寧靜、成熟和滿足的美感。其作品顯露出兩大特點:圓柱形的頸部和富有表情的眼睛。後者歸功於莫迪里阿尼善於組合面部特徵的非凡天賦,無論他採用何種變形,無論眼睛的瞳孔是否畫出人物的畫面特徵,象音樂的和聲一般各有自己的位置。
參考:http://www.blog.e.cn/user1/10423/archives/2005/101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