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文化有多少種啊
主要有吳越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西北文化,關東文化,巴蜀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江淮文化,粵文化共10種。
② 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代人稱稱謂
1. 古代文化常識特殊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特殊稱謂 1.古代特定的稱謂
中國古代稱謂大全(一)直接用敬稱常用的有:「亮知汝、爾、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詞做尊稱的有:「先生、吾子」;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三)用形容詞來稱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弟、賢妻;仁兄、仁弟;貴體、貴姓、貴庚;高朋、高親、高鄰、高見;大禮、大作、大駕。
二、謙稱:謙稱是謙虛的自稱,分兩種:一是:「我」,分四類::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謙下用姓、用名。二類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不轂、孤」表示謙下。
二是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分三種:一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 愚兄、愚弟、愚見、愚意;敝國、敝邑;賤體、賤軀、賤息(在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小女、小兒、小號。微臣;卑職。
二 是用動詞來修飾表示謙下,常見的有: 竊思、竊念、竊聞;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三 是用名詞示謙下。
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於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
「家」、「舍」都可譯成「我的」。三、其它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稱呼自己。
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
尊稱都屬於他稱。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夫為「舟子」,稱國家的敬橘消傑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於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標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託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伍滑家母、家慈。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一方去世稱:喪偶。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業。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古代年齡稱謂小集: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年華:女子13歲。志學:15歲。
及笄:女子15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歲。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30歲。
不惑:40歲。天命:50歲。
知非之年:50歲。耳順、花甲之年:60歲。
古稀:70歲。耄耋:80、90歲。
期頤:百歲之人。
2.姓名字型大小的古代文化常識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親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別是長輩,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諱,將這個字給改掉,不然就是對長輩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實也算在這個范疇裡面,如果名字裡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諱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貴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級和皇帝,名字當中不得帶他們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諱,將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殺身之禍。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3、號,是指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系。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簡稱號。在古人稱謂中,別號亦常作為稱呼之用。
(2)文化有多少種稱呼擴展閱讀: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避諱」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表字
網路-號
3.古代文化常識知多少
、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節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 【六經】 【十三經】 【三字經】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節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 【六經】 【十三經】 【三字經】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選】 【古文觀止】 【古文辭類纂】 【二十四史】 【史記】 【資治通鑒】 【太平廣記】 【詩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書編寫方式】 ·文史典籍。
4.關於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陞官職。
遷:調動官職陞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於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和護從;衛尉負責宮門警衛工作;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大司農又名治粟內史或大農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
5.有關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及答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1.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 ,分別是以 、、來稱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 歲老人的壽聯。
5.古代兄弟之間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
關系,"先"表示 。
7.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 、、。"淳熙丙申至日"採用的是 。
8.我國古代把農歷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於現在上午 時到
時。
10.農歷清明前的四個節氣依次為 、、、。
11.1998年是農歷戊寅年,按傳統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此推算,2000年是農歷 年,是屬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於地支紀時法的 時,也就是現在的
時到 時。
13.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種物質。
14.中國隋唐以後的官職實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長官均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貶官叫 、。
16.漢代郡的長官稱 ,隋唐州的長官稱 ,宋代州的長官稱 ,明代府的長官稱 。
17.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於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簡稱。
18.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嶽"的名稱: 、、、、。
19."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陽位於洛河之 ,湖北省的漢陽位於漢水之 ,陝西省的華陰位於 之北。
21.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傳說中的開天闢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 、、。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 、、、。
26.古代的節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 ,清明節 ,重陽節 。
27.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歲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識測驗題參考答案
1.官職 謚號 號 2.令尊 家慈 3.冠禮 笄禮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親屬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記年法 帝王年號記年法 干支記
年法 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驚蜇
春風 11.庚辰 龍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點 第二天凌晨1點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尚書 吏部 15.拜 除 謫 左遷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華山 衡山 恆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華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盤古 女媧 精衛 23.
坐西朝東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東朝西 24.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 25.經 史 子 集 26.觀燈 踏青掃墓 登高賞菊 27.琴棋書畫 28.松
竹梅 29.宮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長 31.高山流水 廣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陽簫鼓 漁樵問答 胡茄十八拍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