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 文化 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具有相對獨立性,我們如何理解公司企業文化的內涵?我為你帶來了“企業文化的內涵”的相關介紹。
企業文化的內涵
文化在漢語中是“人文教化”的簡稱。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即文化是討論人類社會的專屬語;“文化”的本義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本屬精神領域之范疇。
一個企業從小到大,想建成百年老店,長治久安,實現“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的宏偉目標,在汲取各方文化的同時,必須逐步形成自身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並堅持不懈,不斷發展和升華。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一個人要有一種精神,一個企業要有一個核心,人的精神就是理想,企業的核心就是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能夠傲立商海的根本所在。缺失了文化的澆灌,企業便像無源之水,是無法長久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不朽支柱,文化建設有著潛在的凝聚力量,它不僅能給企業帶來發展,而且能激發員工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作為公司的員工,我們每一位員工都應該秉承公司的優良文化傳統,牢記“誠信、協作、卓越、創新”是我們企業和員工的共同價值取向,是企業發展強大核心競爭力,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誠信
做人要誠,做事要信。與人為善,不欺瞞,不詐騙,重承諾,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仁捷科技堅信:天道酬勤,商道酬誠!
協作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在鼓勵員工提高個人素質,個人能力的同時,倡導並堅持團隊協作精神,鼓勵無私奉獻行為。在名利面前,提倡以讓為先,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創新
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飛速變化的世界,科技進步、產品換代,觀念更新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要想在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必須不斷進行觀念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
卓越
做任何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 ,只做第一 ,不做第二。我們是一家專業化的公司,做事要有專業化的水準。馬馬虎虎不行,得過且過不行,卓越,一流永遠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仁捷人在任何時候均應以誠信為本。用積極的心態處理問題,這是人生、事業成功的關鍵。
執行是一切成功的關鍵
作為一名仁捷的員工,要學習企業文化,熟練掌握企業文化知識,嚴格遵守企業各項 規章制度 ,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理念,微笑服務,熱情工作,認真做事,踏實做人,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員工,使我們的企業不斷發展與壯大。
企業文化的內涵及起源
在企業界,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企業能夠辦成百年老字型大小,長盛不衰,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有些企業只有三五年的壽命,曇花一現後,就銷聲匿跡了。就連一些藉助政策優勢、市場機遇一夜成名的大型企業也逃脫不了如此命運。據美國《財富》雜志統計:1970年名列世界500強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紀80年代已有160餘家銷聲匿跡,淘汰率高達三分之一。為查找這些企業衰敗的原因,西方一些 企業管理 大師們通過認真研究,發現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缺乏內動力,沒有先進的企業文化領航。
那麼,到底什麼是企業文化呢?在這里,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案例。被喻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談到自己對企業的管理時,曾有過這樣一段話:“當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前面以身作則,發號施令;當員工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中間,協調各方,相互配合,努力工作;當員工10000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後面,雙手合十,以虔誠之心祈導他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企業規模較小時,企業管理者親力親為,帶領員工沖鋒在前,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就行了;但到了中等規模時,要善於管理,用嚴格的制度進行約束,加上強硬的手段就可以使企業正常運行;當企業規模非常龐大時,就要祈求員工萬眾一心,自發拼搏,這里需要全體員工有一種共同的信仰,一種共同的價值觀,這是一種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管理者的魅力,來自於一種偉大的思想影響力,一種高度升華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就是優秀的企業文化!
目前,關於企業文化的定義有許多種,雖然說法不同,但其內涵大體一致。最近,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魏傑先生在其所著的《企業文化塑造》一書中,給企業文化下了這么一個定義: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並付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叫管理者文化,是管理者在長期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風格、管理 經驗 的集中體現和智慧結晶,是企業管理層次的升華,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至於企業文化的來源,我們可以追溯到20世紀。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於50年代開始有意識地搞企業文化建設,並因此在60年代迅速崛起。到7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開始稱雄於世。日本經濟崛起的神話,令自以為是的美國人十分尷尬,他們不得不放下架子去窺探、去研究。通過研究,他們發現,“日本現象”的根源在於日本比較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量研究企業文化的著作開始在美國問世,《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日本企業管理藝術》、《企業文化》和《尋求優勢??美國最成功公司的經驗》4部著作,使企業文化熱在美國達到了高峰。很快,一股研究企業文化的熱浪便席捲世界。
我們國家從70年代開始介紹企業文化建設,到80年代初期進行企業文化的探討,到80年代後期,幾乎所有的煤炭企業都在搞企業文化,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標識。但那個時期,我國的企業走了彎路,認為喊喊 口號 ,搞搞文體活動就是企業文化,甚至於有人認為精神文明建設就是企業文化。由於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導致了企業文化的自生自滅。到了90年代的後期,在青島和上海一帶,又開始了企業文化的復甦,像海爾集團等一些知名企業,它們把日本的5S管理引進來,並通過創新改為6S管理法,對企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大型企業。他們的成功,也讓 其它 企業意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於是,很多大中型企業紛紛開始推行企業文化建設。
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今後企業間的競爭將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文化力和文化優勢的競爭。縱觀古今中外,無論多麼新的產品都會成為文物,無論多麼高的科技也必將成為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惟有文化可以流芳百世,歷久彌新。中外成功企業的實踐證明: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人才優勢、科技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反之,不重視企業文化的企業就不可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優勢。如果文化根基發生了動搖,精神支柱坍塌了,再強的企業也會垮台。
企業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對內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形成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能使企業產生積極的作用,使企業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下面來具體說一下企業文化的作用。
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向心力,使員工萬眾一心、步調一致,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事實上,企業員工的凝聚力的基礎是企業的明確的目標。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來自於企業根本目標的正確選擇。如果企業的目標既符合企業的利益,又符合絕大多數員工個人的利益,即是一個集體與個人雙贏的目標,那麼說明這個企業凝聚力產生的利益基礎就具備了。否則,無論採取哪種策略,企業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種幻想。
良好的企業文化具有引力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對員工具有很強大引力,對於合作夥伴如客戶、供應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大眾都有很大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穩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合作夥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樣條件,沒有人不願意去一個更好的企業去工作;也沒有哪一個客戶不願意和更好的企業合作。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引力作用。
企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 企業文化就像一個無形的指揮棒,讓員工自覺的按照企業要求去做事,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企業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精神,發揮著無形的導向功能,能夠為企業和員工提供方向和 方法 ,讓員工自發的去遵從,從而把企業與個人的意願和遠景統一起來,促使企業發展壯大。
企業文化具有激勵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無形中是對員工起著激勵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圍,自然就會讓員工享受工作的愉悅,如果在一個相互扯皮、勾心鬥角的企業里工作,員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諧和快樂,反而會產生消極的心理。企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是一種精神激勵,能夠調動與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們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
企業文化具有約束作用 企業文化本身就具有規范作用,企業文化規范包括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一是規范。當企業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時候這種規范就成生無形的約束力。它讓員工明白自己行為中哪些不該做、不能做,正是企業文化所發揮的"軟"約束作用的結果。通過這些軟約束從而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② 企業文化的定義是什麼如何理解一個企業的文化
企業文化的定義有:
企業文化就是行為,是價值觀,好的企業不用去宣貫,從員工的風貌中就能感知得到。比如早上遲到的人多不多,這就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那麼遲到的人會怎麼做呢?這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職場氛圍是否輕松活躍,甚至洗手間是否干凈,這都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企業文化分四種,第一種是牆上掛的,第二種是嘴裡說的,第三種是企業員工手裡做的,第四種是外部客戶可以感知到的。
③ 怎樣理解企業文化
企業 文化 一直是管理實踐和管理學研究的 熱點 ,我們員工如何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我為你帶來了“理解企業文化”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理解企業文化
近年來,企業文化一直是管理實踐和管理學研究的熱點。據說,企業文化的提出源於日本經濟發展奇跡而引起的美日比較管理學研究熱潮。企業文化理論的出現,是現代企業發展變化的一種新的趨勢。它是從戰後到50年代的分權管理理論時代;60年代的跨國公司發展與管理時代;70年代矩陣組織和戰略經營時代,演變至80年代興起、90年代傳播發展的企業文化時代所形成的趨勢。
企業文化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從創立到發展所經歷的年代還不長,目前尚處在廣泛探討和實踐的過程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中國,結合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中國的企業文化實踐和研究,也日趨豐富和普遍。
一種新的概念和理論在形成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眾說紛紜的現象,企業文化也不例外。
迪爾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書中指出,企業文化是由五個因素組成的系統,其中,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和文化網路,是它的四個必要的因素,而企業環境則是形成企業文化的最大的影響因素。
威廉•大內認為,企業的傳統和氛圍產生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表明企業的風格,如激進、保守、迅速等,這些風格是企業中行為、言論、活動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員以自己為榜樣把這個固定模式傳輸給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員工。
愛德加•沙因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群人在解決適應環境和內部團結的問題時習得的、成體系的一系列基本預設。這些預設在實踐中卓有成效,所以被認為是正確的,被當做解決問題時正確的感知、思考和感覺的方式教給新成員。
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的著作中指出,企業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這些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往往為一個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往往是通過較長的時間積淀、存留下來的。
邁克爾•茨威爾在其著作《創造基於能力的企業文化》中談到,從經營活動的角度來說,企業文化是組織的生活方式,它由員工‘世代’相傳。通常包含以下內容:我們是誰,我們的信念是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如何去做。大多數人並不意識到企業文化的存在,只有當我們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到自己文化的存在。企業文化可以被定義為在組織的各個層次得到體現和傳播,並被傳遞至下一代員工的組織的運作方式,其中包括組織成員共同擁有的一整套信念、行為方式、價值觀、目標、技術和實踐。
傑克琳•謝瑞頓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業文化:排除企業成功的潛在障礙》中指出,企業文化通常指的是企業的環境或個性,以及它所有的 方法 面面。它是“我們在這兒的辦事方式”,連同其自身的特徵,它很像一個人的個性。更確切地說,我們可將企業文化分成四個方面:(1)企業員工所共有的觀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等外在表現形式。(2)由管理作風和管理觀念(管理者說的話、做的事、獎勵的行為)構成的管理氛圍。(3)由現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構成的管理氛圍。(4)書面和非書面形式的標准和程序。
查爾斯•希爾和蓋洛斯•瓊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中人們共同擁有的特有的價值觀和行為准則的聚合,這些價值觀和行為准則構成企業中人們之間和他們與企業外各利益方之間交往的方式。
以上這些前輩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雖然各有不同,但基本囊括了幾個方面:價值理念、行為方式(包括管理風格)、制度、標准、程序等。其中,企業文化就是“我們在這兒的辦事方式”的這種理解,我本人非常贊同。
雖然企業文化是一個新鮮的理論,不好理解,也難於界定。但是,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整個社會文化中的“亞文化”或“次文化”。我們理解了文化,也就可以進一步理解了企業文化。
故而,企業文化就可以理解為在企業中做事的習慣方式。
企業文化的特性與文化特性類似,我們不再贅述,但是從企業文化特性中,我們可以推導出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必要性等相關要點。
類比於文化的四層體系,結合CIS導入理論,企業文化也可以延伸其概念外延,形成企業文化的四層(精神層文化、行為層文化、制度層文化、物質層文化)或三層(精神理念層、行為制度層、形象物質層)結構。
如文化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一樣,企業文化也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結合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我們可以將企業文化定義為: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絕大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並用來 教育 新成員的一套價值體系,以及在價值觀統帥下形成的行為規范、制度規定以及物質表徵。
任何企業都是有文化的,不存在沒有文化的組織。衡量企業文化的標准,只有顯著程度、優劣和現實性,而不是有或無。只要有人群存在,他們的行為就構成一定的文化。企業文化,貌似不可琢磨,其實在企業內部如同空氣一般無處不在。
它看似無形,卻滲透到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每個細節當中;
它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
它不是行為活動,而是產生行為活動的原因;
它不是人際關系,而是人際關系反映的處世哲學;
它不是工作狀態,而是這種狀態所蘊涵的對工作的感情;
它不是服務態度,而是服務態度中體現的精神境界;
總之,企業文化滲透於企業一切活動之中,員工的一切行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標准和方向。
企業文化、理念的理解
“企業”是大家熟悉的一個詞語,企業是人們夢想、能力的翱翔之地,近期,我也從“事業”走向“企業”了,有些“事業”的事跟“企業”的事是不一樣的,相信許多小夥伴們也不曾理解,現在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介紹什麼事企業文化、理念!
文化形成的過程是漫長和持久的。像我們的歷史文化一樣,經過了長期的沉澱、考驗,繼而流傳下來。
企業文化主要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還有 其它 作為中凝聚而成的一種思想上的共識。同樣拿舍取來說,舍取成立不久,她的文化就不像那些百年企業那麼豐富,她蘊含的文化就是一種“舍與取的文化”。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誕生的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工作作風等意識形態,是被絕大多數員工認可並自覺執行的企業“魂”,形成後不易改變。
理念相當於一種目標,比如,有人的人生理念是快樂,那麼不管他做什麼事都會盡量讓自己快樂。
企業理念也是如此,舉個例子說明舍取的理念是專業、專一、便捷、便宜。那麼舍取以後不管有什麼樣的產品,模式等等方式改變,但是這個都不會變。理念相當於企業做事的目標或者是准則。外在的表現形式都可以改變,但理念是貫穿始末、所有產品的。
企業理念是在企業文化的基調上,根據 企業戰略 發展的需求產生的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有相對具體的標准和操作方式的一種員工價值觀的集中趨向,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執行中的一種詮釋,它來源於企業文化但不能完全代表企業文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種是潛在的企業精神,一種是經營策略。
了解企業文化,觸摸民族智慧
8月3日下午,廣州街社區“訪惠聚”工作組聯合社區組織主題為“踐行‘兩學一做’,促進民族團結”的黨員活動,在工作組的牽頭協調下,廣州街社區黨員、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近20人來到轄區企業新疆維吾爾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疆阿爾曼清真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參觀。
在維吾爾葯業,黨員們通過監控參觀了維葯的生產流程、製造工藝,同時從葯品展廳負責人的細致講解中,我們也了解了該企業的主要產品、種類和維葯深厚的歷史淵源,每一位黨員對於維吾爾醫葯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來到阿爾曼,我們先品嘗了企業的特色產品和糕點,甘甜和醇香在味蕾上跳躍。此後,我們跟隨企業負責人參觀了物流配送車間和威化巧克力生產車間,也了解到阿爾曼有著集產品生產、配送和終端銷售為一體的龐大產業鏈,並深入探討了企業為激勵員工而率先採用的“身股”制度等。參觀結束後,負責人還熱情的和全體活動人員一起合影留念。
④ 什麼是企業文化結合本企業實際你是如何認識和理解企業文化對企業戰略的引領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風貌的充分體現,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對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將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企業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業這一特定領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與企業同時並存的一種客觀存在,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是企業寶貴的、潛在的無形資產,精神財富。
⑤ 怎樣理解企業文化
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個子系統。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的產品及服務,不僅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特色、組織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戰略目標、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既是了解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窗口,又是社會當代文化的生長點。因此,在國內外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對企業文化作如下定義:
企業文化是指現階段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行為准則、道德規范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
理解企業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文化總是相對於一定時間段而言。我們所指的企業文化通常是現階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業過去的歷史文化,也不是指將來企業可能形成的新文化;第二,只有達成共識的要素才能稱為文化。企業新提出的東西,如果沒有達成共識,目前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只能說是將來有可能成為文化的文化種子。企業文化代表企業共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即多數員工的共識。當然,共識通常是相對而言的。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很難想像一個企業所有員工都只有一種思想、一個判斷。由於人的素質參差不齊,人的追求呈現多元化,人的觀念更是復雜多樣,因此,企業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對的共識,即多數人的共識;第三,文化總是相對於一定范圍而言。我們所指的企業文化通常是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業領導層認同,那麼它只能稱為領導文化;如果只是企業中某個部門中的員工普遍認同,那麼它只能稱為該部門的文化。依據認同的范圍不同,企業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為領導文化、中層管理者文化、基層管理者文化,或部門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業文化等;第四,文化必定具有內在性。企業所倡導的理念和行為方式一旦達成普遍的共識,成為企業的文化,則這些理念和行為方式必將得到廣大員工的自覺遵循。
二、從形成過程看企業文化的異質性和難於模仿性
企業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產經營環境中,為適應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數人倡導和實踐,經過較長時間的傳播和規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其過程如下圖所示。
1、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環境中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形成的
存在決定意識,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在企業圖生存、求發展的環境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大慶的為國分憂、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面臨國外封鎖、國內經濟困難,石油生產又具分散及一定危險性等環境下形成的。企業作為社會有機體,要生存、要發展,但是客觀條件又存在某些制約和困難,為了適應和改變客觀環境,就必然產生相應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同時,也只有反映企業生存發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數員工所接受,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2、企業文化發端於少數人的倡導與示範
From CMMO.cn文化是人們意識的能動產物,不是客觀環境的消極反映。在客觀上出現對某種文化需要往往交織在各種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羈絆與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之內,因而一開始總是只有少數人首先覺悟,他們提出反映客觀需要的文化主張,倡導改變舊的觀念及行為方式,成為企業文化的先驅者。正是由於少數領袖人物和先進分子的示範,啟發和帶動了企業的其他人,形成了企業新的文化模式。
3、企業文化是堅持宣傳、不斷實踐和規范管理的結果
企業文化實質上是一個以新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戰勝舊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的過程,因此,新的思想觀念必須經過廣泛宣傳,反復灌輸才能逐步被員工所接受。例如日本經過幾十年的宣傳灌輸,終於形成了企業員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拚命競爭的精神。
企業文化一般都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過程。一種新的思想觀念需要不斷實踐,在長期實踐中,通過吸收集體的智慧,不斷補充、修正,逐步趨向明確和完善。
文化的自然演進是相當緩慢的,因此,企業文化一般都是規范管理的結果。企業領導者一旦確認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傳教育的同時,便應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和管理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努力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說明企業文化具有異質性,不同企業由於其面臨的經營環境、所處行業、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差異,其企業文化必然不同。
貝納利把文化作為對付模仿的最有效和最堅固的壁壘。他指出了其中兩個原因:首先,文化有利於產生企業間的差別。其次,文化中包含的模稜兩可的因素使其很難理解,更不用說復制。其他組織很難理解和復制自己的文化,也許是企業對其戰略優勢的最佳保護,這遠遠勝於任何保證制度或法律手段。
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同時決定了企業文化的難於模仿性,所以一種企業文化決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企業。企業文化同企業資源這種硬體不同,是企業的軟體部分,外部往往只能是看到企業的表象,不能理解企業文化真正的內涵,更不要說模仿了。
三、創新型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型企業文化是指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創新理念已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同,人們堅信只有創新,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企業管理人員十分注重創新,並不斷倡導創新,企業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都積極創新,敢於進取,敢冒風險,創新思想已滲透到企業上上下下人員的意識深處,並已化為企業員工的行為習慣。
一個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對創新文化的培育上。在與顧客的互動中,一方面輸出組織對創新的實踐,另一方面汲取對方對創新的需求。組織正是在這種創新的正反饋中不斷地發展、壯大的。組織學習和創新是這種文化提倡的重要內容,組織鼓勵不斷創新並把這些思想表達出來。經營管理者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核心競爭力動態化,同時使競爭對手難以跟蹤模仿,從而創造持續競爭優勢。
海爾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採取\企業文化先行\的文化戰略。公司兼並企業時,首先向新企業派駐領導人員,依靠注入海爾文化理念和\OEC\管理模式等來激發被兼並企業的活力。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用無形資產來盤活有形資產是通過人來實現的,只有先盤活人,才能盤活資產,而盤活人的關鍵是文化先行,文化力先行,用文化力去盤活有形資產,這是海爾成長的最根本的文化戰略。海爾制定了文化戰略的大系統和實施這個大系統的三個子系統:企業內部系統(對於微觀的企業員工)、企業外部系統(對於中觀的行業市場)、企業快速反應系統(對於宏觀政策的反應)。海爾文化是海爾的無形資產,包括企業理念和具體行為兩部分,它和諧地貫徹到海爾集團各個分支機構和各個部門的經營、管理工作之中,貫穿於各價值鏈環節中。海爾精神是\敬業報國,追求卓越\, 海爾人認為,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創新。追求卓越表現了海爾人永不自滿、永遠進取、永遠創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許多的企業在學海爾的文化,而一直沒有整體學成者。海爾的技術、品牌相對容易模仿,但要學海爾的企業文化,如創新文化,卻非一日之功。也正是這一點將促進海爾逐步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
⑥ 對於企業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對企業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1) 如果說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宗旨:
那麼我們的宗旨就是: 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謀取利益、與員工共同發展、推動行業進步、服務社會大眾。
2)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在工作團體中逐步形成的行為准則。
我們的准則就是「 企業意識、職業道德、績效文化、品質追求」
3)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為一個企業所信奉的價值觀
我們的價值觀就是「 反對官本位的價值觀,是追求職業價值與股東利益的和諧最**」。
4)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制定的員工政策。
我們的政策就是 就是用開放的心胸、開放的體系,聚集優秀的人才,在簡單的人際關系和職業化的工作環境的大平台上,去創造價值、追求卓越。
5 )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管理人員身體力行的規范,且把這些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的行為規范。
我們的行為規范就是我們所強調的創新、 強調的責任、強調的勤奮;強調的品質、強調的合作、強調的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6)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方法論:
我們的方法論就是:知行合一。
7)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座右銘:
我們的座右銘就是:知行合一,從今天開始;萬里長城,從腳下出發。
以上就是我對公司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淺談對企業文化的認識
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他在不同的領域里承載著不同的知識層次。我今天提到的克難文化,就是在經濟危機形勢下,三友集團在度過危機的過程中凝煉出的一種特殊時期的文化形式,他鼓舞職工應對挑戰臨危不懼,荊棘路上奮勇拼搏,積極向上,全員團結,從而堅定了職工們共度難關的決心。在克難文化的推動下,三友發展撥雲見日,並勝利的渡過了從08年7月以來全球面臨的金融危機,在同行業率先扭虧為盈。所以,這種文化形式值得我們繼續傳承,並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推陳出新。
怎樣建立健全克難文化的實質,讓他更好的在企業發展的征途上發揮作用,將是我們對文化不斷挖潛的更高境界。
首先,我們要對克難文化的產生及發揮的作用進行總結,吸收精髓。
1、我們三友集團面臨的一場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並在這次危機的激盪中經受住了考驗,這不僅是對我們企業的管理,職工的素質的考驗,更是對我們企業文化是否根深地固的考驗,危難面前我們萬眾一心,應對挑戰,使企業保持持續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力量,面對苦日子我們勤儉節約,挖潛降耗,在保證生產的基礎上開源節流,集思廣益,做到危中思憂,危中自求解憂,堅定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
2、俗話說「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是一句老古語,現在的老人們都會這樣形容年輕人。是啊!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安逸,所以在危機到來之時會讓人覺得措手不及,危機如風暴席捲,兇猛而無法預測期限,也就在這個時候把我們從幸福中驚醒,打破了我們風調雨順的企業發展,從而使很多企業經受不住危機的打擊而隱退在經濟危機的浪潮中。很多國家的知名企業都在這次經濟危機中銷聲匿跡了,(如美國的雷曼兄弟公司)。我們三友集團在以么總為領導的集團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高瞻遠矚,商議對策,為使大家充分建立起過苦日子的決心,發起在職工中徵集「面對過緊日子我們怎麼辦」的號召,並通過職代會全員通過勒緊腰帶,咬緊牙關,共同應戰的決議,么總一句「再苦不能苦了職工,不讓一位職工掉隊」的話語如雨後春筍般的滋潤著每位職工的'心田,在危急時刻,領導的關心比什麼獎勵都讓人覺得溫暖,有了這樣的企業帶頭人,我們怕什麼呢?有福同享,過去我們一同享受著企業給我們帶來的優厚福利;有難同當,今後我們就是一個戰壕里的難兄難弟,有「創業守成,事在人為」的企業精神統領,有三友特色的文化形式的熏陶,我們收獲的是三友人處順境不驕,遇逆境不亂的優良心態。
3、生產中縮短產業鏈整合,開源節流;思想上達到步調一致,全員統一;那麼管理上還要加強鞏固和提高。危機來臨後的三友人,處處都體現出了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輪訓,這個名詞也是在這個時期孕育而生的。目的是給職工們加油打氣,加強企業領導與職工間的對話,聯系企業與職工間的感情,一堂堂生動的課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大家豐富了知識,了解了企業的發展,更堅定了我們應對危機的信心。這些收獲背後更體現了我們三友人在危機形勢下團結的力量所在,因為這些課程都是利用職工們的業余時間進行的。在這個商品經濟的社會,一切利益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說法是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但在真正困難面前,我們誰都沒有顧及私人利益,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的行列里來,凝聚我們的克難思想,增強我們對克難文化的更深理解與感悟。
其次,我們要不斷的開展克難文化的活動,把文化傳播到企業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1、我們積極投入到企業開展的克難文化活動中來,小格言、小心得、小言論的徵集形式豐富多彩,趣味性濃厚,教育意義深刻,得到了職工們的積極響應,通過這樣的交流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參與熱情和創作激情,以此增強戰勝當前困難、度過經濟危機的信心。
2、開展徵文活動也給我們提供了為企業獻計獻策的機會,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獨特體會和獨到見解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怕說錯,只要敢說,就是對企業克難文化發展的大力支持,我們不是常說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嗎!所以我們三友幾萬員工的力量一定能釋放出克難文化最燦爛的光芒!
3、文化源於生活,文化源於工作,我們要在一點一滴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文化形式,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可以給我們的節能生產帶來收益;大力興起修舊利廢活動,自己動手創造財富,播種汗水浸潤的信念,收獲果實累累的希望。這些都是我們在危機時期加緊腳步,不甘落後的積極表現,因為我們有克難文化的精神食糧,智慧的果實便隨處隨地孕育而生。
綜上所述,讓我們看到了克難文化在三友發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中注入的活力和激情,在危機面前帶給我們的信心和力量,營造良好的思想環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形成了強勁的三友文化氛圍。如今我們已經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逆境,留給我們最深的依然是這股克難文化之風的沁人心脾。
對企業文化認識的誤區
1、企業文化內涵認識的偏差
說到企業文化,普遍的觀點認為,就是站在企業的角度,由企業家倡導的,為員工所接受的一系列行為規范和價值准則。這似乎把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的使命、遠景、價值觀,企業宣傳的一些理念,企業製作精美的文化手冊等等。如果說具體的企業文化表現形式,則往往從企業產品包裝上的特色標識,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宣傳欄的內容等去解釋,或者與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作的公益事業去靠齊,這些都和企業文化相關。把這些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話,就是把企業文化理解成,一個企業的物質層文化、行為層文化、制度層文化和核心層文化(核心層即是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復合體。但是,如果僅僅從這四個角度去理解企業文化,那麼就好比我們介紹一個人,只介紹這個人的外貌特徵,並不能幫助我們去認識和了解這個人。只有結合時間的角度去理解,那麼這個事物才不是靜止的,拆分的,沒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是依託於其企業而存在的,它是隨著企業發展而發展的,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弱,從弱到衰亡的一個過程,是動態的。首先要了解企業文化從哪裡來。毫無疑問,企業文化不能離開企業來談,它是以企業為基礎,即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為基礎的。成立一個企業,要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但是一個企業僅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同時投入制度、誠信、理念等等我們看不見卻又存在的東西,而企業文化就隱藏在這些軟投入中。
2、對企業文化發展規律的忽視
企業與一般事物一樣,由於受到內外因的作用,或者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或者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依託於企業而存在的企業文化同樣會隨著變化。而這點往往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管理不在同一個層級進行,使得企業文化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
安然曾經是叱吒風雲的「能源帝國」,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該年度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宣布公司虧損總計達6.18億美元,引起投資者、媒體和管理層的廣泛關注,從此,拉開了安然事件的序幕。導致安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關鍵的所在,並不是因為做賬和所謂的高層腐敗,而是它的企業文化――這恰恰曾經是安然公司引人注目和備受贊譽之處。在安然,失敗者總是中途出局,獲勝者會留下來,這是安然公司「贏者獲得一切」這種文化的縮影。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它主要體現為企業如何看待利益相關主體的關系,即員工、客戶、股東和社區四者的辯證關系。在安然創業初期,這樣的文化的確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公司發展的作用,讓其發展迅猛。但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內外部因素都發生了變化,企業文化卻沒有相應的變化,安然公司倡導的只能成功,只重結果的企業理念,導致了企業文化的失衡,高層的管理者為了實現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犧牲股東和員工的利益,從而導致了安然大廈的崩潰。
3企業文化「情」與「理」的失衡
俗語有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與理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攜手則其利斷金,分歧則兩敗俱傷。在企業文化的宣貫中,既要考慮到員工的感情、需求,也要兼顧企業的理念、制度。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如果過分強調感性,企業文化的引導作用則不能發揮,企業被動地被牽著鼻子走,更別說凝心聚力。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以個體意識、個人主義為表現的「人本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沒有經過西方社會宗教意識的熏陶,沒有已經內化的職業素養、敬業精神、法律意識等價值體認的保證,在由傳統價值觀向現代價值觀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價值觀」的真空,造就了極端利己主義的流行。企業文化在推行「以人為本」的時候,如果只注重員工個人感受,員工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如果不加以干涉,那麼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之一「團隊合作精神」就會缺失。所以基於這一現實,幾乎所有的企業在進行企業價值觀的確立時,都把反對「個人主義」,強調「團隊精神」列為基本出發點。
過分偏重理性,員工的思想動態不被重視,企業文化就形同虛設,無法共鳴,無法被認同。企業文化,來源於企業及員工,同時也促進或者牽制企業與員工。試想一個企業中普遍的場景,外企業人員到公司某科室談生意,客人一進門,企業主管便直入主題,把工作內容交代或者交接一通,表面上工作效率很高,但人與人之間卻因此而缺乏溝通,冷血而無情。相反,先遞上一支煙,或者送上一杯水,問問天氣或者路上是否堵車,再進入工作內容,氛圍一定會變得和諧融洽,辦事效率反而提高。
企業文化只有情理結合,在宣貫過程中才能既深入人心,又凝聚人心。
拓展知識:如何看待企業文化?
任正非說:「資源會枯竭,唯有文化才是企業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文化來支撐,因為企業文化有以下幾個不可忽視的強大作用:
一、企業文化能引領員工的行為
需要企業的進步和產品創新,是由其企業文化內核引導和驅動的。一位四川的農民兄弟關於洗衣機為啥就不能洗地瓜的隨口之言,被海爾的保障維修員工記在心上,在「真誠到永遠」的文化理念引導下,向集團申報了這一情況,而海爾也沒有無視這一個奇怪的需求,而是最終發明了可用於洗地瓜、洗水果的洗衣機。
二、企業文化可以持續激勵員工
規章制度的物質獎勵短期內可以給予員工激勵,但是作用會逐漸遞減,當員工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後,作用會越來越小。而成功的企業文化則可以持續激勵員工,讓員工像永動機一樣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不斷為企業創造價值。
三、企業文化可以界定員工行為
企業文化能夠讓員工做事有原則,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2019年大疆無人機的采購部門內部貪腐案是行業內人所共知的,這一案件給大疆無人機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與當事人的個人品行有關,但是與大疆無人機發展太快,企業內部關於誠信的文化尚未成形不無關系。
四、企業文化可以增強認同感
企業文化得到員工的認同,那麼員工之間除了工作,還會有一股心靈契約,能讓員工更加信任公司,更願意將自己與公司聯繫到一起;而且員工與員工之間也會因為對相同文化的認同而產生認同鏈接,繼而增加企業效率和企業競爭力。就好像溫州人喜歡與溫州人合作,潮汕人也更喜歡與潮汕人合作,正是基於對同源文化的認同。
五、企業文化可以減少矛盾與隔閡
企業內部溝通和協作,如果出現員工與員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各執己見時,應該如何判定與解決?這個時候,企業文化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如果大家都認同企業文化,那麼更符合企業文化的意見就會受到更多人的贊同。在華為永遠是讓最貼近業務部門的人優先升為管理,就是因為所有華為人都認同在業務部門待過的人,才知道客戶的真正需求,才會對業務開展和公司發展起到最積極的作用。
六、企業文化可以提升員工素養
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在工作中幫到員工,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引導和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為人處事形成一套與企業文化相連接的判斷標准,在工作上形成的嚴謹、追求品質、重視效率的態度,這些改變無論是對員工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有諸多益處。
⑦ 如何理解企業文化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
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1、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
2、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准則。
3、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本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企業。
5、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
6、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商標等;通過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形象稱深層形象,它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集中體現,如人員素質、生產經營能力、管理水平等。
7、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傑出而成功的企業都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正是企業文化——這一非技術、非經濟的因素,導致了這些決策的產生、企業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員工們的行為舉止、衣著愛好、生活習慣。在兩個其他條件都相差無幾的企業中,由於其文化的強弱,對企業發展所產生的後果就完全不同。
⑧ 談談你對企業文化的理解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精神、企業信念與行事風格的集合,是被組織成員認可並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和規則,也包括由此形成的企業內外環境、價值觀念、員工素質、模範人物、企業傳統、文化網路和社會形象等等。
企業文化有什麼作用:
一是導向作用。企業文化實質上是人的文化。先進的企業文化可以播種正確的觀念,傳遞正能量,從而實現靈魂深處鬧革命,解決人的觀念、情緒、態度問題。
二是凝聚作用。企業的所有動力和凝聚力不是來自資源和技術,而是來自企業文化。通過企業價值觀的提煉和傳播,可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消除部門壁壘,降低協作成本。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有利於營造一種團結友愛、相互信任的和睦氣氛,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企業成員自覺追求同一個夢想。
三是激勵作用。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使人受到尊重,從而使員工振奮精神,努力工作。同時,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對員工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企業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影響時,員工會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會用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
四是規范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心理約束,可以激發員工的「自律意識」,規范企業和員工的行為,並能替代部分規章制度的約束,從而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有助於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五是調適作用。企業各部門之間、員工之間,難免產生矛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各自進行自我調節;企業與環境、與員工、與顧客、與企業、與國家、與社會之間也會存在不協調、不適應之處,需要進行調整和適應。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科學調節這些矛盾,形成完美的企業形象。
六是輻射作用。企業文化關繫到企業的公眾形象、公眾態度、公眾輿論和品牌美譽度。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內部發揮作用,對企業員工產生影響,也能通過傳播媒體、公共關系活動等各種渠道對社會產生影響,向社會輻射,優秀的企業文化對樹立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對社會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七是社會影響。企業文化界定了企業的責任和使命,是員工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企業文化建設有助於企業成為社會的優秀成員,對社會環境有積極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