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良渚文化你對此有什麼了解
良渚文化就是指存在於錢塘江流域和蘇州太湖流域的古文明,至今已有約5000-4300年。意味著遺址為杭州良渚遺址,別的關鍵遺址多集中化存在於錢塘江流域的東部地區及東北部地區。核心遺址乃是坐落於杭州市西北部地區的瓶窯鎮,關鍵部反山、莫角山、匯觀山等均在瓶窯鎮地區。杭州良渚遺址是餘杭縣的良渚鎮、瓶窯鎮、安溪鎮三鎮中間很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流域良渚文化的象徵性遺址。遺址佔地面積約35平方千米,於1936年發覺,並且於1956年被命名為良渚文化。
而良渚文明就是被那樣一場大洪水淹沒的。考古學家在杭州良渚遺址中,看到了一層水災過後的沖積物。而良渚文明,恰好是消失在這場洪水中。盡管杭州良渚的文明由於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忽然中斷了,可是良渚文明,尤其是其獨特的石文化,卻依然流傳下來,嚴重影響大河流域的馬山文明行為,黃土高原的石卯文化藝術,一直流傳下去,也變成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的一個重要詮釋,深受全球關心。
❷ 什麼叫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意思具體如下:
良渚文化是環錢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
良渚古城遺址是怎樣被發掘的?
1936年,杭州古盪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時,出土了一些石器。當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和吳越史地研究會合作對遺址進行試掘。
在西湖博物館從事地質礦產工作的施昕更敏銳地發現,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種長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縣北鄉良渚一帶見過。
於是,施昕更向當時西湖博物館館長董聿茂匯報後,在館里同意和支持的情況下,他開始主持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11月3日那天,施昕更在良渚鎮附近棋盤墳的乾涸池底,發現了一兩片「黑色有光的陶片」,這個重大發現令其激動不已。
從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發掘共進行了三次,獲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實物資料,同時經調查「發現了以良渚鎮為中心的十餘處遺址」。
從科學發掘的角度確認了良渚一帶存在著遠古文化遺存。由此有了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後,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觀眾參觀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