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傳統文化以哪個時期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
以唐末為界可以分為兩期。
唐末北宋時期,由於傳統儒學思想衰頹,宋明理學開始發展,人們不再沉醉於理想的追求,而把生命的視點投向世俗的享樂上,追求愉悅和輕歌曼舞成了人們生命或生活的主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家們開始術家把筆觸伸進了生命自然的深處,努力挖掘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作為「娛賓」「遣興」的詞迅速發展,人間的男女之情逐漸成為詞的價值取向。
(1)中國傳統文化以什麼為妻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
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傳統文化網路宋明理學
Ⅱ 何為「娶」談談古代婚俗文化的嬗變,其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依禮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法律據此承認一夫多妻妾為合法。依禮父母喪守制三年。法律規定,不能提前脫掉喪服,不能嫁女娶婦,甚至在這三年裡生孩子的也有罪。
可見, 有關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定,大都來源於禮制規范。本來是一些行為規范寫在禮書中,卻被納入法典,賦予國家強制力。傳統婚俗就這樣被禮和法同時管制著。
四、小結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方塊形的漢字因其表意的獨特性,在很多從"女"部首,如"妻、妾、婦"等字里也都能看到古代婚姻文化的某個側影,進而折射出中國某個特定時期的婚俗文化。
婚俗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大一統國家形式下,表現為傳統源遠流長,雖形式繁雜多樣,但特點卻不盡相同。
人類從古至今,婚俗文化經歷了蒙昧時代到封建社會的群婚雜居、知母不知父、任意贈送搶奪到夫為妻綱的一夫多妻等多種模式.
直至當代的一夫一妻制,這些都是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相聯系,並互為表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