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學校應如何繼承詩詞文化

學校應如何繼承詩詞文化

發布時間:2023-07-24 21:48:33

❶ 當代大學生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比如作為大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以傳承中華文脈和提升審美素養等為主旨的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其中的經典作品包含了詩詞曲賦等多種文學體裁,跨越了秦漢唐宋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描繪了優美的人生畫卷,表現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滿含著對人生、對家國、對親朋的無比熱愛,給後人以心靈撞擊,使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寶貴資源,不僅能滋養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更能引導大學生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感受其永恆魅力。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還需要積極拓展路徑,與更多中華優秀文學典籍相結合。譬如被周汝昌先生譽為「中華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說」的《紅樓夢》,雖然「雪芹像是只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興衰榮辱,離合悲歡,卻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這部傳世作品字里行間都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是大學生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典。不僅如此,在大學生中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需要與其他專業課程如歷史學、哲學類等進行必要的協同,進而形成包括大學語文在內的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群。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搞好課程思政建設,能使學生更加完整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辭章之學、義理之學等不同領域,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進而引導和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不斷深化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為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奠定文化基礎。

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1、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

❸ 當代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方法如下: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鍵漏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森飢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

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❹ 淺談古詩詞教學中如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充分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古詩詞的美,養成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僅意境優美,而且形式豐富多彩,朗朗上口的古詩詞,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生活、軍事、道德等多方面。因此,在按照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背誦簡單易背的古詩詞時,還要深入挖掘古詩詞背後所滲透進的傳統文化,諸如《竹石》《石灰吟》表現了古人艱苦卓絕,無論多麼苦難依舊奮斗不息的堅韌品質。而陸游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又充分抒發出詩人極渴望報國的優秀精神品質。
因此,通過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操,反過來向小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還能對古詩詞,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獨立自主地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二、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古詩詞作品
古時,有專門的童蒙詩給兒童背誦,《詩經》更是長年累月的背誦,作為古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無可厚非。現代生活,由於生活方式已經轉變,沒有必要非常刻意地不顧小學生的身體心理生長發育特徵,而專門列出長長書目讓小學生刻板地去背誦。不過依舊可以通過介紹古詩詞來幫助有能力的渴望提高自己的學生不局限於課堂內的種種限制,介紹些能夠被小學生理解比較簡單的古詩詞,比如,《詩經》《唐詩三百首》等等書記,像白居易這種淺顯易懂的詩人,可以盡量多介紹些,從而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充分感受中國古詩詞,並逐漸被蘊含在古詩詞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所打動,並最終傳承下去。

❺ 如何傳承中華詩詞經典

一是從高校或中學教師中招募志願者,到社區、工地等地舉辦經典詩詞的吟誦、分析及創作培訓,提升公眾閱讀詩詞的興趣、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二是可以嘗試舉辦傳統經典詩詞的分級考試;三是編輯出版一些簡易讀本,或開發更多的有趣的詩詞軟體,讓人們輕松愉快地在手機上背誦傳統詩
一、讓孩子們感受到詩教的樂趣;二、讓父母們感受到子女接受詩教之後的生命升華;三、不要把詩教搞成發財獲利的行業;四、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傳統文化教育要想久遠前行,就必須平實起步,把詩教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❻ 如何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文。站在時代的講台,手執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一、接近古詩文,體悟文化意蘊,增強民族精神積淀
1.誦讀積累。
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是傳統語文教學的法寶,也是語文學習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誦讀的方式學習和積累傳統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經典可積累的內容很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求初中學生主要背誦中華傳統文化校本教材《國學經典誦讀》,其中包括:《弟子規》《三字經》《中華傳統美德格言》《經典古文名句》《中國名言實錄》等。每天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讓朗朗的讀書聲充滿校園。要求學生對所選內容反復朗讀,以至熟讀成誦,牢記在心。這個誦讀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博聞強記、增強記憶力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
2.情境解讀。
傳統文化是厚重的,時代的變遷使有些詩詞句的內涵顯得深奧,學生不易接受,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課前三分鍾讓學生講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讀《三字經》,利用自讀課為學生講解《笠翁對韻》中歷史典故,趣聞故事,如「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紫蓋黃旗,天象預占江左地;青袍白馬,童謠終應壽陽兒。」「金屋閑來,賦乞茂林題柱筆;玉樓成後,記須昌谷負囊詞。」……他們聽了故事,了解了歷史,體味了詩詞的蘊意,大大提高了誦讀興趣,增加了文化底蘊。
3.趣味訓練。
訓練是語言學習的手段,也是文化傳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訓練內容,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美妙。針對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尋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漢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了解了漢字的發展過程,講述了關於漢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楊修巧解字》《歐陽修追字》《多寫一撇打了敗仗》《神奇的「打」字》《「馬虎」的由來》等,同時透過漢字還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學生感覺漢字很神奇,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寫字不再隨隨便便,而是用心寫字,錯字逐漸在減少。學生在活躍有趣的氣氛中領略了中國文化,掌握了字詞。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運用一些有趣味的訓練內容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使學生了解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語言訓練的趣味性以及詩與詞之間的區別。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些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4.節日熏陶。
傳統節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此期間開展的傳統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重陽節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的《月下獨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等詩篇,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是引導學生誦讀程顥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詩篇。將節日融入中華經典誦讀的內容,都將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語文研究性學習或綜合性學習的形式,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言實踐。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有哪些別名?端午節的來歷及與哪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跡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上整理資料,通過出板報,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進行交流。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傳統文化素養,而且使學生積累了寶貴的寫作素材,提高了語文學習水平,一箭雙雕。
二、親近古詩文,營造文化氛圍,領略民族文化風采
語文本來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識。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魅力。
1.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1)空間情景: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2)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 在教學《傷仲永》時,用漢樂府《長歌行》的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導入語,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方仲永因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而「泯然眾人」的結局,自然地導入新課,使學生茅塞頓開。
(3)音樂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語言有利於把漢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如教杜甫的《石壕吏》可以配上古典樂曲《十面埋伏》文中的悲慘氣氛顯現而出,易於學生理解文章內涵。
2.挖掘古詩文教材文化內涵。
古詩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1) 在古詩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點名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並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王昌齡的《出塞》等都抒寫出了詩人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後做祖國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王維的《雜詩》等作者表現自己對家鄉強烈的熱愛和思戀之情。孟郊的《遊子吟》,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親人的關愛之情溢於言表,使人感動至極。高適的《別董大》、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他們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親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進而對學生進行中華文化傳統教育,讓古詩這一顆璀璨的歷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
(2)在文言文教學中蘊涵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
第一,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學藝術。教師在講授優秀文言文篇章過程中要著重它的藝術造詣的講解,鼓勵學生從古代文學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優秀的藝術創造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藝術素養,達到古為今用的藝術教育目標,真正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最直接的現實意義,使之大放異彩。比如:酈道元《三峽》描繪自然之美,范仲淹《岳陽樓記》抒寫情懷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記》的意境美,《論語》論述哲理美等。此外,一篇好的古文,必須有上乘的思想內容,缺乏靈魂的文章不會成為優秀的篇章。因此,我們弘揚傳統優秀文學藝術還要注重文章思想內容的學習,看看作者的思想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作者的思想內容對我們有什麼現實意義,我們寫文章怎樣才能塑造出如此之深的思想高度。如在學習《送東陽馬生序》教師可順便將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過去學生的處境作比較,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他們明白讀書必須勤奮、吃苦,方能成才的道理。再者,我們還要注重從文章的寫法、結構、修辭等等來弘揚傳統優秀文學藝術,只有多方面的弘揚才能真正做到弘揚傳統優秀文學藝術,否則的話,只能是觸之皮毛。
第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讓學生深刻體會並繼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道德傳統,從而實現文言文教學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標。比如:七年級語文教材中《<論語>十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指導我們對朋友要以誠相待。教學中,可用先賢的言論來教育學生養成誠信的美德。在《陳太丘與友期》中,又從反面教育學生與人交往「應守信重禮」,否則將會被七歲頑童所不齒。像這些簡短的故事,語言質朴,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教師不須一言說教,學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學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愛憎分明的情感熏陶中,學生能夠自然感知著是非曲直,接受著誠信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走進古詩文,加強文化實踐,弘揚民族文化精髓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尋根,探得寶藏。我們要建立起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把書本學習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要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在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付諸行動,實施了「孝」的活動,布置了愛心家庭作業。開展了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問候,送上一首兒歌,送上一杯熱茶)「三做」(做一回家長,做一次家務,做一件好事)活動,從日記和家長的反饋中了解到他們的行動。 「良言一句三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禮儀之邦——中國,我們有禮,更應該守禮。因此,我們還對學生進行了「禮」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從小學做有禮貌的人。待人有禮,處事有禮,接物有禮。讓中國民族的傳統禮儀發揚光大,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美德。
我們掬古典之泉,濯蒙塵之心,我們在愉悅中學會孝敬,學會關愛,學會誠信,學會思考,學會勤奮,學會優美,學會深刻…… 語文讓我們快樂,語文讓我們聰明,語文讓我們美麗,語文讓我們高尚,語文讓我們有了內涵,語文讓我們體現出了人的意義、人的價值、人的尊嚴!
當前,我們的語文課程尤其需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強對民族優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創造和發展。作為語文教師,責無旁貸地應當擔起這一份神聖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層次、有系統、有廣度、有深度地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內化在學生的精神中,讓優秀的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依然綻放著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❼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培養

傅雷曾說過:「只有深切領會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才談得上獨立的人格,獨創的藝術,才不至於陷入盲目的崇洋派,也不會變成狹隘的大國主義者,而為世界文化中貢獻出一星半點的力量,豐富人類的精神財寶。」教育界總在強調素質教肢困育,但恰恰對於傳統文化與文化經典這一極其重要的素質教育重視不夠。中華傳統文化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它源於祖先,帶有自己的鮮明的民族色彩,理應得到後人重視、傳承與發展。而如今,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於外來文化,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祖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而語文教學具有傳承文化的重要職責。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詩詞古典積累,提高文化素養
1.分門別類輯古詩。一學年中學生把古詩詞收集、輯錄到一起,編成一本專題詩集,給自己編輯的詩集起一個新穎別致的名字,為每首詩做一題解,說明作者、朝代,並對原詩內容做簡要介紹,對摘錄的詩加以點評。還可以鼓勵學生給詩集寫一篇「前言」或「編後記」,說一說自己編輯的過程,以及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編好詩集後,全班相互傳閱,讓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
2.別出心裁品古詩。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先為它寫一篇一到三百字的賞析文字,簡介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題材、風格、意境、語言等方面的特點,然後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換一種藝術樣式來表現這首詩的內容。例如可以把古詩畫成一幅畫,編成一段舞蹈等等,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麗和親切。
3.聲情並茂誦古詩。教師推出每周(或每日)一古詩活動,每周(或每日)利用晨(夕)會時間安排值日生當小老師,將選好的古詩抄在小黑板上,學生將此詩抄在專用積累本上,先讓學生自讀,主要把古詩讀通讀准;再讓學生精讀,猜古詩的大意;然後由教師點撥、指導;最後要學生聲情並茂、有滋有味地誦讀。每首古詩但求粗知大意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實。其間,各班定時開展誦讀比賽,評出優秀,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語文素養普遍有了提高。
二、營造文化氛圍,感受人文熏陶
1.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1)空間情景: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學校的牆廊和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一角」,可以是名人作品,也可以是本校學生自創作品,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2)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人,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與興趣。(3)音樂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播放,或慷慨激昂或婉轉低緩的音樂,有利於把漢語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4)影像情景: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2.探索文化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美,重在誦讀上。誦讀的主要方法是: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美讀與品讀相結合,讓文學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脈脈地滋潤學生的心田。其次是探究。探究的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究古漢語的詞法、句法現象;探究課文蘊藏的思想美與情感美;探究課文中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情結;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醜等。
三、藉助傳統節日,領略民族文化
語文教材除了課文還有許多綜合性學習都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好途徑。我們還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形式,結合實情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言和寫作實踐鋒判。比如逢端午節來臨,我們就結合學生實際自選了一些活動內容,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有關的信息。如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生平事跡,端午節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歷基念上整理資料、撰寫報告,然後用多種形式交流,還可以幫家人選艾葉、包(吃)粽子、吃咸鴨蛋……一個傳統節日,從查詢資料到實踐體驗,我們安排了一個較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風情,學會關愛他人。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文化是一種血液,隨著健全的母語教育,通過各類母語表達或翻譯的經典,滋潤高中生的靈魂,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文化經典,會直接影響高中生對人生的理解,影響著他們一生的價值取向。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還有很多,這種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成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使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質也在祖國文化熏陶下形成。

閱讀全文

與學校應如何繼承詩詞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