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植物具有中國文化精神請寫出一種植物所蘊含的文化精神
植物界的「四君子」——梅、蘭、竹、菊,這四種植物常被人們用來表達人的節操,激勵著人做謙謙君子,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
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傳統文化中稱為「四君子」。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
② 植物文化內涵指什麼
植物的文化內涵及在園林中的應用 花卉展覽和花會 在專類植物的主要觀賞期舉辦花卉展覽和花會,並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藝術活動,這對於弘揚植物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在古代,舉辦民間傳統的花會就已經十分普遍。傳統的花會有荷花會、牡丹花會、看花節等。例如,在宋代,江南部分地區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都會舉辦「觀蓮節」。農歷六月中旬,長江流域生長在湖塘里的荷花正值旺季,群荷競放,清香四溢,蘇州等地在此期間多有賞荷之舉。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花卉展覽和花會無論從規模上還和內容形式都遠勝於古代。例如,洛陽牡丹花會、菏澤牡丹花會、北京桃花節、揚州瓊花節、全國菊花展覽、全國荷花展覽等。匾額、楹聯、詩文、碑刻等 植物的文化內容還可以運用匾額、楹聯、詩文、碑刻等形式來表現,這些手法可稱為「點景」,在藝術上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錦上添花之作用。匾額、楹聯、詩文、碑刻藉助語言的表達功能能夠讓欣賞者從眼前的物象,通過形象思維,展開自由想像升華到精神的高度,產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境界即意境。
③ 中國植物文化800字以上
中國植物文化,具體如下:
植物文化的特點
①植物文化特點是園林意境組成的重要來源。
②植物文化對園林意境的產生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文化對研究園林文化是一種基礎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③中國古典園林中私家園林其植物設計具有個性與特色,人們建造園林本身就是創造文化,從文化角度對園林植物進行分析理解,是一條理解園林藝術的新途徑,可以大大加深對園林藝術的理解,還有利於提高園林魅力和園林藝術的繼承。
④園林文化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創造,即創造景觀和創造生活,缺乏生活園林藝術會趨於空洞化,並指出探索現代文明生活方式,應該借鑒傳統的智慧和精神。
在現代園林植物的造景中,也應多運用植物的涵義,並且結合現代植物配置和造景方法來追求植物意境美,使人們在充分享受植物外在美的同時,加深對植物的藝術認識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在欣賞植物美時,存在兩種狀態:第一,即由前述的植物的形體、色彩、芳香和聲響等刺激人們的各個感覺器官,由此而得到的一種感知的美;第二,則是因為植物的存在,觸發人們豐富的聯想,從而獲得一種超越存在的美的感受。這種由第二信號系統聯發而來的美的感受更加刻骨銘心,更加具有民族性和文化色彩,因而也更加不同凡響。
植物聯想美的形成是比較復雜的,它與民族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文化教育水平、社會歷史發展等密不可分。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在欣賞、謳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時,曾將許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賦予其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內涵。
(一)「比德」賞頌型
松柏 植物材料被用於「比德」,且廣被園林採用者首推松柏。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荀子)中又有:「松柏經隆科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貞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這里很清楚地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於君子的堅強性格。
荷花 與此精神近似的是水中荷花。荷雖屬草木,但古人對荷卻是鍾愛倍加,孟浩然贊荷花是:「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周茂叔(愛蓮說)更把荷花「比德」於君子,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潔身自好品格的寫照,造園植蓮,即是顯示園主的精神境界。
竹 竹是古人情有獨鍾的一種植物。早在晉代,戴凱之便寫出了世界上關於竹的最早專著——《竹譜)。繼而白居易又寫了《養竹記》,他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正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等多樹之庭實焉」;「竹之子草木,猶賢之於眾庶」。白居易著實把竹的特性,作了高度的評價。蘇軾有「不可居無竹」之說,無怪阮籍、嵇康等「七賢」在竹林中才能肆意酣暢,竹給賢者以靈氣。
樟 (南史王儉傳)則更清楚地表述了樟與賢者、與人材相比擬的觀點。其中寫道:』儉幼篤學,手不釋卷,丹陽尹粲聞其名,及見之日:宰相之門也,括、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梁氣,終當任人家國事。「可見樟與栝(圓柏)、柏(側柏),都是理想的比德樹木。在」以儒化民」的儒文化圈中,園中選用富有文化內涵的植物,作為造景的材料,是文化需要,是「化民」的需要,值得頌揚、倡導。
槐、楸 槐與揪是黃河流域的鄉土樹種,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都有其相應的記載。《朱子語類)中有:「國朝殿庭,惟植槐楸」;《全唐詩話》中:「槐花開,舉子忙』等等。所以,槐與楸都是高貴、文化的象徵。
蘭 蘭是善,蘭是君子。《家語》孔子日:「與善人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蘭雖屬草木,但其覆蓋效果之大,卻是許多植物無法與之比擬的。
杏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莊子·漁父》中:「孔子游緇帷之林,休坐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杏成了講學聖地的同義詞,羅願《爾雅翼》中:「五果之義,春之果莫先於梅,夏之果莫先於杏……寢廟必有薦;而此五果適手其時,故特取之。」杏成了夏祠之聖果。自《太平廣記》記述「董奉杏成林」的故事後,杏又成了活命之果。
(二)吟誦雅趣型
造園時,如果從古典審美意識出發,引經據典地把植物景觀都作成「比德」型景觀,那就未免過於單調肅穆,缺乏情趣。所以,園主常根據自身的愛好,選取適於觀賞、吟誦的植物,配置在園中適宜的位置,依照植物時序季相的變化,可以四時八節地邀約知友,欣賞唱和,雅趣逸情,與園景互相輝映,使人陶醉。現根據季節,選取一些較具代表性的花木,擇要介紹古人的欣賞情懷。
梅 梅是古來傳誦的名花。宋·楊萬里在《和梅詩序》中寫道:「梅肇於炎帝之經,著於說命之書、召南之詩。」贊梅的沖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揚維楨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毛澤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似為梅的小結。梅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園中植梅、賞梅、吟詩雅趣,直到20世紀30年代此風猶盛。蘇州可園,有鐵骨紅梅名晶。昔時,國學大師章太炎夫人湯田梨先生,可園主人前蘇州圖書館館長蔣吟秋先生,作家程瞻廬先生等在園中賞梅吟詩。程先生的一首七絕,把可園的梅景描繪比喻得最為動人。詩道:「為乞詞人詩一首,古梅紅尚暈焉支。可園春色深如許,開罷南枝又北枝。」湯、蔣與之唱和,一時傳為佳話。
海棠 唐代賈耽稱之為「花中神仙」,所以名儒巨賢的清辭麗句極多。宋代陳思《海棠譜序》中有:「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後,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下。」陳思把海棠與「韻勝」、「格高」的梅花,號稱花王的牡丹相並論,足證對其看重之甚!陸游也是十分喜愛海棠的,他作《海棠歌》道:「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葯應羞死……」他又寫詩道:「曉來強自試新妝,倦整金蓮看海棠,不是幽人多懊恨,可憐辜負好春光。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詩中這位幽人真是愛花若狂,為了多看幾天海棠花,竟要到陰曹地府去乞借春光,希望在春的護持下,延長海棠花期。士人愛戴,真是無香勝有香也!
菊花可稱是全民族的花,不論智愚莫不知悉菊花。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總是歌頌其雅潔,特別是魏晉時期,真不愧為愛菊的朝代,詩人們無不以詠菊為雅舉。晉·陶潛的五古《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陸放翁就陶潛《歸去來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賦詩作解,進一步總結了菊花的「性格」。詩雲:「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名紀先秦書,功標列仙方。紛紛零露中,見此數枝黃。高情守幽貞,大節凜介剛。乃知淵明意,不為泛酒觴。折嗅三嘆息,歲晚彌芬芳。」褒獎頌詠之詞不可勝數,獨不見有貶語者,可見菊之精神,猶民族之靈魂!
木蘭 木蘭是唐朝最受珍愛的花,明代詩人對此也倍加鍾愛。木蘭與蘇州有不解之緣,據《嵐齋錄》:「張摶為蘇州刺史,植木蘭於堂前,盛時宴客,命即席賦之,陸龜蒙後至,張連浮酌之,徑醉。強索筆題兩句雲:『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於是頹然醉倒,客欲續之,皆莫詳其意。既而龜蒙稍醒,續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一時成為絕唱。無怪蘇州園林都喜歡木蘭,以此作為景點。
桃 在牡丹面前只能斂跡的桃花(唐·舒元輿《牡丹賦並序》),其實是理想世界的花,這在晉代陶潛的《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中都可窺其梗概。後世把理想境界稱作世外桃源,都與陶潛的文章有關。桃又和人們的愛情生活相關聯。唐代書生崔護的《題城南詩》便是一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知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另外,桃尚與避邪、逃凶等傳統風俗有許多聯系。如《典述》:「桃之精生於鬼門,以制百鬼,故今作桃梗入懸門以壓邪」;《莊子》有:「插桃枝於產,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山茶 在眾多的詠山茶詩中,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欣賞她的冒寒而花,繁榮了寂寞的冬季;另一是贊譽她具有牡丹的鮮艷,梅花的風骨。山茶多品種共栽,花期可延續二三月之久。因此,許多詩人對這兩特點,大加贊賞。宋·梅聖俞的五古《山茶樹子贈李廷老》中前四句道:「南固有嘉樹,華若赤玉杯。曾無冬春改,常冒霰雪開。」明·沈周說:「雪後無顏色,凌寒見此花。」可見山茶是初春的花,春寒料峭中足以與雪斗寒,勁意似松柏,豐富了冬春的園景!
(三)形實兼麗型
宋·朱長文在《樂圃記》中有一段話:「時果分蹊,嘉蔬滿畦,標梅沉李,剝瓜斷壺,以娛賓友誼,以酌親屬。」說的是在樂圃中種了鮮果時蔬,採收了用以招待親友或供家人嘗新,親手勞作,共享時鮮,田園情趣,其樂融融。可見古代園林中的植物,並非純屬觀賞。在上林苑中果樹也是裝點園景和採食鮮果的兼用造園材料。隨著經濟的發展,人與田園的距離日益拉開,同時藝術的演化,促使「藝術排他性」;逐漸使園林中單純地配置純觀賞性的植物,偶有少數果術也不具重要功能。
事實上,有不少花木是形實俱麗的,有的則本來是從果樹中演化選育出來的,如梅花最早便是採收果實的果梅,後來才逐漸選取其中重瓣、復瓣的梅花,作為觀賞之用。從《詩經·召南》「標有梅」所說的梅,便是果梅。當時是供佐餐用的。吳江市梅埝鄉在60年代出土的青蓮崗文化遺跡中,發現有梅等核果,考古學家分析當時這些果實都是珍貴食品,所以作為殉葬品。這就足以說明梅是從果梅開始的,受人重視的。不僅如此,桃、李、杏、石榴等最早也是從采果食用轉向觀賞的。《語林》中說:「梅李至冬而花,春得而食」;《世說新語》記述的魏武帶兵,兵渴,望梅生津止渴的故事,均給梅李等帶來了食用、觀
賞兼備,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果樹還兼具了遮蔭的功能,明人吳寬說:「棗樹八九株,纂纂爭結實,大率如 珠,此種味甘脆……早知實可食,伺須種檉榆?」可見明代對果樹還是十分重視,園林中仍是常用的。
為了便於說明,下面擇要介紹幾種形實俱麗的果樹。
枇杷 枇杷是四季常綠,「寒暑無變,負雪楊華一質貞松竹,四序一采」的果樹(宋·周祗《枇杷賦並序》)。枇杷確實是冬花夏實,可以繁榮寂寞的冬景,豐富初夏的時鮮。其景觀很是動人,特別是綠葉叢中金果懸枝,最惹人愛。明·高啟有詩贊道:「落葉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過東牆。居僧記取南風後,留個金丸待我嘗。」沈周有句:「數顆黃金彈,枝頭駭鳥飛。」近代畫家吳昌碩更說得明白,詩道:「五月天氣換葛衣,山中盧桔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飢空向林間飛。」此情此景,真是討人歡喜。無怪拙政園中有枇杷園一景。蘇州洞庭山更有全國特有的「白沙」枇杷,可供選用。
石榴 晉代潘尼盛贊石榴是:「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潘尼把石榴的漿汁種子,比作天空星宿,晶亮閃耀珍愛有加。晉·張協《安石榴賦》也稱其「耀靈葩於三春,綴霜滋於九秋。」春花秋實,四季有景。宋·晏殊的「五絕」更把石榴的配置位置,也作了說明。詩道:「開從百花後,占斷群芳色。更作琴軫房,輕盈瑚窗側。」宋·宋祁則著力誇其景觀是:「不競灼灼花,只效離離實。」這詩是對石榴花果俱麗的描繪,宋祁對石榴可算是情有獨鍾了。
至於民間流傳的「榴開百子」雖系俗語,尤與當今計劃生育相悖,但也典出有據,《北京·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李氏女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薦於王前,王棄之。宋氏見,乃作解釋道:」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母望婿、女多子孫。』王大喜。」於是相沿流傳,成為民俗。
銀杏 樹形高大端正,葉形美麗且富有秋色,長壽無病,少蟲,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又屬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孑遺樹,應作為園林的骨幹樹。
從商周先秦以至明清,歷代相傳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即傳統的倫理觀念深刻地影響了民族的素質。老莊、孔孟以及諸子百家所倡導的一系列倫理道德觀,成為傳統文化的主要方面,也是古代土子出處仕達必然遵循的道德准則和自覺地追求的做人准則。所以每做一件事都會從文化的高度來衡量、評價。造園活動也不例外。
同時,基於農耕經濟對天的依附性,先民對天的認識是由神秘到敬畏,由敬畏而走向依賴,並進而引申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哲學概念,成為廣義的宇宙觀。在這樣的總概念下又從「構木為巢」、「鑽燧取火」等對樹木的依附性,形成了把樹木看作「社木」等原始崇拜,進而滲透了文化內涵,對樹木植物賦予某些「性格」屬性。當造園造景應用樹木植物材料時,勢必聯系這些文化現象,特別是植物材料與廳、堂、亭、榭等建築物結合聯系時,便題詞、作記、寫詩、填詞形成景點。甚至把這樣的文化活動,作為園景雅俗的
衡量標准之一。
運用植物材料,並與建築物配合成景時,必然要經過一番思考、觀察,在建成後的日常欣賞過程中,也將因景生情,發人深思。這思考、欣賞的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陶冶情趣的過程,古典園林之所以宜於靜觀、細賞、耐人尋味,正因其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詩禮傳家、文章華國的明清時代,士子們追求的便是以文載道的傳統觀念。
常見花語
牡丹-榮華富貴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天上有香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牡丹,花大色艷,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素有"花王"美譽。被視為榮華富貴的象徵。
梅花-高潔、剛強、堅貞 瀟灑 梅的枝幹蒼勁挺秀,被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梅花凌霜傲雪,沖寒而放,"獨步早春",被人贊為"以韻勝,以格高"。"花中氣節最高堅"。梅有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有具五福:即梅花五瓣的象徵,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元詩"瀟灑紅梅似玉人,倚風無語淡生春"
蘭花-高尚、幽雅 蘭葉青翠,花色脫俗,香氣清幽,有"香祖"之譽。自屈原起就被視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孔子家語》品蘭談及:"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俱化矣"。又雲:"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因而蘭花也被譽為君子,"滋蘭樹蕙"便是培育英才的代名詞。良辰佳時也被譽為"蘭"的時光。如"蘭時"指良時、春日、春時。"蘭夜",指七夕,農歷七月,古稱"蘭月"。"蘭期",泛指相會的良辰。
荷花-純潔、無邪、清白、正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有"君子之花"的美譽。並蒂蓮則象徵夫妻恩愛。
菊花-高潔、益壽、延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陶淵明起,世人開始推崇菊花。陸游"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朱淑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神農本草經》認為"服之輕身耐老"。故菊花又有"壽客"之稱。
桂花-光榮、吉祥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及其果實是天降靈實。月亮,古稱"桂魄";月宮稱"桂宮";秋試及第,稱"蟾宮折桂"。古代庭院常在庭前對植金桂、銀桂,稱"雙桂當庭"。
松柏-堅貞、青春常駐、氣節高堅 蒼松傲骨錚錚,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常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人士高氣節,老檜參青天"。幼學故事瓊林,"男子為人卓卓,必如老檜參天。"
竹-正直虛心、氣節高堅、 瀟灑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江南瀟灑地,本自與君宜"。
柳-依依難舍 古人送別朋友,常折柳枝相贈,"柳"與"留"諧音,以示依戀之情。
桃李-門生 桃、李在明媚的陽光下,花繁葉茂,果實累累,生機勃勃,人們常以"桃李滿天下"來比喻名師的門生眾多。
梧桐-愛情 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詩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
世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每易形成美需寓善、景中有文、文需循經據典,還需寄寓心志於景觀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求富於詩情雅趣。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造園造景,植物配置,就易於程式化,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應該把文化修養、文化意識作為造園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礎。要倡導把一切外來文化中的精華,融入到傳統文化之中,使之擴大造園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礎。然後再以科學的思想和技術,具體指導景觀的設計和實施。若能密切結合,發揮特色,那麼,一種既具有傳統風格的、又具有發展性的植物景觀,便將出現在我國乃至整個世界上。
事實上,不僅中國如此,其他許多國家亦均有此情況,例如日本人對櫻花的感情,每當櫻
花盛開的季節,男女老幼載歌載舞,舉國歡騰;加拿大以糖槭樹象徵著祖國大地,將樹葉圖案繪在國旗上。下面是一個較著名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在德國柏林建立一座蘇軍紀念碑,在長軸線的焦點,巍然矗立著抗擊法西斯、保衛祖國、保衛和平的威武戰土抱著兒童的雕像;軍旗傾斜表示庄嚴的哀悼,母親雕像垂著頭沉浸於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親雕像旁配置著垂枝白樺,白樺是蘇聯的鄉土樹種,垂枝表示哀思。這組配置使我們想像到來自遠方祖國家鄉的母親,不遠萬里來到異國想探視久久思念的兒子,但當她得知愛子已犧牲而來到墓地時的心情。這組配置是非常成功的,當你細細品味時總是感人淚下,從而喚起反對法西斯、保衛世界和平的感情。還會覺得戰土的英靈也會得到慰藉,因為他得到人民的尊重並且有母親和家鄉的草木在身旁陪伴而不會感覺是在異國他鄉。
④ 植物的品質或精神
柳:靈活強健,象徵有強健生命力,亦喻依依惜別之情。
紅楓:老而尤紅,象徵不畏艱難困苦。
桃:象徵和平、理想、幸福。
(4)植物文化如何體現擴展閱讀
其他植物的品質:
蘭花:象徵君子氣,蘭花為高潔、典雅、愛國和貞不渝的精神象徵。
菊花:象徵著隱士,清風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
梅花:象徵人的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蓮花:象徵純凈、純潔的品質。人們也同樣用其象徵一個人潔身自好、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竹子:意志堅強,象徵著堅貞不拔的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植物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