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西方文化交際的文化沖突
一
所謂文化沖突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過程。
中西文化沖突
.2時間觀方面的沖突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並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後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1.3客套語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1.4餐飲習俗方面的沖突
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二
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使全人類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時代為具有應用性、藝術性和科學性等特徵的談判提供了更為廣
闊的天地。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貿易和對外交往將日益頻繁,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外貿、外經、外交談判也越來越顯示其在社會、政
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試圖從中西文化沖突的角度來研究我國國際商務談判的內在規律,尋求加入WTO後我國涉外商務談判的方
法和策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
一、西方現代談判理論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或間接地跨進了談判領域,英美等國僅商務談判人員就占人口的5%以上。談判學在西方現代管
理教育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美、英、德、法、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大學、企業和科研機構,都把談判學
作為培養現代政治、經濟、管理、外交、政法、教育等人才的重要課程,有的國家還成立了全國性的談判學會。在西方激烈的競爭和特定
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的談判理論,其原則與方法日趨完善和系統化,日益顯示出其對談判實踐的指導作用。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尼爾倫
伯格的"談判需要理論"。在與科羅合著的《How to Read a Person Like a Book》和他自己所寫的《The Art of Negotiating》中系統地
提出了自己的理論;約翰·溫克勒的"談判實力理論"代表著作是《bargaining for Results》;費希爾、尤瑞、雷法等人共同提出的"原則
談判法"("Principled negotiation");卡洛斯的《The Negotiating Game》,從美國人的觀點出發,主要研究談判中策略的運用;等等
其中的"原則談判法"被譽為"西方談判理論的集大成者"。原則談判法的主要內容由四大部分構成:第一,始終強調在觸及實質問題時,人
與問題一定要分開分別處理;第二,主張談判的重點應放在利益上,而不是立場上,因此必須隨時把握住談判各方的利益,盡量克服立場
的爭執;第三,在決定如何實施方案前,先構思各種可能的選擇,談判者應該安排一段特定的時間,構思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創造性地
努力避免或削弱各方利益上的沖突,為對方談判者主動提供某些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提案的機會;第四,堅持客觀的標准,談判者應設法引
入盡可能多的具有科學優點的客觀標准。客觀標准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不容易受到非難,而且以客觀標准而不是以主觀判斷來解決問題,
溝通和交際會更加順暢;通過對客觀標準的引入及其應用來逐步達成協議,有利於提高談判效率,減少無謂的爭執。縱觀西方談判學的研
究和實踐,除了對談判本身固有規律的研究外,還特別注重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觀念、傳統與習慣對談判活動的影響,特別針對東方文
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談判方略。這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加以重視的。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與文化沖突對談判活動的影響
涉外商務談判的已方優勢首先來自於對對手的了解,並且能在此基礎上發揮自己的長處,制約對手的長處。搞好談判,除了談判者的
個人氣質、談判心理因素外,在不同的文化觀念、國家制度等影響下形成的談判習慣及體現在這些習慣中的談判作風,對於談判活動的成
敗,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方式和交往關系,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正確認識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沖突,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沖突在談判中的體現
不同的文化特性往往集中地體現在一個國家的國民性上。所謂國民性,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所共有的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判
斷和行為方式上,有別於其它民族的特性。國民性形成的基礎就是其特有的文化根基。中西方由於文化傳統和文化觀念的不同,在談判過
程中對問題的看法往往容易產生對立或誤解。中國的國民性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現象,那就是十分看?quot;而子"或者說"體面"。在談判桌上,如
果要在"體面"和"利益"這二者中作出選擇,中國人往往會選擇"體面";而西方人則不一樣,他們則看重利益,在"體面"和"面子"二者中會
毫不猶豫地選擇"利益"。中國人對於談判的結果是否能為自己臉上爭光,看得十分重要,以至有的西方談判家們在他們的著作中,告誡在
和中國談判時,一定要注意利用中國的這種國民性。很顯然,只有正確地認識並妥善地把握中西方存在的國民性的差異,才能有效地幫助
我們及時地糾正自己的缺點,強化自身的優勢,利用對方的缺點,瓦解對方的優勢。
在國際談判的領域,中西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認識客觀事物的思維差異。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常以自己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而自豪,這種自豪感使中國人富有濃烈的民
族感情、宏放的氣魄和極強的愛國之心,這對於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由於歷史悠久,文化昭昭,也往往容易產生一
種"自傲的偏見",形成一種"面子",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固步自封,這種"面子"心理甚至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英國談判學家
比爾·斯科特在他的談判學著作中曾對此作過專門分析,他說:"中國人極重面子,在談判中,如果要迫使中國人做出讓步,則千萬注意,
不要使他在讓步中丟面子但又決不準別人當眾說出來給了他的"面子",否則,也會使他感到不自在。
美國人盧西思·W·派伊在他的《談判作風》一書中指出:"用幫助中國人得到面子的辦法可以得到很多東西。"任何時候,如果不給面子,
就可能造成損失。看來,西方人對我們的"面子"觀念還是看得比較透徹的。我們能否在談判領域乃至所有的領域克服自身的偏見,是我們
能否能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再次成為世界強國的一個重要問題。
㈡ 什麼是文化沖突
所謂文化沖突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過程。
比如:
中西文化沖突
時間觀方面的沖突: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並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後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客套語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餐飲習俗方面的沖突:
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㈢ 文化沖突與文化差異有啥區別
文化沖突是指兩種文化之間同一方面不同的觀點解釋,
文化差異是指兩種文化各方面的不同之處
㈣ 什麼是文化沖突
文化沖突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文化,相互接觸產生競爭和對抗狀態,企業並裂搜盯購過程中文化沖突問題研究中,多數學者探討對象指不同組織形態,公司文化之間相漏襲互排斥對立演變過程,包括企業內部工種背景不同引發沖肆和突,跨國經營過程中因社會觀念民族區域不同產生沖突。
㈤ 如何對待不同教育文化的沖突
首先面對沖突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包容和交流。所謂包容指的是面對不同的事物時,要在心理上允許對方存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要因為和自己不同就試圖「消滅對方」。當然光有包容是不夠的,促進共同存在的措施就是進行交流,傾聽對方的聲音,了解不同的聲音,欣賞不同的美麗。
其次對於教育文化,更需要我們能夠理解不同教育文化產生的原因。不同的教育文化是在不同的經濟基礎上建構的,是在不同的歷史中演變而來的,是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上構築的。教育文化不同是一件能夠理解,也必然存在的事實。
再次,當不同的教育文化產生沖突時,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端正態度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懷著一顆寬容的心靈,平靜地分析沖突的那些點。看這些沖突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不同的教育方式,進而有針對性地採取解決的措施。
最後,我們需要清楚地明白,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教育文化的沖突將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伴隨著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這種沖突會逐漸地減少。
㈥ 什麼是文化沖突
指兩種或這兩種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觸所產生的競爭和對抗狀態。 文化的產生是以人的生命體驗和生存經驗為基礎的。不同生存環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們對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與看法,而處在相同生存環境里的人,又會形成許多共同的感受和經驗。在封閉的生存環境里,這些共同的東西是產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礎。隨著歷史的發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間人們的各種聯系不斷增多,封閉的狀態逐漸就會被打破。人們帶著自己所處的環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認識,習慣等互相交往,必然要產生沖突和磨擦。所以,文化的沖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決定的,是文化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必然現象。
㈦ 什麼是文化沖突 文化沖突有哪些可能的結果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環境,教育背景,容易造成文化沖突,文化沖突可能會引起戰爭和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