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傳統文化分為哪四大類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類是: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江浙文化和巴蜀文化。
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幹。中原文化以河南為核心,以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
中原地區在古代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定都於中原地區,中國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安陽、杭州、鄭州)中的六個在中原(或北方)。
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文化的特徵是厚重而大氣。
巴蜀文化。巴蜀是一種特定的稱謂,如今已分為巴和蜀。在戰國以前,巴與蜀是分稱的,涇渭分明。「巴」的古義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區域為重慶、川東及鄂西地區,涵蓋陝南、漢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義為「葵中之蠶」,主要地理位置涵蓋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區。
早在西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的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建立了巴國第一個首都。後活動於重慶全境、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及貴州北部地區。蜀則由三個古族融合而成,後成為西周封國,傳「蜀與夏同源」及「禹興於西羌」等。
含川西、陝南、滇北一帶。巴、蜀交融已是戰國之後。商至西周時,蜀人與黃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已出土的商代後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缽等,雖具地方特色,但銅鏃、銅戈、銅矛卻為黃河流域常見器形。
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禮器與中原所出者一致。說明了巴蜀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比較久遠。
❷ 中國文化由什麼組成
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中國古代文學: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產生了神話與傳說,《詩經》、《楚辭》、先秦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代戲曲、明清小說,都達到了時代的高峰。先後出現了孔子、屈原、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司馬遷、曹操、曹植、陶淵明、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三蘇、辛棄疾、陸游、關漢卿、湯顯祖、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等一大批偉大作家,他們為中國古代文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居於《五經》之首的《易經》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代有些朝代、年號、名字都利用了《周易》。據說,現代的計算機的二進制就是受到了《周易》的啟發。
中國古代人民創造了燦爛的藝術。例如,《清明上河圖》,《敦煌壁畫》等。
孔子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原理、理念,被推崇為教育的鼻祖。
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創造了」四大發明「,祖沖之的圓周率等一系列科學技術水平都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高峰。
中國的傳統文化根植於人民群眾,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才能夠得以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