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延安簡介
延安市
延安是陝西省北部的一個城市。它是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終點,以及中國共產黨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據地,故被視為「革命聖地」。主要景點寶塔、窯洞等,多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舊址,附近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觀。
歷史
延安,又稱膚施,夏,延安屬雍州。商,屬鬼方。西周時期,是北方少數民族犬戎和獫狁的領地。 春秋時期白翟族在延安地區居住。延安城始建於戰國,稱「高奴」。 秦漢時屬上郡。楚漢相爭時翟王董翳以此為都。隋唐時延安設延州、丹州、敷州、坊州等。宋代延安屬永興軍路,1089年升延州為延安府,是對抗西夏邊陲重鎮。《水滸傳》中第一回便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元代置延安路,包括鄜州、葭州、綏德州(後兩個州現屬榆林)。 明代改設延安府,沿至清代。中華民國初1912年屬榆林道,後由陝西省直轄。
1934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創建陝甘邊和陝北兩個革命根據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1937年9月成立陝甘寧邊區。1949年5月共產黨執政後設陝北行政區。1997年1月設地區級延安市,撤銷縣級延安市,設縣級寶塔區成立延安市。
地理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公里。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全市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屬內陸乾旱半乾旱地區,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名人
范仲淹、沈括、種諤等政治家都曾治理過延安。
韓世忠:宋朝名將。
高迎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岳伯父。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延安地區米脂人。
劉志丹、謝子長:中共領導人。
路遙: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名勝
壺口瀑布:黃河上最著名的瀑布。
黃帝陵:黃帝的陵墓。
寶塔山:初創於唐代宗大歷年間,有延安寶塔、寶塔山摩崖石刻等。
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南泥灣等中共中央在陝北時的遺跡。
2. 找有關一些革命聖地-----延安的資料,50字
延安市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 1997年1月撤地設市,下轄13個縣區、163個鄉鎮、3376個村委會。土地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5.2萬人。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無霜期180天,年均氣溫9.2℃,年均降水量500毫米。
一、歷史沿革
延安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夏朝時延安屬雍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白狄、晉、魏、秦國所有,秦漢歸上郡所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被納入前秦、後秦、大夏的版圖。隋朝始設延安郡,唐宋後為延州或延安府。延安一直是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融地,很早就成為陝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在延安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頁。
二、自然和人文資源
延安地下地上資源十分豐富。土地面積遼闊,人均達27畝,發展林果業、畜牧業和設施農業前景廣闊。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其中石油儲量7.5億噸,煤炭71億噸,天然氣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萬噸。森林總面積2769.7萬畝,木材蓄積量4520萬立方米,林草覆蓋率42.9%。自然景觀和人文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以中華民族聖地黃帝陵、中國革命聖地延安、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為主體的旅遊資源馳名中外。市內現有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革命舊址350多處,珍藏文物3萬多件,歷史照片近萬張,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民間文化積淀深厚,社火、燈會、轉九曲等民間文藝活動和信天游、農民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具有濃郁的黃土風情。
3. 慶陽在那有什麼特色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陝西省,北接陝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鄰平涼市和陝西。轄慶陽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寧縣和西峰區,總面積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8%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一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自於宋代政和年間。後設環慶路,又設「慶陽軍」節度。慶陽之名,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慶路經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耕,養殖,制陶。據《史記》載:黃帝軒轅氏在這一帶和醫祖歧伯合著《內經》。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傳就是建於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俗稱「隴東老區」。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是有名的烤煙生產基地,作物以半乾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慶陽市乃「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活動區域。「周道之興自此始」,也是周人的發祥地。曾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遺存於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十分豐富。舉世矚目的「古象黃河」化石、「環江翼龍」化石和我國第一塊打制石器就出土在這里。周祖陵殿、公劉殿、秦直道、秦長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紀念館等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被專家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縮影,民族文化的結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藝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土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另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被譽為民間「四絕」的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就是這些文化的藝術再現。
慶陽特產豐富,西峰市的小米,營養頗高。慶陽的黃花菜,質嫩味美。寧縣的晉棗,黃甘桃。鎮原縣的杏系列產品,都久負盛名。早勝牛,慶陽驢,環縣的灘羊遐邇聞名。
。
慶陽,溯源千古的稼穡寶地,傳承著不朽的獨特地域文化。
香包,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甘肅地域狹長,似同一個躍弋的金魚。北與外蒙接壤,南至中國版圖之中央。慶陽地處甘肅東南端,習稱「隴東」。她與延安毗鄰,和「大地圓點」相望,其緯度與北京相當。境內的橋山,子午嶺相映相呼,似同兩位上古巨賢仍在「素問」談論。
慶陽,山脈縱橫,河流交錯;塬平川闊,壤厚土肥;氣候溫和,物產豐腴。其東部的黃土高塬,是迄今地球上保留最完整,土層最厚的塬面。這塊沃土曾養育先民,誕生成長了中華先賢、先聖。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在這里都留下了足跡。在這里歧伯開創了中華醫學,成就了聞名中外的《黃帝·內經》藍本。在這里用先祖公後稷「教民稼穡」,在這里范仲淹留下了「不為良相,亦為名醫」的千古絕唱。......
人類先祖擁有著原始的質朴,以熾烈心志構築著文明的脊柱。民俗,民間藝術是文化傳承在靈魂中積淀潛移,意識中純化升華而產生的外延實相。她充分傳達著文化源頭的不朽精華。慶陽香包,正是這種「外延」而綻放出的一枝奇花碩蕾。
慶陽香包的綉制技法包函了慶陽制綉的,掇、絀、貼、挖、補的手法及平、參、齊、綳、桃、疊、挖,藏,打節,圈金等針法。融粗獷與細膩,古拙與秀雅為一體,使人們深深地感受到古韻新姿雙重抨擊。
原生態意識保留了慶陽地方習俗,深厚的文化積蘊,傳承著古老,神秘,秀美,別致的慶陽民俗工藝品——香包。
長相思——千針行,萬針行,千納萬綉寄奴情,絀絀掇到明。祛災星,祈福星,冷月邊關曖郎心,早歸糊窗欞。
吉祥如意,祝願祈福,禳災避邪,祛病保平安是慶陽香包祈祝這個大千世界的愛注亘古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