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儒家文化的精髓體現你知多少
儒家文化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影響著中國上千萬年的歷史。儒家文化的精髓已經深入人心,它的文化精髓值得我們進一步發掘,這樣對於現今時代的城市文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接下來就由我我簡單介紹一下儒家文化的精髓。
孔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仁義\」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對於殷周以來的神宗教,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z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大。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z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z,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z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z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把道德規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❷ 儒家文化:概述儒家思想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國,品德修養, 儒家文化 給後人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儒家的思想一直成為眾多學者研究探討的對象。那麼你知道儒家的思想是什麼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庸」就是強調「善」對於「中庸」的概念,張辛介紹了自己的觀點。是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長久,就是?善?。」作為傳統文化,張辛認為「中庸精神」就是適度把握,按照適中方式做事,並力求保持在一個合情合理的范圍之內。
「中庸」核心是禮樂文化論壇上,張辛博士對發源與齊魯大地的「中庸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張辛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山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從山東走出來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資源。
對於中庸精神與書法的影響,張辛表示,「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中國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化。」此外,中庸思想對中國古典藝術精神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在書法藝術的發展過程中,中庸思想具體物化為對「中和之美」的追求,從兩漢、魏晉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發揮著或隱或顯的作用。
「文化沒必要一味與國際接軌」對於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張辛認為我國現有的一切都是以傳統為基礎的,他特別強調與傳統接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張辛介紹,現在很多外國思想家正在反思社會的運行模式和走向,並感覺到了其中的潛在危機。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結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國,而他們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和重要性必將日益顯現出來,目前這一點已經有所表現。」張辛認為,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連續性的文化,也是中國眾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價值的核心精神和觀念。「所以,我們要強調與傳統接軌,兼容其他文化的優秀精神,而沒有必要一味盲目強調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