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大眾文化素養及其作用
大眾文化是一種以文化產業為特徵,以現代科技傳媒為手段,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市民大眾為對象的社會型、大眾化的文化形態。它具有商業性和產業性,具有強烈的實用功利價值和娛樂消遣觀念,具有批量復制和拷貝的創作生活方式,具有主體參與、感觀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費都市化、市民化、泛社會化的審美追求。它是反映現代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眾日常生活、適應大眾文化品位、為大眾所接受和參與的,意義生產與流通的精神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
大眾文化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與其共時態的官方主流文化、學界精英文化相互區別和對應的,另一方面也是同傳統自然農業經濟社會里的各種民間文化、通俗文化有著一些原則差異的,商業性、流行性、娛樂性和普及性可以說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徵。 商業性:即它伴隨著文化產品大量生產和大量銷售,大眾文化活動屬於一種伴隨商品買賣關系的消費行為;通俗性,即大眾文化不是特定階層的文化,而是為社會上散在的眾多「一般個人」的文化;流行性,即大眾文化是一種時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變化趨勢;大眾傳媒的依賴性,即大眾文化主要是在大眾傳媒的引導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沒有大眾傳媒,也就沒有大眾文化。
素養:
我想,既然大眾文化的存在是不可逆轉的,那麼,反對它,批判它就沒有什麼意義。正確的態度應當是鼓勵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正確認識大眾文化,理解大眾文化,不盲目跟隨。在現代社會中,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各種旅遊紀念品也越來越風行,人們到一處旅遊勝景,除了攝影留念外,總會購買一些旅遊紀念品,這些也屬於大眾文化產品。大眾文化不同於高級文化,因為高級文化具有明顯的階層性;它也不同於鄉土文化和群眾文化,因為後者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大眾文化受市場化的商品本性和商業原則的制約和操縱,主動逢迎和取媚消費社會,為了迎合大眾的消費需求而降低自身的文化品位,逃避崇高,追求娛樂,把嚴肅的精神活動變成滑稽的游戲。這種只有快感而無責任感與使命感,只管當下不管長遠,只關心物質利益而不關心人文精神的文化,常常消解大眾直面現實人生困境的勇氣,冷卻大眾行使自己歷史使命的熱情。
大眾文化產品的形成與發展,與現代傳媒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現代傳媒的發展又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也就是說,大眾文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它真切的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
大眾文化所帶給我們的還有一個勃勃生機的產業——文化產業。幾千年來,文化為統治階級、為貴族階層所獨霸,文化產品主要是為他們所服務的。因而,在文化產品的創作上,往往強調非功利、以藝術為目的。他們只希望藝術技巧的精益求精,不需要也沒有必要過分的強調藝術產品的功利性。只有大眾文化產生後,才開始強調文化的功利目的,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強調它的功利性,就是強調如何更好地滿足大眾對文化的需求,其實也就是在強調文藝如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當我們努力地去滿足文化市場的需求,以商業化的方式去運作文化時,大眾文化就產生了,伴著她的到來,一個巨大的產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文化產業。
作用
大眾文化理論滋養的土壤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伴隨高科技生產而呈現紛繁的物質文化消費。文化消費是現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產品,不是具體的物質。工業化生產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豐富的生活物質,文化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高級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構,亦即人類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大眾文化的倡導者顯然忽略了這個簡單的事實。社會生產所追求的是物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盡可能為人類提供紛繁復雜的消費構成。大眾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復制是以消解文化個性和創造性為目的的,物質追求的豐富多樣性與文化追求的簡單標准化顯然構成了一個人類生存的悖論。
第一: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第二,它不是個別製作的,而是成批生產的;第三,它是可以不斷重復生產的。我自己的理解,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適應城市人們生活節奏快、消費形式簡約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或文化樣式。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而形成的大眾文化,它的存在和發展是不可逆的,盡管它有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有種種被批判的理由,還是會照舊存在下去。不是有人一邊大罵美式快餐是垃圾食品,一邊照去肯德基和麥當勞不誤嗎?不是有人一邊對旅遊紀念品的質量不滿,一邊又總是要買一些回去留作紀念嗎?這里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的某種生活需求,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西式快餐的技術化、標准化,一方面使得食品的口味比較單調,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食品質量比較穩定,以及衛生方面比較安全可靠,這也是人們願意接受它的原因。至於孩子們喜歡肯德基、麥當勞,則和他們想出了一些專門迎合孩子興趣的營銷手段有關。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大眾文化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注重自身的人文提升。
我們基本上可以認定,大眾文化代表了人民大眾的審美意願,代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是現代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大眾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具體要求。
大眾文化雖然有其局限,但其對於人們的心態和生活的正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對他們更加有韌性地面對社會問題有其積極的意義。這些也需要社會給予充分的理解。事實和全球的經驗都證明,只要避免了低級庸俗,過度娛樂等缺陷,大眾文化能夠對人們起到正面的作用。
B. 如何做好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幾點思考
1.做好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意義
繁榮文藝創作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的根本任務,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衡量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從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切實抓好文藝創作。
繁榮文藝創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需要,它對於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對於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四有」公民,對於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對於為人民群眾生產豐富的精神產品,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要求。
因此,文化部門要搭建、夯實文化交流平台,凝聚文藝作者,讓更多群眾認識、了解本地文藝創作者及其作品,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2.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要求
各級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為動力,突出抓好主旋律題材和反映地方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佳作,同時要結合本年度的節慶和大型文藝活動,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豐富藝術展演的舞台。
文化部門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要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文化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廣大文化工作者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推進文化建設進程中,堅持和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要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文藝創作為現實服務是文藝自身的需要。任何文藝形式只有不斷開放、不斷進步,才能充滿創造力。因此,只有關注本地區的改革形勢,關注本地區的發展局面,關注人們心態的變化和內心世界的渴求,通過自己的作品,引領時代精神,激發生活熱情,凝聚人民意志,弘揚先進文化,促進地區經濟的振興,才能實現文藝創作自身的繁榮與發展。
二是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人民,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文化工作必須著眼於促進人類精神生活的提升,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認可。要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根本標准,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要准確把握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發展變化的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做到文化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三是要在實踐中推動文化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文學藝術創作要為現實服務,群眾文藝創作工作為現實服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創作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這既是文藝自身規律的要求,也是市場價值規律的要求。更多,是對文藝作品數量和門類的要求;更好,是對文藝作品質量和手段的要求。只有做到更多與更好,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接受市場的檢驗。為此,文藝創作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和市場意識,多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獎和大眾相統一,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
3.提高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措施
3.1 堅持以現代題材為主的創作方向,堅持弘揚地域文化特色,堅持大力進行藝術創新。各文藝單位要建立核心創作團隊,大力培養啟用人才,整合提升隊伍陣容,深化開放合作,促使我省電影、電視劇、歌舞、戲曲、動漫等各個藝術門類再上一個新台階。
3.2 突出特色豐富內容
⑴要貼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在開展文化藝術活動中,要緊貼本地區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符合本地區群眾的觀賞水平和內容需求。創作中要多表現歌頌、贊揚群眾工作和生活的作品,這樣才能有親近感,感召力強,活動富有生命力。
⑵突出地域特色。文藝創作中既要貼近生活,還要突出地域特點,失掉特色,就喪失了獨立性。在創作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中的和諧鐵路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多創作表現群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優秀品質、高尚情操、開拓進取的精神作品。
⑶豐富活動內容。在文藝活動中,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要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既有大家認知的精典,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作品;既有老人熱愛的評書、京劇,也有青少年喜歡的通俗搖滾。可以組織歌唱祖國、歌唱黨的歌詠大會,也可以組織社區群眾文藝專場。可以組織「教師節、國慶節」詩歌朗誦會,也可以組織「構建和諧社會讓生活快樂」的書法美術展覽。活動內容豐富了,才能不斷擴大范圍, 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召力,從而達到教育人、鼓舞人、感化人的目的,潛移默化地增加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3.3 要建立統籌協調分頭推進的組織領導機制,重點項目評審扶持機制,文藝創作生產獎勵機制,文藝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文藝資源共享轉換機制,文藝宣傳引導推介機制,加快搭建全國性、國際性文藝交流平台,推動和扶持文藝創作生產。
C.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作家應如何創作出更多深受大眾喜愛
1、立足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材料創作 要立足於當前實際
2、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要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材料創作要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基本途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既不能離開傳統文化,又要體現時代精神。+材料
4、面向世界、博採眾長要求不同民族文化之間要相互交流、借鑒、融合。+材料
5、堅持正確方向,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材料
總結不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