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國家級文化名村有什麼好處

國家級文化名村有什麼好處

發布時間:2023-08-03 09:22:36

① 為什麼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待遇和好處

當然有物質利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培訓以及提供緊急援助等等。

② 我們村被評為傳統村落,有什麼好處。

被評為傳統村落的好處:

1、有利於發展鄉村旅遊,提高旅遊價值。很多傳統村落已經把旅遊當做脫貧與致富之路。傳統村落體現著當地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反映著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可以說,每一座蘊含傳統文化的村落,都是活著的文化遺產,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
2、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傳統村落使農民能夠就近就地進行耕作,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能夠把當地的土壤、地質和耕種技藝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出許多獨特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傳統產品。國際上通行的地域商標也證明了與傳統村落密切結合的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模式,是一種富有成效的農業發展模式。比如,西湖龍井等成千上萬的地方名品,就是中國優質農副產品的代表。
3、改善居住條件,提高人居環境品質。國家為了保護傳統村落,挖掘和發揮傳統文化遺產資源價值,會投入資金,建設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住條件,提高人居環境品質,在延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村民收入。
4、吸引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回來尋根。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敬祖先的民族。中國傳統村落的核心是宗族祠堂,這與西方村落以教堂為核心截然不同。傳統村落往往成為連接家族血脈、傳承族群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廣大華僑、港澳台同胞尋根問祖的歸屬地。盡管他們遠在千山萬水之外,但總要回來找尋自己的根。由此可見,如果喪失了這些傳統村落,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發通知公示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傳統村落入選該名單,其中貴州省最多,有90個,雲南省和陝西省分別為62個、49個,分列2、3位。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國傳統村落數量已達到2555個(2012年第一批共計646個,2013年第二批共計915個,2014年第三批共計994個)。
傳統的村落大多擁有較為良好的自然環境,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優越的保護價值以及文化價值。傳統的村落還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蘊含著獨特的地域鄉土文化以及淳樸的風土人情。保護傳統村落及其村落的文化變得極其重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快速轉型以及提高傳統文化的價值。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在符合保護規劃要求的前提下,優先安排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引導居民開展傳統建築節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條件,提高人居環境品質。正確處理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深入挖掘和發揮傳統文化遺產資源價值,在延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村民收入。

③ 開展文化產業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

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農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長足的提高,但不得不承認,如今的農村文化活動少了,農民參與的激情弱了,群眾的精神歸屬感淡了。原因當然是多樣的,但作為紐帶和陣地的鎮鄉文化站困難重重,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難辭其咎。如何讓鎮鄉文化站帶動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活躍基層文化建設一盤棋?需從高度重視、強化指導、明職確責、創新開拓、積極引導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在組織領導上形成合力 鎮鄉文化站建在基層、貼近群眾,是農村文化活動和基層思想道德建設的大舞台,各級黨委、政府及黨政主要領導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善於發現和有效解決文化站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解決實際的困難。財政、人事、建設、農業、廣電等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做到經費有投入、人員有編制、建設有規劃、活動有內容,共同建好文化站。 二、在業務指導上責任管理 《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規定:文化站是指由「縣級或鄉鎮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機構」。這就是說,文化站其實可以是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也可以是鄉鎮人民政府設立,一刀切並不是唯一的管理模式。各地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確定縣鄉雙重管理以誰為主的問題,同時明職確責,由鄉鎮具體承擔建設、日常工作責任,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承擔綜合監督管理責任,縣級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指導、輔導責任。縣級文化館要充分發揮主導和示範作用,積極幫助、指導鄉鎮文化站進行文化活動,繁榮鄉鎮文化。 三、在經費保障上開拓創新 以政府為主導,依據鄉鎮綜合文化站職能、相關評估分類標准、開展單項群眾文化活動經費水平和鄉鎮人口狀況,制定縣(區)級財政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分類經費保障的標准,由縣級文化部門根據考核結果核發給各鄉鎮文化站。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投資體系的途徑,將部分文化服務項目或空餘時空推向市場,形成「以文養文」、「以文補文」的格局,以稅費減免、榮譽表彰等政策環境鼓勵和支持企業、個人對鄉鎮文化事業定向資助。 四、在隊伍建設上完善機制 建立健全文化站人員隊伍的管理、評價、使用、激勵等機制,拿出專門編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人才,並嚴格規定和執行最低服務年限制度;針對多數鄉鎮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等問題,制定相應的文化創新與人員獎勵措施,鼓勵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創新工作方式和活動形式,增強鄉鎮文化對群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發掘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 五、在參與引導上打造品牌 深入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把「送文化」變為「種文化」,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使「鄉村文化」在本鄉本土生根、開花、結果,培養真正屬於農村的文化隊伍;積極挖掘、保護、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優秀文化。加強所轄區域民間藝術的調查、搶救、開發、收藏和保護工作,將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推向市場,以經濟模式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④ 古村落保護的目的和意義

一,充分發揮旅遊開發在古村落保護的作用,是讓古村落活起來的重要途徑

在古村落的保護問題上,目前國內不少文化學者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也就如何保護開出來許多富有見地的「葯方」。然而,我卻認為,在古村落的保護中,旅遊開發仍然是不可或缺起著重要作用的。

正如許多文化學者在文章中寫道:走進古村落,一種古典意境的美撲面而來,數百間古樸的古建築群,錯落有致挨在一起,屋頂雕花翹首探頭,街道南北,小巷縱橫,鋪著鵝卵石的路面幾經幾百年的足跡打磨,變的格外圓潤。但這「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榮耀頭銜,仍然阻止不住古村落的慢慢沒落。的確,在許多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量古建築和文化風貌遺存或年久失修或遭到人為破壞。正如專家所描述:雕花的窗欞不見了,屋頂的橫梁不見了,「門當戶對」不見了,祠堂的石鼓不見了,珍貴的木材不見了......這就是古村落的一種現狀,這就是大多數古村落遭遇的同一命運。

毋庸置疑,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因為有了這一頭銜,使得其避免或減緩被破壞的可能。應該說,文化部門設立「文保單位」,使這些文化遺產有了一個「護身符」。這也是保護文化遺產最為重要的途徑和主要手段。如果沒有這樣的「護身符」,不知還有多少文化遺產早就遭受了滅頂之災。與「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不同,古村落的命運就沒那麼幸運。一是因為古村落保護啟動的比較遲,二是古村落保護還沒列入法律的層面,三是由於古村落保護范圍遠比「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得多,保護的力度難度也大的多。所以,也正如專家所描述:走進古村落,只見柴火四處任意堆放,凌亂裸露的舊電線如同蜘蛛網,木柱歪斜,瓦片殘缺,家禽家畜無序放養,刺鼻的味道四處彌漫。一句話,古村落保護難!難!難!

然而我們也欣喜看到,不少古村落在沒有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前,就因為旅遊提前介入,使得其得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從而也避免出現上述類似的情況。我們是否可以換另一種說法,是旅遊部門最早發現了古村落的價值,並進行開發,使得古村落保護引起世人的日益重視。也許這一說法會引起不少人的質疑,但我們是否可以回到歷史的起點來看這個問題,或許就不會有爭議了。我們就以連城縣的培田和芷溪兩個古村落為例,培田是最早被列為連城縣的旅遊開發點,如今走進培田古村落,只見一幢幢古民居滄桑而不敗落,古樸而不雜亂,整潔的庭院,鳥語花香。鋪就的千年古街,兩邊店鋪不失當年的繁華。古老的戲台,不時傳來漢劇獨特的西皮二黃中州韻。村尾的那座南山書院,依舊傳來朗朗讀書聲。而在芷溪,雖然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最近又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但芷溪因為沒有形成旅遊開發項目,如今芷溪的保護也就出現了與其他地方一樣的狀況。曾經有專家認為,芷溪不論是建築還是文化內涵,都要遠勝於培田,但現在的芷溪不僅建築遭受嚴重破壞,古村落的風貌遭到嚴重的損壞,走進芷溪難以尋覓到歷史的遺存,就連衛生方面也無法讓人接受。芷溪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與早期沒有進行旅遊開發是否有關呢?從目前情況看,雖不敢說是主要的原因,但至少可以說是重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因為作為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年在保護過程中,一是缺少有效的法律效應,缺少規劃的權威。二是缺少保護經費,缺少保護專業人員。三是保護與新農村建設,與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嚴重沖突。也就是說,誰來保護?怎樣保護?一直是困惑古村落保護的最大難題。一邊是群眾要改善居住條件,一邊是保護經費嚴重不足。一邊是群眾看見開發的價值,自發搞農家樂等旅遊開發。一邊是缺少規劃,造成任其無序開發。更為嚴重的是,不少歷史文化名村剛剛評上,由於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跟不上,結果一夜之間,古村落的大量歷史遺存就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也就出現了開頭不少文化學者所看見的那種讓人傷心的畫面。我們現在且不論這種後果是怎樣造成的,但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旅遊能夠早些介入開發,或許就不出現如此慘痛的局面。或許也有不少人會拿出當年「水洗三孔」和鳳凰古城承包風波來說事,的確,在旅遊開發中曾經出現過令人難以接受的現實,那種十分粗魯的,不顧文物保護法規,不懂文物保護價值的做法,讓旅遊從此背上了永久的恥辱,也讓旅遊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否認旅遊開發對古村落的保護作用,更不能因此就把旅遊開發排斥在保護的行列。

我們承認旅遊開發對古村落保護的地位和作用,更要看到旅遊開發在讓古村落「活起來」的作用。就目前情況而言,如果只是按文物部門的保護要求,那麼要讓古村落「活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從體制而言,文化和文物部門,他們只承擔古村落的保護工作,而不承擔開發工作。再進一步說,文化和文物部門在保護中更多的是保護建築本體,對「活態文化」的保護只是處在一個規劃之中,更多是由當地老百姓自己承擔。由此就出現了「文化空巢」。所以,當我們說要肯定旅遊在開發保護古村落中的作用時,應該消除曾經的誤會,應該從體制上解決文化與旅遊部門在保護開發古村落中一直存在的「兩張皮」的問題,發揮各自在保護開發中的作用。比如,對於文化文物部門來說,要充分發揮法律的效力,建立起常規的保護機構和組建保護隊伍。同時要做好普查和保護規劃工作,建立起保護檔案。對於旅遊部門來說,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合理開發,有序開發,科學開發。在開發中要從最大限度有利於保護目的出發,從最大限度有利於促進古村落可持續發展出發,實現保護與開發雙贏。

⑤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帶來什麼經濟效益

文化遺產的效益具有鮮明的特徵,一是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統一;二是顯現效益與潛在效益的統一;三是局部效益與全局效益的統一;四是眼前效益與長遠效益的統一;五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實踐證明,世界遺產地能帶來綜合效益,能起到許多積極有益的作用。具體講,起碼有以下作用:

一是文物保護的宣傳推介作用

文物保護和其他工作一樣,必須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載體,而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恰恰是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起到了《文物保護法》的宣傳作用。清福陵、清昭陵都已有80年的公園歷史,「申遺」成功後,兩陵的保護更加註重公眾參與。兩陵的管理部門通過舉辦世界文化遺產知識講座、科普畫廊、組織志願者保護兩陵等系列活動,增加了公眾保護意識。如果說文化遺產在「申遺」成功前是在國內范圍引起關注,那麼「申遺」成功之後就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關注,並接受世界遺址委員會的監督。既在更大范圍得到宣傳推介,也在更高層面得到保護和監督。實踐證明,「申遺」的過程就是在更大范圍宣傳《文物保護法》的過穗芹程,這個過程讓《文物保護法》走進千家萬戶,使千家萬戶增加了保護世界遺產的意識。

二是文化旅遊的提升拉動作用

從我們國家的一些世界遺產地「申遺」前後旅遊人數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申遺」成功後旅遊迅速升溫。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遼寧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陽故宮、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使得過去只在省內擁有氏哪一定名氣的文化遺產,四海皆知。打上世界遺產的標簽,就在世界范圍內打出一個文化旅遊品牌,展示一個文化旅遊的亮點。桓仁五女山山城被列人世界遺產名錄之後,很快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形成世界遺產旅遊熱線。據有關部門統計, 2005年,桓仁縣接待國內外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大關,創旅遊收入5.4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8.3倍。僅旅遊收入已經佔地區總產值的15%,一躍成為全省旅遊大縣。從另一個方面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旅遊的要求、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不僅是觀賞自然景觀,要充分體現文化內涵。通過世界遺產擴大了城市影響,樹立了城市的形象。「申遺」成功後,遼寧省把旅遊項目作為旅遊經濟發展的很重要的一個景點,組織開展世界遺產系列游。通過文化旅遊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金三角」旅遊構想推向一個更高的層面。沈陽市政府推出連接沈陽、撫順之間的「尋根游」活動,兩地之間的旅遊銜接已成大勢,與此同時,作為清東陵、清西陵「祖宗根」的關外三陵也將與它們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整個清文化產業帶即將形成。

三是區域經濟的促進推動作用

世界遺產地更加對外開放和放開,吸引外商,擴大文化旅遊的同時也帶來其他消費。沈陽大力加強軟環境建設,繼「一宮兩陵」「申遺」成功之後,又圓滿地舉行了世界園藝博覽會。桓仁縣提出解放發展文化生產力,把旅遊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規劃長遠的發展戰略。他們把文化納入經濟發展戰略統一考慮,在 「文化經濟」建設上主要走了三步棋:第一步是下氣力對境內的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做到了心中有數。第二步是聘請專家顧問,對旅遊等各種文化產業進行大范圍論證,編制具有支柱產業規模的發展規劃。第三步是努力尋求物質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共同點和結合部,使二者融為一體,力爭走出一條「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的發展路子。他們把旅遊度假和休閑娛樂作為「文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旅遊產業方興未艾以外,桓仁還圍繞歷史文化資源,形成了產業、產權多元化的 「四大基地」,這就是以工藝品、桔稈製品、刺綉等為主的城鎮工藝品基地;以草編、鐵藝、木雕等為主的鄉鎮加工基地;以版畫、根雕、木刻等為主的重點村加工基地和紅石硯台基地。隨著五女山山城揚名海內外,桓仁縣的對外開放也被推向了高峰。近兩年引進國內、國外資金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殲族碼,五女山山城以其獨具特色的秀麗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已經成為桓仁縣文化產業的龍頭項目。

四是協調發展的社會凝聚作用

世界遺產對社會的進步起著輻射、影響、滲透作用。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實際上這些寶貴的物質財富無時無刻不在起著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生活在哪一種社會制度下,屬於哪一個民族的人民,在生存上有一個共同的企求,那就是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申報世界遺產對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社會環境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有著直接影響,對引導人們形成好的生活習慣有間接影響,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人們群眾了解世界遺產、熱愛世界遺產,自覺參與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整個社會就會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深厚的歷史文化吸引人、啟迪人。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影響人。良好的社會環境熏陶人、改造人。2004年沈陽市的「一宮兩陵」「申遺」成功之後,不僅總結了工作,而且弘揚了 「申遺」精神,這種精神成了遼寧全面振興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申遺」成功還進一步激發了世界遺產守護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促進了學術研究,推動了對外文化交流。世界遺產成了凝聚隊伍、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的一種無形財富。

認識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綜合效益,就要更加自覺地增強保護意識。保護世界遺產是個大概念,保護、管理、宣傳和展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僅僅關繫到文物本體的保護、環境的整治,還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推進,而且關繫到文物保護的方向、形象和旗幟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遺產地在文化遺產保護中應該起到表率作用、引領作用、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就要在實際工作中注意處理好五個關系:一是處理好申報與管理的關系,防止重申報輕管理。二是處理好局部保護與整體保護的關系,防止重核心區輕緩沖區,重物質遺產輕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是處理好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防止重利用輕保護。四是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防止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五是處理好眼前建設與長遠發展關系,防止重眼前輕長遠。

閱讀全文

與國家級文化名村有什麼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