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藝術品成為繼房地產,股票的第三大資產
據相關機構預測,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2千億元,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據統計,金融證券年均回報率為15%,房地產為21%,收藏藝術品則是26%。高額回報,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藝術品投資。
企業家在人生的巔峰時間多忙於經營管理,但其人生的後半段,也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體驗文化和藝術,尤其當企業家從一線上退休時,可能更會將藝術的鑒賞收藏作為自己的終生愛好的終極託付。因此,企業家在適當的時候學習藝術收藏鑒賞,實際上是在鋪墊自己未來晚年充實快樂的生活道路。
如萬達集團的掌舵——王健林,從1980年代開始玩收藏,從最開始的什麼都收,到後來專注收藏近現代作品。擁有自己的收藏專家團隊,20多年來,王健林已收藏了百位近現代畫家的千幅館藏級作品,市值超100億元。
經過收藏專家團隊學術性的市場研究,萬達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標准和收藏理念,系統收藏尋找近現代中國書畫的精品,並悉心研究與整理分類,將中國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大眾、介紹給全世界。
有人說,「萬達在近現代中國畫收藏上的地位,跟萬達在商業地產中的地位是一樣的。」其藏品數量之大、質量之高、品類之全在國內企業中幾乎無人能及。
企業家們對於藝術品的收藏熱情也許會隨著他們的愛好的加深與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高漲。不知何時,企業家對於文物藝術品的長線收藏,還可以有效抵禦突然而至的經營風險和資金短缺。從國內外大量實例來看,企業家收藏的文物藝術品往往可能是他遇到財務問題時最後的可變現資產。一些企業家就是靠藝術品的變現最終得到資金支持而使得自己的企業的資金鏈得以連上,使企業轉危為安。
當下的趨勢,收藏已不再是富人的游戲,且看下面兩大局勢。
1,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未來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續擴大外,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國中產階層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另外,藝術品市場參與渠道增多,藝術品電商平台將成為收藏交易的主流渠道,更多的大眾用戶有機會通過藝術品電商這種方式接觸藝術品市場,並通過線上拍賣等平台把握投資機會、獲取投資收益。藝術品收藏不再是富豪的專屬游戲。
2,機構收藏在中國藝術品消費中的權重越來越大,這一趨勢是符合國際藝術品收藏規律的。據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2012年以來,企業收藏資金大約每年在450億元左右。企業藏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60%以上,藝術品拍賣買家70%以上是企業家。機構收藏己經成為藝術品收藏領域的中堅力量。
2. 中國文化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文化產業融合化發展是大勢所趨,2014年3月14日,國務院正式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就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出台的系統性文件。該文件明確定位了文化產業與整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內都將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乃至推動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前瞻網2015-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指出,《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再次反映出當前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邊界已日益模糊,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體育產業、電信產業、製造業和農業等形成融合化發展格局。文化產業中的企業也多為綜合型文化企業,主營業務演變為:旅遊文化業務、演出及影視劇製作、互聯網業務、文化交流或展覽承辦、動漫製作及其他文化相關業務如酒店業務和房地產業務等幾項或多項組合。因此,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建築等產業的融合化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主要路徑。
3.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