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延續

中國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延續

發布時間:2023-08-03 12:18:34

Ⅰ 我國傳統文化延續至今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好評呦~祝學習蒸蒸日上~

Ⅱ 中華文明為什麼可以延續至今

中華文明可以延續至今原因如下: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中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間有著廣袤的大平原,這種地理環境,讓華夏大地形成了以農耕為主的生產方式。其次,山與海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能夠有效地抵禦外侵,而即便是有外敵入侵,逐漸強大的主體民族,漢族憑借自己的人口以及文明優勢,也能夠將他們漸漸地同化。

二、獨特的文明

中國有著與其他文明迥然不同的哲學——中國先賢們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人與神或者人與物的關系。在這種哲學體系之下,先賢們特別注重歷史記錄以及祭祀活動,時刻不忘自己的「根」。於是,中國的文化能夠始終做到一脈相承,從未斷絕。

三、統一的思想與文化

秦始皇奠定版圖,漢武帝統一思想。以這兩位皇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逐漸將「統一」的思想灌輸到每個華夏兒女的心中,疆域上的統一、思想文化上的統一都使得中華文明延綿不斷。

主要特點

華夏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華夏文明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點。

華夏文明是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某一階段的能量耗盡了就會起變化,變化了血脈就暢通,再接著生長、發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華夏文明生命力不絕、延續至今,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華夏文明的發展雖有階段性,但沒有間斷和轉移。

我們今天還能讀懂數千年前的文獻資料,古代經書上的格言警句還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在歷史演化中,華夏文明的中心有過多次遷移,但整個歷史都上演在歐亞大陸東部這塊廣袤的大地上。史學領域,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用西方整理古代資料的方法,重新梳理了中國史書。

「他們認為,歷史不斷有各個朝代的學者在不自覺與自覺之間添加了自己的想像和解釋,但後來者會誤以為這是真正的歷史。上古的記錄本身就是很模糊,但後來者不斷追加,造成了今天所見的歷史。

華夏文明不曾間斷,主要靠文明不斷累積。這種累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文字記載而形成的大量書面文獻資料;二是眾多的實物,包括器物、遺跡、遺址等。前者如歷史文獻,數千年文明連續不斷地記錄在史籍中,僅正史就有25部之多。

還有《通典》、《文獻通考》、《通志》等大量的「政書」以及野史、筆記等。華夏文明就在這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保存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現象。

後者如考古資料,20世紀以來的大量考古發現,使華夏文明尤其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有了越來越清晰和確切的實物證明,這是十分了不起的。除此之外,還有口口相傳的文化傳統、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等等。


Ⅲ 中國的文化能延續五千年,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的文化能夠延續五千年,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常說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間斷,那中國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五千年,它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中國的文化能延續五千年,主要原因有兩個。

綜上所述,就是我認為中國的文化能延續五千年的主要原因。

Ⅳ 中華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不斷的原因

一、因為中華民族有獨特的地理環境,環境是文明生產發展和延續的重要基礎。中華民族又處在亞洲的東部地區,我國的地形本來就有利於發展,屬於獨特的地理環境,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能夠獨立存在的天然保護傘。中華民族有一個核心的主體民族。漢族是我們國家的主體民族。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

四、漢族是我國和中華民族的主要民族。這是黃河流域在中原地區形成的以炎黃族為基礎的主要民族。由於該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發展是相對的。早期,經濟較周邊發達,文化較發達。因此,它對周圍的四個鄰居有很強的吸引力。

是由一個強大的君主專制專制制度所保障的,它為中國文明在農耕文明狀態下的延續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Ⅳ 中華文明延綿不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原因
(一)地理因素
一方面,這塊土地具有一定的封閉性。華夏大地東部和南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隔海相望,北部又與鄰國冰雪相封,西部是高山聳立,喜馬拉雅又成了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在這種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中,很容易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文明。與環地中海流域(河流縱橫,島國林立,小國寡民)相比,這里可以避免較多的戰亂糾紛,進而避免了大量因為戰爭而導致的文化的中斷和文明的破壞。
另一方面,亞洲擁有廣大平原和適合於耕種的土壤及其相應的農民社會。廣袤的平原為中國成為發達農業國提供了可能。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農民比較,最大的特點是「自由」。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的社會結構呈上下雙層結構。如果說上層政治是專制主義,那麼,下層社會則是自由主義。而歐洲等其他地區的封建社會下的勞動者則多為農奴,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中國的農民雖然也受制於很強大的專制制度,但是農民只需要完成徭役、賦稅,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還可以進行土地買賣。強大的專制制度並沒有限制農民事實上的自由,而正是這種農民的自由和獨立,創造了農業文明奇跡。世界文明發源地都來自農業文明,唯一保存並傳承下來的是中國。
(二)經濟因素
就經濟原因而言,其一:中華文明的傳承也得益於一個發達的市場交換網路。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統一了度量衡。這就有利於實現不同民族和地區之間的市場交換。而歐洲地區的市場的一體化,則是自歐元產生以後才得以實現。其二: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還得益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下,人們雖然談不上過著奢華的生活,可是相對於游牧民族和海上探險者而言,男耕女織的分工也有利於形成相對和諧的家國環境。
(三)政治因素
長期的大一統的局面無疑為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奠定了穩定的政治基礎。秦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的國家以後,從漢至清,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是各朝代的英雄所爭取達到或者盡力實現的目標。國家的大統一則不僅有利於減少因為國家分裂而導致的管理費用,此外還可以減少戰亂而導致的休養生息的成本。而且,在統一的國度里,人們都有了很強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相比較而言,歐洲那種小國寡民因為島國林立,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度,因此也很難規避國與國之間的摩擦和戰爭,人們很少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長時期的不統一必然不利於各國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借鑒,有些小國的文化也因為自己弱小的政治集團的支撐而悄無聲息地埋沒在地下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古埃及也是因為在被外族侵略而導致埃及神秘的金字塔文明不為人知。因此一個統一的國度才有強大的力量規避戰爭,才能像盾牌一樣守護一片土地上的精神花朵。
(四)文化因素
第一,中華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鑄就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所主任孫煕國也說,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善於吸收和容納多種外來文化和積極內容。[1]同樣,歷經五千年的古老中國也不是時時受到上帝的眷顧,跟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他也經歷了無數次輝煌與衰落的交替,但是它並沒有因為戰爭的創傷而銷聲匿跡。即便是在被異族統治的期間,其光芒也沒有被淹沒。自春秋戰國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唐代的三教合流以及近代的西學東漸,文化運動乃至現代政府互派留學生的行為都無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中華文化自身的這一特點使之在人力文明中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香飄萬里。它不僅在中國生根發芽,而且極大影響到了日本和韓國以及周邊國家的文化。
再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從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華文化就形成了一種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相對穩定的文化結構。但是儒家文化如水一般,能夠包容萬象。入世有孔孟,出世有釋老。不管你是失意,還是得意,你總會找到精神寄託。正因為它博大精深,才讓海內外的人們對其懷有敬仰之情,也較易為外來民族所認同、所折服,從而對其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使中華文明不僅不被取代反而內涵更加豐富,生命力更強了。
第三,從中華文明的內容上來看,中國自古以「和」為貴,讀《論語》讓人如浴春風,孔子的仁愛思想無不想建立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老子的《道德經》也講到順天行事,當然不是被動消極地聽天由命,而是希望我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建立一個與世無爭的社會。即便在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也是為何睦鄰友好,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種赤裸裸的侵略為目的的開拓。近代中國面臨亡國之痛時候也是想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直至現代,我國領導人又提出了構建和諧中國的目標。而以上所述的「和」的精神,「天下」的精神,「入世」的精神,道德倫理精神這幾種精神具有的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
第四,漢字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的文字載體。試想如果只是靠漢語拼音而沒有漢字,那麼泱泱大國,56個民族,幾十種方言,怎麼才能靠漢語拼音達成一致的文化共識。但是有了漢字,只要表達意思一致的不同讀音的方言便得以統一成為書面語。這就極大地方便了各個民族的文化交流與互動。而早在周朝,中國就有了記載歷史的史官制度,靠著統一的文字,中國的文化得到專門的記載和保存,文明的延續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與中華文明相比,歐洲文明中的宗教的排他性和劍拔弩張的氣勢則很難保證各個民族文化在一個比較平等的平台上得到展示。同時又沒有統一的文字,各個地區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也變得難上加難,不同民族的文字很容易伴隨著民族的消失而淹沒。連文字都不復存在了,文明繼承也無從談起。
(五)民族特性
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離不開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下的中國人在封建文化的約束下,有很強的家國精神,他們認為國即是大家,沒有國便沒有家。而且中華民族特別重視種族的延續,奉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理念,注重後代的養育。再加上2000多年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使得國與家內部比較穩定。除此以外,各朝代的統治者還採取冊封制度和和親政策以保證邊疆穩定和國家的統一。中華民族不僅對內嚮往和睦,即便多民族一直是其特色,但是也從未因為統治者的統治而導致的「種族歧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延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