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一、班級文化聚人心,學生自主得發展
班級文化的創建是學生心靈的粘合劑,它使班集體成員緊緊地團結在班級文化周圍,使學生產生認同感。班級文化寄託著班集全體成員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以我校「和諧號四班」為例。此班以「和諧號」命名,響亮而又不失內涵,直抒胸臆表達出這個班級要成為一個班風積極向上,班級處處體現和諧精神的集體。在創建之初,班級成員達成文化建設共識——人人要遵守班名背後的含義。在班級文化建設之初,學生們能自主地參與到和諧氛圍的營造中。日常的校園生活中,生生之間矛盾變少了,人人力求在和諧的集體中形成良好的生生關系。同學們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人人想一起攜早打造品牌班集體,提高班級影響力。關心班級事務的同學越來越多,人人想為班級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斷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絕不是一個班主任帶著學生們空喊口號,也不是匆忙的趕場表演,更不是一沉不變的嫌清法規。這是一個人人實踐參與的過程,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場身體力行,不斷修正建設過程中枝枝蔓蔓的過程。學生主動地在班級文化營造的過程中,建言獻策。每一名學生都在成長著,在自主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得以鍛煉、得以成長。
二、班級文化巧激勵,學生自主得發展
班級文化的創建是學生才能、意志品質集中體現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構建班級文化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理性創造潛能。將學生千差萬別的思考與古靈精怪的想法聚焦,捕捉學生的興趣特長,優勢劣勢,閃光點。讓我們再次聚焦到「和諧號四班」日常的班級事務分配。學生們稱其為「小小崗位大責任」。學期初,學生們分組研究班級具體事務,細致到一盒粉筆,一塊抹布,甚至辯者雀一個小小的掛鉤。教學講究因材施教,學生們也紛紛效仿,來了一個「因物選人」。班級中不同的物品,根據特點選擇不同的同學來保管。同理,班級中不同性格的學生,也可以在班級中自主選擇不同的職務。「湯姑娘」——每天中午為同學們打湯;「球小子」——負責班裡體育器材使用;「朗讀者」——為同學們播報整理好的國內外新聞;「板書教員」——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同學們平時上板書寫……一切聽起來都那麼有趣,因為那是學生們自己起得最「接地氣」的稱呼。班級文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從而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健全的人格。
Ⅱ 班級精神文化什麼意思
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共同思想、行為准則的總和。
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自下而上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而班級精神文化則是班級精神價值共同追求。但是,在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社會的一些急功近利心態也呈現在學校的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不由得不讓人思考。
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和對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氛圍。它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力量的成長。構建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有利於學生的健康和諧的成長和人文素質的養成。
(2)如何評論班級文化擴展閱讀:
精神文化口號
1、你被甩在哪邊?
2、你對得起你的父母嗎?
3、對手在拼殺,你在干什麼?
4、勤勞的蜜蜂沒有時間悲哀!
5、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6、今天不走,明天就跑。
7、逢一必爭,逢冠比奪。
8、知識改變命運,努力改變結果。
看看這些所謂名言警句,只有一句似乎比較熟悉,那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反思這些警句的背後,我們的教育究竟要想學生灌輸一種什麼思想呢?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學生呢?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精神、班風的象徵,我們的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應該體現和諧、平等、民主、尊重、集體觀念等精神層面的內容,可是仔細思考上面所謂警句的意蘊,真的是透露了這些文明的思想嗎?
Ⅲ 什麼叫班級文化
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製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比如文藝學、天文、地理、教育、服飾等等。作為班級文化,它與建築文化、飲食文化一樣有著自己的外延和內涵。首先,它是一種個性文化,代表著班級的形象,體現了班級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是全體師生共同勞動的結晶。第三,班級文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工程,它的主體是學生。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班級文化涉及到與班級有關的各類人群,既包括我們以往比較關注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我們容易忽略的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而教師與教師之間是合力的關系,教師與家長之間是互補的關系。
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比如教室牆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畫像;擺成馬蹄形、矩形、橢圓形的桌椅;展示學生書畫藝術的書畫長廊;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長廊;表露愛心的「小小地球村」;懸掛在教室前面的班訓、班風等醒目圖案和標語等等。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規約,構成一個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環境;觀念文化則是關於班級、學生、社會、人生、世界、價值的種種觀念,這些觀念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設
一個班級是否具有教育氣息,是衡量這個班級優劣的重要標准。在一個窗明幾凈,富有極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全體學生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風氣;學習和掌握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真誠地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友好地進行合作,促進並加快學生的社會化。同時,學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級文化通過加強文化之間的互動,潛移默化地使學生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境界。在這樣一種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境里也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觸動學生自發地加入建設班級文化的行列,使班級文化的建設與學生的發展構成積極的互動,取得教育的成功。從古時的「孟母三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環境出人才」,無不證明了環境文化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使教室的每一面牆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見,對於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運用空間資源,創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生動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環境,對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激活學生的思維,融合師生的情感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對班級「硬文化」環境建設的法則是:力求樸素、大方,適合學生,突出班級特點。
1、注重教室的衛生。
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教育學生看到地上有紙屑就主動撿起來,課桌椅擺放整齊,小黑板、掃帚、水桶理整齊等,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衛生是班級文化環境的基礎,有了這個「地基」我們就可以添磚加瓦了。
2、重視教室的布置。
兩側的牆壁可以貼一些字畫、人物等(由學生選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書法角等;後面的黑板報應經常更換,由學生自己排版、策劃;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選一句整個班級的座右銘。教室的布置不能亂,應使各個部分都和諧統一起來。最好的辦法是先確立班級的主旨,如布置一個熱愛自然的班級,我們就可以以四季的變化來布置,從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如果要布置成為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班級,就應該備有書櫥,我們天妃小學提出的是締造「書香班級」,做「書香少年」,在各教室後面都備有一個大書櫥,裡面擺滿了學生愛讀的各類書籍。
3、講究座位的排列。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教育也由原來的「大鍋飯」教育變成了「精品」教育,我們有更多的精力來考慮我們的教育素材,由過去單一的「秧田式」,我們可以根據班級教學和活動的需要排出便於師生交流的「馬蹄形」,便於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在多次公開課上,我都作了這樣的安排。
實踐證明,優美的班級物質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學習和生活樂趣,同時也帶來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設成一個「愉悅的場所」,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軟文化」的建設
建設好班級「硬文化」環境,只是給這個班級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級真正的精神體現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班級「軟文化」環境是班級文化環境的核心,是最能體現班級個性的,班級整體形象的優劣最終將取決於班級「軟文化」環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設計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此三者是班級「軟文化」環境建設起始點,像一場音樂會前的造勢活動,令觀眾更加神往。在設計它們時,班主任應調動全班師生人人參與,並通過適當途徑徵求學校主管部門及校長的意見,引起他們的關注,給他們一個美好而鮮明的印象。設計完成後,應通過集合、比賽、年級活動等各種場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級本校師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標志。班旗、班歌、班徽作為班級和班級特色的標志有助於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設計活動有助於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合作力,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了解和信任。
2、「班風」的建設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這是班級「軟文化」環境建設的重頭戲,也是整個文化環境建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級風格和班級風氣,是班級對外的社會形象。對它的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①教師方面。我們知道,要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班風」,不能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它參與了多種力量,是眾多因素的有機反應,但教師在這里卻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班級的領導方式,與「班風」有著密切的關系。一種好的班級領導方式,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當前,我們大多數的小學採用的都是專制型的領導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喪失了自覺性,阻礙了學生的主動行為。
所以,在教師的領導方式方面,我建議採用一種民主型的領導方式,或是一種參與式的領導方式。教師參與到班集體當中,與學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班級計劃,或是對某事進行集體的裁決;教師在不損害班級整體利益的情況下,非常樂意給予某個學生幫助,或是指導,同時,接受他們的監督;教師要給班級活動以最大的支持,並盡可能的參與到其中;在學生做出選擇時,教師要給予客觀公正的表揚和批評,尤其在批評時,教師要注意對語言的使用,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建立民主型領導方式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是一個設計師,班級發展方向的設計師,而不是保姆、消防隊員。
②學生方面。學生是班級文化環境建設的主體,在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班級風氣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首先,是合作與競爭的協調。在班級的活動中,尤其是在班級的學習當中,合作和競爭是影響班級風氣的兩個重要的變數。合作,就是為完成同一目標而協同活動,從而產生對雙方都有益的結果。在班級中,它能增進集體的凝聚力,形成積極的班風,促進學生的和諧健康發展。它能夠取長補短,讓學生積極思考彼此間的差異,從而積極的改進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競爭,就是為同一目標而與他人競爭,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它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使集體生活富有生氣,避免學生對學習的單調感,增加他們的學習樂趣。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標准和報負,增強學習的效率。當然,激烈的競爭可能導致一部分學生過分緊張和焦慮,因而抑制學習,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抵制,對解決問題的挫敗感,同時,過分地強調競爭,會使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最後的勝利成為他們主要的目標,而對學習的內在價值和創造活動視而不見,對學生的內部團結也造成了傷害。所以說,協調好這兩者的關系,對班風的建設顯得非常重要。
其次,是同輩文化的影響。青少年時期是身心急劇發展的時期,身心機能的迅速變化使學生產生許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體驗。所以,他們迫切希望從對同輩集體和夥伴的了解中來揭開心頭的疑團和困惑。於是,逐漸把注意力轉到同輩同伴和集體的身上來。隨著對同輩集體力量的依賴以及與同輩集體的厲害關系的發展,學生遵從集體壓力的傾向日益明顯。
對這一現象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一、對輿論的引導。良好的輿論對班級的各項事物都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它能讓班級充滿濃郁的學習氣氛,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師生之間互相信任。同樣,不好的輿論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它會使班級學習風氣不夠濃厚,同學之間沒有交流,師生之間缺乏信任,沒有足夠的尊重。因此,教師一定要千方百計地營造班級的正確輿論;二、對小群體的引導。在班集體的創建過程中同時會伴有一個或多個小群體的產生,這些小群體往往以一個人或兩個人為領袖,有著他們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則,對於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組成的時間往往不能維持很長。小群體對於班級的影響十分巨大,當它的原則與班級一致時,它能極大的促進班級的發展,積極參與班級的活動,維護集體的利益;當它與班級的發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時,它就會嚴重阻礙班級的建設,甚至會損害班級的利益。所以,我們應加強對班級中存在的小群體的影響。今年剛送走的一屆畢業生就是如此,通過「班委改組」、「家校合力」、「逐個擊破」、「樹立信心」等方法,把小群體的「頭頭」——王××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度文化的建設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章、制度、公約和紀律等,在經過全體成員集體表決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堅持「依法治班」,在班級制度的各項條文中,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具有文化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共同發揮規章制度的強製作用和激勵作用,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班級公約》是我在班級工作中經常實施的一種制度,也是班級建設中最為完整的「班級憲法」,從「班歌」到「班訓」,從「班級法庭」到「班級懲罰與獎勵」,與學生一起討論研究,制定得都相當地完整、全面。學生在班級生活中體驗了「社會生活」。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將班級制度文化從強制約束向自覺遵守的轉化,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藉助於晨會、班報、日記等工具,積極地進行宣傳,同時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正確加以引導,以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良好習慣。
面對豐富的班級制度文化,學生學習吸收內化,本身就是一個教育過程。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制度化的法制環境,還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和行為的尺度,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准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的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建立法制觀念、按照法規辦事、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化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一旦置身於班級集體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班級中全體成員的群體意識、輿論風氣、價值取向、審美觀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風貌的反映,是班級文化的核心與靈魂。班級的「軟文化」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時時撞擊著學生的心靈。學生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社會化的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班級「軟文化」的主體是班風。良好的班風是無聲的命令,是不成規章的准則,它能使學生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級利益的各種行為。建設優良的班風,能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內在的激勵因素,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班風巨大的激勵作用,還能使班級中的每個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悅,人與人之間緊密團結,高度信任,人際關系和諧,班集體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班集體與學生獲得共同的成長與發展。因此,班級文化最大可能地成為了塑造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Ⅳ 什麼是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牆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學校文化的形成與定義 一所學校的文化特質,既具有隨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而發展、變遷的共性,同時,又會因其構成或具體環境的不同而具有區別於其他學校的個性。學校中這種共性與個性統一的文化特質我們稱之為學校文化,它是指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對外具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如教育和管理觀念、歷史傳統、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風俗習慣、教育環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學校校風和學校精神。 學校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它的存在使學校的所有成員,尤其是學生受到規范及影響。那麼,學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學校文化的形成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特定要求及社會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徵精心設計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為了使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過程,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進入學校領域的各種復雜的社會文化因素,進行精心取捨、組織,建立適宜的文化環境,這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二是年輕一代的文化,主要是來自學生團體中的各種習慣、風俗、民約、傳統、時尚、規范、語匯、價值觀念等,這種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種反映,但其內容則與成人文化有別,是區別於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的是這樣一些內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對學校功能及其社會責任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對學習、工作的態度以及對集體的看法等。 學校文化就是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特殊存在的樣式,是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方式。學校文化具體表現為學校整體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方式,通過學校的教學、管理、組織和生活的運營而表現出來。由學校內部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標准、學校哲學、行為規范、辦學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等的總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一般來說,文化在漢語中實際是「人文教化」的簡稱。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討論人類社會的專屬語;「文」是基礎和工具,包括語言和/或文字;「教化」是這個詞的真正重心所在:作為名詞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共同規范(同時這一規范在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對象化成果中得到體現),作為動詞的「教化」是共同規范產生、傳承、傳播及得到認同的過程和手段。 學校文化的內容有 1.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2.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3.對個性的理解 4.對學習、工作的態度5.對集體的看法班級管理與班級文化是互取聯系,互為制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升華。如何實際操作、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整體提高班級素質,全面提高每個學生個人素質的重要保證。
一、科學管理,從實抓起
一個班級的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存在參差不齊,如何搞好班級的管理,首先必須做到科學對待,即制定有效的、實際的、科學的管理措施。此措施必須在認真研究班級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每個學生,根據目標管理,統一要求,逐步核查個體上存在差異。同時,加強信息反饋,注意與校內集體的比較聯系,注重班級之間的溝通了解。做到在校內學習借鑒,充分利用班會和少先隊活動等形式,以主題形式,用表彰典型,先進事例的手段,帶動班級精神的轉變提高,用愛心對待後進生,讓他們在溫暖和諧的氛圍中各方面得到進步,採取家訪和社會調查的形式進一步促進,這樣不懈努力,就能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益。
有效的班級管理,顯而易見,就能提高班級的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能充分體現出班級管理的水平。班級專欄、黑板報、展示風采展示牌以至個人舉止行為,清潔衛生等等,都是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因此,對這些欄目搞的怎麼樣,怎樣去搞,按什麼需求去搞就是一個我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1、要有目的性,即達到育人的目的,激勵教育的目的;2、要有針對性,即:針對現象,階段管理要求進行。3、要有實效性。即:內容不空洞,因人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也就是說要搞班級特色,又不千篇一律,空洞無物。
二、 認真探究,不斷完善
在抓好這兩項工作的同時,我們應該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做到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總結經驗,善於深刻反思,善於科學規劃。也就是說,做任何一項事都要做有心人,注重每個現象的發生,留心相關細節。同時,採取從高著眼,從實入手來處理對待。
在認真把握好這些實施步驟的基礎上,我們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也就是說在工作中探究,在探究中總結,在總結中改進,在改進中逐步科學化。
總之,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是互為制約,互為影響,但又是同時在進行中存在的。搞好每一項都是對另一項工作的無形影響。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充分理解和把握好這兩項內容,使之開展得更加有效,得到良好的效果。這對於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