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文化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日本的花道:在四季分明的日本,開放著各種四季不同的鮮花。人們不僅僅把鮮花簡單地摘下裝飾一番,而且要設法表現一種藝術觀念,由此而產生了插花藝術。這種藝術再現了自然風貌,或者將鮮花的素材結構與天、地、人的形態相結合,持這種花道觀念的流派很多。
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 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採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書道,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彷彿經,用毛筆抄錄經書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壽司是以生魚片【刺身(さしみ)】、生蝦、生魚粉等為原料,配以精白米飯、醋、海鮮、辣根等,捏成飯團後食用的一種食物。壽司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各地區的壽司也有不同的特點。大多數是先用米飯加醋調制,再包卷魚、肉、蛋類,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魚壽司時,飲日本綠茶或清酒,別有一番風味。
特色地域 ——今日的電器街秋葉原。秋葉原是日本有名的電器街。今日的秋葉原除了家電及數碼產品的銷售之外,商務、餐飲等功能也漸漸完善。
秋葉原的前身,是一些聚集在秋葉原車站高架橋下出售電子器件和家電的散商鋪。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秋葉原也漸漸轉向電腦、手機、網際網路相關產品為銷售主體。80年代到90年代間,電子產品帶動了日本動漫遊戲產業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游戲動漫周邊店進駐秋葉原。
特色地域——女僕咖啡店,宅男的另一個「家」。中古歐洲的女傭服,配上進門時的「歡迎回家主人」這就是就有日本特色的女僕咖啡店。
與傳統的咖啡店不同的是,很多客人來這里,不是喝咖啡的。而是來看女僕的。由於日本動漫的宣傳,使得無數宅男對「女僕」這一職業產生了無數遐想。單純的二次元卡通形象,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一句話「我們要看真人!」於是女僕咖啡店就這樣誕生了。現在在秋葉原大概有30多家類似這樣的店鋪。比如很有人氣的「MIA」。他們發明了一個卡片游戲來讓客人多點飲料(客人點一次飲料便可以進行一次游戲,必須在游戲中獲勝才可以和女僕拍照),這種游戲的形式讓顧客感到很愉悅有感興趣,還可以增加店鋪的營業收入。
地域特色——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鐵塔。東京塔。東京塔誕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埃菲爾鐵塔,但東京鐵塔超過它13米,高達333米。該塔肩負著7個電視台、21個電視中轉站及廣播台的無線袋內發射任務。他的下部為鐵塔大樓,一樓為休息廳,二樓是商場,三樓是規模居遠東第一的蠟像館,四樓則是近代科學館和電視攝影棚。
塔在150米處設有大瞭望台,249.9米處設有特別瞭望台,在這里可以俯視全市的風景。在夏季,東京鐵塔最旺開放到八點。站在鐵塔上,眺望遠處的點點燈光點綴著這個繁華的都市,又是另一番風情。
地域特色——地震帶來的「美妙的副產品」溫泉。日本坐落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這個地質環境使它成為環太平洋地震帶地殼運動最為頻繁的地方,也使其境內火山密布,地形崎嶇。地殼的碰撞給日本帶來傷害之餘。也帶來了美妙的「副產品」,那就是溫泉。
日本利用溫泉的歷史悠久,漸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
無論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文化交流是多麼頻繁,相互影響是多麼深遠,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還是有它的許多特點,有許多既不同於中國,又不同於西方的發展規律。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很矛盾對立的現象,可是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東亞文化,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所以美國哲學家穆爾認為,日本文化是「所有偉大的傳統中最神秘的,最離奇的」。
這種矛盾與統一首先表現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獨立性方面。
從歷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權崩潰、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進入了「文明開化」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按照11個世紀前全盤接受中國文化的方法引進西方的文明,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奠定了基礎。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該國的和外國的歷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日本在變化,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這種情況可以從日本社會的許多現象看出來。現在電視、空調、汽車、電腦、出國度假等已深深地滲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變得無可辨認了。盡管如此,在現代化的帷幕背後仍舊保留了許多屬於日本本土文化的東西,從深層分析看,日本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例如,他們愛吃生冷的食物,比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顏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勢力、家族意識和集團意識很強;民間信仰和巫術特盛;
女子對男子的溫順和依賴;想發財,能發財,但發了財以後又不知所措;等等。
這種矛盾與統一又表現在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方面。
日本是個十分重視也十分善於吸收和輸入他國文化的民族,從7世紀的「大化革新」大規模地輸入大唐文化,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大規模地吸收與輸入西方文化,都對日本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較而言,中國在歷史上就不太善於吸收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如果只注意輸出而不重視輸入,不重視從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地發展自己,那麼這種優勢也會走向反面。
隨著日本經濟的高度增長,日本向外推銷自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而且提出了戰略性的口號,那就是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所說的「國際化」。在這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90年代的一份統計資料說,由日本官方機構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項目,諸如邀請或派遣學者、留學生,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等等,每年的經費預算為10億日元。日本外務省所屬的國際交流基金,鼓勵、資助的主要是和日本有關的項目,例如國外的日語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學著作的研究、翻譯和出版,或與此相關的文化活動。政府的這種大投入推銷該國文化的舉措收效顯著。日本的茶道、花道之所以享譽世界,日本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有眾多語種質量較好的譯本,和這些舉措是有密切關系的。
還有一個矛盾統一的方面是日本舊時的官方文化和民間文化。
在日本古代,不論政府如何強調外來文化,可是民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例如,在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大力提倡大唐文化的時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漢語寫作,但是婦女不這樣,結果她們成為日本本土文學的先驅。
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可以在政府准許、控制的許多地區的界線內隨心所欲。在那裡,男扮女裝的演員、男性賣淫者、妓女、木版畫家都能取悅於神。江戶時代的城市民間文化,尤其在比較繁榮的17世紀,和這個狹小的享樂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作家、音樂家、演員、畫家都出入於或活躍於這個受官方蔑視、可是卻深為平民所喜愛的「淫盪世界」。暴烈的娛樂和荒誕的色情在官方的嚴格控制下仍舊成為人們發泄情感的重要手段。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類文化的根本性變化很小,對這個現象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最後,這種矛盾統一又表現在對性的文雅和粗俗方面。
應該認為,總的說來,日本民族是一個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輕柔、溫順、禮貌而且溫和」,他們是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和大多數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約束。例如,當兩個人爭論時,西方人往往生氣地說:「你難道不明白我說的意思嗎?」而如果是日本人,他會將怒火和不悅隱藏在禮貌的面具之下,說道:「你難道不明白我的感情嗎?」從總的看來,日本人比較寬容,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維持表面的和諧,沖突總是被一層溫和的、禮貌的面紗所掩蓋。
這種文化現象當然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現在男女的性問題上。在日本男女的性交往過程中,即使是嫖妓,人們也講究規矩,講究禮貌,把最粗鄙的性動作用一層文雅的外衣遮蓋起來,否則怕被別人看不起,而絕大多數日本人是很要面子的。在這方面,似乎和中國古人所提倡的「溫、良、恭、儉、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視把這種態度形成一種外在的禮節,而且還存在形成鮮明對比的粗獷、暴烈的一面。
❷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啊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2)日本的文化保留了多少擴展閱讀
在日本,櫻花被視為吉祥之物。在傳統的婚禮等喜慶場合,經常要飲用一種在鹽浸的櫻花瓣里加入開水的櫻花湯,便是取櫻花的吉利之義。櫻花盛開的四月,也正是入學、就職的時節,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因此櫻花又代表了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形象。
除此之外,在日本到處都是用櫻花命名的街道、車站、市鎮、商標、飯菜、茶點、湯飲。
文學家寫詠櫻詩,畫家繪櫻花圖,音樂家譜贊櫻曲,銀行印出櫻花圖案的鈔票,工場制出櫻花工藝品,電視台以櫻花為背景作節目,還特別辦了報告櫻花開放動態的專欄等,櫻花的魅力和影響力滲透到了日本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日本也稱為「櫻花之國」。
❸ 日本在發展自強中都保留了什麼傳統文化
菊與刀是外國寫他眼裡的日本,好多不準確的地方哦。
武士道精神,和服,花道,茶道,傳統手工藝。將棋。箭道。日式禪宗文化。園林庭院設計藝術。。還有飲食文化。等等。。
❹ 日本有沒有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啊
有。日本又稱大和民族。早在我國古代唐朝就與日本有過文化交流,日本曾派遣使者於唐朝學習我國傳統文化,至今日本多少都保留些。多謝採納!
❺ 現代日本都保留了哪些中國唐朝元素
有句話說,要看唐宋文化得去日本是絕對沒錯的。要找一個文化上與唐宋中國更接近的國家,肯定也是日本。
首先是宗教。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引入,日本佛教又是飛鳥時代從中國引入,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發展起來,屬於大乘佛教中的漢傳佛教。在中國本土已經消失的宗派真言宗、三論宗,仍然在日本傳承到現在。
樂器:比如唐朝時傳入日本的吳地樂器「尺八」,在中國本土逐漸衰敗,在日本卻發揚光大了,尺八能吹奏出非常悠揚渾厚的樂器。
❻ 日本文化遺產的日本著名文化遺產
中文名稱: 法隆寺
英文名稱: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1
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奈良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即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築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日本。
法隆寺地區擁有許多佛教廟宇,包括法隆寺,這里一直成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時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築就在這個地區。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築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寺內有40多座建築物,保存著數百件7~8世紀的藝術精品。
西院重建於7世紀末和8世紀初。西院的金堂佛像殿、五重塔、中門和走廊是早期佛教建築風格的重要典範,而這一建築風格在中國和朝鮮的其它地區早已盪然無存。東院建於8世紀末,有夢殿等建築群,寺中有17座被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壓成花紋的土牆大道,是法隆寺的特色。大道盡頭的中門門柱上還有外曲線形成的花紋,這又是仿希臘建築的藝術特色。建於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建於620年的金堂內供奉著中國北魏風格的釋加牟尼青銅佛像和葯師如來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東院後面的中宮寺珍藏著一尊木刻彌勒佛像,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極之作。彌勒佛一腿繞在另一腿上,頭微微側向一邊,一手太至腮邊,顯出庄嚴、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西院和東院中的歷史建築建於公元8世紀到公元13世紀期間。環繞周圍的附屬廟宇則建於公元12世紀,並一直持續到公元19世紀。我們今天見到的建築則建於公元17世紀和19世紀之間。
雖然法隆寺建於公元7世紀,但現存僅有一座三層寶塔,修建於公元706年。
中文名稱: 古京都遺址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rea(Kyoto, Uji,and Otsu Cities
編號: 313-005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N(Ⅱ)(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國首都形式,建於公元794年,從建立起直到19世紀中葉一直是日本的帝國首都。作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歷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築、精緻的宗教建築和日本花園藝術的發展時期,同時還影響了世界園藝藝術的發展。
古京都遺址位於前首都平安京區域,建造於公元794年,從那時起到江戶時代(1600-1868)一直作為首都,同時在這里也造就、培養和保留了日本許多傑出的文化。與這一地區的其它歷史建築一起,17座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並被確認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寶藏、作為日本典型的文化遺產而得到保護。許多已經被確認為國家歷史建築和特別保護的花園,被列入了文化保護法范疇。另外,優美的周圍環境也得到特殊的保護。
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宮城之外為皇城,皇城之外為都城。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布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內歷史古跡眾多,建築古樸典雅,庭園清新俊秀。全市有列為國寶的建築物38處,定為重要文物的建築物199處。由於持續不斷的大火,燒毀了首都的全部地區,今日依稀可見的京都地區的一些殘亘建築可以追溯到較遠的17世紀。然而,郊外的山麓小丘和周圍的小山有代表各個時代最早的建築和花園,例如,建造於公元952年的五層寶塔。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又稱故宮。從奈良遷都到明治維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京都皇宮位於京都上京區。前後被焚7次,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面積11萬平方米,四周是圍牆,內有名門9個、大殿10處、堂所19處,宮院內松柏相間,梅櫻互映。
平安神宮,於1895年為桓武天皇遷都1100年而建,殿堂仿效平安朝皇宮正廳朝堂院建造。建築宏偉壯麗,為明治時代庭園建築的代表。其大殿為琉璃瓦所蓋,遠眺屋宇,金碧輝煌。神宮內的迴廊庭園,由東南西北四苑組成,中間有白虎池、棲鳳池、蒼龍池。宮內湖上的亭閣,都是仿照中國西安寺廟的結構。
二條城,初建於1603年。它的富麗堂皇與樸素的故宮恰成鮮明對比。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周圍有東西長500米,南北長300米的護城河,河上有仿唐建築。初為德川家康到京都的下榻處,後因德川慶喜在此處決議奉還大政而聞名。1886年成為天皇的行宮,1939年歸屬京都府。主要建築有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等。殿內的牆壁和隔扇上有狩野派畫師所繪的名畫。
被稱為三步一寺廟、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這里是日本文化藝術的搖籃,佛教的中心。
金閣寺,原為西園寺恭經的別墅,後給足利義滿。足利義滿死後,根據遺言改為禪寺,取名鹿苑寺。金閣寺為三層,第二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3層高的金閣寺,每層都象徵著不同時代的風格:第1層是平安時代,第2層是鐮倉時代,第3層是禪宗佛殿的風格。塔頂尾部裝飾著一隻金銅合鑄的鳳凰,堪稱一絕。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麓,1482年由足利義政按金閣寺造型修建,與金閣寺齊名。銀閣寺原來也是別墅,興建時曾計劃把外壁飾以銀箔,但建造完成時未鍍上銀箔,改名叢徽寺,俗稱銀閣寺。
大德寺,建於1319年。大燈國師為開山祖師,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聰明的一休)經過幾十年的漂泊布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還保存著一休大師的遺墨。
清水寺坐落在東山山麓,創建於798年,後由德川家康將軍於1633年重建。清水寺在音羽山半山腰,依山而建,正殿(本堂)建在懸崖邊。前部是懸空的舞台,下面由139根高大圓木支撐,高15米。
中文名稱: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英文名稱: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國家: 日本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V) (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白川鄉和五屹山村落,地處高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世隔絕。這些村落,以種植桑樹、養蠶為生。當地農舍的結構在日本是獨一無二的,比一般農舍略大,為兩層結構,屋頂坡面很陡,用茅草覆蓋。盡管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這些村落依舊是傳統生活模式同當地生活環境與社會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
1995年,位於日本主要大島本州中部偏遠的高山河谷間的三座農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村莊――荻町(Ogimachi)、相倉(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位於歷史上稱作白川鄉和五屹山的地區,那裡山高1500米。一條名叫庄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該地區,流入日本海,由於山坡陡峭,這里的大多數村莊都位於沿河谷的一條狹長地帶上。
這也是一個降雪特別多的地區。冬天寒風從中國刮來,挾帶著濕氣吹過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觸仍十分稀少。由於進出非常困難,這個地區曾被叫作日本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區域。
這些地理與氣候條件產生了獨特的建築形式。當地的農舍比一般農舍大,完全為木結構,屋頂呈三角形,三面都覆蓋著草。這種建築式樣稱作合掌,因為屋頂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禱告時雙手合十的樣子。寬敞的閣樓往往被農民用來養蠶。一簇簇農舍由田野和樹林圍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表達出當地的文化。
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到19世紀末,在白川鄉/五屹山地區的93個村莊里還有1800座這樣的房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進,山區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劇變。許多傳統的房屋消失了,許多獨特的鄉村景色也遭到破壞。在本世紀內,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消失的。
在荻町、相倉和菅沼,合掌式房屋還保留得相當完整。這三個村莊的村民在本世紀70年代同當地==合作,發起了一場保護運動。他們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他們的村莊環境就會被摧毀。他們想保存整個村莊的風貌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田野、溝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築,村民們成立了保護協會,每個村莊都採用了國家的合法保護制度。根據這些合法的傳統保護制度,這三個村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
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稱作kumi的互助組織,由鄰近各戶組成,並根據在江戶時期(17-19世紀)就已建立,今天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合作制度進行活動。kumi開展季節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輪流進行,例如砍山路兩旁的草,清除溝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職能。在婚喪儀式以及蓋房或給屋頂上草時則實行另外一種傳統的互助制度,稱為yui或koryaku。
在一個生產能力受到自然條件嚴重限制的高山地區要生存下來,以互助為基礎的社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變發展無疑也受到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精神紐帶的影響。
由於受到合法的傳統制度的保護,荻町、相倉和菅沼這三個村莊才得以充分地保持住它們世代相傳的精神。
中文名稱: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英文名稱: 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國家: 日本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世界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隨著人類所創造的毀滅性力量的釋放,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成為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爭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徵。
中文名稱: 嚴島神殿
英文名稱: 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編號: 313-008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教的聖殿。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致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
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郁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
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視宮島精神為神聖,敬畏之,並作為神來膜拜。主神殿根傳說是佐伯全本於公元593年建造的。因為閉塞的海灣能夠看見神殿,於是人們相信是神選中了這個地方島嶼。
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嚴島神殿的是《日本書紀》,時間為公元881年。它記載有嚴島神殿和其它著名的神殿。在平清盛時代,它成為Heike家族禮拜的地方,約在1168年,神殿建築主體已基本形成,當平家家族的勢力擴大時,膜拜神殿的人也隨之增加了。神殿本身在皇家宮廷中也是知名的,天皇和宮廷里的人都參觀過宏偉壯麗的神殿。在平安 時期,輕松的文化氣氛融入其中。古代日本音樂宮廷舞蹈,也始於這一時期。甚至當平家家族衰落以後,平安時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神殿持續經歷了穩定和繁榮的年代。1207年和1223年,主神殿被大火燒毀,盡管每個殿堂都得以恢復重建,但神殿的布局和級別卻發生了變化。因此,1278-1288年神殿走向衰落。1325年台風摧毀了神殿,而那時的神殿布局保持至今。從鐮倉時代到內戰期間,經過動盪的政治局勢,神殿的影響也逐漸下降。盡管神殿淪落到毀壞的地步,但當毛利基成1555年贏得戰爭並控制嚴島後,神殿重新得到尊敬,庄嚴的神殿再次得到恢復。此外,豐臣秀吉在征服九州後也曾參觀過神殿,並命令在此建立大型的佛祖釋迦牟尼言論的圖書館。
自古代起它被各類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所崇拜以來,神殿被許多人尊敬,並作為獨特的建築設計典範,神殿是日本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存活至今,它又是日本精神的典型。
平清盛是12世紀日本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最初建築為宏偉、壯麗的神殿打下了基礎,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嚴島神殿。這些建築典型的建築布局結合了平安時代(794-1184)Shinden-zukuri的風格。神殿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遼闊,是平安時代最顯著的建築成就。
神殿建築在日本的發展與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有很大關系。神殿大廳描繪出一種祀奉的風格,並奉獻敬意給永恆的山神和其他的自然物。這種結構設置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佳作,令其它神殿望其項背。作為一種美學傳統,它長期為日本服務。嚴島神殿是詮釋日本精神文化的價值標本。
嚴島神殿包含一些建於鐮倉時代的痕跡,與其它神殿相比,這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廣泛多樣,盡管飽經滄桑,它仍舊保留了與平安時代建築較大反差的風格。山海之間、憑空出世。平安時代shinden-zukuri風格的再現,加深了對古代神殿大廳藝術的深刻理解。
嚴島神殿是神道教神殿,因此它是深入到日本文化根源宗教的完整部分。作為文化遺產,它具體表現了與神道教和佛教異同,並從批判的視角提供了日本宗教特殊性格的原由。
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這種方式傳達了文化環境對島嶼整體水平的最高評價。
世界遺產包括嚴島神殿本身在內的方圓431.2公頃的建築,相對廣闊的地區大約占嚴島面積的14%。嚴島是以獨特的目光並通過偉大的設計理念創造出來的,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建築群被確認為世界遺產(17座神殿建築包括嚴島神殿主殿、祈禱殿和附屬殿堂,五層寶塔等),6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寶,11座和3座其它建築物被確認為重要文化財產。
中文名稱: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9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Ⅱ)(Ⅲ)(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中文名稱: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英文名稱: 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❼ 日本文化的文化保留
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能夠完全改變漢文化的少數民族統治者,而漢文化反在日本有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據漢服仿製;日本的音樂、建築保留了大量漢文化(特別是唐代)的精髓,而這些在中國本土卻很少能再看到這些的傳統服飾。
❽ 為什麼日本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這也有一定的兩國歷史原因,中國的歷史車輪在行進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抗戰的爆發,建國的開始,文革期間的無奈,我認為清代末年才是導致這樣的主要因素,清代人民保守貪官污吏的毒害,對封建社會恨之入骨;而日本的天皇制在日本國民心中是「萬世一系」的,可以說是和神一樣的存在,而是日本不是其他黨派治國,在共產黨眼中,傳統禮節以及傳統建築,思想,節日,只要是傳統的東西,在共產黨眼中都是社會主義的毒瘤,應該統統鏟除。所以像梁思成一類的才子才會被批鬥,而致晚年病痛折磨。而那時,日本的天皇政權才剛剛從德川幕府的陰霾中走出,日本國民對天皇是十分擁戴的。從兩國歷史原因就可以看出如題的問題。
日本從唐朝的白江口戰役領略到了大唐的強大,從而排除了21次遣唐使,學習了唐朝上百年,從而脫離唐朝文化,在之後發展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
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❾ 為什麼日本依然完整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首先日本的傳統文化其實與中韓北越差不多,都屬於東亞文化體系。
所以我更習慣稱為東亞文化,而不是日本文化。
日本之所以保留東亞文化體系最完整,我覺得主要是日本人對自身社會的刻意破壞比較少。
日本是個善於學習的國家,但他們的學習都不是以粉碎自身為前提的。
日本的習慣是無論怎麼對外學習,回來後都不打算拋棄原有的東西,盡管存在矛盾也不會用一種新事務去徹底代替舊有的。
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日本在不斷的積累社會隱形財富,日本的社會一直保持了多樣化。
學習越多,新鮮感就越豐富。
相比之下,中國對外來東西的興趣其實比日本人還強。但是中國的對外學習往往不是單純的民間行為,而是絕對化的官方行為。這種學習不可避免是機械式的,為了鞏固一種學習成果,那麼就必須用舊的東西開刀,往往是來了新的就拋棄老的。
結果就如同狗熊掰玉米。
❿ 日本傳統文化為什麼保存完好
日本是個小民族,非常團結,很少有內斗,如我們的文化大革命什麼的,它是個島國,它多次侵略過周邊的國家,除了被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以外,沒有被別的國家侵略過,又經歷了經濟的高度發達,文化古跡比我們保存的好。但是真正意義上,它的文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年輕人很崇洋的,主要是崇美國,它的文字中已經吸收了和還在吸收大量的外來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人整體文化素養較高,是因為從明治維新起日本非常重視教育,時間久了,很多禮貌、遵紀守法就成了習慣,而且代代相傳。我們5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文革中被破壞的太厲害了,要恢復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想法,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