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劃分哪些文化區域

中國劃分哪些文化區域

發布時間:2023-08-06 17:01:06

1. 中國文化區域劃分為哪幾部分

劃分文化區域的方法很多,一般認為有如下劃分:
1,北方文化區域:秦嶺淮河以北的中國所有地區。
2,江南文化區域:長江中下游一帶。包括江蘇安徽的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3,四川文化區域:四川,重慶。
4,嶺南文化區域:包括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在古代也包括越南)
5,閩台文化區域:包括福建,台灣。
6,新疆文化區域:新疆
7,西南文化區域:雲南,貴州。
8,青藏文化區域: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2. 中國的地域文化有哪些,如何區分每個地區

地域文化不同於省份劃分,一般來說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人文習俗,以及當地人的性格都是由地域文化而產生的,比方說吳越文化,分布於江蘇的蘇錫常,還有上海,浙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的人文,飲食,方言都比較接近,所以說雖然不屬於一個省份,但是當地人互相都很有認同感,而我國還有江淮文化,東北文化,巴蜀文化,廣府文化等多個地方。

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不僅僅包含了巴蜀文化,還有雲貴少數民族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和重慶作為代表,當地的方言以西南官話為主,並且飲食風格也是偏向於麻辣,雲南和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比較多,這里的文化也是極其具有特色,當地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服飾也是非常的鮮艷,而再往外面看,還有青藏文化和西域文化,這些地方就包含了現在的西藏,青海和新疆,當地主要以畜牧業為主,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很多獨特的民俗節日。

3. 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幾種類型

中國地域文化區的三級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關東文化副區: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佔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類型是漁獵。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滿族星散其間,在西部大興安嶺地區還分布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在長白山地區有朝鮮族。漢族和朝鮮族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其他少數民族多為漁獵。不同的經濟類型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東北的「二人轉」。
(2)燕趙文化副區:以今河北省為核心,北以燕山為界,西止太行山,東臨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區民族以漢為主,傳統經濟類型以農耕為主。這里的民風民俗粗獷豪放,尚武之風普遍,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豪俠之士。燕趙地區的藝術形式多樣,代表性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吳橋雜技等。
(3)黃土高原文化副區:依託於黃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東抵太行山脈,北界萬里長城,南限秦嶺太白山。此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里歷史悠久,主體民族為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數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留給這里大量的物質文化景觀,今陝西省被稱為「地下文物博物館」,山西省被稱作「地上文物博物館」。這里的民風熱情、朴實,藝術風格高亢激越。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區:核心地帶是今河南省,因位於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稱「中州」。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橫貫中原大地,歷史上它與黃土高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繼黃土高原之後的中國古代又一個政治、文化中心。由於這里長期為帝都所在,因此歷史上曾雲集了許多天下有識之士。本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民風淳厚豁達,少林武功、河南豫劇名揚華夏。
(5)齊魯文化副區:以今山東省為核心,由於春秋時這里為齊國和魯國所在地,故又稱齊魯大地。本區位於黃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業,沿海有漁業。此區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從這里擴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被世人視為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層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講禮數、重義氣的齊魯之地民風特點。山東大鼓、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等是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淮河流域,大體上北界隴海鐵路,南瀕長江,西臨河南、湖北,東達江蘇北部沿海,即今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無論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位於黃河流域,還是轉移到長江下游地區,本區都位於重心區的邊緣,加上這里是自然地理的過渡帶,因此本區文化也帶有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的過渡特點。表現之一,這里的傳統經濟雖以農耕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從旱作向稻作過渡的特點;表現之二,這里的語言也具有漢語北方方言向吳語過渡的特徵。本區為人熟知的藝術形式有鳳陽花鼓、淮海戲、柳琴戲等。
(7)巴蜀文化副區:位於四川盆地,3 000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2 400多年前成都為蜀國王都,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里稱為巴蜀之地。本區雖偏處西南,但是以富饒的成都平原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8)荊湘文化副區(荊楚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東有幕阜、武功諸山與吳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別山與中原分野,南以五嶺為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因此傳統農耕業比較發達。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本區是中國古代的又一個文明中心,也有學者認為它是黃河文明中心擴散後的又一個中心。無論本區與黃河流域文化有何關系,人們都承認本區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對後來本區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戲劇方面,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漢劇、楚劇、花鼓戲、採茶戲等外,民間的歌舞藝術形式也比較豐富。
(9)鄱陽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一帶,以今江西省為主。本區一面對水(長江),三面環山。傳統經濟以農耕為主。本區多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許多風景秀麗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選為聖地,例如廬山和龍虎山。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有弋陽腔,它是中國四大聲腔(余者為江蘇崑山腔、浙江餘姚腔和海鹽腔)之一,其特點是激越奔放。
(10)吳越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沿岸,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雁盪山脈,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布,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傳統農耕發達,是物寶天華之地。本區富庶的經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蘇州園林、西湖美景、雲錦、宋錦、蘇州刺綉、文房四寶等都與富裕的經濟有直接關系。昆劇、越劇是本區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本區戲曲細膩、婉轉、清麗、圓潤的特點。
(11)嶺南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南嶺以南。本區背山面海,歷史上長期位於華夏文化核心地區的邊緣,近代以來本區又處於中外文化交匯的地帶,因而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本區社會和經濟發展起步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區晚,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本區藝術形式中的粵劇、廣東音樂和嶺南畫派最有地區特色。
(12)台灣海峽兩岸文化副區:基本上與今天的福建和台灣兩省范圍符合。本區西部與鄱陽文化副區相連,北部與南部分別與吳越文化副區和嶺南文化副區接壤。盡管台灣與福建文化各有特點,但是從文化淵源上看,台灣與福建文化同脈共祖,至今許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緊緊地聯系著海峽兩岸的人們,例如媽祖信仰。本區多山,適農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山區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歷史上許多文化要素的保留地或「庇護所」,如漢語的古音、高山族的文化。
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為主體,包括今天的滇、黔、桂的一部分。盡管本區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但是其文化綜合體的特點又與東部農業文化區有很大區別。本區是一個多民族分布的地區,文化特點也顯現出眾多少數民族的多元化風格。從物質文化層的起居、飲食、服飾到精神文化層的風俗、信仰、藝術等都能體現這種
3.西部游牧文化地區:
(1)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亞區:大致包括除陝西、青海以外的西北廣闊地區。這里自然環境以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為主,因此游牧是本區的主要傳統經濟類型,在沿河平原和零散的綠洲地區還有種植業、園藝業。本區的藝術特色粗獷、豪放、熱情、開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①內蒙古文化副區
②北疆文化副區
③南疆文化副區
(2)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亞區: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盡管歷史上本區有獨特的發展歷程,但是本區與中原的聯系較與高原南部的印度文化區的聯系多得多。宗教在本區文化各個層面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4. 中國地域文化區

中國傳統文化區的三級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關東文化副區: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佔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類型是漁獵。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滿族星散其間,在西部大興安嶺地區還分布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在長白山地區有朝鮮族。漢族和朝鮮族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其他少數民族多為漁獵。不同的經濟類型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東北的「二人轉」。 (2)燕趙文化副區:以今河北省為核心,北以燕山為界,西止太行山,東臨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區民族以漢為主,傳統經濟類型以農耕為主。這里的民風民俗粗獷豪放,尚武之風普遍,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豪俠之士。燕趙地區的藝術形式多樣,代表性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吳橋雜技等。 (3)黃土高原文化副區:依託於黃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東抵太行山脈,北界萬里長城,南限秦嶺太白山。此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里歷史悠久,主體民族為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數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留給這里大量的物質文化景觀,今陝西省被稱為「地下文物博物館」,山西省被稱作「地上文物博物館」。這里的民風熱情、朴實,藝術風格高亢激越。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區:核心地帶是今河南省,因位於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稱「中州」。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橫貫中原大地,歷史上它與黃土高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繼黃土高原之後的中國古代又一個政治、文化中心。由於這里長期為帝都所在,因此歷史上曾雲集了許多天下有識之士。本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民風淳厚豁達,少林武功、河南豫劇名揚華夏。 (5)齊魯文化副區:以今山東省為核心,由於春秋時這里為齊國和魯國所在地,故又稱齊魯大地。本區位於黃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業,沿海有漁業。此區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從這里擴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被世人視為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層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講禮數、重義氣的齊魯之地民風特點。山東大鼓、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等是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淮河流域,大體上北界隴海鐵路,南瀕長江,西臨河南、湖北,東達江蘇北部沿海,即今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無論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位於黃河流域,還是轉移到長江下游地區,本區都位於重心區的邊緣,加上這里是自然地理的過渡帶,因此本區文化也帶有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的過渡特點。表現之一,這里的傳統經濟雖以農耕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從旱作向稻作過渡的特點;表現之二,這里的語言也具有漢語北方方言向吳語過渡的特徵。本區為人熟知的藝術形式有鳳陽花鼓、淮海戲、柳琴戲等。 (7)巴蜀文化副區:位於四川盆地,3 000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2 400多年前成都為蜀國王都,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里稱為巴蜀之地。本區雖偏處西南,但是以富饒的成都平原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8)荊湘文化副區(荊楚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東有幕阜、武功諸山與吳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別山與中原分野,南以五嶺為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因此傳統農耕業比較發達。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本區是中國古代的又一個文明中心,也有學者認為它是黃河文明中心擴散後的又一個中心。無論本區與黃河流域文化有何關系,人們都承認本區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對後來本區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戲劇方面,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漢劇、楚劇、花鼓戲、採茶戲等外,民間的歌舞藝術形式也比較豐富。 (9)鄱陽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一帶,以今江西省為主。本區一面對水(長江),三面環山。傳統經濟以農耕為主。本區多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許多風景秀麗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選為聖地,例如廬山和龍虎山。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有弋陽腔,它是中國四大聲腔(余者為江蘇崑山腔、浙江餘姚腔和海鹽腔)之一,其特點是激越奔放。 (10)吳越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沿岸,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雁盪山脈,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布,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傳統農耕發達,是物寶天華之地。本區富庶的經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蘇州園林、西湖美景、雲錦、宋錦、蘇州刺綉、文房四寶等都與富裕的經濟有直接關系。昆劇、越劇是本區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本區戲曲細膩、婉轉、清麗、圓潤的特點。 (11)嶺南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南嶺以南。本區背山面海,歷史上長期位於華夏文化核心地區的邊緣,近代以來本區又處於中外文化交匯的地帶,因而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本區社會和經濟發展起步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區晚,傳統經濟類型是農耕。本區藝術形式中的粵劇、廣東音樂和嶺南畫派最有地區特色。 (12)台灣海峽兩岸文化副區:基本上與今天的福建和台灣兩省范圍符合。本區西部與鄱陽文化副區相連,北部與南部分別與吳越文化副區和嶺南文化副區接壤。盡管台灣與福建文化各有特點,但是從文化淵源上看,台灣與福建文化同脈共祖,至今許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緊緊地聯系著海峽兩岸的人們,例如媽祖信仰。本區多山,適農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山區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歷史上許多文化要素的保留地或「庇護所」,如漢語的古音、高山族的文化。 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為主體,包括今天的滇、黔、桂的一部分。盡管本區的傳統經濟類型為農耕,但是其文化綜合體的特點又與東部農業文化區有很大區別。本區是一個多民族分布的地區,文化特點也顯現出眾多少數民族的多元化風格。從物質文化層的起居、飲食、服飾到精神文化層的風俗、信仰、藝術等都能體現這種 3.西部游牧文化地區: (1)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亞區:大致包括除陝西、青海以外的西北廣闊地區。這里自然環境以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為主,因此游牧是本區的主要傳統經濟類型,在沿河平原和零散的綠洲地區還有種植業、園藝業。本區的藝術特色粗獷、豪放、熱情、開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①內蒙古文化副區 ②北疆文化副區 ③南疆文化副區 (2)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亞區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盡管歷史上本區有獨特的發展歷程,但是本區與中原的聯系較與高原南部的印度文化區的聯系多得多。宗教在本區文化各個層面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5. 中國傳統文化區劃分

中國傳統文化區分為三級劃分: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廳帆拍化地區; 3.西部游牧文化地區。詳參: http://ke..com/view/983943.htm 希望樓主用得上。扮羨 追問: 你給的信息我知道,並且很容 易查 到。我希望得到的是一張分布圖,就是一張全國地圖然後在地圖上以不同顏 色標 明了各個區域位置的地圖,如果你有請分享轎慧,多謝! 回答: 呵呵,樓主要的是這個吧!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B4%AB%CD%B3%CE%C4%BB%AF%C7%F8&in=16364&cl=2&cm=1&sc=0&lm=-1&pn=12&rn=1&di=2145099692&ln=158&fr=

希望採納

6. 中國有哪六大文化區系

1981年,蘇秉琦發表《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率先提出中國考古學的區系類型學說。他把考古學文化分成三個層面來理解,即區(塊塊)、系(條條)、類型(分支)。

他把中國大地上的史前文化劃分為六大區系:

(1)、以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地區;

(2)、以晉陝豫三省接鄰地區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3)、以洞庭湖及其鄰境地區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

(4)、以山東及其鄰境為中心的黃河下游地區;

(5)、以江浙(太湖流域)及其鄰境地區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地區;

(6)、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主軸的南方地區。以此確立了中國史前文化發展演進大致的時空框架。

六大區並不是簡單的地理劃分,主要著眼於其間各有自己的文化淵源、特徵和發展道路。且各類型之間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

7. 中國的地域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中國地域文化包括敦煌學、藏學和徽學。

中國地域文化區包括新疆荒漠-綠洲文化、內蒙古草原文化、東北黑土地文化、青藏高原文化、黃土高原文化、華北平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江南水鄉文化、雲貴高原文化、華南媽祖文化。


(7)中國劃分哪些文化區域擴展閱讀

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8. 中國十大文化區及特點

中國十大文化區及特點如下:

1,齊魯文化區

齊魯之地,古稱「海岱」,是因為它以泰山和大海為地理標志。一般說來,齊魯文化具有粗獷古樸、豪爽熱烈的特點。

2,燕趙文化區

燕趙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陝西的中北部地區。都市文化的特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燕趙文化,文化特點具有一定的「正統性」,文化娛樂等方面受宮廷和北京市民文化影響較大。

3,三秦文化區

三秦之地,即今陝西地區,包括甘肅、寧夏的東南部。由於文化中心逐漸向東南轉移,這里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逐漸滯後,原有文化開放性日益減弱,保留了較為傳統的文化心態。

4,三晉文化區

地處中州,各種文化碰撞交流於此,使這里的文化呈現出一種共享性。商業的流動性和因水患、戰亂和災荒引起的人口流動一起,造成這里的人口頻遷特點。

5,楚文化區

楚文化的分布,包括今天兩湖、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以兩湖和安徽的部分為核心地區,淮河流域和鄱陽湖流域等作為其邊緣地區。由於這里以丘陵和江湖為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加上民族文化源流的豐富,使楚文化極具特色,比如文學藝術神奇浪漫、民間生活崇巫尚鬼等。

6,吳越文化區

吳越文化以太湖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上海地區,影響到安徽東部和江西的東北部。以「吳儂軟語」為特徵的吳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構成獨特的語言文化系統,強化了這里的區域文化特徵。文化風格細膩、恬淡、婉轉、雅緻、清新,與北方各區域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

7,巴蜀文化區

巴蜀文化以四川為中心,輻射到陝南、鄂西和雲貴部分地區,由川東的巴文化和川西的蜀文化共同構成。巴蜀文化的風格以熱烈、詼諧、高亢為特徵。

8,其他文化區

嶺南文化區,從較寬泛的意義上說,包括廣東、海南、福建和廣西的部分地區性文化(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文化基本上屬於這一地區的移民文化)。嶺南文化帶有濃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組織和區域性組織較發達,具華洋混合的新文化風格。

東北文化區在遼、金、元、清時期具有濃厚的游獵文化特色,但在不斷與漢族文化融合過程中,在遼東地區形成了農耕文化與游獵文化交融的特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文化區

9. 中國有哪幾個文化大區

這是蘇公的區系類型理論。是將考古學文化分類的理論,即分成區、系、類型三個等級。六區是指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關中(陝西)、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在此基礎上在每個區中在劃分系、再到考古學文化、再到文化類型。透過對考古學文化的分類,蘇公架構起關於文明起源的理論,即古文化、古城、古國,中國文明起源三部曲理論。

閱讀全文

與中國劃分哪些文化區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