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生態文化是什麼

生態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1 05:54:04

1. 生態文化表現形式有哪些

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於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態保護的色彩。生態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1.樹立「生態文明觀」。2.推行「綠色行政」。3.倡導「綠色消費」。4.弘揚「傳統歷史文化」。

2. 什麼是文化生態

一門將生態學的方法運用於文化學研究的新興交叉學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發展的資源、環境、狀態及規律的科學.文化生態學產生於20世紀中期,隨著文化問題的突出和人們對電視、網路等現代媒體生態關系的重視而在90年代以後成為顯學."文化生態"與"生態文化"不同,文化生態學的特點是以生態學為主要方法的文化學,是以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生態學.文化生態學面臨著加快學科建設的任務,它的完善和應用,對於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促進的作用.

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於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態保護的色彩。

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適應新的世界潮流,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通過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的對比,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興趣,有利於資源的開發,保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造福於子孫。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存環境有三,即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文化生態環境主要由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構成。「文化生態」,是指由構成文化系統的諸內、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關系。

文化生態是一個比自然生態更為復雜的系統。她既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包括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既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形成的傳統,又面臨外來文化的沖擊,面臨文化創新的重要課題。文化生態建設既有文化產品硬體生產的任務,更有塑造美好心靈的軟環境建設的任務。

人類區別於其它生物的是,人不但具有自然屬性,同時還具有社會屬性;人不但是自然人,同時也是社會人;人類的居住空間,不僅是一個自然空間,同時也是一個人文空間,帶有鮮明的歷史傳承性和鮮明的民族特性。因此,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外界條件的總和的生態環境,除了生物、非生物、地理和人為因素之外,還包括文化因素。涵蓋生活方式、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民間工藝等方面,還包括富於表徵的內容的聚落形式和建築風格等等。

文化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類生存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又對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生態,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良好的文化生態。文化生態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意義、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對於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質和品格的培養,以及不同民族性格與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人類破壞自己生活的文化生態,割斷生活的歷史文化傳統,其後果可能不像破壞自然生態那樣直接,但卻會深遠地影響到自身的發展。

20世紀是大工業時代,21世紀進入信息化時代和全球化時代,時代的變遷使我們的文化生態也發生了變化。

大工業時代的文化是圍繞著生產展開的,圍繞生產展開的文化比較強調社會意志、團體意志和團體道德,它更多的是為了教化的功能而展開的。在全球化時代和信息化時代,文化是圍繞著消費展開的。圍繞消費展開的文化更多地與休閑娛樂和個人意志的張揚相關聯。

一個國家,商業化對於文化的提升作用是很明顯的,但商業化也容易導致文化的低俗化。低俗化和文化的本質是相背的,低俗化的文化產品不可取。不可排除商業化對傳播文明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歷程中也應該堂而皇之地合理存在,然而,因為商業化是以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從而也會導致文化產品生產者追求受眾群的最大化。有著很強的商業化操作痕跡的文化產品,不追求深度的意義、價值,只是供受眾消費、消遣、娛樂。忽略了文化傳播的精神文明的實質。商業性的大眾文化的傳播大大滿足了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的現代人;而這種滿足的結果又使文化的商業價值得到迅速飆升。兩者相得益彰,互為因果。因為使用「大數法則」滿足大多數人的內容得到優先對待。一切都是追求,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最高的收視率,最高的發行量,最高的點擊率,最終贏得投資商的滾滾財源。然而,虛假的繁榮背後是文化生態的沙化。

文化生態需要平衡。曾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阿瑟•奧肯堅持一個基本立場:社會需要市場,社會必須約束市場;商業之外的各種價值都必須得到保護,以免受到金錢尺度這個潛在暴君的侵犯。

文化是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和世界上其他民族比肩站立的一個最基本的基礎。有人說,中國的電影進入了西方的主流院線。但外國每年有多少大片進來?不要說歐美國家,連亞洲地區,韓國、日本進入中國的文化產品和中國進入他們國家的文化產品,在數量上也不能同日而語。數量說明趨勢。全球化的未來體現在年輕一代,不是我們在影響西方,而是西方在影響我們;不是西方更理解和接近我們,而是我們更理解和接納西方。

好萊塢來了,帶著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來自我們民間的傳統故事《花木蘭》被迪斯尼改編成動畫片,動畫片《花木蘭》很多人都愛看,但是,仔細看過之後,你就會發現動畫片中的花木蘭已經不是中國傳統印象中的花木蘭了,除了視覺形象的東方元素符號之外,她骨子裡是典型的西方女子。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被美國人演繹,它篡改了我們的文化精神。美國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更為關鍵的是,她在潛移默化中侵蝕了下一代,孩子們頭腦中被植入了美國式的思想理念。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篡改完畢推進市場後,我們的年輕一代該怎樣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經典?

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它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商業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他們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造我們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並推向世界。他們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統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應該深刻思考。

不可再生性是文化生態的特點之一。許多傳統風格一旦變異,歷史文化遺產一旦毀損,人居環境一旦破壞,這將是人類文明的損失和歷史的遺憾。這不應該是現代化的結果,而是對現代化的一種扭曲,其損害的將是人類自身。從這一點上來講,保護文化生態的重要性是非常深遠的。

創新是有效的保護。用伽達默爾的話來說就是:「傳統並不是我們繼承得來的一宗現成之物,而是我們自己把它生產出來的,因為我們理解著傳統的進展並且參與在傳統的進展之中,從而也就靠我們自己進一步規定了傳統」。努力組建良好的新的文化生態環境,在揚棄地繼承先輩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更為復雜的社會實踐中,不斷以新的成果來充實其內容、豐富其內涵、增加其要素,甚至重組傳統的功能結構,使之成為具有嶄新形態的、與我們的時代相適應並反映歷史走向的新傳統,從而把傳世之寶與現代新觀念聚合,並轉化、升華為現實的巨大凝聚力和內驅力,使深厚的歷史底蘊揮發出濃郁的時代氣息。

3. 生態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於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1.樹立「生態文明觀」。2.推行「綠色行政」。3.倡導「綠色消費」。4.弘揚「傳統歷史文化」。

4. 什麼是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來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4)生態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提出了優、節、保、建四大戰略任務。

一是優: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節: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是建: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5. 何謂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背景: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嚴峻形勢,十八大報告在第八部分強調:「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即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約束趨緊,二是環境污染嚴重,三是生態系統退化。

意義: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十八大報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建設生態文明,昭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意味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也是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

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同志結合新的實踐需要,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加豐富、更加系統、更加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若乾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1、作出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

2、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

3、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

4、探索環境保護新路。

5、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6、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6. 什麼是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來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6)生態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提出了優、節、保、建四大戰略任務。

一是優: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節: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是建: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7. 生態文明有什麼內涵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來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生態文明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首先強調以人為本原則,同時反對極端人類中心主義與極端生態中心主義。極端人類中心主義製造了嚴重的人類生存危機;極端生態中心主義卻過分強調人類社會必須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動。

生態文明則認為人是價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另外,在可持續發展與公平公正方面,生態文明也與當代社會主義原則基本一致。

8. 什麼叫生態文化

生態文化
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於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態保護的色彩。

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適應新的世界潮流,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通過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的對比,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興趣,有利於資源的開發,保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造福於子孫。

什麼是旅遊文化?
由於目前世界各國學者對「文化」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導致了對「旅遊文化」 的不同認識和解釋,它的內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討的階段.總的來說,我國學者對旅遊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種類型:

1、旅遊文化是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人類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與旅遊活動緊密相關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有的學者還進一步指出:「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廣義的:舉凡旅遊路線、旅遊途中、旅遊景點上一切有助於增長旅遊者文化知識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二是狹義的:舉凡一切能夠使旅遊者在途中舒適、愉快並能提高旅遊文化素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這兩個旅遊文化的概念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前者,我們要求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後者,我們要求加速旅遊事業的現代化.」(陳遼《弘揚優秀文化,加速旅遊事業現代化》)

2、旅遊文化,是旅遊主體、旅遊客體和旅遊媒介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結合,而是旅遊主體(旅遊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遊客體(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旅遊媒介(旅遊業的文化意識和素質)三者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具體地說,「潛在的旅遊者由於受到旅遊動機的沖擊和旅遊客體的吸引,在旅遊業的介入下,實現了旅遊,在旅遊過程中產生歡快愉悅的心理狀態和審美情趣,這種心態和情緒是旅遊三要素中任何一個要素都沒有的,這就是旅遊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馮乃康《旅遊資源與旅遊文化》)因此,旅遊者處於旅遊文化的中心位置,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顯示出來的特殊的欣賞取向、審美情緒、心理狀態及其文字、形象的記載、構成了旅遊文化的主要內容.

3、旅遊文化是旅遊生活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旅遊這一獨特的社會現象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它是由旅遊者與旅遊從業者在旅遊活動共同創造的,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旅遊者或旅遊服務者在旅遊觀賞中或服務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

這三類定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旅遊文化的本質屬性.我們比較贊同「旅遊文化是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這一定義,因為它表述簡潔明了,內涵具體,包含的內容也很寬廣,避免了把對旅遊事業有用的文化知識排除在外的消極後果.在這一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旅遊文化表述如下:旅遊文化是人類過去和現在創造的與旅遊關系密切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凡在旅遊活動過程中能使旅遊者舒適、愉悅、受到教育,能使旅遊服務者提高文化素質和技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

9. 什麼是生態文明詳細含義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

(9)生態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閱讀全文

與生態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