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的文化有哪些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詞。多元和開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徵,是海派文化精華所在。
1.上海的建築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造就了中西並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風格獨特的「世界建築博覽會」;
2. 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形成了本鄉本土的「申曲」(滬劇)與國劇京戲、越劇、淮劇等地方戲,以及來自域外的話劇、芭蕾舞等百花爭妍的「大聯袂」;
3. 上海的音樂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由鄉土氣息濃烈的「紫竹調」、「梅花三弄」,吹來了喜氣洋洋的「廣東音樂」、喧騰激越的「歡慶鑼鼓」、回腸盪氣的「二泉映月」,以及來自歐美的交響樂、銅管樂、管弦樂;上海的書畫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但傳承、光大了傳統中國書畫的風骨,出現了被稱為「海派」的「海上畫派」,而且使發源於古希臘的雕塑藝術和來自文藝復興發祥地佛羅倫薩的油畫藝術在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4. 上海的飲食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但薈萃了展示域內川、粵、京、魯、江浙、淮揚等地特色菜系、傳統名點和茶酒文化的館堂樓肆,而且匯聚起散發著歐美情調、各國風味的西餐館、咖啡廳;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中不僅保存並革新著傳統節慶、吉凶禮俗、民間藝技、武術健身、收藏集古等彰顯中華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納並發展著隨歐風而來的交際禮儀、歌舞娛樂、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婚喪嫁娶等異域風情……
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於揚棄,追求卓越,勇於創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⑵ 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城市文化底蘊評判標准,歷史積淀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城市文化底蘊的排名是公眾對城市文化底蘊評價標準的反映。研究發現,歷史文化積淀等因素仍然是公眾評價城市文化底蘊的主要標准,這也是成都之所以被公認為最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的重要原因。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應該是包含歷史的、社會的、教育的多重因素的綜合體現,而非某一指標的單獨支撐。成都除在歷史積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外(文物遺跡多、三國古都),還聚集了眾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發達、文化氣息濃厚。
文化成都更有時尚活力
為了更加深刻、形象地刻畫出城市的文化底蘊,零點咨詢將排行的城市進行了擬人化特徵分析,城市價值觀上的差異在城市擬人化特徵上也有所體現。記者看到在擬人化測評中,成都、北京、西安與上海都會給人留下靚麗、健康、進取、勤奮和幸運的印象,但與北京和西安大方、敦厚感不同,成都顯得更加時尚和現代。這表明成都這個現代化的城市,除了在歷史文化方面的優勢外,更以其優美的城市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緊跟時代發展的現代氣息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並不斷作為其城市文化底蘊沉澱下來。
文化底蘊的內涵是人或人群所秉持的長期積累下來的獨特地域性文化。因此從「底蘊」二字上看,文物古跡、民俗傳統等歷史文化的沉澱必然是城市文化底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從「文化」上看,文化有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之分,那麼歷史文化積淀也就不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全部。所以公眾才會認可上海這樣一個現代文化積累豐厚且對國內現代文化傳播作出重要貢獻的城市,成為國內最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
⑶ 上海有哪些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
在上海能體驗歷史文化風貌的景點非常多:
1、外灘+外灘源,萬國建築群見證著上海被領略過的過去,浦江對岸的陸家嘴高聳的建築群象徵著上海經融中心的現在;
2、1933老廠房,中華藝術宮,外灘美術館,徐家匯濱江+美術館,這幾個景點都屬於比較藝術,能體現上海藝術歷史的地方;
3、上海影視樂園,完美還原了老上海建築風貌,其中有60年代的南京路,純凈版的馬勒別墅,弄堂小街,依萍跳河的外白渡橋等等,非常值得一去;
4、南翔古鎮+古猗園 ,朱家角,練塘古鎮,七寶老街,龍華寺,靜安寺,下海廟。上海也算是有部分江南水鄉的特色,如果想在離市區近點的地方體驗,可以去南翔或者七寶,遠一點的推薦朱家角,還有就是市中心的寺廟也是別具一格。
⑷ 老上海文化風土人情濃重的是哪裡
老上海文化風土人情濃重的是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又稱「小東門」,地處上海市黃浦區老城廂,也就是小東門城門所在地。由於歷史原因,城門沒有被保留下來,但是老城廂環城的9扇門仍深深刻在上海人民心中。上海老街所在的小東門地區,原是上海對外貿易、小商品交易的重要場地,見證了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
歷史意義:
走進上海老街,彷彿回到了100年前上海的繁華集市。這條豫園商業旅遊區內風格獨具的,集旅遊觀光、購物消費、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多功能特色街。
歷史上曾以廟前大街為名,匯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錢庄、金店、銀樓、酒肆、茶館、戲樓、商行,一直是連接十六鋪和城隍廟、豫園地區的人流走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沿街人文景觀使其擁有豐富的商業文化底蘊。
⑸ 你覺得上海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城市嗎
上海古代經濟中心與現在不同,而是在4000年前成陸的松江(今天的上海市區原為上海縣,是松江府底下的一個縣城,並不是小漁村哦)。早在古代便有了"買不盡的松江布"一說,同時屬於經濟文化發達的江南地區,跟蘇州、杭州、南京、洛陽、西安、北京比可以說文化底蘊不如,但絕對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文化底蘊還是不錯的。
然而上海的文化登頂是近代,近現代兩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滄桑巨變,上海是它完美的縮影,大量近代作家在這里發出一個覺醒民族的咆哮。在民國時期,上海同時兼具經濟、文化(大量文人學者、一些高等學府)、政治(南京官員娛樂常至上海)中心的功能。
上海絕對不缺少文化底蘊,你要找那股江南的味道,可以去松江探訪小橋流水;要探秘中國的近代篇章,上海則是不二選擇
⑹ 上海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地方
從多倫路一直到衡山路,都是上海著名的幾條馬路,那裡沉澱了百年老上海的歷史,濃郁的文化氣息、名人故居、海上舊里,都讓我們對此流連忘返~
行走路線:多倫路→山陰路→魯迅公園→靜安寺→衡山路
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是上海的一條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貿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背靠內環高架、輕軌明珠線,動靜相間一里有餘。
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文學地位,而名聞遐邇的公館咖啡(遺址)、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更使多倫路成為海派建築的「露天博物館」;從瞿秋白、陳望道、趙世炎、王造時、內山完造到景雲里、中華藝大、上海藝術劇社,名人故居、海上舊里,積淀成今天多倫路上濃厚的文化氣息,使人流連忘返。就沖這些夾雜了無數名人名字的簡介也應當去參觀一番呀。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是一座漂亮的花園洋房,安靜地隱藏在路邊的院子里,我走去門口探頭探腦之時已經是中午12點多了,大門也已鎖上。門口赫然寫著上午開放時間到12點,下午是一點還是兩點才再開放的,可是又不想等,於是厚著臉皮按了門鈴。
一位大叔應聲而來,雖然已經是午休時間,可仍是很和善地開了門讓我進,把館內的燈光打開,並且8塊的門票又讓我省成了5塊的學生票呢,裡面很多史料陳列,一點點仔細看過去,大叔還細心地為我一個人開了入口處的電視屏幕播放背景資料給我看,當時感動得要命,——誰知道這種一個人的展覽館我之後還遇到了好幾個呢。
全部細細看完了,後面又來了一個同樣是獨自一人自遊行的女孩進來參觀,我跟在里間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中飯的大叔道了謝先離開。
復前行,路邊見到指示牌,於是跟著拐進後面的里弄,又買了五元的學生票入場去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又是除了兩位中年的女工作人員之外,我是全館唯一的遊客。
對於30年代的這個革命文學團體,我並沒有什麼了解,可能也就僅限於魯迅的那一篇《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所談的五烈士(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五位左翼革命作家,於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上海龍華)事件了。看過了展覽,才真的意識到原來這些作家都是在多麼年輕的時候就被殘忍地結束了短暫的生命,尤其有一點印象的是,原來胡也頻就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丈夫。
我一個人在寂靜無聲而清涼的小樓里上下,只有木樓梯的點點咯吱聲作和,心想這一棟樸素的小樓,也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或許這就是上海的歷史底蘊的由來了。
左聯的展覽里多次提到了公館咖啡,這是左聯成立之前成員們多次聚集籌劃的所在,而後來我在街尾所見的已是只剩了一塊牌匾標示此處原為公館咖啡。至於那與魯迅先生交好的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先生在上海開立的內山書店,也只是如今一家工商銀行門口的一個牌。
⑺ 上海人文精神有哪些
上海,簡稱「滬」,有「東方巴黎」的美稱,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南的吳越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上海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建築類的弄堂文化、外灘建築群、廟宇的文化;生活類的習俗、節日、嫁娶、飲食、方言的文化;藝術文化類的滬劇、浦東說書、滑稽戲等上海傳統文化,帶你了解一個老上海的風情。
上海話又叫上海方言、上海閑話,俗稱滬語,是主要分布於上海市區的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上海話有哪些文化歷史?常用的上海話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上海方言】
上海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文化。那麼上海都有哪些節日習俗呢?本文為為你盤點了上海的所有節日習俗大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上海節日】
上海如今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國際都市的水平,很多的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沖擊,婚俗文化也是如此,上海結婚習俗具有中西結合的特點,既有中國特色,想要在上海踏入婚姻殿堂的你,應該要了解一下【上海嫁娶文化】
上海位於我國長江三角洲,是一個沿江濱海的城市,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鄰近江湖密布,全年盛產魚蝦,市郊菜田連片,四時蔬菜常青,物產豐富。正是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人文歷史,所以形成了上海獨有的飲食文化。【上海飲食文化】
海派文化誕生於上海,但是上海的本土文化並不完全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本質上是上海的城市文化,糅合了以江南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歐美的外來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交融後形成的上海城市文化。【海派文化】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在寺廟文化特色方面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寺院廟堂,是供著祖宗神佛著名歷史人物便於世人瞻仰祭祀的地方。那麼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寺廟,上海的廟會文化是什麼樣的?【廟宇/廟會文化】
中國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那麼滬劇發展後有哪些藝術特色呢?【滬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