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區文化牆的意義有哪些
文化牆是以倡導文明、宣傳公益、健康運動、綠色環保、宣傳新城市文化、推動城市品牌建設以及幫助城市提升 品牌形象為己任。把牆景美化作為支持城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一項行之有效的載體,與改善美化城市街景結合起來。把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描繪和諧、文明、人文、藝術的城市風景線。
文化牆(文化景牆)林立的高樓,滾滾的車流,紛雜的色彩……趨同的現代元素令人渴望於找回城市的個性。尋覓中,我們發現唯有文化才能賦予一個城市獨特的氣質。文化流淌於城市的歷史,散落於城市的街巷,浸潤於城市的民俗。
傳承中國孝道文化,唐語磚雕二十四孝文化背景牆展示牆面,為弘揚孝道起到了積極的左右,唐語磚雕二十四孝不僅圖案精美,而且工藝精湛。城市建起"文化牆"熱潮澎湃,營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風尚。
文化讓城市充滿內涵,文化使城市風情萬種。文化牆人們苦於為城市文化尋找空間,何不啟用閑置的圍牆?美麗的圖畫和精緻的文字將使這些圍牆神采飛揚,成為彰顯個性,傳播文化的新興載體--文化牆。它摒棄無章的塗鴉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藝術
也許你揮不出鏗鏘有力的書法,也許你描不出五彩斑斕的畫面,也許你譜不出沁人心脾的旋律,也許你舞不出柔美輕盈的步伐,也許你刻不出巧奪天工雕塑。但,你可以擁有隻屬於自己的海市蜃樓。
2. 什麼是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建築物質財富和建築精神財富的總和。
建築文化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產生的一大物質內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靚麗風景。是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不斷作用的產物。
在不同的時代,建築文化內涵和風格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地域,建築文化也完全不同,例如,中國北方的建築文化風格就與南方不同。
在不同的半球位置上,也體現各種建築價值觀的區別,例如東方和西方建築風格就不一樣。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建築文化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具有神秘,浪漫的藝術精神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多樣性的表現形式。
在藝術上深刻的藝術精神內涵和豐富的藝術形式進行了完美結合。民主的就是世界的「傳統」與「現代」,「傳統"與」科技「相結合,等的有機結合傳統文化的開發,繼承與發揚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發現,還要我們不斷吸收國外的文化,與國內先進文化相結合。這些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建築文化是社會總體文化的組成部分,建築物是建築文化的載體,它裝載著人類、社會、自然與建築之間相互運動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綜合就是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本身是廣義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同時建築也是其它文化的容器,是其它文化的綜合反映。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時代性和層次性不可避免地會對建築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建築文化既是社會總體文化在建築活動中的體現,同時也是建築活動對社會文化的反饋,兩者是相互促動、同時發生的。
建築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文化」是對「文化」這個屬概念的限定,是一個比「文化」的外延更窄然而內涵更豐富的一種概念。
建築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號文化的綜合反映。它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它也具有歷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等特性。例如,同是住宅,北方平原多是四合院,黃土高原有窯洞,東南有江浙民居,福建有土樓。在同一岷江河谷的羌寨和藏族的民居也有很大的不同。
3. 居民小區文化生活的概念是什麼
你好]一、小區文化
��文化是一定社會制度和經濟形態的產物。文化一方面具有思維慣性作用,束縛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先進的文化又是改革和創新的先導。這就是我們哲學命題所說的反作用。小區文化實際上,按我的理解也是小區文化的一部分,小區文化應該是小區管理處與業主之間創造的一種互動的整體性的社區氛圍,並非單純指一些娛樂性的群眾活動。如同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樣,對這個群體里的所有人均起著渲染和影響作用。隨著觀念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接受了買房子是買70年生活方式的觀念。而這種生活方式最直接體現於小區文化中——積極、健康、向上的小區文化反映了小區的生命力,關繫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不僅可以增加業主對樓盤的忠誠度,而且堅定潛在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小區文化所包含的內容也日益豐富,包括物業的建築風格、社區規劃、綠化、配套設施、地段、發展商的策劃、業主社會地位、物業管理服務和社區活動等等。一個小區文化氛圍和格調的形成,與整個小區設計、開發、銷售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關,也只有在建築設計、物業管理、營銷及廣告方面都要有一個整體的以人為本的思路,才可能體現出物業和業主的特色。滿足人性中對文化的追求。照顧到人們對於所居住物業的精神需要、進而形成小區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格調。
��同時,小區文化的建立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種高雅的小區文化的形成,是發展商,管理機構及業主、住戶共同努力的結果。並且在小區文化這一園地中,發展商及管理機構更多是個園丁的角色,小區文化的基本載體是全體業主、住戶。他們的生活模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等最終決定了一個小區文化的面貌。
��那麼,搞好小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有何意義呢,筆者認為有這么幾點:
��一是通過小區文化的建設,可以增強住戶對居住區的歸屬感。市場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物業管理企業在注重高水平服務的同時,也應不斷加強小區文化的「感情投資」,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增強住戶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二是以小區文化架起小區文明的「橋梁」。物業管理應以優質服務、文明家庭、文明居住區等系列社區活動,將居民的實際利益、思想感情與住區文明聯系起來,架設小區精神文明的「橋梁」;把小區內各種職業、性格的住戶和社會團體,形成一條以居住區為依託、共同為居民服務、發揮各自功能的紐帶,既建立良好的社區秩序,也促進了居民身心健康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形成奉獻愛心、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氣。
��三是有助於物業管理企業鍛造品牌與核心競爭力。小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對於提高小區的檔次、形成小區的格調均有重要作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形成高檔次高格調的小區文化氛圍,才有可能吸引高層次的業主,而擁有高層次和高品位的人群,既是強有力的潛在消費群,同時又可以提高小區的格調。相得益彰,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如果我們可以在各社區內建立起一種良好的氛圍——住戶與住戶之間以及住戶與物業管理者之間彼此能夠良好相處,相互關懷,把社區看作為自己的大家庭。那麼這樣一種既有整體的統一性,同時每個小區又有著自己獨立特色的、和諧、融洽的社區氛圍,將會成為物業管理企業品牌的重要附加值。
��四是在銷售渠道中,業主介紹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它的成功率頗高。但是如果想要擴大通過此途徑的銷售量。必須在業主中建立良好的口碑。所以,只有業主住得舒暢、舒心、滿意,才會成為不盈利的中介機構。而讓業主住得滿意,除了業主購樓時的一切外部因素(地段、交通、環境、設施等)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社區的氛圍和格調,這就通過小區文化活動的組織體現出來。
��五是小區文化工作是我們為業主提供的一項重要的增值服務、一所物業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和文化底蘊,會使該物業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給物業注入一種強大的文化內涵。而這種文化內涵將成為物業的「靈魂」,成為該物業的特有標志。文化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當這種無形資產轉移到物業之中,就會帶來物業的增值。
��二、小區文化活動組織及創意
��一要關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業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年齡、性別、個人愛好各不相同,各不同社區之間業主的社會層次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類型物業的小區文化開展應有所側重,要根據業主的實際需求來開展活動,不能強求一律。在活動形式也要做到豐富多樣,關注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
��二要注重參與性。所有活動都應考慮盡可能增加業主的參與性,如果組織的活動不符合業主的興趣,參與的人很少,就失去了組織小區文化活動的意義。所以,活動的組織應以業主為參與主體,且在形式上可以充分調動業主的積極性。
��三要娛樂性、文化性和宣傳價值並重。對於小區業主來說,活動的舉行並不需要有什麼重大的政治意義,輕松愉悅的感官享受才是參與的目的。所以,活動在策劃和組織時需做到健康、娛樂性強,並且要和社區的整體文化氛圍相符合,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文化價值。同時,只有活動本身具有良好的宣傳價值,才能夠吸引足夠的關注,達到宣傳小區文化品牌的目的。
��四要傳統化+創新化。在一個小區的小區文化活動策劃中,要將一些活動固定為習俗。這樣才能給業主和潛在消費者一個印象小區:小區的小區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永不落幕的。如:元宵燈謎會、重陽登高、新春晚會、少兒夏令營等。
��但同時也需要根據具體環境、社會風尚和業主需求不斷策劃一些形式新穎的活動,以保持業主對我們小區文化活動的期待和關注。
��五要注重節假日的活動及氛圍營造。在一些大的節慶期間和長假期中,如春節、國慶、暑假等,業主的空閑時間相對較多,還可能會有一些非常住業主回來度假,此時業主對社區的關注程度較高,此時應在小區內積極營造假日的文化氛圍,如節日祝賀等,還應組織相應活動來豐富業主們的假期生活。如以少兒為主體的暑期活動,還可以解決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三、小區文化與企業文化間的聯動
��1、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企業意識教育的微觀文化體系,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華和凝結,目的就是要在企業中形成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其核心是企業價值理念,作用對象則是企業全體員工。
��一旦企業的價值觀變成企業員工共有的價值理念,企業的內化控制無疑就會加強,員工也會以共有的價值觀念為准則來自覺監督和調控生產、經營和日常活動,企業的內聚力、向心力和能動力,還有對外的發散力就會增強。如果企業的每個成員都工作在相互信任、相互溝通、平等向上的環境中,素質得到提高、智力和潛能得到激發,人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將人力優勢轉化為智力優勢和生產優勢,很顯然企業在競爭中將會獲得全面優勢。
��2、物業管理行業的企業文化特殊性
��由於物管企業的特殊性,企業文化在該行業也有著明顯的特點。物業管理屬於服務行業,其產品就是服務。產品質量的好壞實際就是服務質量的好壞。而這些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產品」的交換以人為載體實現,因而在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行為和沖突:一方面是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產生的;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者之間的差異造成的。這些沖突,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價值觀沖突。要協調好服務者和服務接受者(業主或客戶)的關系,物業管理企業應該有一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和理念,這些方法和理念要和企業的經營發展相結合,同時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內部的群體意識,具有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對內可以約束員工行為,使之更加規范合理,同時由於其對外的發散力,也為物管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
��3、小區文化與物業公司的企業文化應相互關聯、相互滲透
��一是企業文化作用於小區文化。物業公司的員工在某種意義上也同樣是社區的一部分組成。在服務過程中,他們的服飾、言行舉止、服務過程以及營造的氛圍都會傳遞給物業使用人,而且這種發散是動態和靜態的結合。好的企業文化無疑會帶來好的「生產」過程和好的「產品」,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傳遞了好的企業文化,讓業主(客戶)感受到了物管企業的服務意識,營造了很好的親和氛圍,一定程度緩解了企業在實施物業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如置身於這些企業管理的小區或物業,管理人員的言行舉止、精神風貌、服務態度、待人接物、裝束設備,以及物業管理企業營造的獨特氛圍,如與物業配套的各種標識、小品等,人們從中都能感受到濃烈的企業文化特點,而這些事實上也同樣是小區文化的重要構成。
��二是企業文化與小區文化同是物業管理企業品牌的重要組成。物業管理企業的服務品牌是其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的物化,是企業經營理念及企業文化等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經過長期的物業服務實踐積累而形成的。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文化」已被推崇至一個非常的高度。物業管理工作中倡導的文化觀念,是一種源於企業文化和小區文化,又高於企業文化和小區文化的大文化概念。通過在企業內部和所管理的社區中進行循序漸進的文化建設,可以規范、影響物業管理企業公共關系鏈條中組織與個人的行為模式,發揮文化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激勵功能,最終實現物業管理企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作為物業管理企業,我們應當認識到,企業的文化行為必須與企業的市場競爭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緊密地聯系起來,從營銷的角度來審視自身的文化行為,把文化上升到企業經營和市場推銷的層面。同時,使企業文化與小區文化相互協調與融合,並促使二者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在小區文化中提倡人文關系,通過科普文化、環境文化、休閑文化、視覺文化、網路文化等的營造,為社區成員提供商品味的文化服務。
4. 小區物業豐富的文化活動有哪些
1、文化類活動有:看書,讀報,學習唱歌、樂器、畫畫、書法,下棋,英語角,徵文比賽等。
2、體育類活動有:廣場舞,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登山、趣味運動會等。
3、藝術類活動有:卡拉OK比賽,文藝演出,微電影大賽。
4、分享類活動有:分享生活經驗、廚藝、健身方法、防詐騙技巧等。
5、政策學習教育類活動:學習黨和國家的新思想、新政策、道德講堂。
意義: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和諧幸福企業。河北建新建築集團致力於建設和諧社區、幸福家園,關注服務細節,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為廣大業主提供親情化和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為業主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
通過「睦鄰文化節」、「中秋文化節」、「奧運火炬巡遊社區」、「中華傳統文化大講堂」、「百家餃子宴」、「百歲老人生日宴」、「趣味運動會」、「消夏晚會」、「美食節」、「書畫交流」、「非物質遺產進社區」、「音樂節」等活動,加強鄰里互動,促進社區和諧,營造濃郁的幸福家園氛圍。
5. 居住文化有什麼特點﹖
新居住文化十二個特徵
居住文化」是一個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體.它既包括物質的硬體,又包括知識、精神的軟體,是人類在居住范疇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長足進步,引致我國在居住文化方面發生了傳承文脈與開拓創新相結合的新的飛躍.反過來,新的居住文化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改變著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準.所謂「居住改變中國」,就是這種反作用的高度提煉.
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新居住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具體體現出以下12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一)人居環境生態化
我國傳統民居歷來注重生態環境.新居住文化在繼承這個傳統的同時,又依託於發達的現代科學技術,把生態理念的實踐不斷推向新的高度.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先是「節資、節能」理念的建立,從而引發了「綠色建築挑戰」的實踐創新行動.後來,又向深度和廣度挖掘拓展,形成了「生態」理念,並建設了一批「生態」、「綠色」、「健康」住宅小區,使居住環境的整體性、根本性、系統性、科學性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深度.當前,由於發現一些住宅小區簡單地把「綠色」等同於「綠化」,「美觀」等同於「景觀」,而尚未涉及到「生態」、「綠色」、「健康」的深層次、多角度的科學內涵.於是,又產生了「生態量化」理念,著手研究制訂小區環境的生態量化指標和其評價體系.
(二)住區布局分散化
我國正在向城市化國家大踏步前進,去年的城市化水平已達40%.這是一個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關口和關鍵時刻.處理得當,城市就能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處理不當,就會留下許多城市化後遺症.
許多城市已經開始採取「開發新區——松動舊城——進而改造舊城」的科學發展模式.採用「開發新區——松動舊城——進而改造舊城」、把居住區分散到城鄉結合部和近郊區的發展模式,既可以避免城市化前期人口大量涌到城市中心;又可避免城市化後期因人口大量遷出中心區而造成城市中心區空洞化.從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化和城市發展路子.
一部分城市居民在郊區居住、到城區上班(有的論者將此稱為「郊區化」),成為新居住文化的一個鮮明特徵.
(三)住區規模大型化
住區布局分散化以後,城鄉結合部和近郊區成為住宅開發的首選之地目.目前,這些地帶的大型住宅區比比皆是.象金地公司在南翔即將啟動的開發項目,佔地達2100畝,告竣以後將在南翔出現一個擁有2萬居民的新城.這種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人口集聚和造城運動,是新居住文化的重要表現.它迅速地改變著城市的格局和社會的空間形態,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四)建築結構高層化
鑒於我國人多地少,城市建設用地尤其緊缺,居住向空中發展勢在必然.居民從小平房、大雜院到住高樓這種生活方式即居住文化的巨大變化,已逐步從過去的懼避心理轉變為響往「一覽眾山小」、眼界開闊的高層住所.
(五)造型風格多樣化
住宅造型是居住文化的重要體現.過去的住宅往往是造型呆板,千篇一律的「火柴盒」.現在隨著住宅商品化的發展,建築造型日趨多樣化,百花齊放,琳琅滿目,各領風騷.
(六)功能配置合理化
人們對住宅的要求,已從過去的著重解決有無問題(生存型)逐步轉變為解決優劣問題(享受型),要求以舒適、健康、實用、安全為目標,對住宅內部功能區進行優化和細化配置,合理分配各功能區的面積,以及私密性的保障等.目前,住宅的功能分區越來越細,每套住宅己從六個空間格局(卧室、起居室、餐廳、廚房、衛生間、陽台)增加到八個空間格局甚至更多,如增加了電腦房(書房、工作室)、儲藏室等.特別是動區和靜區的分隔,避免了互相干擾的煩惱.對入口、起居室、餐廳等禮儀空間和卧室等私密空間的設計,也精益求精.主卧室不僅要放在開敞、舒適度好的位置,而且還將其空間細分為睡區、坐區、衛生區和壁櫥區.根據人性化的要求來進行功能空間的細分和組合設計,已成為造精品、創品牌的有效途徑.
(七)室內裝修普及化
對住宅進行不同擋次的裝修,已逐漸成為時尚.
(八)庭院景觀園藝化
新開發的住宅小區繼承了我國民居帶私家花園的傳統居住文化,使我國作為園林大國的傑出造園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使我們的居住環境實現了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理想.許多住宅小區已成為城市的靚麗景點.
目前的許多住宅小區,或展現中國園林的神韻,或引入西方園林的異彩,或中西兼用,將中國園林的精巧融入歐陸園林的開闊之中,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新居住文化的內涵.
(九)服務設施信息化
寬頻網進入了小區、電子保安設備普及.日益完善的信息服務設施,使許多住宅小區不僅為居民創造了既安全又開放、信息靈通、通訊便捷的生活條件,同時也提供了居家經商等等的辦公條件.
(十)社區氛圍親情化
許多小區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商都花大力氣來營造充滿著「家庭親情、鄰里親情、物業服務親情三位一體」的小區氛圍,使我國尊老愛幼、親親睦鄰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重放異彩.
近年來,一種既區別於一般的住宅小區,又區別於單一的老年住宅小區或老年公寓的「親情社區」已現身於新居住文化之林.這種「親情社區」是以維系和增進家庭親情為主、老年住宅和普通住宅混合布置、兩代或多代人同住一個住宅小區、一個住宅樓、但各有各的獨立的生活空間、可合可分,從而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努力追求住宅人性化、充溢著人文關懷的新型社區.這無疑是適應我國老齡社會到來的一種新居住文化.
(十一)住宅產權私有化
住房制度改革以後,大部分公有住宅都賣給了原住戶,每年新開發的商品住宅90%%以上是賣給消費者個人.居民的置業意願空前高漲,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一個突出部分.
(十二)物業管理社會化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以住宅和居住環境的維護保養為中心任務的專業化物業管理,為住宅使用壽命的延長和住宅財產的保值、增值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以上羅列的新居住文化的十二個「化」,還很不全面.而且這個所謂的「化」,也不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那種「化」,只是表示了一種發展趨勢.這是需要說明的.
新居住文化還方興未艾.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必將繼續有力地推動新居住文化的培育成長.今後我國居住文化發展的主題仍然是傳承文脈與開拓創新相結合.
6. 什麼是社區文化社區文化的內容
社區 文化 是社區成員精神活動、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那麼你對社區文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社區文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社區文化的簡介
社區文化是社區的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實質上是地方文化的具體表現。表現為不同社區的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服飾、飲食習慣等的差異。同時,社區文化又是某一特定區域內各種文化的融合。
最突出的是城鄉社區文化的差異。一般說來,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傳統的鄉村社區,居民有著大體一致的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行為規范等。
居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觀念傾向於保守。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的城鎮社區,特別是大中城市社區居民之間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現多種多樣的差異,較易接受先進的思想和現代的文化觀念。在社區控制方面,傳統的鄉村社區能以非正式的規范來控製成員的行為。
城市社區則採取用正式的規范並通過專門機構來約束越軌行為。著眼於社區文化及其特點的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社區探究法。
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一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徵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 教育 、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徵、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
社區文化的特點
1、地域性
2、群眾性
3、實用性
4、分散性
社區文化的類型
1、社區文化的內容系列
2、社區文化的單元系列
3、社區文化的年齡系列
社區文化的功能
1、娛樂和健身功能
2、認知和育智功能
3、傳承和整合功能
4、審美和創造功能
社區文化的特徵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於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區文化對居民的素質影響力越來越明顯。一是價值導向性。加強社區精神要素的質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於促進人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二是情感歸屬性。對本社區和人群集合的認同、喜愛和依戀等心理感覺,對於人們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很大幫助,也有利於其社會化的正常進行。三是行為引導性。在社區發展中,社會凝聚力不斷增強,因此,任何背離社區文化的行為必然會遭到社區居民的反對,這對人們行為無疑是一種約束力,四是教育實踐性。社區教育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區文化的內容
視覺文化
物業給業主的第一印象,應該使業主產生歸屬感。開發商在規劃時就應有所考慮。物業管理企業接收後,應將小區的標志系統全面統籌設計,做到和諧統一,有章可循。為了使來訪客人方便到達目的地,應在主要路口設立美觀簡明的交通導示系統。
環境文化
物業管理小區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影響著業主的居住和生活質量。因此,環境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小區文明整潔、環境質量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活舒適便捷、形成環保意識。物業管理企業應大力倡導環保意識,定期舉辦樹木領養、我愛我家等活動,培養業主自律意識,從而養成愛護環境、關心家園的良好習慣。
行為文化
在社區內,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如文化節、歌詠比賽、晚會、 體育運動 、趣味沙龍、郊遊等,把分散的業主們組織起來,增強社區凝聚力。把尊老愛老作為一個重點,增進老年人交往和交流,增進業主間的感情。同時,物業方面可創辦文明業主學校,實施業主教育計劃,開輸家政、書畫、園藝等學習班,提高業主文化修養。
制度文化
物業企業應該有很規范的 規章制度 ,這樣才能保證管理服務水平的高質高效,進而得到廣大業主的認可。
精神文化
利用各種紀念日、重大節日,組織宣傳小區的精神文化,如新年升旗儀式、“三八”婦女座談、“五四”青年志願者服務等。
而廣東省物業管理協會李卓章副會長則認為社區文化分為三部分就可以了:管理文化、服務文化和社會公眾文化。管理文化主要從物業管理企業角度區分,主要包含企業理念、員工管理系統、制度文化、公眾識別文化等幾個方面;服務文化主要是講物業管理企業如何為業主服好務的;社區公眾文化是指社區內組織的一些公益活動。
節慶文化
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聯合下發文件,啟動了本屆社區文化節。半年多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宣傳文化部門的積極組織實施下,各市和部分縣相繼舉辦了分會場活動,廣大社區群眾積極參與,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社區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全省包括各級各類演出活動達500場,演出劇(節)目1000個,舉辦書畫攝影展覽150場次,參與人員達5000人次,觀眾約700萬人次。在各地舉辦分會場活動的基礎上,本屆社區文化節主會場系列活動共有四大板塊:一是文藝匯演,二是書畫展覽,三是理論研討,四是讀書活動,可以說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一是文藝匯演。從10月18日晚開始,省上從各市分會場選拔的5台優秀劇(節)目將在人民劇院進行主會場演出,其中包括18日晚的開幕式《三秦紅艷艷》、19日晚的音樂歌舞晚會《三秦金燦燦》、20日晚的小品曲藝晚會《三秦喜洋洋》、21日晚的秧歌·鼓舞專場晚會《三秦熱騰騰》和22日晚的閉幕式·頒獎晚會《三秦亮閃閃》。參加演出的文藝節目多為社區題材,內容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真實地反映了社區居民新的精神風貌和社區建設的新變化。
二是書畫展覽。10月19日至25日,在陝西省藝術館舉辦“展我才藝 愛我社區——第二屆陝西省社區文化節美術書法攝影展覽”,開幕式定於10月19日上午9:00舉行。本次展覽共展出美術、書法、攝影作品150多件,都是從各市選送的數百件作品中精選出來的。這些作品生活氣息濃郁,風格朴實無華,洋溢著真情實感,體現著時代風貌。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強烈感受到我省城鎮社區藝術人才濟濟,蘊藏著巨大的藝術創造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城鎮社區的新變化、新面貌、新風尚。
三是理論研討。10月19日下午14:30在省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舉辦第二屆陝西省社區文化節社區文化理論研討會,將對我省社區文化建設的目標、路徑及相關保障 措施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交流,進一步分析社區文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明確“十二五”乃至今後十年,我省社區文化建設的思路和方向,為我省社區文化建設做好充分的理論准備,為相關政策的出台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這次社區理論研討會共收到來自基層的理論 文章 94篇,對這些文章,我們將組織專家進行認真閱讀,並進行評獎。部分優秀論文要在研討會上進行交流,並編輯成冊。
7. 社區文化建設是什麼內容有哪些
城市社區 文化 ,作為一個城市社區的靈魂,研究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和需求。下面是我整理的社區文化建設內容,歡迎閱讀。
社區文化建設內容
社區文化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條件下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社區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公眾制度、文化環境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
社區文化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形態而存在,這種形態既可以是物質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具體來說,社區文化可以包括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環境文化
社區環境是社區文化的第一個層面。它是由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維護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結合,是社區精神物質化、對象化的具體體現。它主要包括社區容貌、休閑娛樂環境、文化設施、生活環境等。通過社區環境,可以感知社區成員理想、價值觀、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
如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設施可以充分體現社區關懷、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社區理念。當然,怡人的綠化園林、舒心的休閑布局、寫意的小品園藝等都可以營造出理想的環境文化氛圍。現在很多社區積極導入環境識別系統(CIS),用意也基於此。
(二)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也被稱為活動文化,是社區成員在交往、娛樂、生活、學習、經營等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通常所說的社區文化都是指這一類的社區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實際上反映出社區的社區風尚、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範式等文化特徵,它如社區之“手”,動態地勾勒出社區精神、社區理想等。
如“中國城市文明第一村”深圳市蓮花北村的物業管理者——萬廈居業公司,自1994年以來,就在該小區組織開展了300多場大中型社區文化活動,涉及娛樂、健身等各個方面,如廣場交響音樂會、 元旦 千人舞會、 重陽節 文藝匯演、趣味家庭運動會、 游泳 比賽、新春 長跑 等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生活、娛樂、交往、學習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與社區精神、社區價值觀、社區理想等相適應的 規章制度 、組織機構等。它們對保障社區文化持久、健康地開展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業管理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另一類是社區的公共制度。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社區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區價值觀、社區道德准則、生活准則等。
如獎罰分明可以體現出社區的嚴謹風格,規勸有加可以體現出社區的人性感悟,條分縷析可以反映出社區的細膩規矩等。為保障社區文化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現在很多小區物業管理部門都成立了專門社區文化部,負責社區文化活動建設工作。社區文化部在引導、扶植的基礎上成立各種類型的社區文化活動組織,如藝術團、協會、表演隊等,同時還對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規范。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社區文化的核心,是社區獨具特徵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社區精神、社區道德、價值觀念、社區理想、行為准則等。這是社區成員價值觀、道德觀生成的主要途徑。
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都屬於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這里,特別將那些指向性強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動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設的范疇,如社區升旗儀式、評選文明戶、學雷鋒演講等。由於精神文化具有明顯的社區特點,所以往往要多年積累,逐步形成。
社區文化的內容一、社區、文化和社區文化的概念
(一)社區
1887年,法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將人類群體分為兩種類型,即社區和社會。社會是社會共同體,以目的、利益、契約以及距離為基礎;社區則是生活共同體,以地域、意識、行為以及利益為特徵。
此後,社會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給社區下過不同的定義。據社會學家1981年的統計,已達140多種。韋伯、杜爾凱姆、齊美爾、沃思、帕克、帕森斯、阿莫斯等對社區都發表過具有代表性的論述。在這些定義中,社區被描述成群體、過程、社會系統、地理區隔、歸屬等等,其中共性的因素有地域、共同聯系和社會互動。
參照社會學家的定義,結合居住區的情形,從物業管理的實際出發,我們所說的社區是指區域性的社會,是在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具有一定人口和建築規模,能滿足人們的日常文化需要,憑感覺能夠感覺到的具體化了的社會。
社區作為一定的地緣性群體和區域性社會,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1)地域要素。指為城市幹道所分割或自然界限所包圍,具有生存發展的硬體設施、相對獨立和穩定的地域。
(2)人口因素。指由一定規模、數量、分布狀況和類型構成的人口。
(3)結構要素。社區由一些群體和組織所構成,如家庭、鄰里、商業、學校、醫院、民間團體、政府機關等。
(4)社會心理要素。群體對個體的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心理取向。社區成員對本社區具有歸屬感,產生參與群體的集體意識和行為。
社區可以劃分為農村社區、集鎮社區和都市社區,此後提及的社區主要是指都市社區,即在現代城市裡,具有一定共同利益關系的人們,在同一地域內共同生活的有機體。
它具有鮮明的城市特點,如地域的獨立性漸趨模糊,居民需求對外部的交通、通訊和服務有更強的依賴性,人口密度調整適當,年齡結構老化,社區管理機構多元化,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增強,等等。這些特點要求城市社區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穩定功能和發展功能。
(二)文化
社會科學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含義上往往也是最含糊不清的。“文化”和“社區”一樣,定義繁多。據統計,有代表性的定義達340多條。
“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意指經過人類耕作、培養、 教育 、學習而發展的各種事物或方式,是與大自然本來存在的事物相對而言的。1871年,愛德華·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首次將文化作為一個中心概念提出,並把文化表述為“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魯伯和克拉克洪等將文化定義為“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樣式系統,其中既包含顯性樣式也包含隱性樣式”。
《大英 網路 全書》將文化分為兩類:一類將文化等同於“總體的人類社會遺產”;另一類“是一種淵源於歷史的生活結構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為集團的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集團的語言、傳統、習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以及它們在物質工具和製造物中的體現。
文化概念有多種外延不同的涵義,但可以作一個最基本的區分。廣義上,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產和精神財產的總和;狹義上,文化僅指精神層面的內容,像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禮儀、制度等。
從上述定義出發,文化顯現出三個基本特徵:
(1)文化與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並激勵和限制行為的結果。
(2)文化是後天習得的,可以繼承,生生不息。
(3)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
(三)社區文化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於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一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徵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徵、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該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為了方便論述,我們將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界定為: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區成員在社區 社會實踐 中共同創造的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理解社區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所構建的。
(2)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成果。
(3)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生活方式或樣式。
(4)社區是社區文化的生存地、生產地和傳播地。
從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概念出發,可以管窺到社區文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1)社區文化有著濃郁的企業化色彩。社區管理者主觀推動,企業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物業管理對小區實施一體化管理之後,物業管理企業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創造者與傳播者。
(2)社區文化建設有潛在的功利性。物業管理企業藉此推動物業管理,節約勞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區文化旨在改變問題住戶,創造理想住戶。
(3)社區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徵。社區成員以效率和效能作為衡量與評價日常生活的標准,對事件的處理不太強調鄰里個人感情,而以利益為基本准則。人們講究實效,講究實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視實實在在的好處。社區成員的人格往往呈孤獨的、冷漠化的態勢。
(4)社區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種開放性一方面表現為社區文化的手段對社區外的依賴,另一方面則表現為社區成員對域外各種文化的吸納。同時,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除了因年齡、素質、興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區文化的內外撞擊有很大的關系。
社區周邊文化設施建設編輯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近年來政府一直強調文化惠民工程的進度要加快。
緊跟著為了響應號召許多組織、機構開始重視起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中孚泰文化集團提出的“劇院社區化”就是一種通過改建、新建社區周邊的舊廳堂建築來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工程。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這需要更多的人來重視。
社區文化建設物業管理一、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系
有的學者認為,現代社區成員典型的心理徵候就是孤獨與焦慮。生活在現代都市的現代人類,很容易患上人際關系淡薄這一“現代都市症”。這一病症,像一堵無形的圍牆攔截了社區成員間的溝通與融洽。
而物業管理是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它的自身特點又決定了溝通和配合是優質服務的必備前提。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深圳等物業管理發達的城市基本上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辦法,出現了像“一手抓物業管理,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萬廈—蓮花北”物業管理模式。下面就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系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的互動
現代城市住宅區與傳統的住宅區性質不同。舊住宅區分布散亂、住房狹小、配套不全,住戶工作單位劃一,同質性程度高,集體色彩使私隱難以實現;現代城市住宅區規劃有序、環境良好、配套齊全,既有獨立的私人空間,又有交往的公共場所,住戶來自各單位各行業,異質性程度強,住戶更具獨立色彩。
住戶間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礙。業緣關系重於地緣關系,住戶間“關上單元門,個人顧個人”,忽視人際間的交往,繼而引發集體觀念鬆散、社區關懷淡薄等不良徵候。而物業管理是物業管理企業受物業所有人委託,依據物業管理 委託合同 ,對物業的房屋建築及公共設備、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並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
物業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發揮物業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並為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創造整潔、文明、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和增長。物業管理的產品主要是服務,而服務是以勞務量來衡量的。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就是充分優化人、財、物等經營要素,盡可能減少或節約勞務量的輸出,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無法節約、必須輸出的絕對勞務量之外,怎樣盡可能減少相對勞務量是物業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標。
減少相對勞務量的一個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住用戶的大力配合和深層理解。如果服務對象隨意高空拋物、亂丟垃圾、踐踏草地,甚至人為地攀折花木、損壞設施,那麼,物業管理機構勢必事倍功半。相反,如果住用戶恪守公約、遵守公德、鄰里相親、互助友愛,甚至主動維護公共秩序和社區環境,物業管理單位就會事半功倍。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減少相對勞務量這一管理目標呢?除了企業自身深挖潛力、提高效率之外,社區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社區文化建設搞好了,會增強住用戶之間、住用戶與管理者之間的感情,加強鄰里之間的團結,達成服務主客體之間的共識,形成管理者與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種理想的管理與服務的環境下,管理單位自然會省心省力、省時省物。所以董日臣先生說“社區文化實際就是管理藝術,一種減少勞務量的藝術”。
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那麼,物業管理單位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區文化建設就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形成了物業管理的中國特色。1997年頒布的《深圳市物業管理考核評比標准》明確規定:“社區文化必須有制度,有設施場地,有活動記錄,有專職或兼職人員,有相當數量和實效的活動。”這一舉措,更加引導並促成了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物業管理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整合
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實行社會化、一體化管理之後,物業管理企業一方面成了多個產權單位、產權人的總管家,另一方面也為政府各管理職能部門找到了一個社會總代管。原來那種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體制和多個管理部門的多頭為政局面,演化成物業管理企業在授權范圍內實施社會化管理,其中就包含社區文化的組織與服務;同時,物業管理企業為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務水平,勢必不斷滿足住用戶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物業管理以人為本的全方位服務和以鄰里相親為主旨的社區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社區文化建設首先經歷了一個從住用戶的自覺到管理者的自覺這樣一個過程。社區文化需求是社區居民物質生活改善、環境需求不斷滿足以後的必然結果。居有定所、衣食無憂,社區文化活動就會在社區成員中自發地產生。社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出現社區文化,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關鍵是對這種自娛自樂的社區文化活動如何加以扶植,加以引導,加以整合。物業管理企業因為特殊的身份與角色,凝聚社區成員文化關注的目光,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實踐者。
如前所述,物業管理企業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主觀上是為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創造品牌,提升競爭,但客觀上卻形成了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改變了以往群眾文化都由政府文化部門一管到底的局面。有人預言,當標准化服務如ISO9002等在21世紀形成物業管理同質化以後,文化的競爭將是最激烈的競爭,文化服務的水平將最能體現物業管理企業的水平,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管理工作中必然會將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層次予以高度重視。
物業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總代管的地位自然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社區文化建設的責任。人的一生有2/3的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的,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影響是深刻的、持久的,對社區成員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等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物業管理企業不加引導,聽任消極的、頹廢的、虛無的精神氛圍彌漫開來,不僅對社區而且對整個城市會產生不良的影響。8小時之外最能體現社區成員的精神真我,沒有掩飾、沒有遮攔,這種情況下最易放鬆自我約束。正是這種現實因素,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起教育人、提高人的重任。
社會的需求、住用戶的需求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自身需求的高度融合,使得社區文化建設從深層的建構中浮出水面。這冰山般潛在的管理動力和恆久深厚的服務附加值,使得社區文化成為社區精神的載體,成為物業管理的維系力量,成為一種社區認同的象徵,而這種認同、參與,已導向一個充滿道德秩序和協作關系的新型社區。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功能
社區文化建設愈來愈為社會、社區成員及物業管理企業所重視,因為社區文化有其特殊功能,這種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為引導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娛樂功能、激勵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導功能
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的取向具有引導作用,使之符合社區理想和目標。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既表現為對社區成員個體的思想行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表現為對社區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起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一個社區的社區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會建立起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准。如果社區成員在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上與“標准”產生不符的情況,社區文化將發揮引導作用,使之與標准相符合。當然,這種導向是潛移默化和自覺自願的,是主動認同基礎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蓮花北村倡導的“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尊老從自己的家庭開始”等等,對社區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二)約束功能
約束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社區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設上。為了加強對社區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通過營造社區特有的文化氛圍,制訂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來維持社區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使社區居民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產生一種自我約束作用,從而保證社區文化健康、穩定地發展。群體意識、社區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造成強大的使個體從眾化的群體壓力和動力,使社區成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產生行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區成員在共同目標、利益和信念的基礎上,通過共建機制,使社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集聚、凝結的社區合力和整體效應。社區文化猶如粘合劑,把社區內的成員“粘合”在一起,社區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使他們從生疏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社區文化將使他們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使他們樂於參與社區的事務,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社區的繁榮作出貢獻。
(四)娛樂功能
娛樂功能是指社區文化能起到給人們的消遣提供一種輕松、舒適的環境的作用。人們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區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區為他們提供了場地。社區居民在緊張繁忙的一天工作中會感到精神倦怠,身體疲勞。社區文化活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輕松、愉快和舒適的環境,使他們從勞累和壓力中解脫出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並以飽滿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勵功能
社區文化能使社區成員從內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和進取的精神。這種激勵表現在正面的引導而不是消極地滿足需求,表現在內在的引導而不是表面的推動。例如,在社區住著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人士,他們中有些人由於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對生活和生存產生厭惡心理,為使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標,有必要讓他們多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使他們重拾信心,積極面對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區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現是解決精神方面的社會問題。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動,只能用科學道理和事實加以解釋和糾正。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必然伴隨有拜金主義、自私自利、以權謀私、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造成社會污染。加強社區文化,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則能夠凈化社會環境,改善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下一頁更多精彩“社區文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