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

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

發布時間:2023-08-09 04:05:36

『壹』 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鑒定要點

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距今約5000至6000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下面就看看紅山文化玉器鑒定要點是什麼吧!

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 左右 ,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並向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

紅山文化玉器鑒定

結合各地考古報告和出土的實物對比顯示,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從玉料、雕工、器形、紋飾、沁色和用途六個方面來鑒別。

1、玉料:紅山文化玉器一般採用遼寧岫岩軟玉,礦物成分主要為粗細不均結晶狀透閃石,玉料偏青或偏淺黃色,也有黃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為蠟狀光澤,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澤。由於粗結晶岫玉的質地較軟,內部結晶體構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場上的很多仿紅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過色,但是看起來比較自然,皆原因於此。

2、雕工: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一般簡單的透雕比較多,多採用打窪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用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製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紅山文化玉器的鑽孔一般分單面鑽孔、雙面鑽孔和傾斜對鑽三種方式,每種鑽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跡。單面鑽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狀;雙面鑽孔一般呈腰鼓狀或稱蜂腰狀,孔洞呈兩邊大中間小的不規則模式;傾斜對鑽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對鑽兩個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稱之為「牛鼻穿」,方便用於縫綴飾物。以上所有孔洞的邊壁上都可看見螺旋打磨痕跡,古樸自然。而現在仿古者功利心強,沒有古人那種用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磨製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現代電動工具痕跡比較明顯,古味盡失。

3、器形:紅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較小,器體扁而薄,邊緣多成斜坡尖刃狀(玉豬龍、C型龍除外),大型器物幾乎不見,更無陳設器,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那些紅山文化大型人頭獸身、粗重厚大的擺件都是現代人所主觀臆造的。

紅山文化玉器還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為瓦溝紋打磨而出各類造型,大多邊緣磨成扁而薄的刃狀,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麵,沒有任何紋飾打磨的痕跡。如勾雲形器、玉龜等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這樣的。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雙面工且無正反之分,可想而知,這些必假無疑。

4、紋飾:紅山文化的玉器紋飾都比較簡單,常用的紋飾就是簡單的瓦溝紋或陰刻線,一般用減地陽起的方式表達。勾雲形佩和玉臂飾等器形多用瓦溝紋,而且所呈稜角一般都為奇數而並非偶數; 其他 的則是在表現眼部和背部上使用減地陽起的方法進行雕刻。現在市場上一些紅山文化玉器要麼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麼在不同器物上胡亂臆造紋飾,跟實際常理不相符合。廣大收藏愛好者切莫圖造型紋飾新穎之快,受他人之騙。

5、沁色:紅山文化區域內經考古發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兩種。石棺墓一般在遼寧朝陽市境內較多發現,土坑墓多出現在內蒙古赤峰一帶。由於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結合粘土夯實而成,一般保存性較好,不易滲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墓處在氣候環境比較乾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一般土壤成分嚴重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紅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較完好,只有極少數玉器出現雞骨白現象,大多玉質還呈原色,蠟狀光澤。現在很多收藏家以為年代越久遠,玉器越受沁嚴重,這恰恰給了許多仿古者可乘之機,大肆偽造。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謂的紅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發黑就是發紅,為了表現出玉質,還把玉器拋光得很亮,但是紅山文化是沒有呈玻璃光澤的玉器,至今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實例,廣大玉器愛好者們千萬要注意。

6、用途:考古發掘報告顯示,紅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於墓葬,所謂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豬龍、勾雲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於紅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據研究,這些墓的主人應為原始社會首領或者部落巫師,在原始社會這兩者有可能為一個人,而從他們墓里發現的大量穿孔玉器,則是縫綴在衣物上的。

編輯總結:關於紅山文化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鑒定要點的相關信息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哦,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貳』 紅山文化分布熱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

文化源流

紅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國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學術界大致有五種意見:

一、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統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變體;

二、紅山文化繼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紅山文化很可能是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響之後產生的新文化,含有細石器和仰韶文化兩種因素;

四、紅山文化是這個地區獨具特徵的一種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時受到其它文化影響;

五、紅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轉折點。

五說並存,各持己見,後者的認識比較符合實際,考古學揭示泥質陶、彩陶、壓印「之」字紋夾砂陶、石器、細石器共存,是紅山文化獨具的特點,龍題材是紅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一「族徽」性的花紋圖案從紅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它的晚期。

文化關聯

東北文明起源100萬年前吉林前郭王府遺址,而後4、50萬年前的廟後山文化、2、30萬年前的金牛山、鴿子洞文化,5至1萬年前的青頭山人、榆樹人、安圖人、哈爾濱人、前陽人等古人類,9000年前的海拉爾扎拉諾爾人,7000年前沈陽新樂下層文化,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縣長新南山遺址、遼東半島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爾西沙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開流文化、饒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長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遺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時代遺址、西遼河紅山文化,東北文化薪火相傳,是後來形成的商族、肅慎、東胡、穢貊(扶余、高句麗)等東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

研究進展

2014年10月16日,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通過對紅山文化人塑像進行研究和對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居民人骨進行鑒定,初步可以認定分別生活在距今6700年前至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先民為亞洲華北人種及傳統的西方政治學中的蒙古人種(西方在19世紀把黃種人均定義為蒙古人種一名,並非狹義蒙古族人)中的華北人種。

牛河梁遺址女神廟出土泥塑頭像等多個「紅山文化」人物塑像都具有共同的面部特徵,即方圓形扁臉、額部平緩、眉弓不顯、眼窩淺、鼻樑低平而短、顴骨突起、唇薄而長,整個面部較平,起伏不大,具有蒙古人種面部特徵。考過學家認為,著名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居民顱骨的體質特徵為較高的顱形、狹額、寬闊扁平的額面部等,屬於亞洲蒙古人種。

現已發現上千處紅山文化遺址,超過30件「紅山文化」人物塑像。從人物塑像和墓葬中的陪葬品出土位置看,「紅山文化」先民頭發挽成發髻,女性頭部有頭箍發飾和飾帶等;男性頭戴冠,耳垂下戴耳飾,玉玦飾在耳上,玉珠穿繩墜於耳下,脖頸部飾項飾,手腕上套有玉鐲,腰部有帶狀皮索束腰裝飾,足下穿半高腰平底靴。具有典型華夏文明早期的特徵。

『叄』 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黑色玉器是什麼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匯處的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

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3)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擴展閱讀

這件形狀像 「C」字的玉龍,成為許多雜志的壓題照片,成為華夏銀行的標志,更成為紅山文化的象徵。

也許是龍的神靈,也許是巧合,「C」形龍聞世之後,紅山文化玉器陸續出土。紅山地區還出土有哪些有意思的玉器呢?關於它們的故事,我們就從牛河梁開始講起……

牛河梁是燕山支脈努魯兒虎山南麓的一組山坡台地,在綿延起伏十幾公里的群山之中,有一條被俗稱為牤牛河的河流穿山而過。因此,牤牛河兩旁的山樑得名為牛河梁。

『肆』 紅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什麼玉

紅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玉豬龍。

玉豬龍是我國古代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玉豬龍是紅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玉豬龍作為一種古老的玉器造型,它是玉文化升華的產物,是龍圖騰崇拜結下的碩果。

玉豬龍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它是一種蜷體玉龍,肥頭大耳,嘴和鼻子前部平齊,鼻樑上帶有明顯的皺紋,特別像豬頭,軀體捲曲無足像蛇身,首尾相連,可謂亦豬亦蛇,

同時龍體捲曲呈「C」形,剛勁有力,顯現騰雲駕霧的動感,就把豬和蛇結合起來,出現了豬首蛇身龍的形象。

豬,最早出現在4000萬年前。強健的野豬性格暴躁,喜好單獨行動。敢於與獅、虎爭斗,且能時常佔得上風。即使現代獵人也常用「一豬二熊三虎」來形容它們的兇悍。

而遠古紅山文化時期的紅山原始氏族人也具有神獸般兇悍善斗的性格,在作為敬神的玉豬龍造型上,也留下了這種心靈許願結構的模式,使藝術化了的形制與紋樣,給佩帶者因佩帶這個神物,而服務於原始宗教,並成了擁有崇高權力地位的神化了的人。

所以,玉豬龍的形象,實質上不僅僅是視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半獸半神的動物崇拜,形成人與神靈兩者之間彼此的溝通,而得到神力庇佑的滿足。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玉器,而是凝結我們祖先的情感和信仰、智慧和理念的神奇法寶。我們應該用一種虔誠的眼光來欣賞它,以一種真摯的情懷來品味它。

(4)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擴展閱讀: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4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起,在遼西北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及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魯爾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14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共同簽署了《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備忘錄》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1971年,紅山文化碧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伍』 玉的鑒別方法

玉的鑒別方法有顏色區分、手感觸摸、對光觀察、形狀比較、看結構、聽聲音、拈比重

顏色區分:

鑒別一塊玉石的好壞,我們要看它的顏色,顏色要漂亮,目前最討好的顏色是鮮綠色(嬌綠),雖然最上品的顏色是深綠色,但是綠色過深,又讓人覺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綠色反而在價格上不及鮮綠色來的高。顏色的均勻也與價值成正比。整塊都是綠色的玉與只有部分綠的玉,價格就差了好幾位數字;顏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關系,顯眼處的一點綠自然比分布在邊緣的綠更加討好。


玉的護理方法:

1.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曝曬因為強烈的陽光,會使玉石分子體積增大,從而影響到玉的質地和色澤。

2.避免與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雖高,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裂,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出裂,其實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

3.忌化學劑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學物品越來越多,這些化學劑會給玉石帶來一定的損傷,例如各樣洗潔劑、肥皂、殺蟲劑、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如若不小心沾上,應及時抹除後清洗,不要讓它對玉石產生損傷。

4.盡可能避免灰塵、油污日常玉器若有灰塵或污垢的話,宜用軟毛刷(牙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於玉面,應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

5.佩掛件最好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6.新購玉件一般也應在清水中浸泡幾小時後,用軟毛刷(牙刷)清潔,然後用干凈的棉布擦乾再佩戴。

7.玉佩等懸吊飾物,要注意系繩是否牢固。應經常檢查系繩,每1-2年要更換系繩,防止丟失或損傷心愛的寶物。

8.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清洗,按上述方法清洗後要干布擦拭至有光澤即可。

玉的發展史:

史前時期。

(1)公元前6000年前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出土了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

(2)公元前5500年前查海文化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西南約2.5公里處,約現存面積1萬平方米。出土了玉斧等器物。

(3)公元前5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該時期出土玉器品種有璜、玦、管、珠、餅、丸、墜等,多系小件裝飾品。由於當時人們製作玉器經驗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備,再加之藝術欣賞能力較低,製作不規整。一般僅採用琢打磨光,器形較簡單,器身多不飾紋飾。

(4)公元前4000年的馬家濱文化

馬家濱文化因浙江嘉興縣馬家浜遺址而得名,與相距不遠的河姆渡文化為截然不同的兩支文化。先民們已製造出玉,呈圓形,周邊有一缺口,用以夾在耳邊作為婦女的裝飾,稍晚又出現了玉璜。玉磺呈半環形,兩端各鑽有小孔,可系繩掛於胸前作為飾品,可以推測,那個時候,先民們已有了一種朦朧的愛美的意識。

(5)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這個時候的墓葬均有各種玉器發現,多為生產工具和裝飾品。

(6)公元前3800年前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崧澤文化早期玉器基本延續了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風格,所見器型仍較單調,以玦、璜為主,但玉鉞等突破裝飾品范疇的新器形也偶有所見。

(7)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

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占鰲頭。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8)公元前3000年前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紅山文化出土了批量玉器,而且多以動物造型為主。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是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中的「c」型玉龍,被喻為「中華第一龍」。

(9)公元前3000年前西坡遺址(仰韶文化晚期)

西坡遺址位於靈寶黃帝鑄鼎塬聚落遺址群,這是黃河中游地區時代最早的成批出土玉器。

(10)公元前2600年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緻的玉件而倍受關注。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

(11)公元前2200年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以中國甘肅為中心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於1924年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所發現。

先秦時代。

(1)夏代

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一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度。河南偃師二里頭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前所知的二里頭文化玉器,就是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態。玉器主要種類有生產工具有玉斧、玉鏟、玉城;裝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綠松石飾、嵌綠松石獸面紋鋼飾牌;禮儀器有戈、鈾、圭、刀、牙灣、柄形飾等。

(2)商代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其宗法禮制十分完備,玉器已成為帝王壟斷的珍寶,品種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飾及陳設用玉器。這些品種以禮器、圓雕人物最為珍貴,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為最上。圓雕動物及容器,僅次於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人物、動物圓雕工藝難度大,又具有寫實的藝術特點,能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面貌。

(3)周代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

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漢代。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不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並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游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上萬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萬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陸』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6)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柒』 紅山文化論文

紅山 文化 是我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這一古老而內涵豐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區,其中遼河流域是其發祥地。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紅山文化論文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紅山文化論文篇1

淺談紅山文化玉器製作工藝

摘要:紅山文化玉器是西遼河流域史前玉文化發展到鼎盛階段的代表,在這一時期玉器的製作工藝也日漸成熟完善。紅山的先民們在製作玉器方面已能成熟掌握切割、琢磨、圓雕、 浮雕 、透雕等基本 方法 ,同時還能成熟運用雙面雕、鑽孔、掏膛、鏤空、線刻、拋光及裝飾技巧。根據玉器結構及其表面所保留的加工痕跡考察。紅山文化玉器在切割和雕琢中運用了旋轉性工具――砣具。這一通過砣片旋轉研磨進行加工製作的工藝,即使在今天仍被普遍運用,是製作玉器的一個重要工具。

關鍵詞:紅山文化;玉器;製作工藝;砣機

紅山文化玉器古玉屬於東北玉系統,質地為陽起石或透閃石,硬度較大,在當時沒有如現在一樣的高硬度金屬工具的條件下,加工如此堅硬的石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代加工玉器的主要手段是碾玉,即將金剛石放在旋轉的砣上,利用摩擦力使其成型,然後琢磨,爾後才可成玉器,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在玉器的製作過程中,碾磨和琢磨是不可缺少的製作過程。所謂碾磨又叫“光亮”、“拋光”,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制的鏈子,磨玉器的粗糙部位,使其平整。並通過應用氧化烙等一些化學粉劑原料作介質,使玉器顯露出光潔、溫潤和晶瑩的質地。琢磨也是加工玉器的重要手段。因為玉石特別堅硬,必須用鐵制圓盤――砣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沖、壓、勾等工藝一點一點地琢磨而成。制玉工藝品最早是源自石工藝之中的,並且承襲了磨製石器工藝,是隨著玉、石的分化逐步演化而來的,但是應晚於玉石的分化,如果玉石分化是從舊石器時期人們選擇石料開始的話,那麼制玉工藝與炻器工藝分化就應該從新石器時代磨製炻器開始。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工藝主要有直接打擊法、砸擊法、間接打擊法三種,與制玉工藝聯系較少。“磨製工藝,是把炻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鋒,並把石材磨製成型,這在炻器的製作上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進步。”①磨製石器工藝過程:

(1)切割。將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狀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壓擦,從兩面切成溝狀,然後切斷。

(2)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水磨,磨光滑。

(3)鑽孔。用石鑽、骨錐、木桿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鑽。可見,磨製石器工藝是通過切割、打磨、鑽孔三種工已藝完成的。這三種工藝完全被早期制玉工藝沿襲下來,在這一時期玉石分化也已經完成。制玉與制石工藝雖已開始分化,但並未完全脫離,這很可能是由於石玉匠還同在一個作坊內工作的緣故。紅山文化有大量玉器出土,這些玉器體現了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玉器製作工藝。

玉器製作步驟主要包括:

(1)切割成材。紅山文化的先民們製作玉器的過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術,使器物大致具備要加工的形狀,經過切割後形成玉材,形狀已基本規則整齊。

(2)打磨加工。紅山文化先民們在製作玉器的過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將玉料進行近一步加工,使邊緣稜角變得圓潤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3)鑽孔。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已熟練掌握了管鑽孔技術,並且在鑽孔後還要對孔邊緣鋒利的楞進行打磨和處理,使鑽的孔既規整又達到圓潤光滑的效果。

(4)施加文飾。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文飾,對玉器施加文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刻線和研磨。刻線一般用來表現動物的頭部和鳥的羽翼。

紅山文化玉器上的另一種裝飾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種很淺的瓦溝狀文飾。這種紋飾主要用於對較薄片狀的玉器如勾雲形玉佩、玉璧飾等進行裝飾。由於瓦溝狀紋具有深線起伏隨形體而變化及瓦溝的深線、寬度勻稱的特點,並且它能隨著光線照射度的變化和器物的擺動時隱時現,所以更宜表現玉器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雖然制玉工藝與制石工藝在製作上有很大的相同之處,但兩者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區別,既拋光工藝。如前所述,磨製玉器大多都會運用拋光工藝,使玉器表面比炻器細膩整潔。制玉工藝從制石工藝中分離出來是由於制玉工具砣機的出現,這一新式工具的誕生給制玉工藝帶來了一場空前的革命。

紅山玉器的製作工具主要是砣機。砣機即磨玉機,明代人稱之為“琢玉機”,清朝時被稱作是“水凳”。在玉器製作的整個過程中,琢玉的工具砣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玉工具中最重要的得力工具,這一工具將制玉工藝推向琢磨玉器的嶄新階段,它標志著制玉工藝徹底從制石工藝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工藝。

紅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雲形器、扉楞、孔、刃狀邊、勾形飾。如玉龍,高26厘米,斷面直徑2.3至2.9厘米,板材30×28×2,其底面積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②“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這些只有用陀機才能做到。砣機是在什麼時候被發明的,這是我國玉器史上長期爭論並且很難統一的一個問題。

如國內趙汝珍認為砣磯發明於原始社會:“至唐虞之時用玉尤為繁多,制玉亦見精良,改用陀磨而不全用手工藝矣。”③夏商周時期出現青銅砣機,是一種跪式結構,高約30至50厘米,一手拉動弓弦轉動,另一手拖玉琢磨,所謂玉人就是坐在砣機前托玉蘸調水沙磨玉的人。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製造出鐵制砣機,並出現了專司砣機轉動的輔助工人。由幾人共同操作完成磨玉工作。鐵制砣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隋唐時期出現了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機,唐代已出現了我們如今所說的“碾子”。唐宋時期人們以“碾”訓“砣”,借用碾子旋轉來象徵砣機琢玉,這既形象生動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機制玉之意。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載:“凡玉初剖時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④這是對明代玉機的記載。

到清代,砣機被稱為“水凳”。李澄淵1891年(光緒17年)應英國醫師卜君要求而作《玉作圖說》是較完善的關於砣機的圖像資料。⑤他“歷觀玉琢琢磨各式繪以成圖”(《玉作圖》序),經現場調查作了寫生,每圖都輔以文字說明,不僅描繪了玉匠勞動操作的場面,還將重要工具一一註明。從中可見清代玉工如何操作水凳。這種碾機是經歷代玉匠改進而得的,是一流的古代碾玉設備,被稱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機(高凳或水凳)。現代的砣機有兩種:一種為電動砣機,砣子是用鑽石粉製成,所以又稱為沙砣,轉速10~5000轉每分鍾;⑥另一種是蛇皮鑽,類似牙醫的修牙機,轉速達3000至20000轉每分鍾。⑦現代砣機不用蘸水砂,只用細流水即可,效率更高。故此,砣機在制玉工藝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玉器更生動精美,為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的製作工藝。

(1)玉龍。龍被稱作是中國人的圖騰,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製作工藝堪稱精湛。距今5000多年的紅山玉龍最早發現於1971年春內蒙古赤峰市蒙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這塊玉龍是用一整塊碧綠色鈾岩玉圓雕而成,兼有乳白色玫瑰紋,細部採用圓雕、線圓雕手法表現,鍛斷面成扁圓形。其吻部前伸,略向上翹,嘴緊閉,鼻端平齊,上沿起銳利的棱線,一對圓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前眼角圓而起楞,眼尾細長上挑,額及顎底皆刻有細密的棱形網狀紋,頸脊起長鬃,長約20厘米,占龍體的三分之一,呈扁平薄片狀彎曲上卷披向後背,兩側磨出不明顯的線凹槽,龍尾向內彎曲,末端圓尖,背部一對圓孔。

(2)獸面紋玉佩和勾雲形玉佩。獸面紋玉佩用較薄的長方形片狀玉製作,有鏤空出對稱的雙角、雙眉、雙耳及鼻、口等,下部有3-7個獠牙,尖銳犀利,獸眼猙獰,製作過程中採用了砣具。勾雲玉佩用對磨鏤空的方法,塑造出彎卷的溝角,鏤空部位兩側形成寬緩斜坡,鏤空以外的部位沿著輪廓的走向打磨出寬緩的線凹槽,這些斜坡和凹槽能折射不同角度的光,並呈層次感、立體感,造型優美流暢。

(3)馬蹄形玉箍。其形似馬蹄,因器內中空呈箍狀而得名。這類玉器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其雕琢十分費工夫,原始先民在雕琢這種器物是採用了線鋸搜空(即以鑽桿在器物邊緣鑽一小孔,穿入繩線,加入適當的水和研磨料往復穿梭進行切割的方法)、掏膛取芯的方法使之出現弧線形琢磨痕跡。在古代尚未出現金屬絲線時,即能依靠竹木纖維或獸皮藤條製成一件玉雕,著實需要費一番心血。

(4)玉璧。絕大多數為長圓形,玉璧邊緣處呈刃狀,截面近似於菱形,上側中央常鑽有兩個小孔作穿系用。紅山玉璧還有雙聯璧和三聯璧,做法是在一個上小下大的長圓狀玉片上分別琢磨出兩個或三個由小到大的圓孔,然後才在外緣上依中孔的位置兩側各切磨出一個人字形,打磨成刃狀。

(5)玉鳥。多為扁體,常做成雙翅挺展的�形,最長不超過4厘米,頭上仰,方尾,有爪的作攀附形狀,腹部靠頭處有一小孔,腹部中間厚兩側薄,背平,用紋勾勒出鳥的羽毛。

(6)玉龜。先切割出形狀,周邊進行圓雕,用陽線簡略幾筆刻畫出龜的頭部、龜爪和龜尾,然後打磨光滑,有的在尾部穿孔。玉龜略呈方形,一般5厘米左右,匍匐狀,背部稍微向上凸起。

從紅山文化玉器製作工藝與良渚文化玉器製作工藝比較來看。良渚文化聚落在東海之濱的太湖平原,屬於海洋性文化。1936年西湖博物館施昕更先生在浙江杭縣的良渚鎮附近的六個地點進行了小規模開發,出土了一批泥制黑衣陶器,還搜集到一批石器,並調查了1930年發現的隨葬玉制棕璧的墓葬。他對這些資料作了及時地整理,寫了《良渚》一書,保存了這些考古資料。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根據考古學的命名原則,將該遺址命名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國南方發現的第一個新石器時代文化。良渚文化發現前後,杭嘉湖地區多次出土良渚古玉。1903年天寧寺灣出土大型玉璧;1930年,在蘇嘉公路橋北端出土一批玉器;1937年雙橋發現90多件玉器。⑧考古界一般認為良渚文化玉器的時代為周漢之間。自1973年發掘吳縣草鞋山首次確定良渚文化琮璧的時代後,⑨相繼發掘了江蘇吳縣張陵山(1977年)⑩等大型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上千件琮璧玉器和裝飾玉器。紅山、良渚文化大件玉器均出自墓葬,玉器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墓葬的規模,與器件數與規模成正比,但紅山與良渚玉器在製作工藝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紅山文化的琢玉技術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已具有了比較豐富的制玉 經驗 。紅山文化琢玉的最大特點在於玉匠對玉材的熟煉運用,能較好地把握器物的造型特點,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紅山文化玉器製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神似”。紅山文化玉器多通體光素無紋,龜、鳥等只在主要部位加以刻畫,線條都為線凹槽紋,或隱或現,富於變化。玉龍軀體光潔無紋,頭部精雕細琢。紅山古玉的穿孔、拋光、琢刻都十分簡練得體。

與紅山玉器相比,良渚古玉則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它缺少紅山玉器那種精細靈氣,它以線刻技術聞名。最能體現良渚文化玉器製作水平的是獸面紋的刻畫。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間立槽,槽兩邊基本等距離,每一節上下間距幾乎相等,誤差極小。琮的獸面圖基本相同,獸面不在側面中間,而是在旋角上,兩個半面構成一個完整的獸面,使獸面的鼻、口更具形象。獸面的紋飾刻劃最細的僅0.7絲米,內眼圈直徑只有2毫米,只可在放大鏡下才能清晰辨別,琢玉水平十分精湛。

另外,對於製作工藝中的鏤空的方法也不一樣。紅山文化以砣具鏤空為主,稱為“砣具鏤空”,如勾雲形玉佩就是用砣具雙面對磨而成。鏤空末端呈尖線狀,鏤空處上寬下窄,邊緣似薄刃是紅山文化典型玉器的獨自砣具鏤空特徵。良渚文化則以呈鑽配合軟性線具樓空為特色,稱“線具鏤空”。

從玉的製作工藝可以辨別玉器的真偽。紅山文化玉器已有上百件被科學地發掘出來,它對填補和豐富我國上古玉文化的內容起了推動作用,也導致中國史上“玉兵時代”的再提出和文明起源的再討論。11 文物界對玉的性質及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徵進行的考古研究,進一步提高了紅山文化玉器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注 釋:

①徐惟誠.中國 網路 全書[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474.

②楊伯達.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76.

③楊伯達.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76.

④宋應星.天工開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 308.

⑤楊伯達.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76.

⑥趙永魁,張加勉.中國玉石 雕刻 工藝技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33.

⑦趙永魁,張加勉.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34.

⑧衛聚賢.吳越考古匯志[J].說文月刊,1939,(3).

⑨殷志強.紅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⑩楊伯達.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76.

紅山文化論文篇2

試談紅山文化玉器類型

摘 要:紅山文化玉器種類繁多,造型多樣,類型劃分方法也有多種,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紅山文化玉器可分為裝飾類、工具類、 動物類 和宗教典禮類4種類型,這些造型多樣、寓意深刻的玉器,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先民們當時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更體現了先民們的獨特理解和創新精神,反應出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關鍵詞:紅山文化;玉器;類型

紅山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這一古老而內涵豐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區,其中遼河流域是其發祥地。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圖的大玉龍被鑒定為紅山文化遺物,紅山文化玉器討論和研究開始興盛,自70年代至今阜新胡頭溝、朝陽牛河梁等多地的玉器被源源不斷的發掘,古老的紅山文化玉器震驚了海內外人士,學界對其研究也深入到了各個層面,本文將對其類型作主要探討。

一、裝飾類

和原始先民製造的青銅器、石器一樣,紅山文化玉器也存在著大量的裝飾類玉器,可以佩戴在人們的手、耳、頸等部位。

玉環――玉環是壁的一種,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用來佩戴在手腕和手臂上,充當手鐲、臂鐲,小的可以佩戴在手上、耳朵上或者作為串飾佩戴在衣服上。在牛河梁發現的玉器均佩戴在手腕上;

玉珠――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珠類型已經非常豐富,在形狀上有圓珠、半球、扇圓形以及扁圓薄片形,可以串起來充當衣服上的飾物或佩戴在頸部。巴林右旗那斯台發掘的玉珠有60餘件,其他如城子山、胡頭溝遺址也有大量玉珠發現;

玉�――形狀多為扁平圓形或環形,上面有一個缺口。從已經出土的情況來看,玉�多放在墓主的耳邊,因而推測是重要的耳飾。克什克騰旗南檯子遺址出土有兩件玉�,形狀為圓環形,有一缺口,在墓主耳部。

二、工具類

在已經發現的考古遺址中,工具類的玉器和某些石制或陶制的生產工具非常類似,因而工具類玉器應是仿照實際的工具進行雕琢而成的。

玉斧――玉斧和普通的石斧類型相似,都為梯形弧刃,做工非常精緻但沒有刃口,因而應為非實用玉器。在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斧為長方形,和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石斧外形非常接近;

玉棒――這種玉器在紅山文化玉器中非常常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柱狀,一端呈圓弧凸起,且有兩匝凸棱,另外一端為漫圓尖,還有一類是長柱形,一端是橢圓形的斜面,另一端則為圓尖狀。胡頭溝遺址發掘了4件玉棒屬於第二種類型,牛河梁遺址發掘的一件玉棒則屬於第一種。根據這類玉棒的形狀,可以推測是模仿石椎、石磨棒而製造的,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方則提出是薩滿巫師使用的鼓槌;

玉勾形器――這類玉器出土的不多,那斯台遺址曾經出土過一件,顏色為青色,呈扁平體,兩面均磨刃,鋒部為彎鉤,末端有孔,其中內援間還有一個凹形槽,應作為復合器使用。

三、動物類

這類玉器在已經發掘的遺址中所佔比例也較多,在動物造型上有豬、鳥、魚、龜等多種。

玉豬龍――這是紅山文化中非常典範的代表,在多處遺址中都曾發掘。各地的玉豬龍形態差別不大,均為身體蜷曲,頭部和豬類似,豎耳圓眼,口微張,口眼間有橫向溝紋皺褶,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玉器富予了和人類生活相關的豬的體態特徵,因而“豬龍變化說”擁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這種玉器可分為兩種:一種蜷曲如環,首尾相接或相近,頭部比較大,雙耳豎起,雙目圓睜,頭部有一圓形小孔。牛河梁、敖漢下窪、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等地都有這種玉器。還有一種,首尾明顯分開,雙目為梭狀,沒有雙耳,在頸後有彎勾狀長鬣。這種玉龍比較少,當前僅在三星他拉發掘出一件,精雕細琢,通體拋光,體態造型都非常完美,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好的龍形象;

雙豬首環形器――這種玉器當前也僅在知城子山發掘1件,整體為長條形,頂側為三聯弧狀,器身中部有3個並排圓孔,兩端均有一個豬首,且兩個豬首的神態相近,耳朵較大,額頭隆起,眼睛呈菱形,底面平直中部有4個漏斗狀小孔;

獸面形器――該玉器也僅在牛河梁遺址發掘出1件,在墓主人腹部正中,因而有學者如郭大順推測為腰帶飾。顏色為淡綠色,器體扁平,耳部較大,為圓尖狀,豎起,眼睛及鼻孔用圓孔刻出,鼻、嘴均用陰線表示,嘴唇緊閉,嘴角下咧,中部有兩個小孔,能夠穿系捆綁;

玉鳥――這種玉器發掘出的較多,除正式發掘品外,還有採集品和傳世品。體態多樣,造型不一,在胡頭溝、那斯台、阜新縣福興地均有出土;

玉�――即民間所說的貓頭鷹,�形象也較為常見。主要有兩類:一類翅膀略微展開,爪攀附,背面有2或3個橫穿孔,在斯台遺址中可以看到。還有一類翅膀展開幅度較大,圓弧形,沒有爪,背面有一孔,胡頭溝遺址中能夠看到這類;

玉龜――也是紅山文化玉器中多見的類型,說明龜對當時人們來說一種重要的存在。牛河梁遺址發掘出一件,龜殼狀,雕琢精湛,尤其是龜的龜紋雕刻非常細致逼真,也是迄今為止時代最早的玉龜;

玉魚――紅山文化遺址附近多有河流經過,而古代人們漁獵是人們生存的重要保證,也是重要的裝飾品造型的素材。玉魚為扁錐形,頸部刻有陰刻線紋,左側有淺槽,雙目對穿呈孔;

玉蠶――蠶也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生物,在缺乏自然知識的理解下人們希望自己可以像蠶一樣轉而再生,同時用來祈求豐衣足食。那斯台遺址共發掘了4件玉蠶,造型相近、製作較為粗略,體態也較為原始,是迄今為止所發掘的最早的蠶形象。

四、宗教典禮類

古代先民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產生了各種巫術崇拜和宗教典禮,這種玉器造型和其他類型相比較為獨特。

玉璧、雙聯璧、三聯璧――其中玉璧的形狀外緣為圓或方圓,內緣都是圓形,邊緣處均磨薄,一側邊緣中部有1―4個圓孔,也有少數無鑽孔。這類玉器見於胡頭溝、牛河梁遺址;雙聯玉上小下大,上端有半圓、圓弧、尖圓等3種形狀,下端則為圓或方圓,中部有兩個鑽孔,邊緣均磨薄,上下體連接處有凹痕。這種玉器出土較少,在牛河梁遺址發掘了3件;三聯玉璧有兩種,一種在造型上和雙聯玉璧相近,只不過體中部的圓孔自上而下逐漸變大,體側有凹痕,在胡頭溝發掘出1件。還有一種為長條狀,一側平直,一側為三聯弧形,中部有3個圓孔。在內蒙古的那斯台遺址發掘出1件; 玉箍形器――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典範代表,數量較多,大都為扁圓筒狀,腹壁斜直,部分玉箍形器的平口邊緣有兩個圓孔。在牛河梁遺址中有出土,置於墓主頭骨下面或胸部;

勾雲形器――勾雲形器形體扁薄,造型上和卷雲或變體動物較為相似。勾雲形器和其他玉器相比形態較為多樣,包括5種,一種為長方形,中部圓形鏤空,兩側勾角略直,器體兩面非常光平。在牛河梁遺址中發掘的就屬此類;第二種也為長方形,中部同樣鏤空但為勾雲狀,外圍有淺凹槽紋,兩側勾角彎曲較為明顯。城子山、那斯台遺址發掘的當屬此類;第三種大略為方形,中部和二類相同,上下兩端各有一對勾角,上端邊緣處尖狀小凸,下端中部有尖齒狀小凸,器體兩側各有一個較長的勾角,下端向外彎曲,為圓尖形。巴林右旗巴彥他拉蘇木發掘的玉器當屬此類;第四種為橢圓形,中部有3個三角形排列的圓孔,上側及兩側均外弧,下側中部外有尖齒狀小凸。在牛河梁遺址發掘的當屬此類;最後一種為圓角長方形,上下側呈長邊平直狀,左右側略弧,中部和四類一樣有3個三角形排列圓形小孔,左右兩側中部有方形小凸,下側兩端尖角內收,正、反兩面均有淺凹槽紋路。這種玉器目前僅在牛河梁遺址出土1件。

事實上,除了上述4種類型外,紅山文化玉器中還有 人物類 玉器,但是此類玉器目前所發掘數量較少,學界對於其特徵的研究還存在不少疑惑之處需要進一步探討。這類玉器造型各異、大小不一,主要分為石雕人像和玉人面飾兩種,那斯台遺址出土了兩件石雕人像,4件人面形石飾。巴林右旗出土了1件玉人面飾。

綜上所述,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分為動物造型和宗教典禮類兩種造型,其他類型地位並不突出。這些造型多樣、寓意深刻的玉器,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先民們當時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更體現了先民們的獨特理解和創新精神,反應出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參考文獻:

〔1〕索秀芬,李少兵.紅山文化研究[J].考古學報,2011,(03).

〔2〕王小磊.紅山文化典型玉器淺析[J].大眾文藝,2011,(21).

〔3〕呂昕娛.試析紅山文化玉禮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

〔4〕崔岩勤.紅山文化玉器教學資源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

〔5〕呂軍,欒兆鵬.紅山文化玉器研究綜述[J].北方文物,2000,(03).

〔6〕劉國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J].文物,2000,(06).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紅山文化論文”

閱讀全文

與紅山文化玉珠是什麼造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6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