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文化產業基金密集設立ip

如何看待文化產業基金密集設立ip

發布時間:2022-05-01 08:24:51

Ⅰ 阿里為什麼砸20億玩影視

7月25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發起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目標資金為20億元。據阿里影業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表示,阿里巴巴影業文化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投資於在電影集電視娛樂行業價值鏈上的公司。在該文化產業基金20億元的首期目標中,阿里影業和蕪湖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分別認購最高5億及15億份額。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張玉、石英婧與筆者進行了一番長聊。阿里在影視圈將會有怎樣一番動作呢?

個人認為,阿里文化產業基金未來發展的投資方向應該是放在上游產業鏈,或者說是IP的製造和孵化為主要目標之上。因為,這是當前阿里、乃至整個影視行業都最為薄弱的一環。此處的IP,不是僅僅簡單的購買、拿來其他領域的成熟文創資源,更多的應該會是在培育編劇、原創內容上下功夫,而且同時還會輻射到衍生品的鏈條上,畢竟阿里的根本立足點是電子商務。


從框架上來說,這樣的布局策略沒有錯,其實也是整個影業目前認同的大方向。難點在於怎麼做。就好像知道對岸是金山,可怎麼過河?搭橋還是駕船?現在看來,阿里所謂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影業的路數,並不成功。互聯網+影視,目前僅僅簡單的實現了O2O選座、在線播放等簡單的聚眾功能,製造了一條擴大「票房」的捷徑,或者說,在發行上擴大了通路。但對於影業自身的內容提質,並沒有造成實質性影響。因此阿里影業文化產業基金,作為扶持影業產業鏈的「又一個」金主,關鍵在於他們怎麼去扶植好內容。現在對於影視產業和相關阿里的競爭對手,乃至從互聯網殺奔影視行業的「野蠻人」而言,最大的難題就在於,顧客在那裡、店鋪也開張了,貨架上的東西沒人喜歡。


據悉,阿里影業在2015年以來,先後以8.3億元人民幣收購粵科軟體、5.2億美元收購淘寶電影和娛樂寶,投資8600萬美元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投資10億元人民幣認購大地影院可轉債。


阿里目前的連續收購,其實只是搭建了一個積木式的影業帝國,各個產業鏈上的節點並沒有真正打通。從大阿里的構架上,從內容原創(阿里影業、華誼)到發行、分銷、傳播(光線、優酷土豆、新浪微博)再到終端(魅族)的文化傳媒矩陣確實形成了,只是大家還是各自為戰。而從阿里影業的構架上,各種購買、投資下的影業公司、網路平台和實體院線,也缺少必要的連接。目前只能說,在發行上,阿里已經構建成了一個線上線下的大網,正等待電商以及其他阿里平台的大數據作為混凝土澆築,讓積木凝固成一體,但在內容創造上,阿里依然缺少實質性戰力,因此才用阿里影業文化產業基金去吸納更多的原創力量,逐步凝結為實體。

Ⅱ 文化產業的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中國文化產業分類新聞服務
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文化藝術服務
網路文化服務
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其他文化服務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演藝業:建設10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形成1至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為實現從演藝大國到演藝強國的跨越奠定基礎。
娛樂業:打造5至10傢具有較大產業規模和較強競爭實力的娛樂業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
動漫業:力爭到2015年,動漫業增加值超300億元,著力打造5至1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和骨幹動漫企業。
游戲業:到2015年,游戲業市場收入規模達到2000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使文化旅遊成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藝術品業: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
工藝美術業: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
文化會展業:形成3至5個覆蓋全國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
創意設計業:舉辦1至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會和賽事活動,支持打造3至5個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
網路文化業:提高網路文化產品的原創能力和文化品位,進一步增強網路文化核心競爭力。
數字文化服務業:形成一批採用數字技術提供製作、傳播、營銷、推廣等服務的文化服務企業,為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文化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從近幾年在政策協調和在基層調研中掌握的情況出發,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引人注目的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中國和德國的出版業相比,我們全國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產值都在600億左右徘徊,而德國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139億歐元。我們產業集中度低,低到什麼程度?全國所有的圖書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國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們的演藝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應該是打破這種舊體制,讓市場機制更多地在文化資源配置上起基礎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資源的調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在推動它整合。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以前把文化細分成「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這三個領域,由於傳播技術和手段的日益多樣化,今後將逐漸出現融合的趨勢,行業界限將不再明顯。比如,廣電的兩張網,即有線電視網路和無線移動網,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台,出現電視圖書館、電視互聯網、電視報刊、電視劇場以及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到時就很難說這些是屬於上述哪個領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今後隨著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文化和旅遊的結合——也就是深度旅遊必將會在中國出現。同時,把文化的內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築裝修材料當中——這種文化和製造業的結合,既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文化體制改革將向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向發展,但是市場機制也有弊端。為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強規劃及調控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當務之急是研究和制訂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 在2012年12月15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識已經開始形成,這對產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他還透露,正和財政部門一起研究財政資金來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與各銀行機構部行合作的機制下,實現重點信貸融資項目97項,累計余額210.96億元,部行合作帶動了文化產業信貸余額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已有64家文化企業注冊發行了1449.5億元各類債券,為保證文化產業投融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是135個,資金總規模超過1795億元,多渠道、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向極大的拓展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文化企業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劉玉珠表示,將進一步的探索文化與金融結合的新規律、新渠道,擴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全鏈條,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文化企業在建融資試點,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流通工作。打造銀行、保險、證券等多方面參加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全鏈條建設,在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來順暢文化金融服務的鏈條。同時,注重於扶持小微企業,鼓勵民間投資、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託文化金融工作的實施來推動文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公司治理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投融資高潮
2012年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地繼續加大投資興建文化產業園;文化與資本領域對接推陳出新,文化基金仍層出不窮。展望2013年,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支持的宏觀政策環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題,各地有望出台相關落地政策,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強勢發展。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網[微博]在上交所上市,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此外,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其中,中誠騰龍旅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西部文化旅遊產業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視投資基金在9月設立的基金目標總規模高達202億元。資本之所以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宏觀層面的支持是分不開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報告又再次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宏觀政策面將得到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96%,高於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速度4個百分點。我們預計,得益於宏觀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產業可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產業舞台成為「主角」。多部門聯合出台《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重點圍繞演藝、工藝美術及新聞出版全產業鏈等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服務示範,同時促進廣播電視網升級換代及新技術推廣」等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在文化消費領域,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消費持續強勁,毫不理會經濟的「寒意」;而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的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則打了個「寒顫」,未來的發展還有賴於實體經濟增長的回暖。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已經徵求意見一年多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預計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廣東省廣電局電影管理處處長黃昌寧說,在廣播電視這個大領域裡面,電影將是國家從法律層面進行扶助的首個產業。在《促進法》的推動下,2013年的電影產業必將有突破性的發展。與大眾文化消費的「旺」勢相比,高端文化消費明顯遇「冷」。業內人士觀察,藝術拍品市場減少3至5成,拍賣成交破億元人民幣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卻屈指可數。展望2013年,因為經濟增長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產品的消費或將繼續「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員蔡路武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在深度調整期,體現為激情回歸理性,投資與收藏統一,發展策略調整以及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Ⅲ 怎樣看待把文化做成產業

一、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產業

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從國際上看,文化產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產值平均達到本國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國文化產業收入4500億美元,佔GDP比重超過25%,是美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美國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業。由此可見,文化不僅可以做成產業,而且可以做成大產業。
二、民營企業可以成為文化產業的主力軍

截至今年3月,我國民營企業已達862.7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繳稅額佔全國總稅收的50%,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看,相比鋼鐵、石油、鐵路等行業,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市場化程度更高,民營企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近幾年,文化產業中做得出色的企業和投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如電影行業,民營企業占行業收入比重超過三分之二。在文化演藝行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單個項目收入,民營企業都處於領先位置,如張藝謀導演的5台「印象」系列演出,每台戲的收入都近億元。特別是萬達正在建設的武漢中央文化區和大連金石文化旅遊區兩個重大項目,其中文化產業投資超過200億元。包括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基地、全球唯一的室內電影主題公園、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舞台秀以及眾多配套文化項目。今年9月30日,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開業,2013年項目全部開業;大連金石文化旅遊區2014年開業。兩個項目建成後,都將成為世界級的文化旅遊目的地,預計文化類產業年收入將超過50億元。

三、民營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具有競爭優勢

文化產業是創意產業,創新和機制是兩大核心要素。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和靈活機制,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具有比較優勢。例如,萬達集團為了探索文化產業盈利模式,將電影院、劇場等文化設施與商業中心、旅遊度假區等結合在一起建設,相互依託,互為支持,使各個文化項目都獲得極佳效益。如武漢江漢路萬達廣場電影城,連續三年創造全國觀影人次第一的紀錄,2010年觀影人次167萬,收入突破7000萬元。弗蘭克·德貢先生是世界舞台藝術第一人,世界最著名的舞台節目,如巴黎的紅磨坊秀、拉斯維加斯的歐秀、澳門的水舞間秀都是他策劃導演的。為了吸引這種世界頂尖人才加盟萬達文化產業,我們和他合資成立演藝公司,他用品牌和藝術創意佔有合資公司40%的股權。正是這種優惠政策,才吸引弗蘭克·德貢先生在全世界首次與他人成立合資公司。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有助於民營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吸引高端文化藝術人才,增強民營企業發展文化產業的競爭實力。

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建議

1.破除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文化產業和其它產業一樣,依然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現象,國企民企不能做到平等對待。比如萬達院線是亞洲最大的電影院線,明年將成為全球第五,雖然市場份額遠遠大過國有企業,但仍然無法獲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目前國內僅有中影、華夏兩家國有企業獲得許可進口外國影片。希望有關部門給萬達院線影片進口許可,實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同等待遇。

2.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一是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為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創造條件;二是文化產業需將藝術和市場結合,需加快培養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三是成立多層次文化產業基金,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國家層面要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各省市也要成立文化產業基金。

3.鼓勵民營文化企業走出去。文化產業輸出精神產品,比起其他類型的投資,各個國家更加重視,約束更多,門檻更高。國有企業要想在文化產業領域走出去極其困難,首先就面臨審批障礙。而民營企業在文化產業的跨國並購和直接投資中,相對容易獲得批准。國家應盡快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鼓勵民營文化企業走出去,擴大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影響,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Ⅳ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基金作用

由財政部門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金融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等社會資金投入,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按照中央要求,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機構發起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吸收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推動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促進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Ⅳ 文化ip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文化IP,怎麼構建

摘要 文化ip,指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是有著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的文化符號。

Ⅵ 怎樣看待文化產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可以說是比較滯後的。雖然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但由於文化事業,新聞事業具有意識形態性,因此,在我國,文化事業方面的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導致我國文化產業嚴重滯後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國際上更是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與我國國家實力和經濟實力嚴重不相稱。這種差距有多大,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讓大家去想像:中國電視觀眾數量世界第一,中國電視台數量世界第一,中國電視頻道數量世界第一,但是全中國3000多家電視台的年廣告總產出還不到美國時代華納公司一家媒介公司的電視領域年收入的60%。年產出百億人民幣的中國中央電視台被譽為中國傳媒產業的超強「航母」,暫且不與大國和強國的電視公司來比,就是與歐洲小國盧森堡的盧森堡電視台比較也相形見絀。盧森堡電視台年產出早已近3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近兩百億。而盧森堡面積為2586.3平方公里,人口49萬多。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6465萬人,湘潭市總面積5016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盧森堡無論是從人口還是面積只相當中國的一個中等縣。在國際市場上,我們至今還是電視產業小國,這與中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三的地位極不相稱。美國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7%,日本為18%,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但據統計,2004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已達4140億元,僅佔GDP的3%。

從總體上講,文化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驅動輪。著名學者米切爾・J・沃爾夫曾在《娛樂經濟》(<The Entertainment Economy>)一書中指出:「文化、娛樂——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實在的汽車製造、鋼鐵、金融服務業——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經濟以製造業為中心;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經濟以服務業和知識為基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當今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是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內容產業經濟。文化產業在經濟上非常重要,文化產業是投入少、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文化產業范圍內的各產業相互聯結,其「波及效果」會帶動其他類別的產業。文化上的強國將成為經濟強國。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的收入已經占據美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5%-28%,高達每年4000-4800億美元。按照美國某些專家的估計,到2010年,在全球范圍內,文化產業會出現巨大的變化和發展。有的學者估計,到2010年,全世界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將是2005年的三到四倍,將達到12000-15000多億美元,其中美國預計佔有60%左右。 在我國,文化產業也是一個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近幾年的文化產業增長很快,文化產業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比如我們湖南,2008年,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530億元,近5年年均增幅超過18%,高於GDP增幅6個多百分點。但是我國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影響低於發達國家,且不和美國比,就是在亞洲,我國的文化產業總值遠遠落後於印度和日本。因此,我國的文化產業必須大力發展。況且我國每年對文化的消費需求遠遠大於其生產能力,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文化產品及其衍生產品。中國的文化產業存在嚴重的貿易逆差,粗略估算進口和出口的比例是10:1,甚至更大。

文化產業發展關繫到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文化安全。如果說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國家的硬實力的話,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當今時代,不但需要硬實力,而且需要軟實力。如果說硬實力讓人敬畏的話,軟實力則讓人信服;硬實力讓人敬而遠之,軟實力則讓人「信而來之」。在這種意義上,軟實力更重要。因為軟實力可以轉化為硬實力,軟實力也可以成為制約硬實力或推動硬實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強大,不僅取決於經濟實力,同時更取決於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對於社會、政治、經濟的強力推動作用已越來越突出。從國際形勢看,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都把文化產業作為提高軟實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但近年來,在世界上,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越來越艱難,甚至一些產品在一些國家受到圍堵,一些企業在世界上受到一些國家抵制。而文化的影響則可以轉化和改善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為文化產品並不等同於物質產品,它帶有意識形態性,說白了,它帶有宣傳性,它可以傳播特定的價值觀、世界觀,可以宣傳一個國家,大大改善其它國家民眾對一個國家的看法、態度,有利於樹立一個國家的良好形象,改善一個國家的外部發展環境。 而且,』一個國家的媒介產業的發展水平、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一個國家的媒介在世界上沒有影響,它在世界上就沒有多少話語權,在牽涉自己利益的新聞報道上就沒有多少主導權,就可能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當今世界,由於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新聞媒體實力強大,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幾大通訊社基本上壟斷了世界新聞報道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因此,在涉藏、涉疆、涉台等問題的報道上,我國政府受到西方媒體的無端攻擊,惡意詆毀,但常常無能為力,導致我國在世界上的輿論環境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改變,應該說與我國新聞媒介在世界上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很大關系。正因為如此,痛定思痛,2008年,當金融危機影響的范圍和深度還在擴大,當世界上許多媒體都在裁減員工,節約開支時,我國政府卻宣布將花450億元支持傳媒業發展,擴大媒體的全球影響力,目的是改善我國的外部環境,改善我國在世界上的輿論環境。

文化產業的發展關繫到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當今世界,美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的巨無霸。美國的電影生產總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卻占據了世界總放映時間的一半以上,全球正在放映的電影有85%來自美國好萊塢。好萊塢大片,特別是那些投資巨大的娛樂影片,搶佔了全球大部分的票房。好萊塢影視業在海外市場的年收入達30多億美元。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與製作,每年向別國發行的電視節目總量達30萬個小時。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中,美國的節目高達60%-80%,成了美國電視節目的轉播站。而美國自己的電視節目中,外國節目僅佔1%-2%。目前,美國的影視產品已經占據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偏僻的市場。甚至在非洲貧民區里,人們每晚都在爭相觀看美國電視劇《豪門恩怨》,以窮人的視角去感受其中的美國富人的氣息。美國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總數的5%,但目前世界60%以上的廣播節目的生產與製作由美國控制,傳播於世界大部分地區的80%-90%的新聞,都是由美國和西方的通訊社壟斷。美國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NN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所發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國發布的總信息量的100倍,是不結盟國家集團發布信息量的1000倍。 自我國加入WTO以後,我國將逐步放寬外國文化產品及企業進入我國的限制。試想,當美國的文化產品可以在我國暢通無阻時,將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造成怎樣的後果?如果我們的文化產業仍然是現在這個樣子,將無力與美國的文化產業抗衡,我們的媒介將可能破產倒閉或者被吞並。如果我們的電視台播放的是美國的電視劇,我們的電影院放映的是美國好萊塢電影,我們的書店出售的是美國出版的圖書,我們的報紙是在美國老闆領導下報道新聞,那我們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持和發揚,我們還有什麼文化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可言?要知道,帝國主義在當今世界的最主要表現形式是文化帝國主義,當今世界的侵略,很少是赤裸裸的武力侵略,而是一種溫柔的文化侵略,而要抵禦和防範文化侵略,只有做大做強自己的文化產業。

國家政府應該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其次,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走市場化的改革之路。理論和實踐證明,只有走市場化道路,文化產業才能真正貼近市場,貼近受眾,才能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才能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創造力。文化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投入大,產出也大。我國並不缺資金,但缺乏吸引資金的政策,文化產業也是人才密集型產業,但我國並不缺人才,但缺乏吸納人才,調動人才積極性的政策。這次,國務院出台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不但將文化產業振興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而且在政策上有一些重大突破,如規劃提出「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對於長期受到行政區劃限制,使之不能做大做強的媒介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全國文化產業單位,特別是我們湖南,我們湘潭的媒介企業、文化企業,一定要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加快發展,走出去,做大做強。

Ⅶ IP熱究竟熱的是IP本身還是一種商業的操縱模式

關於「IP熱」這個話題,我們已經進行過多次或深或淺的報道或分析了,這篇的特色之處在於,會把很概念的道理說的比較簡單,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樣堅持:IP並不是「現象」,好的IP是一個長期命題。 IP熱是什麼意思? IP,英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IP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話;IP可以用在多種領域,音樂、戲劇、電影、電視、動漫、游戲……但不管形式如何,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IP一定是擁有一定知名度、有潛在變現能力的東西。美國迪士尼公司就是運營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攝動畫電影,還創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題樂園。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飾等衍生產品所創造的利潤遠遠超過電影本身的產值。 中國眾多影視公司正以迪士尼為榜樣,力圖復制這一模式。那些具備一定知名度、擁有較多粉絲的作家作品於是成為影視公司緊盯的對象。 「IP熱」告訴我們什麼? 聚焦當下文化消費市場,「IP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改編自熱門網路小說《鬼吹燈》系列的電影 《尋龍訣》上映後憑借16億元票房領跑新年賀歲檔;《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編劇不僅獲得了高收視和高點擊量,衍生游戲也獲得了不俗的下載量;演出市 場上,根據網路小說《玩命愛一個姑娘》改編的同名舞台劇正在北京火熱開演…… 從內容來源到開發方式,從營銷手段到產業模式,搶佔IP資源成為頗為流行的行業現象。如何看待「IP熱」現象?是文化產品價值鏈的延伸還是折射出原創能力的匱乏?該如何理性挖掘IP價值? 1.IP開發潮,熱鬧背後虛火也旺 【案例】 根據暢銷小說《左耳》改編的同名話劇如今正在北京上演,僅在預演階段就預訂出了全年60場演出,劇組的排練視頻在網路上獲得了超過100萬次的點擊量;同 名電影在2015年4月上映後,獲得了近5億元的高票房。話劇《左耳》出品方負責人表示,喜歡原著的讀者至少帶來三成票房收入,收回製作成本有了保證。 《左耳》在電影、話劇市場上的火爆,是近年來IP開發熱潮的一個縮影。樂視視頻1月20日宣布,未來將投入70億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級原創IP;阿里影業表示,要以逐輪淘汰方式研發「超級IP」。進軍IP開發成為很多互聯網巨頭、影視文化企業的共同選擇。 IP是英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現在通常所說的IP,廣泛意義上來講是指那些被廣大受 眾所熟知的、可開發潛力巨大的文學和藝術作品。IP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話,可以應用於音樂、影 視、游戲等多個領域。美國迪士尼公司即是運營IP的成功典範,依靠米老鼠等廣受歡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題樂園、玩具、服裝等多種產品,收益遠超電影本 身。 IP概念在中國影視文化界火熱起來大約始於2014年。這一年的影視產業被稱為「網生代」元年,「小時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說或歌曲改編而成的作品在市場上紛紛取得高票房,IP改編熱潮到來。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基本沒有特別大的網路劇,2014年小說IP改編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編劇,到2016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00部。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IP開發熱潮的到來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的必然體現。隨著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來越旺盛,文化消費市場越來越大,文化產品形態越來越豐富。如果說IP是一個內核,它存在的方式則可以在漫畫、小說、電影、玩具、游戲等不同形態 中轉換。通過對熱門IP的多元化開發、多渠道推廣,將其價值最大化發揮,這也是成熟文化市場的慣常做法。 盡管IP改編熱在我國興起較晚,但發展迅猛,熱門IP早已被一搶而空。業內人士介紹說,近一兩年網路IP版權費一漲再漲,3年前10萬元一個, 如今隨便一個IP就是100萬元,有的達到千萬元高價,一些IP價值被過分高估。搶IP、囤IP成為不少影視企業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點擊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華字典》、「俄羅斯方塊」等概念,都被買去當作IP開發。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趙暉坦言,IP概念並不是中國獨有,但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當下中國的影視業這般追捧IP,乃至達到瘋狂的程 度,這種現象折射出中國影視行業的深層問題。資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個項目盡快變現,反映了影視文化業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態。如果一味地依賴IP、 熱炒IP,而摒棄影視內容本體,那麼在資本的裹挾下,創作會越來越粗糙,原本就較弱的原創能力將受到進一步損害。 2.創意短缺,「IP熱」折射影視發展困局 【數據】 2015年,國內有近30部IP改編的電影,貢獻了約80億元的票房。招商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上游的IP儲備與交易、中游的影視劇製作與運營、下游的衍生品市場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視劇IP產業鏈,三者互通將打造出超萬億元IP市場。 影視產業購買文學作品版權的傳統由來已久,IP開發將推動這一傳統做法的操作規范化和精準化。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IP改編熱潮的出現是影視文化產業迅猛發展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兵認為,IP改編的「井噴」並非是原創動力不夠,而是目前的市場判斷機制還不能准確提供對原創劇本的判斷依據,而IP則能直觀地展示一個作品的潛在消費群體和市場價值。中國影視產業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創意短缺是「IP熱」出現的首要動力。 從2010年的剛過100億元到2015年的440億元,中國電影票房突飛猛進。隨著銀幕增長數量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中國電影市場依然具備巨大 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蜂擁而入。目前,網路、阿里巴巴、騰訊、樂視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成立了影視部門。電影產業不缺資本,缺的是能拍成電影的創意, 擁有較強「粉絲」基礎的IP則成為重要的創意來源。 「利用成熟IP開發影視作品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中文在線總裁童之磊分析說,以IP主要來源網路小說為例,這些暢銷小說是廣大網民 從海量作品中篩選出來的,符合網路時代讀者的審美,將它們改編成影視劇、游戲等產品更容易引起共鳴。游戲產業的市場反應佐證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數據顯 示,有IP的手機游戲下載轉化率是無IP游戲的2.4倍,收入則是無IP游戲的兩倍。 「IP熱」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影視產業原有的創作模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影視製作不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可以和受眾實現充分互 動,提高關注度的過程。IP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創作者與受眾保持互動會不斷引起熱議,更易得到受眾的關注,從而在宣傳推廣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級IP《鬼吹燈》改編的電影《九層妖塔》《尋龍訣》為例看,《鬼吹燈》的IP號召力為影片省掉了上億元的宣傳費。 顯然,作為一種影視運作方式,IP是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藝術創作綜合開發的範例。 業內人士坦言,憑借天然的話題度與龐大受眾群,與原創劇本相比,IP改編確實討巧而省力。樂視影業高級經理梁女嫣介紹說,「IP熱」本質上看是 粉絲經濟效應,粉絲數量及粉絲類型是投資方選擇IP時最看重的因素,數量大意味著轉化為觀眾的基數大,粉絲類型更集中則營銷效率更高。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大量湧入影視產業的商業資本並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缺乏對原創作品的判斷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氣的IP控制試錯成本。騰訊視 頻總編輯王娟表示,IP不是萬能的,在當下單純追逐IP的熱潮中,更需要冷靜。影視文化產業歸根到底是內容主導產業,如果對內容重視不夠,即使熱門IP也 很難獲得市場認可。 3.豐富內涵,警惕出現「一窩蜂、一陣風」 【探索】 網路成立了網路文學,並簽約影視、游戲等多家合作夥伴,進行IP產業鏈開發。騰訊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以文學為源頭,促進精品IP在線下出版、影視、游戲、動漫、音樂、周邊等泛娛樂領域的多態呈現,實現文字閱讀市場價值最大化。 對於當前的IP開發熱潮,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業界一定要理性對待,警惕出現「一窩蜂、一陣風」。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重 視IP說明業界已認識到內容質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開發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視產業投資較大,投資方肯定不僅希望IP的「粉絲」來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來看,如何打動後面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價值的關鍵所在。 製作方與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從而提升作品質量,達成商業利益最大化,這是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單純利用IP帶來的「粉 絲經濟」進行一次性開發,無疑是對IP的過度消費,很可能毀掉一個優質IP。在IP的「老樹」上開出「新花」,通過影視產業與文學、動漫、游戲等領域的跨 界融合進行模式創新,創作出不同業態的精品,豐富IP內涵、提升IP價值,從迎合消費需求轉為主動引導消費需求,這是IP開發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IP開發熱潮中,不斷出現的版權糾紛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說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視頻網站停止播放網路劇《匆匆那年:好久不 見》;懸疑小說家周浩暉起訴電視劇《美人製造》涉嫌抄襲其小說《邪惡催眠師》。業內人士預測,由於IP價格被炒高,今年的著作權糾紛將會更集中。中國版權 保護中心法律部主任孫潔表示,IP凝結著作者創作作品的價值,完善版權保護政策,降低維權門檻,加大侵權處罰力度是IP開發的必要前提。 在魏鵬舉看來,構建健康的IP生態首先要繼續鼓勵原創,只有越來越多的原創作品進入市場競爭,才能優中選優,提升IP的審美價值。同時,要在法 律層面加強監管。此外,當前影視文化產業出現一種「產品經理」現象,投資方一味追求項目盈利狀況,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產品不僅具有經濟屬性,更 需注重社會效益,要引導從業者在IP開發過程中『兩個效益』並重。」魏鵬舉指出。 中國電影市場主要IP來源 ●網路小說類: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IP來源。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越來越多的影視投資人關 注到網路小說領域。僅在2015年「五一檔」,就有由小說改編而成的《何以笙簫默》《左耳》《萬物生長》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環》《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盜墓筆記》等一大批網路小說已公布了IP項目的啟動。 ●音樂類:由高曉松監制的電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億元的高票房,讓熱門歌曲IP在電影圈獲得了青睞。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流行金曲《愛之初體驗》同名大電影均在2015年暑期檔上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小蘋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來的電影也已全部立項。 ●動漫類:改編自日本動漫的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檔上映,票房突破5億元。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源自國產動漫形象的《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備受矚目。 ●游戲類:IP這個詞原本是在網遊行業被炒得火熱,隨著互聯網企業深入到影視行業,更多熱門游戲被搬上大銀幕。《古劍奇譚》《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知名游戲都被傳出即將改編為電影的消息。 ●熱門綜藝類:同名電視綜藝節目改編而成的電影《爸爸去哪兒(1、2)》兩部票房近10億元,《奔跑吧兄弟》票房達到4.3億元。《中國好聲音》《極速挑戰》等多個熱門電視節目均被製造成了電影版本。

Ⅷ IP這么火,文化產業現在都是怎麼玩兒的

泛娛樂產業價值鏈

文學——泛娛樂IP的核心來源,網路文學IP價值凸顯,網文市場再起航
網路文學是指以網路為載體傳播的文學作品,其與傳統文學並不對立,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路文學的一部分。熱門的網路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平台積累大量粉絲,表現出極強的IP效應,實現了從網路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游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價值變現,有巨大增值空間。

動漫:不可忽視的IP資源庫,二次元市場開啟助力國漫IP價值提升
動漫是現實生活的抽象,又允許天馬星空,與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相比,最能夠跨過亞文化的限制,與觀眾跨區域進行對話,天然就是全球市場,是IP最好的載體之一。成熟的動漫產業鏈可以衍生出電影、游戲、玩具等形式,而全產業鏈的格局可以使得動漫IP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影視:行業高速增長,IP粉絲放大器作用凸顯,IP最佳變現渠道之一
據藝恩數據顯示,截止11月24日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超390億元,在12月初即將首次邁進400億線大關,中國電影市場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國內電影票房高速增長的背後是IP電影的大熱,使得電影成為IP最佳變現渠道之一。與此同時,隨著近期以《盜墓筆記》、《花千骨》、《琅琊榜》為首的電視劇集收視大熱,影視則作為IP粉絲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顯現。

Ⅸ 文化發展基金

不知你是要哪個發展基金的內容: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創建於1996年12月,是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和北京文化發展戰略的需要,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發起聯合北京有關文化機構和新聞媒體創立,中國人民銀行審批和北京市民政局核准登記為公募性的基金會法人機構,是北京最有影響權威的基金會之一。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的宗旨是:以廣泛聯系海內外關心首都文化發展的社會團體、企業和人士,多方籌集文化發展資金,以各種形式資助、扶持、推動北京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推動文化創新,扶持文化新人,促進首都北京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致力於首都北京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展示國家文化中心的魅力。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關懷和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通過各種開創性的工作,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為促進和繁榮北京的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具有四大功能:

(1)展示推廣功能
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宣傳教育活動,積極資助扶持北京市各類文化項目。增加文化發展基金募集力度,加強對優秀文化藝術項目的資助和支持,體現先進文化的展示推廣主導示範作用。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北京文化消費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大,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基金會將成為活躍的文化融資領域。

(2)吸納資源功能
通過社會各界對北京文化發展的支持,公平公正公開的開展公益文化基金運作,把社會上有意資助公益文化的分散資金和資源集中起來,有效地投入到首都北京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中,為發展民族文化和開展文化交流做出積極的貢獻。通過基金會的運作,可以使分散的資金發揮規模效應,使資助的風險得到有效的規避和化解,使資助者支持文化發展的良好願望得以實現。

(3)鼓勵創新功能
通過對原創性、創新性、實驗性公益文化項目的資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動文化新人的成長,吸引更多優秀的公益文化項目向北京這個國家文化中心匯集。世界級大都市的發展證明:一個城市的文化實力,不但要看吸引文化人才的數量,而且要看推動原創的能量。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和人文奧運理念的實施,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需要籌集資金設立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獎項,評選展示有國內外影響的優秀作品和藝術家,加大對文化藝術新人實施更有力的發展扶持。基金會積極鼓勵文化藝術創新和培育文化藝術新人,突出中國特色和北京特點,為中國的和平崛起提供更多的文化動力和資源。

(4)擴大交流功能
推動北京與海內外的文化交流,吸收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同時,通過與境外文化基金會的項目合作、相互委託、交叉資助,推動北京文化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與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共同交流和發展。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任務

·接受並管理社會捐贈資金,用於發展北京市文化事業。
·開展有利於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質的文化藝術活動。
·推動並資助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及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組織有關文化事業發展的專題調查研究和學術研究。
·評選並獎勵為北京市文化建設及文化藝術交流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與個人。
·組織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
·資助北京市文化設施建設和文物古跡的保護開發。
·開展其它有益於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創建於1986年11月,是應上海文化事業發展戰略的需要而建立的國內首家地區性(市級)文化類基金組織,也是上海地區成立最早、規模及影響最大的幾家基金組織之一。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的宗旨是:籌措文化發展資金,資助公益文化,推動文化創新,扶植文化人才,促進文化交流,致力於上海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基金會成立二十多年來,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關懷和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通過各種開創性的工作,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為促進和繁榮上海地區的文化建設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被譽為上海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的"助推器"、"蓄水池"。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具有四大功能:

(1)主導示範功能

通過對優秀文化藝術項目的資助和支持,體現先進文化的主導示範作用。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社會上的各類文化基金和基金會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會越來越廣,成為活躍的文化投資和融資領域。基金會將不同於社會上其他公益性、私人性、專業類基金會,以鮮明的政治導向、積極的社會效益、廣泛的公益服務、國際化的操作規范,起到良好的主導示範作用。

(2)吸納資源功能

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基金會運作,把社會上有意資助文化的分散資金和資源集中起來,有效地投入到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去,為發展民族文化和人類進步而做出積極的貢獻。特別是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涌動著密集的資金流和資產流,許多個人和機構也有資助文化發展的強烈願望,但又顧慮政策風險、操作失誤等諸多問題。通過基金會的運作,可以使分散的資金發揮規模效應,使資助的風險得到有效的規避和化解,使資助者支持文化發展的良好願望得以實現。

(3)鼓勵創新功能

通過對原創性、創新性、實驗性項目的資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動文化新人的成長,吸引更多優秀的文化項目向以上海為中心的大都市群匯集。世界級大都市的發展證明:一個城市的文化實力,不但要看吸引文化人才的數量,而且要看推動原創的能量。迄今為止,上海所設立的大型文化藝術獎項,比如上海文學藝術獎,寶鋼高雅藝術獎等,主要側重於評選有國內外影響的優秀作品和藝術家,而上海更迫切需要的是對文化藝術新人實施更有力的扶持。基金會高高舉起鼓勵創新和培育新人的旗幟,會突出自己的鮮明特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提供更多的文化資源。

(4)擴大交流功能

推動上海與整個長江三角洲及海內外的文化交流,吸收人類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基金會的集資融資和文化資助的范圍,將立足上海,又不限於上海,而是逐步擴大到整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大江和大海交匯處一面鼓舞人心的文化旗幟。隨著21世紀中國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一個包括江、浙、滬15個大中小城市,縱橫綿延300公里,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15%以上、中國第一、世界第六的大上海都市群正在興起。通過設立基金會,將更有力地吸納"長三角"的資金和資源,促進"長三角"的文化協作、融合和創新,同時,通過與境外文化基金會的項目合作、相互委託、交叉資助,推動上海的文化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與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共存共贏。

近年來,基金會還主辦一系列在上海乃至海外具有全國重大影響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如每年一屆的"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電子藝術節」等。

自2003年3月開始,本會進行重大改革,力求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規范的資助模式和運作機制。本會經過全面調整改革,接受政府委託,按照公平、公正、公開、規范原則,面向全社會開展公益文化項目資助、獎勵、扶持貸款和(影視)投資(資助)。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以其獨特的優勢與海內外眾多文化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並與上海新聞、企業、文化藝術等社會各界建立廣泛而又密切的聯系,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辦公地址:番禺路396號2樓,電話:62815037(總機)

Ⅹ 互聯網企業為何紛紛設立產業基金是有何想法

過往的產業園區運營,是逗基地+地的概念,就是在提供辦公場地、設施等基礎物理空間外,還要為入駐企業提供成長中的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投融資服務;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轉型、優化升級,不管是企業還是市場都對產業園區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化成了逗產業+地的模式,要求產業園區不僅要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的效應,還要在這個集群的共性認知上,形成一個著實有效的資本投融資機制。招商引資內參選取此文供參考。
在中國住宅地產、商業地產觸碰到逗天花板地,呈現下滑的發展態勢下;國家及時喊出了逗服務實體經濟地的口號,使得一直默默無聞、低頭耕耘的產業園區一下子就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撬動內需、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有力杠桿。一時間,住宅地產開發商、互聯網巨頭、大鱷等紛紛沖入了這股大浪潮中,或開發、或投資、或服務運營,一度使一些在產業園區領域低調了十餘年的老牌企業都成為行業頂禮膜拜、爭相研究模仿的時代樣本。
可是時代不同了,榜樣的力量也在經受考驗。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轉型升級,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對園區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逗基地+地層面,不再僅僅滿足於辦公設施物理空間的提供,人力培訓、法律咨詢、商標申報等基礎服務的提供,及成長中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租金入股、股權投資、PE退出等投融資支持;還要求園區要形成產業集群的效應,要求園區依靠龍頭企業的聯動效應,使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像緊緊咬合的齒輪一樣,滾動循環,形成一個閉環的生態鏈,使得入園企業能夠生長在一片可持續發展的滋養沃土上。所以,以往那些僅僅是依靠一級土地開發、二級園區物業租售等商業模式賺取經濟利潤的產業園區商們,發展空間將越來越窄。
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離不開逗重資產地,沒有物理空間的承載,園區後期的運營服務變成了空話。但是一旦逗重資產地,就勢必繞不開逗資金地來源的話題。比起住宅地產、互聯網巨頭的豐厚的資本身家,產業園區商們顯得捉襟見肘,畢竟靠辦公場地、廠房的租售及微薄的運營服務收入,是很難讓產業園區商像住宅地產開發商們輕輕鬆鬆豪擲幾個億買地、建設,然後長期持有物業,慢慢坐等物業增值、租金上漲帶來的逗溢價值地。
產業園區商原有的逗重資產地模式存在著資金周轉的壓力,需要通過快速售賣物業所獲得收入來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投資運營或者異地擴張。其中兩種模式最為常見,一種是快速建廠房、通過強大的招商團隊快速銷售,快速實現品牌擴張,畢竟沒有足夠的市場佔有率,也就沒有了行業地位,進而喪失了行業話語權;另外一種就是靠住宅配套建設開發所獲得的資金不斷供血產業園區的運營。也許就是因為逗重資產地資金的桎梏,使得很多產業園區商的模式被詬病,始終擺脫不了逗地產開發地牟利的嫌疑。
但隨著產業園區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就逗前端地的園區建設速度、規模來看是拼不過財大氣粗的住宅地產開發企業,所以產業園區商只能在逗後端地的運營服務上不斷地深化創新,衍生價值。畢竟比起住宅開發企業這些門外漢們,產業園區商還是具有對逗產業地屬性的深刻認知和把控力。
尤其是我們剛剛提到的,逗產業+地是目前產業園區運營的主要方向和趨勢。產業是核心,是基礎,優秀的產業區在產業層面要符合市場或產業需求,有必要進行合理的產業規劃。這些產業園區們通過十餘年的深耕細作,已經對熟悉的產業領域的成長機理、發展特性、分化組織等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所以能夠快速對區域市場做出反應,哪些區域適合哪些產業,或者哪些產業中的哪些環節存在增值潛力,規避了後期逗孵化地過程中產生的投融資風險,使得一個產業園區項目呈現良性發展的狀態。而且通過後期產業孵化運營、產業投融資帶來的豐厚經濟利益,也成為產業園區商品牌擴張的破題之路。
講到這里,很多人也許會問,產業園區逗孵化企業地跟逗孵化產業地到底本質區別在哪兒看因為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孵化產業鏈的終端不還是在孵化企業嗎,為什麼非要說是孵化產業,戴那麼大頂帽子看舉個例子,過去產業園區在孵化器的功能上,著重點是如何將一個入園的小企業通過各種服務媒介一路扶搖直上到上市企業這個終 極目標,然後從中分享企業成長過程中的資本增值。而逗孵化產業地是指,比如說我們看重一個入園的文創類企業的原創逗IP地,通過這個IP衍生出一系列內容,比如以逗IP地為源頭的電影、話劇、培訓、游戲等各種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個個都是增值點,隨之衍生品市場力越強就越具產業共性,進而就使得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說完了產業,我們再來說說,為了進一步突出逗孵化器地的功能,很多產業園區商默默轉化成了逗投資商地的角色,從最前期對入園企業的租金入股、股權投資到PE退出等階段性的投資行為,演變成了今天貼近市場前瞻性需求和科技研發技術的前沿,准確把脈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處,培育出特色優勢性產業,進而通過分享產業中各個環節的紅利來獲得資本增值,也就是從產業園單個企業的逗金融扶持地到產業園整個產業逗金融孵化地的升級轉型,使得金融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動整個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這種形式的園區操作含金量很高,既要求產業園區商對所集聚的產業所產生的可持續經濟效應有足夠的把握和理論依據,通俗的來講,就是專業度;又要求對投融資機制及架構的設計具有嚴謹的思路和科學論證,使得金融手段的操作能夠貫穿園區規劃開發建設運營至資產證券化的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實現園區開發的資金閉環和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產業園區商要改變發展思路,要從逗重資產地向逗輕資產地的商業模式轉型,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金融,進而分享產業發展與物業回報所帶來的長期資本增值。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文化產業基金密集設立i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