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雲南的民族文化是什麼

雲南的民族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5 23:47:22

① 雲南的風俗和特色

1、語言文字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2、歌舞活動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花車遊行、雲南民族村歌舞表演、雲南民族村火把節活動(僅在火把節期間)、印象雲南、吉鑫宴舞。

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夢》大型歌舞,《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

麗江:「麗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納西東巴古樂音樂會、《印象麗江》、瀘沽湖歌舞表演《摩則鉛罩梭情篝火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風情園傣族歌舞和潑水節活動、《超級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演出、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哨哆麗風情之夜》、曼弄楓新區《多哥水酒》大型歌舞演出、望天樹景區《雨林盛宴》大型山水情景演出。

香格里拉:歌舞表演《夢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訪》。

3、激芹宗教信仰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邊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

佛教:正式登記的場所共826處(其中寺院812處、固定活動處所14處),可統計的佛教信徒約280萬餘人[59]。雲南是全國佛教唯一三大語系俱全的省份,其中巴利語系(南傳)佛教在國內唯雲南省獨有。

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幾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幾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慶州等藏區,每個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經幡。雲南有名的藏傳佛教寺院為香格里拉孫鬧縣噶丹松贊林寺(「小布達拉宮」)。

大乘佛教:漢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祝聖寺、銅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蘭教:全省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69萬餘人,有清真寺810處。格底目教派是雲南伊斯蘭教最大的教派,遍及全省各地,約佔全省信教群眾的90%以上。

基督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基督教徒約60萬人,合法宗教場所2050處。雲南基督教主要有兩大教派:天主教和新教(耶穌教),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獨龍族;東北部昭通市、武定縣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

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州的景頗族;普洱市瀾滄縣(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基督教在雲南省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二元結構特點,基督教偏遠山區和城市地區發展相分離。

民族地區及偏遠山區的基督教沿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怒江州的貢山縣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達到85%,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個縣。

雲南省可統計的天主教徒約5萬餘人,合法宗教場所58處。曾經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個主教區和西康教區的雲南總鐸區(在迪慶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道教:雲南省可統計的道教信徒約28萬人,合法宗教場所127處,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的巍寶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龍潭等。

東巴教:歷史上,麗江的納西族中曾流行過東巴教。

本主崇拜: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4、雲南戲曲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

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

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除了少數民族曲藝,雲南由於地處邊疆、多種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故本地的漢族有與內地不盡相同的各種曲藝表演形式,有雲南花燈戲、雲南評書、雲南揚琴、洞經音樂、滇劇等曲藝與戲曲。

5、節慶指南

據粗略計算,雲南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每年有70餘個,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種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活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

② 獨具特色的雲南少數民族文化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居住著40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等10多個民族為雲南省獨有。各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白族

白族,共有人口160萬人,其中雲南有134萬,而在這134萬人中,又有80%以上的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20%不到的白族,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

白族自稱百子、白尼、白伙、白人。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

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彩。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雕龍畫棟、鳳翥龍翔,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遠近聞名。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海東地區的白族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皮質,或綢緞,俗稱「三滴小」,腰系皮帶或綉花肚兜,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白節鞋」。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其族源和隋唐時期的「和蠻」有關系,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約」、「卡多」、「雅尼」等自稱。他稱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哈尼族。哈尼族的歷史悠久,早期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人。隋唐時代,哈尼族與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稱為「烏蠻」。哈尼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風。

哈尼族的服飾多為黑色、藍色鑲彩色花邊。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老人喜戴帽。女青年愛用銀鏈、銀幣、銀泡為胸飾。哈尼族民間口頭文學豐富多彩,但由於有語言無文字,有的已失傳。哈尼族喜愛音樂,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平時都喜歡隨身攜帶樂器。

在盛大的傳統節日里,哈尼族男女唱歌跳舞、打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成長龍,進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表現了哈尼族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傣族

傣族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沃富饒的壩子,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的河谷壩區,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30多個縣區。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

傣族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

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艷明快,會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多種多樣,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傈僳族

傈僳族自稱「傈僳」,「傈」是這個民族的族名,含有「高貴」之意,「僳」一般是指人或族漢文中籍記載的栗粟、栗漱、傈呰、傈蠻、呰蠻都是傈僳族。「傈僳」族名的來歷,據傈僳族老人解釋,「傈」是「四」的意思,「僳」是「人」的意思,「傈僳」即「老四」。「傈僳」二字是傈僳語的音譯。傳說古時候有七兄弟,老大是漢族,老二是彝族,老三是藏族,傈僳族是老四……

僳僳族服飾典雅、美觀、大方。不同地區的僳僳族婦女因服飾顏色的差異而被稱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白僳僳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長裙,戴白色料珠;黑僳僳婦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長褲,腰系小圍腰,纏黑布包頭,戴小珊瑚之類的耳飾;花僳僳婦女喜穿鑲彩邊的對襟坎肩,搭配綴有彩色貝殼的及地長裙,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搖曳多姿,風情萬種。

僳僳族男子服飾最早模擬喜鵲的顏色與樣式,稱喜鵲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褲,纏黑布包頭。僳僳族男子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羊毛綵帶,肩背革制箭包、砍刀等物。

佤族

佤族共有人口35.1萬人,其中雲南有34.7萬之多。佤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時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稱為「望蠻」、「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稱「吉刺」、「哈刺」;清初稱「卡佤」等。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有四種方言。佤族民間文學豐富而優美,滄源岩畫十分有名,是佤族藝術的珍品。

佤族善於雕刻。在佤族村寨中,處處可見雕刻有人物或動物的圖案。佤族崇善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區的男子用黑布或紅布纏頭,上身穿無領短衣,褲子短而寬,喜歡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長刀,勁帶竹藤圈,頭戴銀箍,身挎背帶,顯得威風凜凜。他們喜愛裝飾品,耳朵穿孔戴大圓耳環,手戴銀鐲銀鏈。

佤族女子多留長發,飾以銀質發箍,披肩的長發上常用馬尾製作的發網網住,發網上飾有銀珠。女子著黑衣、紅裙,上衣十分短小,蓋胸露腹,無領、對襟、短袖。裙子過膝,常以紅色為底,間有黑白綠條紋。耳懸銀質大耳環,銀環一至三個不等,項帶兩三個銀質項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配上兩三個鳥骨或貝殼製成的項鏈,五光十色,特別耀眼。裸露的腰部纏繞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紅或黑色,有的還雕飾有很多花紋。手臂戴兩三個竹圈銀圈,手腕配銀鐲兩只,小腿纏竹藤圈數圍。

佤族熱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紋身,男子多在勁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繪刺花鳥、牛虎圖案,女子則在勁下、胳膊和腿上繪刺各種形狀的花草。佤族人還喜愛歌舞,常見的舞蹈有「圓圈舞」、「甩發舞」、「春米舞」等。逢年過節,佤族群眾會自主的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們唱的調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調》為主的哀歌,以《賀新房》為主的喜歌,以《蘆笙調》為主的歡歌,根據不同的場合唱不同的調子。

拉祜族

拉祜族歷史源遠流長,有豐富的歷史傳說。傳說拉祜族祖先原來是過著狩獵的生活,為了追逐竄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馬鹿,發現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開始從北向南遷徙。其服飾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現代南方農耕文化雙重風格的特點,也反映了這種歷史和文化的變遷。據考,拉祜族應源於古氐羌系統,屬於古氐羌遺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帶,早期過著游牧生活,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舉族遷入雲南。有人認為,遠在二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游牧於滇西洱海地區的「昆明」或「昆明之屬」,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內的彝語支某些民族的先民。當時的「昆明」人還處在「無君長」的原始社會,過著以氏族為單位的狩獵生活。歷史上拉祜族以擅於獵虎而聞名。在巍峨的哀牢山和無量山區,無數碧綠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們馳騁游牧的場所。

拉祜族的服飾美觀、寬松、大方,極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飾的一個突出特點,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綵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泡,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拉祜族男子穿無領右開襟上衣和褲管寬大的長褲,裹黑色頭巾。青年男子還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頭上有的戴帽子,有的包黑布包頭。帽子用6-8片三角形的藍、黑布拼縫而成,下沿鑲藍布或黑邊,帽頂綴一彩色線穗。婦女的服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右襟黑色長衫,兩側於齊腰部位開叉口,衣腳直齊腳面,在長衫叉口及衣邊、袖口,鑲綴紅、白、黃等色的幾何圖紋花邊,沿衣領及開襟鑲嵌數十個銀泡,下穿斜拼襠黑色長褲。另一種是開襟很小的短衫,幾乎像對襟,衣邊鑲有花布條紋,無領,小袖口,衣長齊腰間,下著筒裙。上身內襯一白色汗衫,短衫露在筒裙上面。頭裹黑布包頭或綴有線穗的各色頭巾。穿長褲的婦女,冬季多在小腿部套上綉有花紋的護腿。婦女都慣戴銀耳環和手鐲。同漢族、傣族接觸比較多的地方,拉祜族男女也喜歡穿漢式和傣式服裝。 

納西族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文藝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徵,納西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景頗族

景頗族現有人口12萬人,雲南有11.8萬人。景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及怒江州瀘水縣的片古崗地區,少數散居在騰沖、耿馬、瀾滄等縣。景頗族中有景頗、高日、蒙友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頗和載佤兩種方言。據本民族歷史傳說,景頗族先民最早居於青藏高原,約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南遷,到十七世紀以後才逐步定居在緬甸北部和德宏等地。景頗族人以驍勇彪悍、頑強剛毅著稱。他們十分重視本民族的團結。

景頗族男子喜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巾,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

③ 多彩的雲南民族風情,雲南有哪些文化特色

在小編看來,雲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鄉。古人曾用“彩雲南現”來遙指這片神秘的雲嶺高原。美麗的雲南生活著許多民族,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雲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那麼就由小編來帶大家一起看看雲南有哪些文化特色吧。

好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到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要和我們分享的,都可以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討論哦。

④ 雲南民族文化的特徵500左右的描述

雲南民族文化博大龐雜,精彩紛呈,為了便於認識,我們姑且將雲南民族文化資源概括為以下的一些特點:
第一:雲南民族文化由於歷史的沉澱深厚,因此而帶有珍貴的稀有性。
雲南地處邊疆,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再加上山高水遠,交通不便。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因此許多極為原始的,極為古樸的民族文化資源,得以在各個民族中保留。例如:雲南獨龍族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制,摩梭人的母系制的家庭結構和阿注的婚姻,傈僳族「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普米族的「見者有份」的平等分配方式,拉祜族奇特壯觀的大房子,哈尼族的「有飯同吃」,納西族的東巴文字,洞經音樂,滄源彝族的壁畫,劍川的石窟藝術等等,其古稀度、真奇度之高,可以說是「舉世無雙」。此外,在雲南的許多少數民族中,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系,也是一種少有的原始遺存。比如公平無私的分配製度;尊老愛幼的民風民俗;我為大家;大家為我的道德風尚;心心相印,質朴誠信的交往習慣;夜不閉戶的山野客站,來者都是客的農家竹樓;不計較價值的無人交換等奇風異俗,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具有令人神往的吸引力。這些文化資源,一是具有「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區域優勢,二是帶有令人不可琢磨的神秘性和古樸性。從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角度來講,文化資源的古稀度、珍奇度越高,越具有世界級的觀賞和保護價值。
第二:雲南民族文化,由於什村的地理環境特殊,因而具有極其博大的包溶性。
雲南民族文化的包溶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雲南雖然地處邊陲,但它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再加上山高水遠,開發程度低,因此,自古以來就成了多個民族共居共存的一塊寶地,到目前為止,一共25個少數民族生活繁衍在這塊紅土地上。悠久的歷史沉澱、古老的民族習俗、濃厚的高原氣息、封閉的社會環境,使得雲南成了多民族生活的搖籃;二是雲南雖然地處中國的西南邊疆,但又位於中國半島的北端,這樣使雲南成為中國邊緣文化交匯區,早在公元前4世紀,存在於西南地區的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就成為中國和南亞、東南亞文化交往的傳輸帶。在雲南不僅匯聚著漢族為主的儒家文化,而且也匯聚印度的文化,東南亞文化,這么多的文化資源共生共存在這塊神奇的紅土地上,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罕見的,同時也生動地說明了,雲南民族文化資源,本身所具有博大的包溶性。
第三:雲南民族文化,由於民族種類構成繁多,從而形成極其豐富的多樣性。
雲南民族文化資源的多樣性表現在多方面。從宗教文化資源來說,雲南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還傳入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就本土的原始宗教而言,有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靈魂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巫及巫術等七個方面內容,這些宗教信仰,在雲南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宗教文化信仰。從語言文字資料來說雲南境內的25個少數民族,除通用漢語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從風俗習慣來說,雲南25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古老而龐雜,幾乎涉及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民族有生產勞動方面的習俗,有宗教信仰方面的習俗,有出生喪葬方面的習俗,有衣食住行方面的習俗,有婚姻戀愛方面的習俗,有節日慶典方面的習俗,真所謂「十里不同風,百寨不同俗」。從民族服飾來說,民族服飾是從外部區分一個民族的主要表徵,由於支系不同、區域不同,服飾又各具特點。從民族音樂舞蹈來說,樂器共二百種之多,可謂全國樂器之冠,被人稱為「樂器博物館」,在雲南收集到的民族舞蹈有533字,四千一百八十多個舞種。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雲南民族歷史文化資源是何等的豐富,令人數不勝數。
第四: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它與人文資源的融合,又構成了雲南民族文化資源的一大亮點。
雲南悠久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是雲南獨特的風景名勝資源融為一體的,從而使雲南的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顯示出廣闊良好的前景。

⑤ 雲南風俗文化

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雲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潑水」的形式來慶祝,所以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潑水節「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數百種節日中,影響最廣,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區,全州各地都有「潑水節」,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舉辦的「潑水節」規模最大,盛況空前。

「潑水節」一般從傣歷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開始。這一天彬彬有禮的傣家兒女,取來清潔的水,用樹枝蘸取,互相潑灑,以示為您洗去一年的塵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平安。現在的「潑水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水花放,傣家狂」,人們提桶端盆取得水來,見面就迎頭蓋瞼地潑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象徵著占祥、幸福、健康。

(5)雲南的民族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參考資料 網路 雲南

⑥ 雲南名族風情文化有哪些

雲南有23個少數民族,可以去昆明民族村去體驗,23個少數民族寨都有

⑦ 如何介紹雲南文化和特色

寫作思路:應該寫出關於雲南地區特有的一些文化習俗等,比如說雲南人他們用的語言。

例文: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邊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

(7)雲南的民族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東經97°31′至106°11′,北緯21°8′至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全省東西最大橫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90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

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其中,中緬邊界1997千米,中老邊界710千米,中越邊界1353千米。

⑧ 雲南民族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徵

南詔大理國時期漢文化對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影響:南詔大理國是唐宋時期中國西南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是全面發展的文明社會,其文化呈現出開放多元、兼容和諧的特徵,其文化受到了自然環境的影響,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影響,使客觀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和主觀人文環境因素的發展相互產生了一定阻礙作用。由於雲南本身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山高峽深的地形導致其交通在南詔大理國時期並不發達,對外界的聯系早期並不充分。因此當時的地方民族文化呈現出一定的邊緣化。因此造成了雲南民族人口流動性小,社會開放程度低,形成了雲南各民族社會發育程度的參差不齊。由於歷史上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加之自然資源又較為豐富,很容易形成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並由此形成了一種比較完備的「隔離機制」。這樣,其文化形態都較少發生重大變革,決定了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的邊緣化。同時,邊緣性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少數民族有語言交流的問題,很多人不會普通話,而且他們的文化信仰、管理方法、技術,與漢族不同,和現代技術完全不一樣。因此對於內地的主流文化來說,雲南地方民族文化就成了一種邊緣文化。在後期,隨著中原漢文化的崛起,漢文化影響力逐漸提升,隨著人口遷移,貿易以及俘虜等流入,漢文化對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同時,因為雲南地方民族文化也有著強大的包容性,雲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並蓄的包容性、多元並存的開放性、親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態的和諧性,體現著一種和諧的生活方式。「蜀身毒道」、「茶馬古道」等都經由雲南通往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雲南文化的多元特點和包容性。據歷史文獻記載,漢族文化與雲南各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南詔大理國中後期也頗為頻繁,在文化領域里,如耕作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青銅文化各個領域二者都有充分交流,同時,漢文化對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的沖擊並不是同化,而是相互補充,融合發展,也因為漢文化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思想觀念,也促進了雲南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加強了雲南與中原的聯系,給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延續與發展注入活力。總而言之,南詔大理國時期漢文化對雲南地方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有利於文化的互補融合發展,給南詔大理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注入了活力,雲南,不但是亞洲各民族文化系統網路最重要的節點,也是人類文化遺產最珍貴的共生寶庫,各族文化的鄉土性、邊緣性、包容性,終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觀的民族文化多樣性,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濃重而有力一筆亮彩。而南詔大理國的漢文化沖擊更是使文化交流加深,給雲南後世的文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雲南地方與中原各地的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是雲南文化歷史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⑨ 雲南獨特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雲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

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

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潑水節、刀桿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三月街……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閱讀全文

與雲南的民族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7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