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
推動建成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新的謀劃和部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目標的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作出具體闡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這充分體現了堅持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的辯證統一、有機銜接:一方面,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點;
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遠景目標的階段性細化,是為實現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所進行的扎實准備。關於「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並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這些具體要求,勾繪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和發力重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
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這些是我們在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必須深刻把握的戰略判斷和方法論原則。
(1)為什麼要堅定四個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歷史
「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政治概念。後來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
2017 年中共十九大將「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入了黨章,也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後,加入了「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全面闡述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後,指出:「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