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東巴文化如何傳播

東巴文化如何傳播

發布時間:2023-08-16 22:36:48

Ⅰ 淳樸的雲南東巴文化

雲南是元謀人的故鄉也是中國最早發現人類活動痕跡的地區,說明這里擁有悠久的歷史,而生活在這里的納西族所創造的一系列文化更是可以看做人類社會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下面讓我們走進 東巴文化 一起領略它的風采。

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在納西藝術中,最具魅力的還是木雕。東巴木雕主要以杜鵑木為材料,這是一種喬木,雕刻家們在這種木頭上,用線刻、浮雕、立體雕的手法,雕出圓形、方形、立體的圖案。這些圖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樸美麗,有民族風味,有的浮雕讓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畢加索的畫,而線刻則讓人想起了丁韶光、袁運甫的畫。

線刻有的取材於日常生活,表現少女彈琴、挑擔、犁田、種地的畫面和熱帶植物花鳥等;有的取材於英雄故事,表現納西族戰斗英雄三多,身著盔甲,掛著弓箭,騎在馬上的勃勃英姿。

還有一種雕刻雕在瓢上。據說納西人過去就喜歡在瓢上雕花,今天這種瓢已基本失去實用價值,成為專門的工藝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長的葫蘆,而是梨木和杜鵑木。所有這些木雕都是烤乾後雕刻的,不開裂,不變形,掛在牆上是一種別有韻味的裝飾。

在東巴文化藝苑中,還出現了東巴文字和神靈鬼怪形象的木刻雕板。東巴製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來拓印,這為廣泛傳播東巴文化藝術作品創造了一個條件。

東巴藝術品中還有很多面具,這個面具線條剛勁,嘴巴大張,恰有張口欲鳴的感覺,而且造型很像山民村夫。面具輪廓雖然很簡單,但給人的整體感覺卻活靈活現。

東巴舞蹈是指東巴教的進行宗教儀式過程中,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

東巴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蹈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這兩部教程稱為「蹉姆」,意為舞蹈的規范或舞蹈的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

Ⅱ 東巴族的傳統是什麼,很想知道

分類: 文化/藝術 >> 民俗傳統
解析: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一、 東巴文化(一)

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她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里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麗江古城,吸引著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東巴扒晌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東巴,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里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么一個文化體系。」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經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活著的象形文字了,它現在被統稱為是納西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因為它牽涉到方方面面,就是歷史,政治,天文地理呀,還有文學藝術呀,宗教啊,春告鋒人類學,甚至於醫葯,還有生產生活方面的許許多多知識,當然也有很多神話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東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個,它集書畫於一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色彩鮮艷,而且目前很多東巴仍然在使用這些文字。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字,由於人類造字尊重意識,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字無非就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工具。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了,開始的時候就是有圖畫,現在我們的東巴文裡面有很多的圖畫字,一幅圖畫就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約定俗成固定的一個內容,大家一看這個畫就知道它是指什麼事情,所以由於圖畫字,人們在觀察,比如說我們漢字,因為是在平原裡面看那個『山',是一個山,一個山的,所以他寫字呢,就有三個山頭,但是納西族它生活在山區里頭,他一出門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就是只有一個『山',就是這么個意思,像漢字的門字,有兩扇門,納西族只有一個門,所以他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一個門,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關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什麼就畫下了什麼,逐步用圖畫從繁到簡,就把它減少了,形成約定俗成的一種筆畫,固定的形式,它屬於這樣造字的范圍,所以東巴文它是通過圖畫到文字發展起來的。我們用漢族的話說叫書畫同源。」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一些東巴,又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象形文字從它的造字以及整個發展的情況來看,它是從圖畫逐步發展演變成現在的東巴文字,友簡所以現在的東巴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每一個東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畫。」

知識點滴:納西族,自稱「納」,「納西」,「納汝」。晉、唐史籍稱「摩沙」或「摩些」。分布在雲南麗江、中甸、維西、寧蒗及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或藏緬語族彝語支。

二、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不僅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且他們的服飾也是多姿多彩、個性鮮明的,這主要體現在納西族婦女的服飾上。

納西族居住的川滇交界地區,群山聳峙,平均海拔約2700多米,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宛若晶瑩的玉屏,矗立在麗江的北部和中甸的東南部。納西族共有24萬多人,分布於雲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麗江縣約有17萬人,是納西族主要的聚居區。

披星戴月的納西婦女是麗江古城的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她們健壯爽朗、熱情質朴,以勤勞能幹著稱,就像她們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個刺綉圓盤所象徵的一樣,肩擔日月,背負星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著納西族婦女的勤勞。她們日夜操勞,幾乎擔負了所有的家務勞動。

古代的納西族人民為了適應高原地區的農牧生產,一般以自織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長褲,女著短衣、長裙。無論男女,大都 *** 鞋襪,束花布腰帶,外披一塊羊皮或毛氈。納西族婦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裝飾作用,也有實用價值,她們運送重物主要靠肩背,這時披肩可以起到保護背部的作用。後來由於受漢族的影響,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她們身穿大褂,外加坎肩,著長褲,腰系多褶圍裙,在勞動或出門時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製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綴有兩個大圓布圈,背上並排釘著七個小圓布圈,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

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綉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英古與旱魔搏鬥,奮戰了九天,最後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三、東巴文化(二)

舞蹈是納西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舞蹈。東巴舞就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現了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納西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稱。唐代和元代的志書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及「男女動數百,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的記載。目前廣泛在民間流傳和新發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東巴古典舞蹈、組舞和新歌舞等幾類。「麥達蹉」和「熱熱蹉」等是詩、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點是邊唱邊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沒有樂器伴奏,人數、地點和場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參加。舞步簡單,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從右行進,漸成圓圈。

東巴舞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東巴舞從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驅鬼之類的動作,但實際上,大部分內容是表現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原麗江地區歌舞團團長和世偉:「它的舞蹈根據祭祀的內容有區別,比如說祭天,有祭天時候跳的舞蹈,祭風有祭風時候跳的舞蹈,比如說送葬,送葬的時候,又有送葬時候跳的舞蹈,它是有區別的。」

東巴舞蹈素材的來源主要從民間,因為從民間舞蹈裡面把它吸收過來了以後,用在它祭祠的時候來跳,又加上有東巴教神韻的一些風格後,就變為東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濃郁的民間性,本來東巴也是在民間,因為它沒有脫離他家庭,生產、生活一切跟民間的勞動者是一樣的,所以有很濃的民間性。

在用象形文字寫的兩本有關舞蹈的典籍《蹉模》中記錄了幾乎失傳的60個舞蹈的幾百種跳法。《蹉模》中的舞蹈可以分為動物舞、刀弓舞和大神舞等幾種類型。其中刀弓舞又包括刀舞、弓箭舞和赤腳舞。

東巴宮原麗江地區歌舞團團長和世偉:「弓箭舞是鎮邪的,所以他往天上打的時候就射惡神,往地下就是打惡鬼,所以他的方向就是朝天和朝地,他是這樣往上、往下,它就是這么兩個動作,另外就是朝四個方向,四個方向、方位的惡鬼,鬼還要分好鬼和惡鬼,神也有好神和惡神。」

《氂牛戲老虎》是根據納西民間的一個典故改編而成的動物舞,舞蹈分為頌經、氂牛戲老虎等幾個部分。主要講述了兩只猴,分別代表人類最早的兩個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氂牛,兩家族為此發生爭執的故事。

在東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動物的動作而形成的。據《東巴舞譜》記載,納西最古老的舞蹈源於金色青蛙的跳躍。如今在麗江西北部山區仍然保留著一種古老舞蹈《勒巴舞》。據《呂氏春秋》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拿著牛尾巴跳的,它分別模仿大象、鷹、猴、蛙及虎,並使之形成了一套連貫的舞蹈動作。

四、東巴宮

作為東巴文化的主要部分,無論是文字、音樂還是舞蹈,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東巴,座落在麗江古城的東巴宮,更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了解東巴文化的窗口。

東巴宮座落在麗江古城東大街,它的門樓上裝飾的是東巴的「五幅冠」,大門兩旁懸掛著東巴的木牌畫,東巴宮內別具一格的裝飾和文化活動更會讓您感受到東巴文化的魅力。

中國舞蹈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楊宏:「大研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後,國內外的遊客都來了,東巴文化又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或者是它的內核部分,所以我們就企圖搞一個窗口,向外展示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一部分。」

來到麗江的人們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外,聽一聽納西古樂、看一看東巴舞蹈、了解一下東巴文化也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中國舞蹈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楊宏:「整個東巴宮的布局,我們想突出納西族的特點,就是突出東巴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像東巴的經卷、文物、東巴的繪畫、祭祠用品、東巴的壁畫、浮雕等等這幾個方面來相對完整地介紹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一塊,我們企圖加強它的文化氣氛,給大家有一種能相對直觀的了解納西族的音樂、舞蹈文化。」

整個東巴宮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藝術博物館,通過它可以欣賞到舉世無雙的東巴文化藝術,領略到真正的納西古樂以及民間歌舞神韻。

東巴宮中國舞蹈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楊宏:「也是為了保護、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在保護和弘揚里頭,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可能我認為挖掘整理跟保護是很重要的一塊,所以我們就集中了我們納西族的一大批民間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還有老東巴,把他們集中在這兒,包括我這樣的人在內向他們學習,只有學習好了以後才能去傳播它,我們也強調這一點,就是一個民族他的文化消亡了,這個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為了更好地傳播東巴文化,東巴宮組織了納西地區部分著名老東巴,民歌手和一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以東巴文化藝術為主,挖掘整理了一批最富鄉土氣息和最有民族特色的精彩節目,節目新鮮神奇、雍容優雅、深沉浩遠、氣勢豪壯,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五、東巴文化(三)

東巴畫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畫、紙牌畫、布卷畫和經文畫幾大類,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傳統東巴畫主要是東巴在做法事時製作和使用的,有布軸的神佛像畫、經書畫、木牌畫上的神、鬼、鳥、獸畫,以及大型布卷畫,民間還有反映生產和生活的裝飾畫,這些畫筆調粗獷、色彩濃艷、形象朴實生動。

納西族畫家張春和:「東巴文化裡面的所有內容,包括經書,包括木牌畫、紙牌畫、神軸畫,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以繪畫的形式保留下來的、記載下來的,因為它本身洋洋萬卷的經書,它本身就是洋洋萬卷的繪畫,因為它的繪畫的形式是圖畫象形文字。傳統的東巴繪畫它大部分畫在什麼地方呢?可以說在岩壁上、樹皮上,特別是東巴繪畫裡面,象形文字,洋洋萬卷的象形文字,其實也是非常單純、抽象的東巴繪畫。從我作為畫家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這就是繪畫。他們這個繪畫是畫在什麼地方的,書寫在什麼地方呢?書寫到自己製作的紙上,非常粗糙,但是我認為質地也好,保留期又非常長久,這裡面非常有特點的神軸畫,包括《神路圖》,《神路圖》在國際上是非常有名的,傳統的《神路圖》寬有45公分左右,長可以到20米,在國際上被譽為直幅長卷畫之最,它又是畫在什麼地方呢?它又是用一種什麼顏料製作呢?它是用納西族農民自己手工織的布,把布織出來以後用石頭一點一點軋,表面軋的非常光滑,那麼再把那個蟲膠,農民用的那個膠,蟲膠又打上去,然後再這么製作了以後,在這個地方用傳統的竹筆或者是一種自製的毛筆、勾線,所以說傳統的東巴繪畫呢,你看包括它的文字,是寫在他自己做的紙上,木牌畫呢,非常有特色的木牌畫,是畫在咱們把那個樹一砍幾瓣,然後用咱們自己礦物質顏料,傳統的東巴繪畫的這些顏色特別好,都是自己製作的一些顏料。」

傳統東巴畫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東巴畫中的布卷畫《神路圖》它一般長達14米多,寬26厘米左右,主要用於喪葬時超度死者亡靈儀式中,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雖然傳統東巴畫也受到周邊民族文化,特別是漢藏文化的影響,但它仍然比較系統地保持了自己整體的風格和特點。

納西族畫家張春和:「納西的東巴文化,確實受藏傳佛教的影響相當之大,所以在納西的所有的東巴文化的那個繪畫部分,包括其它的儀式部分等等,人家都自覺不自覺地一看就知道受藏文化、藏傳佛教的影響特別大,包括繪畫,但它整個過程、整個那個賦彩、用線,非常、非常怎麼說呢?不是那麼求華麗,它是求朴實、畫完一張畫以後,它外觀的包裝,它是不加以裝飾的,怎麼樣就怎麼樣,然後呢上下一般的是用兩塊黑布,然後中間呢就像我們裱軸畫一樣,國畫裡面裱軸一樣,穿上兩根木頭,它整個過程已經完成。」

以納西族中青年為主體的一批畫家,在吸取古老東巴字畫精華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法和材料創作出了現代東巴畫。

納西族畫家張春和:「那麼現代東巴繪畫,當代東巴繪畫就截然不一樣了,因為現代又出現了很多繪畫的工具、材料,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現代的東巴畫派里頭繪畫表現的一些方式,手段啊,包括我,還有和我一樣的很多的納西族的探索東巴繪畫的人,他們用的材料呢,你即便是布上油畫,很多人還用進口的,像進口的非常有名的溫莎牛頓這些,那些油畫家在畫,即便於木刻也如此,木刻它們還有一種水印木刻,上面還有套色,這種形式,那麼像國畫,重彩畫也如此,那麼現在雲南畫派里用高麗紙,最初這些繪畫。重彩,賦予很鮮艷的、很對比的那種木和色的這種對比,強調這些那個形式,那麼所以呢,當代和現代的用料不一樣,用色不一樣,觀念也當然不一樣了,一個人和一個人的畫放在一起,它絕對不一樣,各自在探索各自的路子,各自用的材料和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這一點是非常好的現象,也是能保持那個很長久的生命力的一種現象,再覺得有一點不一樣,我剛才重復過一句就是說我們這個畫派是立足在我們傳統的幾千年產生的這個東巴、東巴文化的一個非常厚實的一個文化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當代的東巴繪畫。所以呢這種繪畫在國際上非常有生命力,而且呢內容非常新,形式非常新,非常有那種當代人對過去、對傳統、對古老文化的一種非常沉重的一種反思的一種現象,所以它不是很飄的,不是很唯美。」

Ⅲ 東巴文化~

東 巴 文 化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注,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葯、禮儀等知識。他們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古老文字,稱「東巴文」。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是被譽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作為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一個世紀以來,先後有法國、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挪威、義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蘭等國家的學者,前來收集、調查、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最早把納西族東巴文化公諸於世的是法國人太倫.拉科佩倫,他把一本東巴象形文經書抄本收入所編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納西族東巴文及調查見聞編寫成《LESMSOS》一書出版。在眾多的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學者李霖燦和美國的學者洛克。原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原來是從事繪畫藝術的。當他來到納西族居住的麗江玉龍大雪山,接觸了納西東巴文化後,便毅然放下畫筆,學習和研究起東巴文化,寫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標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論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國的學者洛克,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族地區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 寫出了許多研究東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納西語、英語網路詞典》(上、下冊)已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稱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八十年代以來,更是涌現出一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遞增,一個國際性的納西東巴文化學正在形成。東巴經書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國內外學者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書,作為研究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一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台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由於東巴經是用原始圖畫象形文字書寫的,一般人不易釋讀,所以,東巴經一直被視之為「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這項工程。在東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的翻譯工程,譯稿已陸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文化學的形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納西族的《東巴經》五百多卷,七百多萬宇,[1]全用象形文字寫成。這種象形文字,納西語叫「森究魯究」,意為「木石之痕跡」,或譯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字。這種文字起源於圖畫,始終保持著圖畫的特徵,但又約定俗成,成為一種文字元號,在麗江、中甸、維西等縣納西族地區,沿用達十多個世紀,國內外有不少研究納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東巴經》比較完整地記載著反映納西族遠古時期生活的神話,其數量質量都很驚人。他不僅對後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大大豐富了祖國各民族的神話寶庫。許多神話的篇幅都比較大,如已整理發表的《創世紀》、《黑白之戰》等[2],都長達二千多行。 從這些神話里,我們看到了古代納西族獨特的各種各樣的神,如天神、地神、太陽神、月亮神、星宿神、善神、惡神、男神、女神、雷神、風神、雲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 鐵神、智慧神、靈巧神、善良神、豐盛神、測量神、度數神、勝利神、五穀神、畜牧神等等。當然,也還有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在這個神的世界裡,不僅各種神的形象迥然不同,就是神的行事也具有不同的風趣,說明神話的絢麗多采。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畫
古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納西族東在做儀式時,要繪畫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並對他們進膜拜與祭祀,這種服務於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統稱為東巴畫。東巴繪畫藝術具有象形文字經典所具有的五個藝術品特性,即貝葉經的形式、優美的線條、美麗的色彩、動態的表現和特徵的攝取。東巴畫是東巴文化重要內容之一,有木牌畫、紙牌畫、布卷畫和經文畫幾類。東巴畫的內容主要表現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東巴畫中,以布卷畫《神路圖》最為有名。《神路圖》一般長達十四米多,寬二十六厘米左右。分為地獄、人類世界、自然天國、天國四個部分,畫面色彩鮮明、艷麗,人物造形生動、個鮮明,既受藏傳繪畫藝術影響,又具有納西族傳統風格和特色,是東巴繪畫藝術中的珍品。 《神路圖》主要用於喪葬時超度死者亡靈儀式中,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舞蹈
東巴舞蹈是指東巴教的進行宗教儀式過程中,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 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 東巴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蹈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這兩部教程稱為「蹉姆」,意為舞蹈的規范或舞蹈的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東巴舞蹈》具體記述了舞蹈的起源、種類、步伐、手勢、動作和功能等等,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譜。《東巴舞蹈》是研究人類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早期舞譜形成的極難得的經典。 在東巴教八大類的神壇祭祀道場中,除了「祭天類」的祭祀道場外,其它的七大類神壇祭祀道場里,皆要跳東巴舞蹈。 遠古納西先民祭祀時,東巴祭司為病者招魂,模擬一些馴服的動物的動作,背著彩羽、白灰籃子,在祈求的神像面前狂舞,跳得彩羽、白灰滿天飛揚。在那時先民的觀念里,通過這些舞蹈奉承和獻媚於術神,認為術神也會像人一樣能夠被舞蹈激發得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取悅於神,使神感激人的祭祀,達到佑人的目的。東巴舞蹈,除了向術神祈求的舞蹈以外,還有驅斥術神的舞蹈。東巴祭司在神壇對術神跳鎮懾驅斥的舞蹈時,頭戴「老鷹毛帽」,插著鷹翎,模擬老鷹的動作舞蹈。在納西族《鵬術之爭》的故事裡,老鷹是能夠制伏術神的精靈,它搭救人類出困境,是納西先民的守護神,是先民崇拜的真象。東巴舞蹈在表現悅神和斥神的舞蹈時,也承傳了民間傳統的以歌唱伴舞蹈的表現形式。多數東巴舞剛健柔婉、明快舒放、變化靈活,保持著淳厚而典雅有致的特色。東巴舞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范構成的風格特色,在麗江地區的舞蹈中獨樹一幟,在省內外少數民族舞蹈文化中也是十分特殊的。東巴舞蹈是納西族傳統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及形式上可分為五種類型。一是神舞;二是鳥獸蟲舞;三是器物舞;四是戰爭舞;五是踢腳舞。東巴舞反映的是納西族歷史上隨畜遷徙,以鳥獸為鄰的原始生活,是納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反映。納西族的東巴舞蹈,有老鷹舞、大鵬舞、孔雀舞、白鷳舞、大象舞、青龍舞、白馬舞、氂牛舞、白額黑犏牛舞、大腳赤虎舞、飛龍舞、馬鹿舞、豪豬舞、刺蝟舞、山羊舞、金色巨蛙舞、等多種模擬動物的舞蹈,還有鷹翅舞、鷹爪舞、降魔舞、燈舞、荷花枝舞、火把舞等法器舞蹈。

東巴文化簡介:東巴藝術品

東巴藝術品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製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種竹木編扎品,造型獨特,生動逼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東巴雕塑藝術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製作上。用樹木雕刻成的木偶,是東巴在宗教儀式中製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時參考的模型,已收集到三十多件。東巴們都有一雙具有藝 術靈性的巧手,個個能雕會塑,所雕出的各種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舉手遠眺,有的張口欲鳴,形貌古怪。東巴木偶則頭戴法帽、胸掛神珠,端坐自如,輪廓粗獷,線條剛勁。在東巴教的三十多種儀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動物的面偶, 它用青稞面或大麥面捏,總計約有兩百個之多。

面偶一般須在舉行宗教儀式的頭天晚上捏制完成,一個東巴一夜能捏出上百個。每個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態各異。在儀式活動中,神面偶置於上方神壇上,鬼面偶放於下方鬼寨中。同一類型的鬼面偶,其形狀也互有差異,如生有蛇頭、雞頭、牛頭、馬頭、羊頭等等。此外還有用泥捏塑的泥偶。這些泥面偶都是東巴信手捏制,一氣呵成的,有單純明快的審美特點。東巴面偶、泥偶和木偶作品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並不注重去刻畫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隨意凹陷的兩個洞,嘴巴的輪廓也只似微張的一條縫,從局部看顯得十分簡單,但如果從整體看,整個造型給人 一種活靈活 現的神態,從並不維妙維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種內在的生命精神。 這些神靈偶像的造型自然渾朴,神態天真憨稚、普通平和,使人到親切,全無神靈那種道貌岸然、威嚴神聖、高高在上的敬畏感,有的還顯現出一種滑稽的意味,其人情味、世俗生活氣息十 分濃郁,造型也完全是山民村夫那種純朴的氣質格調。在東巴文化藝苑中,還出現了東巴文字和神靈鬼怪形象的木刻雕板。東巴製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來拓印,這為廣泛傳播東巴文化藝術作品創造了一個條件。

納西族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個支系,主要生活於雲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處(雲南麗江地區為主),為母系社會。按最近統計人口為約30.8萬人(2000年)。納西族這個名字是一個比較新的名字,但納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中國古代羌的一支,在漢朝時也被稱為氂牛夷或摩沙夷。語言文字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納西族的語言是納西語,它有兩種文字:東巴文和哥巴文,其中東巴文創造於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仍被使用的一種象形文字。宗教納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東巴教,這是一種多神的宗教,主要的經典是《東巴經》。也有部分信仰藏傳佛教。姓氏納西族以前沒有姓氏,後貴族賜姓木,平民多姓和。現在納西族約有90多個姓氏。特色飲食吹肝、粑粑、米灌腸服飾納西族婦女一般穿著寬大布衣、戴圓帽(現在很多婦女直接戴藍色的圓形紅軍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兩根白色背帶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個白色圓形裝飾,俗稱「披星戴月」。納西族 東巴文化的神奇異彩(圖)
刻有象形文的石牆 納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這個被世人稱之為「象形文古國」的納西人生活區域內,納西人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創造了一種輝煌的古文明,而且豐富了納西族乃至中國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報踏訪56個民族的記者在對納西族進行采訪時深深感到,納西人始終在為擁有這一獨特的文字而驕傲。有資料顯示,納西族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象形文的民族。

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納西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在納西人當中,約有80%的居民使用納西語,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先民,生活在漢、白、藏、彝等民族之間,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滲透,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

相傳,古時有一天,突然發大水,只有一個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後餘生,與天神知勞阿普的女兒襯紅裹白一見鍾情。襯紅裹白帶領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知勞阿普堅決反對這門婚事,而且想出了殺害崇忍利恩的主意。知勞阿普讓崇忍利恩赤腳過刀梯,讓他在一晝夜砍伐完99片森林,一晝夜燒光所砍伐的樹木,一晝夜在被砍伐的99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種子,一晝夜把撒下的種子再如數收回等。但知勞阿普沒有想到崇忍利恩是9位開天男神、7位闢地女神的族系,他是連翻99座山不知道疲倦、連涉77條深谷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後代,任何人打不死也不會被征服。當知勞阿普所有的伎倆都用完後,只好將女兒嫁給崇忍利恩。於是,崇忍利恩夫妻二人來到地上過著耕牧的生活。不久,他們就有了恩恆三兄弟。這三兄弟長大後,卻不會說話。後來,經過祭拜天父天母後,三兄弟才會說話,但他們的話語卻各不相同,大哥說的是藏語,後來發展成如今的藏族;老二說的是納西語,並逐漸發展成納西族;而老三則講白語,而後發展成為白族。傳說雖然過於浪漫,但說明納西語與白、藏等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圖畫象形文字有了語言才會形成文字,納西族特有的文字叫人稱奇。當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時,眼前琳琅滿目的工藝品會讓您目不暇接。不過在欣賞之餘,記者發現,許多工藝品上面都刻畫著類似於甲骨文的圖案,小到風鈴、首飾,大到運動鞋、T恤衫上面都能找到這種圖案,甚至在麗江古城的城牆上同樣能夠看到類似的圖案。這些圖案有的像漫畫中的人物,有的像古樸的房屋,有的像耕牛,有的像刀具。納西人告訴記者,這就是納西族的文字——象形文,也有人將其稱為東巴文或東巴象形文。東巴象形文字究竟源於何時,目前還沒有定論。納西族的傳統宗教是東巴教,東巴教信徒的名字叫東巴。在東巴教的發展過程中,東巴先後刻制了象形文字和音節文字,並用這些字書寫了東巴教的經書。因此這些文字被稱之為東巴文,這些經書被稱之為東巴經。在古老的納西人心目中,東巴能知曉天地,能測禍福,能降鬼驅邪,能求吉祥祛除災難。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傳教士走進了納西族生活的區域時,發現了這個古老的民族竟然在使用象形文字,於是將納西族的生活區域稱為「象形文古國」。當這個發現被傳出後,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納西語中,他們將這種象形文稱之為「森究魯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跡」或「木與石的記錄」。木與石是納西東巴教中寓有深奧宗教含義的兩種神秘的象徵物,木是女性創世創物的神——沈的象徵,而石則是男性創世創物的神——董的象徵。古老的納西人認為,世界上的一切規矩和知識都是由這兩個神創造出來的,並將他們認定是智慧和世界本原的開啟者。所以,直到現在,這種東巴文字仍在木製品或石製品上最為常見。

Ⅳ 東巴文化的簡介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
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化與西藏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東巴教產生過深遠影響。」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藏學家巴桑羅布的這項研究成果,印證了古代西藏與周邊地區文化交融的歷史。
東巴文化是中國納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內容,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雍仲本教是印度佛教傳入藏地之前西藏古老的本土佛教,崇拜萬物有靈。
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今天的西藏和雲南在文化上已經有交往和共同性,到了公元前一千年藏族先民已經分布在滇西北廣大地區。
納西族學者陶占琦也指出,從民族發展歷程看,納西族東巴教與藏族本教息息相關。從東巴教和雍仲本教的世界觀、崇拜對象、宗教觀念、宗教活動形式等看,它們的宗教形態十分相似,當是同源異流的原始宗教形式。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師說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創始人和導師是敦巴幸饒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東巴教的創始人是丁巴什羅。據考證,東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師,就是雍仲本教祖師 。
東巴文化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的歷史發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是千百年來納西族創造和積累起來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是古代納西族人民的「網路全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極有價值,極為燦爛的瑰寶。201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將納西族東巴原始宗教及其古老經典列為中華十五項重點保護的絕學之一。
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她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里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麗江古城,吸引著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注,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一 。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葯、禮儀等知識。他們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古老文字,稱「東巴文」。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是被譽為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作為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
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一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台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里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么一個文化體系。

Ⅳ 東巴文化由哪些構成

東巴文化是納西族的原始古代文化,由獨具特色的東巴文字、經書、舞蹈、繪畫、音樂、哲學、天文、歷法等構成。

納西殲辯族最初信奉的為原始巫教,約在氏茄缺唐宋之際,受藏族苯教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多神崇拜的東巴教。東巴教的祭司被稱為「東巴」,在納西語中為「山鄉頌經者」,意即「智者」、「大師」。「東巴」是集巫、藝、匠於一身,熟悉民情風俗、宗教典籍、能歌舞、善書畫的人。東巴文化得以千載傳承,就是得力於東巴的繼承和傳播,所納鏈以該教就稱為東巴教。

Ⅵ 什麼是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東巴文化是納西族的傳統文化,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東巴教是在本民族原始宗教的基礎上與漢、藏等民族的文化因素兼融並蓄而形成。東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與發達宗教間的過渡性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多神崇拜,尤其是對靈魂、祖先和自然極為崇拜。東巴教其祭司稱「東巴」,意譯為智者,是東巴文化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藝術品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製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種竹木編扎品,造型獨特,生動逼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用樹木雕刻成的木偶,是東巴在宗教儀式中製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時參考的模型。 東巴藝術並不注重去刻畫形象外部的逼真,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隨意凹陷的兩個洞,嘴巴的輪廓也只似微張的一條縫,從局部看顯得十分簡單。但如果從整體看,整個造型給人一種活靈活現的神態,從並不維妙維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種內在的生命精神。有的還顯現出一種滑稽的意味,其人情味、世俗生活氣息十分濃郁,造型也是山民村夫那種純朴的氣質格調。 東巴飾品是在東巴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包括手鏈、項鏈、掛件、吞口、風鈴等,將雲南民族特色、重彩藝術以及東巴文化相結合,通過純手工製作出了簡潔、時尚、極具民族風格的藝術品。在東巴飾品的製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巴文的運用。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將東巴文巧妙的運用於民間工藝飾品當中。在作為一個蘊含豐富民族文化符號的同時,東巴文字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世人傳遞著美好的祝福!帶給您的便是世外桃源般的彩雲之夢。

閱讀全文

與東巴文化如何傳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