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樣提高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視

怎麼樣提高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視

發布時間:2023-08-18 14:42:10

⑴ 如何提高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

農村的文化陣地是農民進行問題活動最重要的場所,它也是傳播先進文化最重要途徑。這幾年來,各級黨委開始重視起來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比如建立文化活動室、農村書屋,有些地區的文化廣場也在積極的建設過程當中。

五、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雖然農村文化陣地和城市的有所差距,但是農村也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所以文化管理員應該要根據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可以組織村民一起講故事,演唱方言歌曲等等。另外還可以將一些懂樂器的人員組織起來進行演奏。除此以外還可以讓村民進行農業技術交流或者自己編節目;存、村和村之間積極展開一些籃球等運動聯賽。這些文體活動的開展能夠活躍農村的文化生活,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文化水平,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

⑵ 農村如何推進物質文化建設

一、農村物質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地向農村傾斜,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使農村地區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的提高,十八大宣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完成,經濟的發展也一步地推動了農村各地區的文化建設,特別是物質文化的發展是比較明顯的,但是農村地區的物質文化還是不完善的,特別是偏僻落後地區.青壯年外出打工,對本村的物質文化建設明顯滯後。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地區在建築建設上盲目模仿,缺乏本地區特色在規劃農村的房屋建設和其他標志性建築的建設時,大多數農民認為城市的建築文化建設已相當完善,可以照搬到農村的住宅建設上來。例如,以我國北方地區的建築來講,長期以來,農村建築大多數是盒式建築,形式單一,線條簡單,沒有特點,但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許多地區的建築一改過去的單調,建築的式樣、風格變得豐富起來,但又出現了許多完全照搬來的城市建築,喪失了農村地區自身的建築文化。

(二)農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仍需改善

(二)注重統籌規劃建設內涵豐富的文化設施村莊的規劃應該統籌考慮整個村落的長遠發展空間、優化設施布局,協調建築風格,提升設施品位、建設優美的村莊。通過村長規劃,既可以使村莊的各種設施、活動中心、道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可以通過組織村民廣泛參與村莊設施、道路、景點的規劃、建設、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強村民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村莊的發展歷史文脈和文化設施規劃,賦予村莊豐富的文化內涵,讓村裡的一草一木都隱含和記載著文化精神,顯示出村莊精神的靈性,為村民提供寶貴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養料。

⑶ 快速提高農民文化水平的方法有哪些

農牧業科學知識的標准。創建鄉級文化室,公共圖書館。貯備現代農業及文化產業書藉,辦立閱讀卡讓村民借書,讓農牧業科研人員及權威專家深層次下基層為村民舉辦現代農業專題講座。自然要常常辦,不可以流於形式,舉辦新式村民培訓機構,培育越來越多的新式村民,標准服務支持檢查指導。真實讓大家踏入致富之路。正確引導、安排村民開展各種各樣有利的文化產業休閑活動。

⑷ 未來中國在農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主要舉措有

從「三個適應」入手加強組織領導
全國政協常委劉福連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鍵,應從「三個適應」入手,加強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適應農民的文化需求,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廣大農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對文化的需求明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適應這些需求和變化,不斷加強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選配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把手」要注重衡量他們的政治文化素養,考核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抓思想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把農村基層文化專干配備到位,並適時提高文化專干經費補助標准。
適應農村的發展現狀,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針對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挖掘弘揚鄉土文化,釋放鄉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讓農民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讓群眾自覺參與文化、欣賞文化,大力激發農村的生機和活力。
適應文化的特點規律,切實增強抓文化建設的持續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端正政績觀,以釘釘子精神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提高鄉村文明程度。
宣傳宣講要更接地氣
全國政協委員田進
我們對農村宣傳宣講文化道德,需要更接地氣。建議:
進一步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使其成為農村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基層陣地和凝聚共識的精神家園。省市兩級宣傳部門應進一步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傾斜,在內容扶持、資金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集中力量開辦面向當地農村的文化道德建設專欄節目。
進一步把面向農村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知識和科學放在宣傳宣講的重要位置。各類宣傳宣講要更多從老百姓角度出發,更加註重結合當地群眾的社會生活,減少硬性灌輸,努力講好故事。
繼續發揮好農村大喇叭的作用。基層相關部門統一制定農村大喇叭定時播放新聞、鄉土文化等節目的制度規定,報道好人好事,傳播正能量。重視開發移動端的「三農」場景新應用,指導相關機構開發免費公益的APP,主要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這些APP還可以對接商業平台,為農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開辟創業新渠道。
發揮文化力量促進產業興旺
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
在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實踐中,對發揮文化力量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有兩點深切的感受。
一是要學懂弄通黨的好政策。黨支部把強化黨員幹部思想武裝、提升政策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村「兩委」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學習機制並堅決落實,使黨支部始終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確保黨的政策在鄉村這「最後一公里」得以落地。
二是要轉變群眾落後的思想觀念。黨支部把宣介黨的政策、開展文化教育當成長期任務。以鄉親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讓黨的政策入腦入心,推動幹部群眾轉變思想觀念。
為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議:一是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宣傳文化和農業農村部門在組織教育培訓時,應重點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跟黨走、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能力。二是對各地開發利用特色資源給予政策傾斜和技術支持,注重宣介推廣開發利用特色資源的成功範例。
農村文化產業需走融合路
全國政協委員譚躍
今年到安徽、湖南調研,收獲良多。在農村文化產業方面,發現兩省存在五種產業類型,包括:城市近郊型、古建村落型、文化創意型、生態景區型和特色觀光型。五種類型體現了五個融合特點:政府、企業、個體融合,其中政府是主導,企業是主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立足「三農」,又促進了工業化、商業化;文化、旅遊、生態融合,文化激活了生態資源和旅遊要素;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意融合,科技、網路、創意助推了農村面貌改變、農業升級和農民轉型;城鄉融合,城市的智力、資本盤活了農村的資源資產。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建議實施農村文化產業「五納入」:納入「十四五」各級城鄉發展規劃,納入「新基建」投資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安排,納入各類文化投資基金的投資,納入稅費減免和扶持的范圍,納入城市文化產業集團的發展戰略。
發展古村落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李修松
古村落保存了較多的古民居類文物,承載著文化傳統,值得深入研究、妥善保護。可以利用古村落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安徽省黃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黟縣為例,2018年該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9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8億元,30%的居民不同程度從中獲益。古村落的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優化,公共服務水平大大提升,村民素質大為提高。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保護經費缺乏、文化內涵發掘利用不夠、某些法規需要調整、鄉村旅遊缺乏特色等。為此建議:分析其保護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予以推廣,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借鑒其他國家利用社會力量保護古民居的做法,就古民居產權轉讓中有關限制性法規予以修訂。組織力量研究,幫助解決古村落旅遊同質化問題。
以民族文化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馬邦河
民族文化凝聚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鄉土之美,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寶庫,可以從中找到促進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應發揮民族文化力量。建議:
在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上做文章。近些年,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了許多民族特色村寨和美麗鄉村示範村。遊客到這里旅遊,可以體驗生活,品嘗美食,感受特色文化。村民增收了,民族文化也得到傳承。利用特色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建議國家加強對民族地區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建設地方性文化公園、文化長廊或地質公園,探索以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提倡各民族群眾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建設共同的美好家園,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主流媒體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呂煥斌
充分發揮鄉村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主流媒體責無旁貸。建議:
主流媒體應當以文化自覺主動承擔起文化使命,創新推出「文化走基層」活動,不斷增強宣傳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好的傳播方式、好的傳播內容、好的文化創意,寓教於樂,將文化送進百姓的心裡,做鄉村文化振興的推動者與建設者。
以主流媒體為載體,大力發展「互聯網 」的鄉村文化建設模式。主流媒體應當大膽創新數字文化服務的傳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機等新興傳播渠道,推動鄉村振興和互聯網發展的深度融合,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民俗節慶中
全國政協委員陳際瓦
民俗節慶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大力打造民俗節慶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鄉村振興的自豪感、對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建議:
深入挖掘民俗節慶中的深層思想,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以民俗節慶為背景,創作一批深情謳歌民族英雄、時代楷模、優秀鄉賢事跡的文藝影視作品。在鄉村建設中,推動鄉史、村史文化展館(室)建設,保護和利用好鄉村宗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有效整合民俗節慶中的人文資源,增進公民人文素養。及時搶救記錄口口相傳的山歌、無文字的少數民族語言等,利用節慶加以保護和傳承。
打造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張妹芝
非遺扶貧,一頭連著黨中央的民生政策,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文脈賡續。建議:
強化政策扶持,完善頂層設計。將發展非遺工坊納入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制定非遺工坊總體建設指導方案,建立非遺工坊效能評估、數據統計和工作考核機制,為非遺工坊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強化人才培養,提升發展能力。幫助鄉村群眾在掌握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學習電子商務、產品設計、市場銷售等技藝技能;培育扶持學得好、留得住、幹得強的非遺工坊帶頭人,加強宣傳,培樹典型,鼓勵勞動致富,提高傳承人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強化品牌價值,增強市場活力。扶持非遺工坊進行產品創意創新設計,提升整體品質,推出符合時代特徵、融入當代生活和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系列,扶持非遺工坊與各互聯網電商平台、商貿平台建立合作對接機制,線上線下結合,延長產業鏈。
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
新鄉賢可以說是賡續文化傳統、完善鄉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建議:
政府引領,搭建鄉賢回歸與幹事的平台。建立相關部門、村兩委、群眾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明確新鄉賢的基本標准,確保其公信力。
培根鑄魂,挖掘新鄉賢文化內涵。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有關培育、弘揚鄉賢精神的教育活動。建立榮譽激勵機制,營造「知鄉賢、敬鄉賢、學鄉賢」的氛圍。
創新機制,打造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鄉村治理新模式。要立足鄉村實際,創優體制機制,培育帶著鄉土味的新模式。搭建新鄉賢議事平台,鼓勵和支持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和公共事業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服務提升與公序良俗形成。
發揮青年服務在繁榮鄉村文化中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丁元竹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一代參與。在2020年6月的實地調研中看到,安徽省潛山市招募來的青年志願者作為文化輔導員,活躍在全市16個鄉鎮文化廣播站和164個行政村,在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志願服務活動得到了普遍認同。
由此建議,把應屆畢業生和其他青年一起組織起來,到鄉村從事一段時間的青年服務活動。既可以服務鄉村社會,繁榮鄉村文化,也可以受到鍛煉磨礪。發揮青年服務在繁榮鄉村文化中的作用,要設計符合鄉村振興的文化服務項目。幫助農民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強鄉村文化機構建設,補足鄉村文化機構人才短板,充分發揮大學生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骨幹作用,建設一支「能創新、用得上、會幹事」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
農村文化建設應走好群眾路線
全國政協機關駐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青墩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李章程
駐村工作一年多,我深深感受到: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持續改善,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今年青墩村舉辦了多場文化活動,其中7月1日晚舉辦的群眾聯歡活動,活動由村裡主辦,演員都是群眾,掌聲歡呼聲不斷。
通過舉辦活動,我對農村文化建設收獲了三點體會:探索建立文化指導員制度,既加大政府投入,又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借鑒扶貧專乾的做法在每個村設一名文化專干,負責文化建設;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實現更加有效的思想文化引領。
加強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宣傳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才能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創作出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文藝作品,也才能更好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任務,總的要求是實現「四有」:有標准、有網路、有內容、有人才,「有標准」是第一位的要求,它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尺度。新一輪標准目錄調整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是農村公共閱讀。農家書屋納入縣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或者是納入縣級新華書店基層流通體系,實踐證明是有效的路子。二是農村電影放映。應加大力度在鄉鎮文化站特別是中西部鄉鎮文化站配建數字影廳,提升農民看電影的環境品質。三是送地方戲。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把更多的高水平地方戲曲演出送到農村,也要加大對鄉村本土創作和演出的扶持力度,增強農民文化生活的參與性。四是提升服務能力。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以社會化、專業化、連鎖式服務供給豐富內容、提升品質、增強效能。
提高科學素養和法律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王愛琴
長期以來,科學素養匱乏、法律意識淡薄成為制約鄉村文化振興的瓶頸。為此建議:
持續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健全科技、衛生、教育等專業領域從業人員開展農村基層科普的績效考核機制。重點加強和完善農村公共衛生科普工作。突出宣傳預防接種、傳染病監測和預警、衛生消毒、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等與農村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法律法規。結合各地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把佩戴口罩、分餐制、垃圾分類等文明新風尚在農村地區推廣開來。增強農村法制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地方戲曲等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深入宣傳法律服務的主要內容和獲取途徑,促進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貴在精準
湖南省政協常委、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近年來,農村文化環境持續向好,不過也存在供需錯位等問題,有待解決。從全國的情況來看,一方面,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存在與農村實際文化需求脫節情況,文化設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適需。
實現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精準供給,要配置專兼職人員,更要著力破解過去單純由政府提供的「自上而下」的剛性模式,建立「上下互動」的柔性供給機制,充分對接農民的實際需求。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布局規劃,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大投入,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同時,要把保護利用農業文化遺產納入農村文化建設。只有讓文化基礎設施精準對接農村實際需求,才能縮小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之間的差距,化解「供需錯位」矛盾。
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
全國政協委員吳尚之
傳統村落是傳統文化的載體,鄉土文明的地標。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是更好發揮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保留住鄉村風貌的基礎工作。為此,建議:
堅持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堅持保護優先的理念,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合理控制商業開發。保護村落特色,保留鄉村風貌,做到「一村一品」。加強規劃引領,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列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納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協調機制。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組織有關專家和鄉賢,對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建設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村史館、鄉賢館。通過多種方式,調動農民保護利用的積極性。解決資金缺口大的問題,一方面呼籲各級政府增加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政策,積極引入社會資本。
在鄉村建築的傳承創新中弘揚鄉村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鄭大發
在農村搞大拆大建容易對農村現有生態和歷史文脈造成破壞。應當從「大拆大建」向「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轉變,使村居空間仍葆有時間的色彩、人情的溫度。
重塑觀念,扭轉「新舊」對立的鄉村建設觀。應當努力將鄉村現代化功能的提升與歷史文化保護有機結合,為社區鄰里的記憶留下文化載體。村落的形成是農民經過世世代代選擇與創造的結果,農村城鎮化也應當是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進程。珍惜每個村莊的個性和特色、傳統,聆聽農民自己的需要,給予鄉村社會以充分的話語權和自主權。
找准策略,在鄉村建築的傳承創新中弘揚鄉村文化。一是修舊如舊,實現保護傳承基礎上的創新。二是積極引導,將鄉村建築納入規劃管理范疇。三是強化保護,確保農村用地的規范化。
加強民族地區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文化建設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協主席陳國芳
文化建設承擔著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城鎮生活的使命,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關鍵一招。培養新市民,樹立新文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文化引領、綜合施策、合力共建。為此,建議:
強化規劃引領。把民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特別是安置點文化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實行差異化政策,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銜接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好脫貧成果。強化資金支持。加大對民族地區安置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按照建制鎮的規模配套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打造一批民族鄉村文化精品工程。強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支持安置點傳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措施,提高傳承人補助標准。
文藝創作要著力扶志
全國政協委員劉家成
脫貧攻堅是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問題和重要任務,「三農」題材文藝創作,必然繞不過脫貧話題。今年,我有幸參與了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項目《脫貧十難》的拍攝,負責其中的一部分《茶香飄飄》,講的是扶貧幹部在位於秦巴山區的陝西安康帶領村民賣茶脫貧的故事。拍攝這部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扶貧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一些貧困群眾缺乏通過辛勤勞動脫貧的意願。
自助方能人助,扶貧先要扶志。文藝作品在激勵人心、移風易俗、凝聚共識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文藝創作在扶貧扶志工作中大有可為。以扶志實現扶貧目標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給我們的文藝創作提供了大量鮮活素材。文藝工作者要大力發掘利用這些素材,努力創作更多反映農民思想實際的優秀文藝作品,帶動農民轉變觀念,激勵農民奮發向上、努力脫貧。
挖掘利用鄉村紅色文化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王建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領。我在陝西綏德郝家橋村調研時,看到他們修建了一個內容鮮活生動的革命史陳列館,雖然只是一個村級小型陳列館,卻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很多村民看完展覽,都非常激動,表示很受教育。由此建議:
加大對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力度。不但要搜集整理文件、文獻,保護革命舊址,還要徵集更多散落在民間的紅色家書、立功受獎喜報、獎狀、烈士證書、光榮牌匾、革命歷史照片、革命標語、革命歌曲民謠和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等,留住更多的紅色記憶。
充分利用本鄉本土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幹部群眾。本鄉本土甚至本家族先輩的革命事跡易於激發當地幹部群眾的深度認同,從而激勵幹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豪情,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而不懈奮斗。
激活歷史文化基因築牢振興基石
全國政協委員張昌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
秉承天人和諧理念,著力提升鄉村規劃水平。整合相關力量,充分聽取文化、生態界人士意見,對村莊規劃建設如何汲取歷史文化的和諧生態觀等作出指導。
弘揚傳統德治文化,著力優化鄉村治理格局。充分挖掘傳統德治文化的現代價值,發揮新鄉賢群體的道德示範、先進帶動作用,就傳統德治文化在鄉村的傳承與創新拿出辦法,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更好融合,促進鄉村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依託地域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鄉村文旅產業。歷史文化也是富民寶藏,是村民同步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重要抓手。建議出台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培養文創人才,更好推動文化、旅遊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9日 07 版)

⑸ 如何加強社區及鄉村文化建設

(一)社區文化體系。

鄉村社會學家楊懋春指出,鄉村社區是以家庭為單位,以村為中堅,以集鎮為范圍的開放空間。鄉村社區能夠代表一個地理范圍內的文化特徵(包括傳統、風尚、特色等),也能夠體現鄉村的群體合作,而群體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現。鄉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社區的參與。鄉村旅遊的社區參與是指在開展鄉村旅遊的地區,社區群眾全面而有效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不僅參與旅遊決策和規劃,還參與旅遊地環境保護、旅遊地社會文化維護等多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恢復或重建鄉村歷史文化遺跡和鄉村文化傳統突出歷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過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現鄉村特色,通過塑造社區居民的整體形象和舉辦社區文化活動形成社區核心價值體系,並最終發揮社區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體系。

鄉村文化庭院,是在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根據鄉鎮自然村莊的布局結構選擇的、能夠代表鄉村典型文化的農戶及其庭院,目的在於通過其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整個村莊的文化建設。這既有利於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特定區域進行動態性保護,又能夠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庭院文化建設要求充分挖掘鄉村價值觀、特色產業及生產生活民俗等,並結合旅遊文化氛圍營造,在賡續、保護鄉村傳統的同時加快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模式有主題院落、寄宿農庄和家庭旅館等的建設。

(三)特色個體文化體系。

鄉村特色個體,即存在於廣大農村之中並擁有特色、特殊專長的文化個體(人),通過突出個體的獨特性,可以有效傳承特有文化(包括特有手工藝、特有專長等),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豐富旅遊活動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農民是鄉村文化的真正代言人,當地村民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見證者,因此要制定優惠政策,提高民間藝人的積極性,強化民間藝人的穩定性,實現民間藝術的豐富性,並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寬傳播渠道,最終完善鄉村文化體系的建設。

⑹ 作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如何推進農村先進文化建設

.(1)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繁榮農村文化。
(2)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3)發展農村特色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4)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農民群眾,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⑺ 我國推動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的舉措有哪些

推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要突出農民主導地位。

要引導推動群眾自辦文化,用組建基層群眾文化團體的模式動員農民參與鄉村文化振興。要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在基層推進陣地融合、活動融合、供給融合,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長期、常態化供給,讓文化為旅遊引流,促進文旅供需的有效耦合。


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際上就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文明通常是以客觀形式存在的,也是文明傳遞的重要載體,其中高度凝聚著當地村民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但是在以往很長時間之內,由於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視程度明顯強於文化建設,所以農村當地的文化事業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很多優秀的傳統公共文化正在逐漸消失,幹部群眾關系十分緊張。此外,鄉村公共文化建設還可以有效培養淳樸民風和文明鄉風,可以不斷提升當地村民的精神風貌,使社會文明程度能夠再上一個階級,從而讓當地人民獲得幸福感。

⑻ 當前農村文化工作的建設與發展:如何開展當前農村文化工作

農村文化不僅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基礎,在當前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館、站又是農村文化的主要載體,因此,建設、鞏固與發展農村文化直接關系並影響著我國整個文化事業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速度和成就。

一、加強文化館、站自身的硬體與軟體建設

文化館、站應主動取得上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快建立健全文化網爛液盯絡的步伐,爭取早日構成以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及個體文化示範戶的農村文化網路。具體工作中,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操作。一是要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鄉鎮文化站為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各級政府要增加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進一步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為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創造一個必要的工作平台;二要做到打鐵還須自身硬。加強業務建設,提高鄉鎮文化站幹部業務工作能力,是當前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必要條件。鄉鎮文化站的業務建設應該包括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協調、創意策劃、藝術技能和指導輔導能力。面對新的形勢,一般的或單一的特長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和鄉鎮群眾文化的需要,如果不抓緊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事,要成功而有效地完成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就會顯得十分困難;三要堅持農村文化建設的農民主體性。依託文化館、站的指導,引導農民,在農民中發現和建設一支文化骨幹隊伍尤為重要。將農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員以及熱愛群眾文化,熱衷宣傳工作,具有文藝特長、組織才能、示範能力的農民組織起來,培訓鍛煉,讓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帶動整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二、圍繞和服務經濟工作,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

文化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文化的發展需要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如果農村經濟不發展起來,農民的生活停留在溫飽水平,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就會舉步維艱,甚至只能是紙上談兵。反之,農村文化事業就會得到大力發展。
筆者在祁東縣調研得知,該縣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人口93萬,耕地4100餘公頃,轄23個鄉鎮,868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農副產品主要有黃花、席草、香芋等。近幾年來,全縣各級文化部門為祁東經濟建設獻計獻策,並全力投身其中,牽頭成立祁東黃花、香芋、草席文化節、邀請宋祖英,蔣大為,費翔等名人為祁東黃花、香芋、草席文化節表演、代言,使全縣黃花、香芋、草席銷售額直線上升,2007農民人均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了1000元。作為回報,縣財政對文化部門的撥款也比三年前提高了一倍,現在所有的鄉鎮設立了文化站並配備了文化專干,782村和41個居委會設立了圖書室和文化活動室,農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受地域條件等多重因素制約,農民的活動范圍有限,社會關系、人際網路、認識見解相對來說不夠廣闊,文化館、站不但要爭取政府部門對農村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傾斜與支持,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所佔據的重要“位置”及資源,為農民牽線搭橋,吸引外資外商及民營企業的文化“扶貧”,投資興建相應的文化項目,為文化“充血”,以達到“以文補文、以文養文”,持續健飢和康發展的目的。

三、要把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放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廣大農民只有意識到農村現狀的落後與改變的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農村新文化建設,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前提。而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教育水平、科技知識、法制意識等方面外,挖掘創造性因素,開展創造性文化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農民素質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必須從日常工作中的點滴做起,比如定期開辦掃盲班、科普知識講座、農技農機知識講座、音樂講座,舉辦讀書競賽、歌詠比賽、體育競賽等等。現在農民的空閑時間多了起來,xx和封建迷信活動日漸猖獗,要千方百計把他們請進鄉村圖書室,文化娛樂室,只有經常性地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才能把他們吸引過來。
只要我們文埋段化館、站工作人員持之以恆且富有愛心地投入到農村文化工作中去,必能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文鍵

⑼ 如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1、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2、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軟體設施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鄉村寬頻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建設,推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體系。

3、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村地區應依附本地的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傳統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傳統文化產業品牌。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補短板、強弱項。為此亟須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補齊鄉村文化發展短板,這是滿足農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強農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觀需要。

閱讀全文

與怎麼樣提高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