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常識高中如何整理

文化常識高中如何整理

發布時間:2023-08-21 21:21:08

A.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該怎麼積累

1.以新聯舊法。

在學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時,一定要聯及以前學過的他的作品,並盡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內容搞得清楚明白、瞭然於心。

比如學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首先要把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弄懂吃透,然後聯及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具體所指,再聯及已學過的《馬說》、《愛蓮說》的情況(作者、作品主旨),最後聯及文體知識「說」。知道「說」是一種文體,屬寓言性雜文……這樣,學一而聯二、聯三……文學常識便越聯越多,也越聯越熟。

2.以點帶面法。

不論人教版還是各省版教材,所選名家名作的數量都比較多。我們可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為「點」,再由這一「點」擴展到這個名家入選初中課本所有作品這個「面」。

比如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蘇軾等;現代的如魯迅、郭沫若、矛盾等;外國的如高爾基、莫泊桑、布封等。分別將這些作家的作品逐一歸納,弄清文體,了解寫作時間、背景,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寫作技法等等。

例如魯迅的作品,入選初中課本的有《風箏》《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雪》《故鄉》《孔乙己》等,我們首先要掌握魯迅生平這個「點」,然後知曉其作品集、各作品集的命名方式、這篇作品出自哪個集子、是什麼體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使用什麼樣的技法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這樣,由點擴展到面,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效率也比零散記憶高得多。

3.縱向擴展法。

就是從縱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記憶文學常識。比如以文學史為線,就從先秦、兩漢開始,到魏晉、唐宋、元明清、近代、現代、當代,一步步梳理;

若以文體發展史為線,就從《詩經》開始,到先秦諸子及歷史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行梳理。然後,再把這條「線」中每一時期內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體、技法分門別類地歸納出來。

整理後的文學常識,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誘人的冰糖葫蘆,「條」分明,「塊」清楚。記憶時,縱向有線可循,擴展的橫向內容也一目瞭然。

4.橫向比較法。

就是把同一屬性的文學常識搜集在一起,找出它們的異同,並據其異同進行組合,做到「文」以類聚。比如古代一些作家詩文集的命名方式就可使用此法。大家可以這樣排列組合:

用官職命名的作品集有:《杜工部集》……

用自號命名的有:《蘇東坡全集》……

用書齋名命名的有:《七錄齋集》……

用帝王年號命名的有:《嘉祐集》……

(1)文化常識高中如何整理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文學

1、上古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闢地、黃帝戰蚩(chī)尤、劉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經典「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經」又稱六藝(《樂》)

b、歷史散文。《左傳》(編年體)《戰國策》(國別體)《國語》(國別體)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c、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言行的書。(《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孟子》是孟子學生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庄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莊子,名周,戰國道家著《莊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戰國儒家,著《荀子》32篇。(《勸學》)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鄰》。)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3、先秦詩歌

a、《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詩經的表現手法是比、興、賦。「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直陳其事。

b、《楚辭》。西漢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曾在楚國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

(二)、兩漢文學

a、兩漢散文

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③班固的《漢書》、劉向編訂的《戰國策》都名垂史冊。

b、樂府民歌和賦。

1、樂府民歌:樂,民樂;府,官府。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

2、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賈誼的《吊屈原賦》都很有名。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a、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yǔ)應揚(yáng)劉楨。王粲的《七哀詩》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賢」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後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b、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小說的發展期)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干將莫邪》。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B. 高中最常考的文學常識

高中文化常識(一)

1、官職制度

三省六部: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門下省長官稱侍中,尚書省長官稱尚書令。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職稱侍郎。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

禮部:教育、外交、科舉考試、禮儀風俗;

吏部:對各地、各部的官員進行委派、考核、調配;

兵部:軍隊的募集與訓練、邊境的守衛、對外戰爭;

刑部:最高司法機關;

戶部:農業生產、稅收、國家財政、倉儲、撥款、供應;

工部:建築、水利、道路、製造、織造、

「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3)擢。提陞官職。(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2、官位職能: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我國古代常取爵名封賜大臣,分別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三公:始於周朝,或以司徒、司馬、司空為三公,或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漢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唐宋沿用此稱。明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已無實際職權,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譽。

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稱為相國,通稱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輔佐朝政;太尉掌管全國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並幫助丞相處理事務。

首相:指宰相中居於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並不相同。

太師:西周始置,原為高級武官,軍隊的最高統帥。春秋時晉楚沿用,戰國後廢,漢又設置,位在太傅之上。

司徒:春秋時負責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貢賦。漢時,主管教化。

中書令:漢武帝始置,西漢後期改為中謁者令,魏晉為中書省的長官之一。南北朝時期,中書令多為有文學名望的人。至唐代,非有特殊資望者不授此官。宋制略同。元代中書令權位尤重,明代廢除。

御史:本為史官,西漢時建立了獨立的監察機構——御史府,後改稱御史台。歷代御史台的長官稱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等。明代把御史台改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清代沿襲。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

C.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麼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的大方向是傳統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的營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

對應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習空餘翻看,權威准確,內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D. 高中必須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有哪些

高中必須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有如下: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E. 高考語文中的文化常識應該怎麼准備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史、子、集
5.《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9.「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後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穀: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 形事、轉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40.鄉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雅」,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46.《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5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52.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
53.「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54.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 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55.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56.玉常金馬:指翰林院。
57.《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的最有影響的一部古代辭書。
58.「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59.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貶義。
60.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
61.「三寶」,拂教名詞,指拂、法、僧。
6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徵。
63.謚號:是大臣死後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64.「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書寫,邵(sù)篆額(用篆字書寫的匾額)一時傳為四絕。
65:古代別稱
桑梓:家鄉 巾幗:婦女 須眉:男子 鴻雁:書信
社稷:國家 汗青:史冊 祖國 「三尺」:法律

閱讀全文

與文化常識高中如何整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