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什麼體裁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什麼體裁

發布時間:2023-08-22 06:15:52

『壹』 余秋雨《文化苦旅》一書的簡介,謝謝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散點論述,探尋文化;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獲得首獎,全書的主題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

『貳』 文化苦旅主要內容介紹 創作背景是什麼

讀書使人進步,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豐富自己,學習知識,增長見識。下面介紹的是《文化苦旅》主要內容,僅供參考。

《文化苦旅》主要內容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的作品,是余秋雨通過對國內外的文化進行考察和思考,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對社會、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而撰寫的系列散文集。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此書通過中國大陸的自然景物描寫一代中國人心靈的糾結。這是一本有關中國美學的書,深入淺出,用干凈漂亮的白話文字,來描述中國深沉的文化,以及抒發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歷中國各地,追尋古人足跡,體會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歷程。這些文章,是游記,也是中國文化史。

此書中有提到的景點有很多,每一個景點都帶給作者不同的感觸和震撼。他觸碰到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見證自己國家一路走來深刻的歷史痕跡。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散點論述,探尋文化;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

《文化苦旅》創作背景

《文化苦旅》原是《收獲》為余秋雨先生開的專欄,其間,一些篇目又陸續被海內外報刊轉載,為世人矚目。當其結集為《文化苦旅》出版時,散文界、文化界仍不免為之震動,人們稱它為「大散文」。歷來,在文藝界,「大」是中國批評家決不輕易使用的美譽。《文化苦旅》能獲此殊榮,證明了它以大的格局、大的氣度、大的視野,以及歷史、文明等宏大的主題,遠遠地和那些寫個人的喜怒哀樂的「小」散文拉開了距離。

作者簡介

余秋雨,當代中國文化史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余秋雨著有作品如下:

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何謂文化》等,文化通史《問學余秋雨》,長篇記憶文學《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學術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等。

其利用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引起讀者反思、追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已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這點也許是最重要的。

他的散文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所謂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

『叄』 如何評價《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創造了一種「文化大散文「的體裁形式,用「文化「做皮,包裹著經過篩選和加工的歷史,以符合大眾的現代心理結構和語言方式進行講述和抒情。這種寫法降低了普通讀者的閱讀難度,又因恰到好處地稍微高於普通讀者的知識水平,充分佔據了「好吃又有營養」的性價比,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讓余秋雨一舉成為暢銷作家和文化名人。

『肆』 《文化苦旅》簡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散點論述,探尋文化;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

本書為當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級文化學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專集,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全書共37篇,分別為《道士塔》《莫高窟》《陽關雪》《沙原隱泉》《柳侯祠》《白蓮洞》《都江堰》《三峽》《洞庭一角》《廬山》《貴池儺》《青雲譜隨想》《白發蘇州》《江南小鎮》《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西湖夢》《狼山腳下》《上海人》《五城記》《牌坊》《廟宇》《夜航船》《吳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廢墟》《夜雨詩意》《筆墨祭》《藏書憂》《臘梅》《家住龍華》《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們》《華語情結》《這里真安靜》。 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飛揚、思維敏捷、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愛。他的歷史散文更是別具一格,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善於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將讀者帶入文化意識的河流,啟迪哲思,引發情致,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史學意義上的文化價值。此外,還有早已傳為名篇的論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筆墨祭》以及讀者熟知的充滿文化感慨的回憶散文。散文寫成美文不易,寫出點歷史文化意味更難。余秋雨的歷史散文,也許可以讓人二者兼得。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獲得首獎,全書的主題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其中《道士塔》(選入人教版中學教材)《陽關雪》等,是通過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之感見於筆端。《白發蘇州》《江南小鎮》等卻是以柔麗凄迷的小橋流水為背景,把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表現得形神俱佳。《風雨天一閣》《青雲譜隨想》等直接把筆觸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國文人艱難的心路歷程。此外,還有早已傳為名篇的論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筆墨祭》以及讀者熟知的充滿文化感慨的回憶散文《牌坊》《廟宇》《家住龍華》等。作者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余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膩的筆觸,為這趟巡視華夏文化的「苦旅」,寫本書!它不甘甜,因為里頭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苦苦的味道,為這本紀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滋味.未看過《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會想到,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跡在它們的背後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而作者運其妙筆,以干凈漂亮的散文組合,使它們成了一篇篇讓炎黃子孫驚醒的文章。 走進書中的情境與思考,我們不禁嚴肅起來。像一群被流放的士子,流放到一塊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終於我們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然不言,我們靜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來的變遷。千年前第一刀的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鑰匙把守了這千年的敦煌,卻任其流落到外人手裡,而中華子孫卻也將之棄而不顧,那一馬車一馬車的文物輸往外國。而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它並非炫麗的外表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是因為它已成為一種儀式的、人性的,深層的蘊藏。我們在這兒看到美,看到宗教的天地,尤其它是中國文化千年的標本。 「淺渚波光雲彩,小橋流水江村」這副楹聯道盡了江南小鎮的魅力。江南小鎮它不是經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屬於華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們不曾到過此處,但書中的江南小鎮卻給予我們一種,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難怪歷年來,許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時,便會到此隱居起來,但在荒山結廬有著生活上的麻煩,「大隱隱於市」便成了文人來江南隱居的最好推力。其實我們對「隱」有著正反兩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當中國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而開始凋零時,文人或學者們就會帶著他們的知識修養到此處隱居起來,藉以免於戰爭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與官場浮沉是文人們的失意時刻,做什麼事都不順心,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的身心獲得紓解,找個地方隱居,等休息夠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壞處是有人會把隱居當作沽名釣譽的工具,假隱以求得一官半職,這些舉動讓中國特有的隱的文化開始產生變質,隱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後的名聲全然黯暗。盡管如此,我們對隱還是保有著正面看法,因為古代中國給文人發展的空間實在大狹隘了,逼得他們除了隱或許只有一死,與其這樣讓自己的雄心壯志隕落,我們會選擇沉潛,待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 余秋雨曾說他常佇立前人佇立過之處,觀察自然與人文環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從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貶,既遭貶謫,而永柳二州又是荒遠之地,因此他自放於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厄感傷的心境,完全寄託在游賞山水之間與文章創作之中,使中國文學史上擁有了《永州八記》這樣出色的山水文學,這樣的一代士人的氣節與傲氣讓後世學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識及人格,帶著崇敬和疑問來瞻仰這位大文豪。 合上書卷,我們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動的車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種文化,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許咱們應該背起滿滿對中國文化的疑慮,親自去遼闊的土地,讓我們讀過書後,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伍』 余秋雨經典作品

余秋雨經典作品有《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於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該書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台灣最佳讀書獎。

主題思想

恢復理性精神、弘揚理性精神是新時期余秋雨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對當代散文的超越,就是在繼承傳統散文「文以載道」的基礎上,張揚起理性的大旗,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姿態直指未來,從而博得了眾多讀者的心理認同和回應,成為余秋雨筆下「精神道場」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什麼體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