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扶綏民俗文化有哪些

扶綏民俗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23 15:44:05

⑴ 民俗活動有哪些

民俗活動有哪些

民俗活動有哪些,中國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傳統節日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動,民俗文化活動也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來看看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有哪些吧。

民俗活動有哪些1

大年初一拜大年。正月初一,是農歷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歷正月的頭一天;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2元宵節看花燈。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二月二剃頭。「剃龍頭」習俗,或源於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人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習俗。「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發。龍抬頭的日子理發叫作「剃龍頭」,這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

4清明節掃墓。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5端午節吃粽子。節慶飲食端午食粽,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久遠,花樣繁多。「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民俗活動有哪些2

春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是我們農歷新年的新開端,在這此期間人們就會有很多的方式去慶祝春節,慶祝這新的一年,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民間風俗習慣,為春節這個節日增添了很多喜慶的氣氛。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都充滿著歡歡喜喜,打掃衛生干凈的節日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保佑來年平安健康。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寄託美好情懷,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當到了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盡管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准備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是中國的一項傳統的重要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即使每個地方祭祖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5、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年夜飯是團圓的象徵,這頓是年尾最豐盛、同時也特別受人重視的一頓晚餐。

6、守歲

除夕守歲,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是春節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守歲含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希望能夠使父母的生命延長。

7、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春節前晚輩及小孩子夢寐以求的大事。壓歲錢也叫「壓歲錢」「壓祟錢」「壓勝錢」「壓腰錢」。每當在除夕吃完年夜飯之後,由尊長或一家之主向晚輩分贈錢幣,並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子的胸口前面,說是能夠壓邪驅鬼。」因為「歲」與「祟」諧音,「壓歲」即「壓祟」,所以稱為「壓歲錢」。因為是守歲夜給錢,所以又稱「守歲錢」。

8、燃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這首詩也提到了春節燃放爆竹,就可以知道燃放爆竹這個風俗習慣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每當新春佳節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著節日的盛裝,出去拜訪親朋好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財源滾滾。家中拜完年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相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廟會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的廟會,廠甸廟會、白雲觀廟會、蓮花池廟會,大家都會齊聚一起逛廟會,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場」。因此過年廟會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部分地區,每年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廟會也就漸漸地演化成為集娛樂和短期的集市交易為一體的民間活動。

民俗活動有哪些3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作為我國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幾千年的淵源流傳,使其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眾多的傳統習俗,包括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喜蛛應巧和乞求姻緣等十數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接下來,止茶君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幾個習俗。

1.穿針乞巧

所謂穿針乞巧,是七夕節最古老的一種民俗娛樂活動,帶有一定比賽意味。女孩子通過比賽穿針,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的又快又好,那她乞到的巧就最多,就算贏了。輸了的人要准備禮物送給贏的人(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出自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

這種民俗活動在漢朝時已經非常盛行,達到了「人具習之」的地步。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謀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關於七夕穿針乞巧的詳細記載:「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而在南北朝末期顧野王所編的《輿地誌》中,齊武帝甚至專門蓋了一棟樓,給宮里的女人登樓穿針,謂之曰「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2.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相對於穿針乞巧,出現的時間要晚一些,根據現有歷史文獻記載,大致出自於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謀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關於喜蛛應巧的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這里的喜子就是蜘蛛,過去蜘蛛的民間別稱就是喜蛛,叫做喜從天降。

在歷史上,歷朝歷代對於驗巧的方式方法並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在喜蛛應巧習俗剛出現的時候,大多是看有沒有蛛網。而到了隋唐時期,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主要看蛛網的稀密程度,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

兩宋時期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鼎盛階段,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也得到了極大發展。此時的喜蛛應巧習俗以看蛛網的圓正為准,根據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記載,「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但是,南宋滅亡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很長時間的低谷和斷崖,到明清時代,喜蛛應巧習俗又重新恢復到唐朝時期的標准,以蛛網的稀密程度為准。

3.祭拜七姐

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台灣和廣州等地區,有七月七拜七姐的傳統習俗。 當然,各地的叫法略有差異,廣東叫做「拜七姐」,閩台地區和浙江溫嶺一帶叫「拜七娘媽」 。古時候年輕女子在七月七這天,向「七姐」或「七娘媽」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

另外,在閩台地區,民間通過祭拜「七娘媽」來保佑孩子身體健康,茁壯成長。每到七月初七,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 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 希望得到七娘媽的庇護。

在浙江溫嶺一帶,有為16歲以下兒童於七夕節之日向七娘媽祈福的傳統民間活動。至於為什麼會在浙江溫嶺出現與閩台相近的習俗,這是因為溫嶺石塘一帶居民,很多都是三百多年前從閩南遷徙而來的先民後代。所以,閩南七夕拜「七娘媽」的傳統習俗也一並傳播過來。

4.曬書曬衣

農歷七月七日,正值盛夏,天氣溫度高,雨水少,最適合將書籍衣物拿出來晾曬,可以避免蛀蟲和發霉。所以,在古代,七夕節還有曬衣曬書的傳統習俗。

相傳七月七日是龍王的「曬鱗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民間沾龍王爺的光,將家中棉服衣物和藏書悉數拿出來暴曬。東漢崔實《四民月令》記載:「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說的就是七夕曬書曬衣的事情。

到了宋朝時期,文化昌盛,讀書人最喜歡曬書。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記載:「秘書省歲曝書則有會,號曰曝書會,侍從皆集,以爵為位敘。」這說明,宋朝官方秘書省專門組織曝書會,時間一般定在七月初三、初五和初七三天。可以想見,當時的規模一定蔚為壯觀。

當然,除了上述傳統習俗以外,七夕節還有結扎巧姑、玩磨喝樂、姑娘洗發、結紅頭繩、凈水視影、聽悄悄話、七夕觀星、染指甲、拜床母、拜魁星、拜牛郎、迎仙拜神、七巧貢案、為牛慶生、儲七夕水、游七姐水、種生求子、乞求姻緣、蘭夜鬥巧、香橋會和接露水等十數種民俗活動。

所以說,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可不單單只有情人節這一個習俗,雖然很多傳統習俗已經慢慢退出歷史舞台,但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還是應該有所了解。畢竟,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⑵ 風俗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風俗文化包括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口承語言民俗、精神民俗。

1、物質民俗又稱經濟民俗,它包括生產民俗(採集民俗、狩獵民俗、畜牧民襲局俗、農業民俗和手工業民俗等)、消費民俗(服飾民俗、明喊飲食民俗和居住民俗等)和流通民俗(市商民俗、交通運輸民俗和通訊民俗等)。

2、社會民俗包括家族、親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間社會經濟組織民俗、個人人生儀禮習俗(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等)、歲時節日民俗。

3、口承語言民俗包括民間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拍槐讓民族史詩、民間敘事詩、民間諺語、民間謎語、民間小戲等。

4、精神民俗包括俗信民俗(含民間宗教信仰、巫術迷信和禮俗禁忌等)、民間藝術民俗(含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和民間舞蹈等)和民間游戲娛樂民俗(含民間游戲、民間體育競技和民間雜藝等)。

民俗意識

風俗文化又叫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王制》雲:「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

這里說的王者巡守之禮,就是國君深入民間,對鄉村社會的民情風俗進行一番調查研究。太師是掌管音樂及負責搜集民間歌謠的官吏,他把民間傳承的民歌(國風)呈遞給國君。國君通過這些民歌,觀風俗,知得失,制定或調整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就是古代民間流傳的民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民俗文化

⑶ 廣西特色文化有哪些

1、建造

壯族愛好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裝飾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官居。木樓下面住人。有論是什麼屋子,都要把神龕拿在全部屋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回舉辦慶典和社接運動,兩邊廂房住人,先廳為生涯區。屋內的師活以水塘為核心,逐日三餐都在火塘邊入言。

閱讀全文

與扶綏民俗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