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東西方有哪些文化差異

東西方有哪些文化差異

發布時間:2022-03-03 12:48:09

⑴ 中國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哪些

第一,是義利關系問題。一般來說,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東方人的意識就是義字當先,古時的關羽不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義氣英豪.也被當時的人們大加贊賞,我想這也是由於古時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種文化意識.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這種重禮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相對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的表現,從侵華戰爭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可以稱為不虛偽,實事求是的作風。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東方的絕大多數而言的。在東方比如中國人的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對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數時候為了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義。

第二,是整體性和個體性問題。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比如中醫和西醫,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西醫不一樣,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它重視整體中的局部。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之間差異還表現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報導中,一為中國人到西方人家吃飯,當主人問今天吃中餐還是西餐時,客人很客氣的說道:「隨便。」「客隨主便。」西方人對這樣的答復難以理解,他們說一聽到撍奼銛這個詞就頭疼,不知道怎麼弄好,不好操作。我們思維方式深處,認為客隨主便是禮貌的表現,是對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這樣看,這就是區別。反過來看看,歐洲人到中國來,你問他今天干什麼,他一定不會說「隨便」,一定會明確表明自己的願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國人往往較少表示個人的願望,當我國代表團出訪時,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團,對方問,各位想喝什麼?如果團長說喝茶,後面幾位可能也都說喝茶。人家奇怪,怎麼一個說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總是強調「和為貴」,「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則講究多樣的標立新說。我們在感謝對方接待時往往是這樣幾句話:你們國家很美麗,你們人民很友好,你們接待很周到,等等。他們認為萬里迢迢從東方到西方,難道沒有任何一點不同的感覺,為什麼一律都是這么三句話呢?後來有一個代表團走的時候,除了三句話以後,他說,我現在想提點建議。這幾個人馬上很認真聽,想聽聽代表團離開前的建議。第一條建議是希望你們介紹材料能譯成中文。第二條是你們這個牛肉能不能煮得爛一點,血淋淋的實在受不了。第三點希望你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們聽了感覺特別好,聽到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表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們也知道你們喜歡什麼了。

第四,是東西方感情表達方式的差異。在很多問題上中西方的差異是的,我敢打賭西方人看《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定看不懂,這里頭最大的問題就是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從而造成了中國人細膩含蓄的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無想像,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時的家法等一切束縛主義的思想。

第五,是我們思維方式里經常有意會性。他們是一種直觀性。比如我們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歡用暗示,或者喻古論今。這種含蓄需要你去意會,所謂此處無聲勝有聲,這與西方人的直觀性不太一樣。像錢鍾書先生的關於西方與中國文化方面的對比里,更是談到了中國詩的長處,它雖然只有寥寥數十字,但表達比西方的長詩更有意境。但對西方人來說,這又是很深奧且難以理解的東西。

⑵ 中西文化差異20點有哪些

  1. 中國人信奉儒教, 講順從孝順。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們講民族自由.個人權力。

  2. 中國人民與外國人的吃飯習慣也有所不同:中國人常常圍著一大桌,同吃一盤菜,雖然熱鬧,但一點兒也不衛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這就是自助餐,既衛生又方便;

  3. 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國人教育學生,大多是一種封閉教育,得遵守校規,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種開拓自由思維的空間,他們是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4. 中西方文化在請客吃飯方面的差異 :中餐通常先上菜,後上湯,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萊,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

  5. ;西餐主人通常不會堅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動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6. 電影文化:美國人喜歡調侃總統,英國人喜歡調侃一些暴力機構,比如監獄。中國人最喜歡調侃老百姓。

  7. 倫理型與法理型。 從文化性質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倫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法理型」文化。中國文化從「性善」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張建立良好的倫理道德以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教化來使人形成自律意識,自覺克服人的動物性本能,自覺克服個人的私慾,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秩序:西方文化從「性惡」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原罪說」,認為人生下來就有罪,主張建立嚴密的法律來抑制個人的私慾和動物性本能.以「他律」來促使人們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秩序。

  8. 內向型與外向型。從文化性格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內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外向型文化。

  9. 整體性思維型和個體性思維型。從思維方式來看,人的思維通常可分為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綜合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整體性思維和個體性思維。一般而言,中國人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不發達,西方人則邏輯思維較強。筆者認為,中國人整體性思維較強,而西方人個體性思維較強。

  10. 家族本位型與個人本位型。從文化取向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文化,西方是以「個人」為本位的文化。陳獨秀曾說:「西洋民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徹頭徹尾,個人主義之民族也。」

⑶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例子有哪些

如下:

1、飲食

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於冷食,而中國人習慣一日三餐吃熱食或者是熟食。就像在喝水的選擇上也是一樣,西方人習慣喝加了冰塊的涼水,而中國人更喜歡熱水或者是涼白開。

2、天氣

西方人的心情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但是天氣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不大。這一點,可能是個誤區了。惡劣的天氣對於中國人心情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的,對於一些室外的工作也會造成麻煩。

3、生活

西方的生活傾向於獨立生活,而中國人自古就是集體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

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間。而中國老人則是幫家裡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5、孩子

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圍繞著孩子展開,孩子是重心。而西方家庭對於孩子放得沒有那麼重,在18歲後還會要求孩子一個人生活。中國則是子嗣問題自古就是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中西方關於權力距離上的文化差異:

權力距離即在一個組織當中,權力的集中程度和領導的獨裁程度,以及一個社會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組織當中這種權力分配的不平等。

一種文化究竟是大的權力距離還是小的權力距離,必然會從該社會內權力大小不等的成員的價值觀中反映出來。

因此研究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就可以判定一個社會對權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

美國是權力距離相對較小的國家,美國員工傾向於不接受管理特權的觀念,下級通常認為上級是「和我一樣的人」。

所以在美國,員工與管理者之間更平等,關系也更融洽,員工也更善於學習、進步和超越自我,實現個人價值。

中國相對而言,是權力距離較大的國家,在這里地位象徵非常重要,上級所擁有的特權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這種特權大大地有助於上級對下屬權力的實施。

這些特點顯然不利於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和諧關系的創造和員工在企業中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因而管理者有必要在有意識地減小企業內部權力之間的距離,才會更好地實現管理目標。

⑷ 中西方禮儀文化差異舉例5個有哪些

1、交際語言的差異: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吃了嗎?」「上哪呢?」等等,這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可對西方人來說,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

2、稱謂稱呼方面差異:在西方,稱呼是比較籠統的,一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很多稱呼。例如,西方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女士或小姐。

3、餐飲禮儀的差異:中方:用筷子;喝酒時會碰酒杯,碰出響聲,一般來說都會先上肉菜,最後才上湯類,一般不有甜品。西方,會用刀叉,左叉右刀,乾杯時不能碰出響聲,一般會有前菜。

4、服飾禮儀的差異: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5、宴請禮儀的差異: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很尊貴的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上座,然後依次安排。在西方則是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座,夫婦也分開而座,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

⑸ 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那些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轉)
作者: 逍遙魚 發表日期: 2006-02-11 01:34 點擊數: 204

我們中國人原來最好的問候就是:「您吃了嗎?」知道為什麼嗎?是因為咱們過去溫飽沒有解決。以後咱們再見面就說:「撐著了嗎?打嗝了嗎?」,我覺得咱中國人應該向英國人學學,英國人見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後就問天氣怎麼樣?「你覺得今天天氣怎麼樣?」「我覺得今天天氣不錯啊!這真是難得一個晴天。」

2008年要開奧運會了,肯定很多外國人要來。來了之後咱得知道人家外國人是怎麼想的,跟咱們是不是一樣。你對他好,他不一定領情。

比方說尊老愛幼,尊老,要按咱們來講,你要看見馬路上一個老奶奶,顫顫悠悠地拿八十多個包袱在那兒正過馬路呢,你不過去幫幫忙的話,你還是人嗎?所以你一定要過去幫忙,過去後說:「老大娘,您要過馬路嗎?來,把包給我,我替您扛過去。」給老大娘攙過去以後,老大娘一定非常高興:「謝謝你小夥子,謝謝你。你叫什麼名字?」「不要問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鋒。」一般都這樣。可要是外國人就不是這樣了,你看到一個外國老太太過馬路,你過去了說:「Hello,天氣不錯,我替你搬。」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興,倒不是因為她擔心你搶她東西,關鍵是她不服老,如果你這樣做就等於說她給人感覺她是一個老人。我記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時候有一鄰居91歲了,走路直晃悠。那天刮四級大風,他拿了兩包,我心說我一定得幫幫忙去,咱也讓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紅遍我們中國之外,我們雷鋒也能紅遍加拿大。我就去了,說:「Heloo」他說:「NO,不用幫,不用幫。」我說這老大爺怎麼這樣啊?不讓幫忙。其實,他們外國人就是這個習慣。

再如救死扶傷。如果我們看見有人掉到河裡了,「噗通」一下,你得趕緊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國這樣就不行。西方人就是這樣,你甭救我,你千萬別來救我,你救我還是給我添麻煩?你說這人怎麼想的呀?他的思維是什麼邏輯?他這種思維邏輯就是:你是想來救我,可你受過專業訓練嗎?你會游泳嗎?你不會游泳你來救我,最後你也搭進去了賴誰呀?必須得要專業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我這么一想,可能也對,過去我看有個報紙說,有個人根本不會游泳就毅然決然地跳了下去,最後兩個人同時犧牲了。其實這樣也真是有點冤得慌,你倒是找個會游泳的下去啊。

咱們中國人和西方人喝水也不一樣 。我喝什麼水呀?冰水,一飲而盡!可是以前咱們中國人對客人最熱情的舉動就是給滾燙的熱水,過去斯諾到中國來采訪,他在日記中說:當我踏上延安土地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們和東方人是多麼的不同。為什麼呀?他見著毛主席的時候,記錄員說:「您喝口水吧」,他正想喝口水呢,結果給端上來一杯滾燙的熱水。斯諾說,這水要在我們家能燙死一頭豬啊。但是他還得捧著,就是喝不了啊,最後只好問有井水沒有。

咱們和西方人使用的生活工具也不一樣。咱們中國人喜歡用筷子,老外就覺得中國人奇怪,拿兩根樹枝就能吃飯了,而且是能切、能剁、能叉、能碾、能攪、什麼都能做。他不理解,他覺得中國人真聰明,手特別靈活。所以老外到中國吃飯一般最怕的就是用筷子,每次吃完飯手都抽筋,因為手實在是太累了。不過咱們要吃日本飯就慘了,日本人吃飯得跪著,滿桌飯菜多香啊,可是每次我都吃不飽。為什麼?我得跪著吃,沒吃兩道菜呢,我覺得我下身已經麻木了,要再吃下去非死那兒不可。你有沒有發現日本人的筷子頭是尖的。知道為什麼嗎?這是日本武士發明的,過去吃飯的時候不能帶武器,他們就把筷子給削尖了,然後在談判時候用,先吃著談,談不投機了拿筷子扎你。這就是當初的武器!那麼西方就更直接了,直接把刀叉帶進餐廳了。先拿著,你別看正在那兒吃飯,不行的話直接就扔過去,拿刀「咔嚓」就砍了你。

我們早已經把食物進化了,而西方人還處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他們還在吃生肉,還在吃生菜。像咱們做的菜,比方說蔥爆羊肉、糖拌西紅柿、魚香肉絲、素炒芥蘭啊……多好吃 。可西方人不行,把菜也就洗吧洗吧,放一塊兒,然後再擱點汁,告訴你這叫蔬菜沙拉。咱們主食是饅頭,人家主食是土豆,西方人把土豆煮熟了之後剝了皮,蘸著鹽,就算是大餐了。如果哪天我那威請您吃西餐大餐,主菜是土豆蘸咸鹽,您一定把我罵死。咱們中國人就不是這樣了,咱們把土豆改良了,比如說做個青椒土豆絲、酸辣土豆絲、土豆燉蘑菇、土豆燉牛肉……總之能夠把一種食品的作法發揮到極致。

為什麼咱們和西方差距這么大?首先我們長的就不一樣,我們是黃皮膚,他們是白皮膚,咱們眼睛是黑色的,他們是什麼色都有——黑的、藍的、白的、花的。我想這是最明顯的一個區別,但是究其根本,我認為還是因為磁場造成的。據科學家研究,水池子蓄滿水時把塞子拔掉,你就會發現水在我們這半球它是順時針方向消失,要到了南半球它就逆時針方向消失。沒發現吧?自己蓄一池子水試試吧!這方向就是磁場在起作用,同樣也造成大腦磁場的不同,所以咱們看待問題也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咱們做飯擱鹽說擱鹽少許,大家都知道擱多少,手大抓半斤,手小抓一兩。老外就不懂,少許是多少?他得量,所以很多外國人的廚房,就是一個實驗室,鍋、碗、瓢、盆不是很多,各種天平、計量工具倒是一大堆,所以他們學理工科的人比較多一點。他們認為做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到今天他們還在吃油炸食品,他們永遠吃不到松鼠魚。如果他們要做松鼠魚的話,4天未必能做出來,他得且研究呢。其實這就是一種觀念上的問題。

再說約會。咱們中國人一般表示友誼、表示對你的尊重都要提前來,有的時候說:「我在這已經等了你3天了,我終於今天見到你了,哎喲等了我三天吶」。可是在國外都是這樣,咱倆9點約會,往往那大鍾剛敲到9點,老外噌就出來了:「Hello,我准時到了 。」一看錶,一秒都不差。你要跟一個德國人約會,你說提前3天就到了,他一定覺得你神經病!

再說咱們熟悉的喝酒 。比如說老外要喝酒,都是拿瓶XO給自己倒,然後祝你健康!祝你幸福!祝你怎麼怎麼樣!然後自己把自己沒一會兒就給撂到了,一般喝酒時老外都屬於自虐,沒事兒就把自己給辦到地上去。中國人不是這樣,他是為了辦別人。每次喝酒都說:「來,再干一杯!」一下喝三杯,深水炸彈什麼的,一般都是頭三尾四,或者說這魚頭可沖著你呢,你得喝,不喝可不夠哥們!至於合同這事兒咱們再單說,來干!咣咣咣咣!最後把這個人給辦倒了,如果他自己也暈了,也是在辦別人的過程當中不小心被另外一個人給辦了。而老外一般很少有互相勸酒的,都是勸自己喝酒,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

咱們再說這玩兒。你看一群老外搶一個球,那一定是歐洲人——踢足球。看倆人在那兒較勁,你一拳、我一拳一定要把對方給干到地下,那是美國人——拳擊。兩個人不吱聲皺著眉頭在那兒玩兒橋牌,動智商的,這個一般也不符合我們亞洲人的習慣。那我們喜歡玩兒什麼呀?玩兒麻將啊!麻將才符合我們的精神,才符合我們的智慧。咱們玩兒麻將時一般都是這樣,四個人在一起玩兒麻將,一般都是盯著上家、看著下家、防著對家,我胡不了,你們誰也甭想胡,我就是死活不點炮。所以這個就是玩兒的不同。

有一個電影叫做《刮痧》看過吧?其實刮痧是我們中國非常好的一個治病的辦法,刮刮皮膚,什麼病都好了,只不過會在皮膚上留下一些斑斑點點的血印子。美國人就想不明白,覺得是虐待孩子,這看著讓人生氣。王姬演那個《北京人在紐約》看了吧?中草葯,他老公愣說是樹根子,喝著苦,廢話!中葯能不苦嗎?良葯苦口利於病!你UNDERSTAND嗎?可是老外就是不明白呀,所以要取消你的撫養權,因為你給孩子喝巫術的東西。什麼叫巫術?其實是對我們中醫不了解。

還有香水,咱們中國人也想撣香水,其實錯了。千萬別跟外國人學,因為外國人身上有嚴重的體臭,所以他必須掩飾體臭才撣香水。我們中國人起碼是正常的,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撣香水,這點您一定要記住了。

如果您要是看見兩個俄羅斯人打架,多半是因為他們喝多了;如果你看見兩個印度人打架,多半是因為他們姓氏不同;如果你看見兩個以色列人打架,多半是因為他們政治信仰的不同;如果你看見兩個東方人在打架,80%是爭著結帳:今天的費用我來結帳,我看誰敢和我搶……。

參考資料: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4899.html

⑹ 請列舉東西方文化的十點差異

一、善惡觀上的差異

概括起來,西方的善惡觀是兩句話:生活上與人為善,政治上防人為惡。生活上倡導博愛,人人親善,讓世界充滿愛;在政治制度設計上,要防人為惡,重在營造一種體制和機制,防止壞人一旦進來做不成壞事。東、西方的善惡觀差異很大。

我國的政治體制總幻想執政者都是先進分子,有覺悟講黨性,都是可信賴的,所以往往重任命授權,輕制約監督,導致大量決策失誤和大面積腐敗,這個教訓極為深刻。我想,我們的善惡觀也得來一次新的塑造和進步,也求做到生活上與人為善,政治上防人為惡,社會才能平穩發展。

二、公私觀上的差異

西方認為,人生下來就是自私的,自私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利益驅動是永恆的主題。從人性角度挖掘人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才是最好的制度設計。所以西方放開搞個體私營經濟,鼓勵人們致富,做大做強民營經濟。

我國改革開放後才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逐漸形成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導向和社會氛圍,一改過去公有制一統天下、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局面。西方有個理念,即人的自私慾望得到滿足之後,就會回報社會,私有財產最終也都是社會的,不要怕富、嫉富、仇富、刮富。

我國過去把「私」看作是洪水猛獸,提倡「鬥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在文化大革命中喊了十年,這個東西帶著極「左」的色彩,背離和壓抑人性,嚴重束縛了當時的經濟發展。

三、文化觀上的差異

西方人的文化理念崇尚三點,與我們差異很大:

1、個性自由。在西方,崇尚自由,張揚個性,尊重人權,注重發揮人的特長。我國的文化觀講究「大一統」,凡事都得一個模式,一個思維,動輒就統一 思想,這就管死了個性,壓抑了自由,人活得比較累,社會發展缺乏多元化的動力。

2、開放包容。美國歷史雖短,但是全球的移民國家,全世界的文化都在這里雜交融合,很少有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才全球上自主創新的頭號經濟強國,我國三千年自然經濟,三十年的計劃經濟,夜郎自大,排斥外來文化,障礙了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這也是四大文明古國,經濟都相對落後的主要原因。

3、認真守信。德國人工作認真,一絲不茍,時間觀念強,誠實守信的品格凝集了日爾曼文化,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現在,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普遍缺乏誠信精神,五種病態經濟——詐騙經濟,賄賂經濟,債務經濟,造假經濟,賴帳經濟,就是落後的文化觀帶來的惡果。

四、生活觀上的差異

1、消費觀。人生來就要謀求生活,生活貴在質量。東、西方的消費觀差異較大,西方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質量為本,提倡「三為」和 「三不為」:一是為自己活著,不為別人活著,個性自由求質量;二是為今天活著,不為明天活著,敢於貸款超前消費;三是為這代人活著,不為下代活著,不緊衣縮食為子女攢錢。

中國也有「三為」的價值觀,一年四季忙為一張嘴,吃飯第一;人活著為了一口氣,不計後果慪氣打仗;死愛面子活受罪為了一張臉,處處要面子。中國人偏好攢錢儲蓄過日子,導致中國儲蓄率過高,達到46%以上;造成內需不旺,消費不足,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弱。

2、隱私觀。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窺視和傳播別人的隱私,比如年齡、收入、性生活等。尋問和講究他人的隱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可東方人對個人隱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趣,私下裡愛議論隱私,小道消息傳播隱私,甚至把隱私作為整人的工具,樂此不疲,這是一種文化的愚昧和落後。

3、生育觀。歐洲人都不願生孩子,怕孩子多影響生活質量。所以一般西方發達國家都呈人口負增長態勢,人口、資源和生態壓力小。

中國仍有相當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一些邊老農區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人口仍呈高速增長之中,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高峰期為14.6億人。

五、競爭觀上的差異

東西方在競爭觀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點上:

一是要不要競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為核心。

儒教強調中庸之道,過猶不及,以和為貴。而市場經濟則崇尚競爭,強調商戰打敗對手,贏得自己的發展。從儒教看,競爭是不道德的。歐洲人認為,社會需要競爭,人與人需要競爭,競爭出動力,競爭出人才,經濟才會在多元化競爭中得到快速發展。

二是怎麼對待競爭。西方人認為,競爭應該依法進行,提倡公開、公平,透明,提倡縱向競爭,向前發展,互相激勵,用競爭為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動力。中國人受封建儒教文化的影響,封建小農意識的束縛,紅眼病多,往往從另一個角度看競爭。

中國人競爭是橫著使勁,熱衷於在一起打架,等把你打倒了我再跑,這種內耗機制嚴重障礙了中國的進步和發展。

六、教育觀上的差異

中國受封建儒家文化影響,學而優則仕,學習是為了得文憑,得文憑是為了當官,這種思想很有市場。學習目的是為了做人上人,高人一等,而不願意上高職,做技術工人。西方認為,學知識是為了得能力,得能力是為了生活提高質量。

人才價值取向上有差異。中國講文憑本位,干什麼都講文憑,提拔幹部看文憑,晉升職稱看文憑。這導致大家對文憑趨之若騖,文憑造假大有市場,屢禁不止。改變這種現象,要像西方那樣提倡能力本位,靠能力競爭取勝。文憑能造假,但能力不能造假。

學習的要求也不一樣。我們強調死記硬背和循規蹈矩,西方強調知識更新和能力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想像力,所以世界諾貝爾獎大多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

七、家庭觀上的差異

1、家庭小型化。歐洲人在家庭上講究小型化,每個家庭平均2.3口人,生活方便,生活質量也高。我們講大家庭,四代同堂,兒孫繞膝,天倫之樂,這是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文化。

2、親情淡化。中國鄉下人走東家串西家,湊在一起就喝,喝完就打麻將。歐洲沒這些事,親屬之間很少走動,各忙各的,無暇去串門閑聊;對孩子很少溺愛,更多地強調自立自強。

3、父母對子女的依附弱化,對子女的依附心理不是那麼強。養老靠社會保障,不用依靠兒女,所以不願意生孩子,也沒必要給後代積攢財產。

八、治國觀上的差異

西方講依法治國為主,把法制環境設計得很嚴密,讓大家依法工作、生活,一切有條不紊。中國講以德治國,從孔夫子開始就講仁義禮智信,用德馴化民眾,用禮規范行為,提倡克己復禮,半部《論語》治天下。

總之,東方人講關系,西方人講規則;東方人講德治,西方人講法治;東方人講面子,西方人講實際。

九、政府權力觀上的差異

歷史證明,德治核心是靠覺悟靠自律。人單純靠覺悟是靠不住的,必須靠制度靠法制。中國反腐敗斗爭的艱巨性更說明了這一點!

一是政府職能上的差異。中國政府職能的設定與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差異。具體表現為西方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給民眾提供公共產品,公共安全,公共服務,對企業經濟活動不幹預;我國政府是萬能政府,婆婆媽媽什麼都管,管得太多,干預太深,恰恰束縛了經濟發展。

二是規模上的差異。中國政府權力太大,事無巨細,帶來機構龐大、人員臃腫、人浮於事的弊端;吃「皇糧」的人數多,財政負擔重,辦事效率低。西方是小政府大社會、大企業,微觀經濟活動不幹預,一心一意辦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好,企業受的束縛少,可以放手放量地發展。

三是體制上的差異。中國政府講管制,講審批,西方政府講服務,講協調。西方政府是「搖頭」政府,告訴民眾什麼事不準干,法律都規定了,其他沒規定的都可以干。

中國是「點頭」政府,什麼事都得經政府點頭,沒點頭的都不準干,層層審批,束縛了經濟發展,惡化了經濟環境,導致發展經濟的企業這種「羊」太少,經濟執法管制部門的「狼」太多,難以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只能是殺「狼」才能養「羊」,優化了環境才能發展經濟。

十、納稅觀上的差異

西方納稅是全民納稅,納稅光榮,全社會尊重納稅人,納稅人有權檢查和監督政府使用稅款的去向。所以納稅人感到光榮,納稅心安理得,有積極性。西方的納稅氛圍完整,納稅人權力與義務對等,國家稅收與財政支出對稱,公務員與服務納稅人對應。

比較而言,我們缺乏納稅光榮、尊重納稅的理念。因此,公務員,包括事業單位吃「皇糧」的人要增強三種意識:感謝納稅人,尊重納稅人,保護納稅人。

拓展資料: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8),東西方關系可分為三個階段。1978至1989是第一階段,1990至2001上半年為第二階段,至今為第三階段。這三十年,東西方既有合作,也有沖突,並隨著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力的增長而陰晴不定,起起伏伏。

⑺ 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哪些

(一)東方人覺得世界是完整的、和諧的,看問題往往從大處、宏觀著眼,是一種整體性、綜合型的思維;西方繼承古希臘哲學形而上學傳統,重邏輯和分析思維征。西方人覺得世界是支離破碎的,看問題多從小處、微觀著眼,由小到大,由近及遠,是零件式、分解型的思維。

(二)在認識論上,東方人重直覺、重內省、重先驗理性;西方人重實驗、重事三、東西方文化主要特徵實、重邏輯理性。由此也導致東西方不同的科學發展之路,例如當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看到岩石沉入水底時,他想到重力;當看到木頭漂在水面時,他想到浮力,而不會想到水本身;而中國人會把所有與沉浮相關的因素考慮進去,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能比西方人早幾百年認識潮汐變化和磁場引力。

(三) 在行為方式上, 東方人崇尚「一日三省」、「謙虛謹慎」,這種自省、自謙的習慣使得中國人過於拘謹,求穩怕變;西方人則更多地自我肯定,不斷突破,這也導致東西方文明進程和方向上的差異。東方文明是連續穩步的緩行,西方文明則是跳躍式的速進。

(四)在文化特質上,東方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西方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分別對立關系;東方文化強調「 天人合一」、「天人調諧」,西方文化講究「天人相分」、「人定勝天」;東方文化偏重於精神文化,西方文化偏重於物質文化;東方文化喜靜求穩,西方文化喜動求變。

(五)即使在文藝作品中,這種區別也有體現。如繪畫.中國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虛無飄渺、若即若離、若有若無的境界,畫家所追求的不是細節,不是精確,而是整體的輪廓,是一種境界、意境。西方的油畫則恰恰相反,從構圖原理,到人體比例的計算,從色彩的使用,到光影效果的掌握,無不追求精確與完美。似乎等到照相機出現才滿足了西方藝術對精確性的要求。

(六)在認知模式上,東方人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復雜關系使得他們更多地關注外部世界,以獲得支持和力量,其認知模式是依賴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和生產關系簡單且個人處於較超脫的位置,對外部環境的依賴較少,所以他們只需把注意力放在客體和自身的目標之上。所以最終產生的認知模式是:中國人的認知以情境為中心,西方人則以個人為中心;中國人以被動的態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動的心態征服世界

閱讀全文

與東西方有哪些文化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