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說《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源,有什麼依據嗎
《易經》確實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主要是由於易經裡面所包含的意思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只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稍稍有一點了解的都知道,《易經》是我國群經之首,被譽為千古第一奇書,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西方人也稱《易經》為宇宙算數學,這本書幾乎在我們生活或工作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得到,最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3、功能繁多
易經的功能是非常多的,它不只可以幫助我們指導人生,如果深入研究的話,易經還有一種特別神奇的功能就是占卜,當然對於占卜這一說,很多人都抱有著保守的態度,不過真正懂得易經的人,並不是完全相信它的占卜,而是根據占卜的結果,對於一些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做預防,這才是最貼近科學的方法。
⑵ 中國文化起源於什麼
在五千年的文化長河裡,不論我們如何避諱這個話題,如何諱莫如深,談虎色變,但這個話題依然事實的存在著。那就是中國的「性」文化,性,畢竟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食色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文化長河裡的又一支流,無論我們怎樣難於啟齒,但當我們在探尋中華文化源頭的時候,卻會驚奇的發現牽扯到「性」這個話題,也許有人會說,性怎麼會和中國的文化源頭扯上關系呢?只要我們認真的梳理一下,就會讓我們大吃一驚。說中國文明之源源於性,這聽起來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但我們都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易經》是中國的文化之根。中國的文明之源,那麼《易經》的開篇就是以《乾》、《坤》兩卦開篇,講的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古人認為:天地之前只有一陰一陽的原動力,在一陰一陽的相互作用下,相推、相容、相摩、相盪、相易,之後形成天地、萬物、男女,這種作用被認為是一種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陽衰歸陰,陰衰歸陽,男人和女人是這一宇宙概念里的人類形態,男人需要女人,女人也同樣需要男人,這是宇宙間萬物的定律,這就跟「性」有了一些瓜葛,陰與陽的關系,即謂男女關系,男女關系,性也。,《易經》里其中的第六十三卦「既濟」更加明確的表現了男女之間的完美交融,這種交融是雙方相互完成的,上為「坎」
,下為「離」,「坎」代表水、月、女。「離」代表火、日和男。坎和離象徵著男女元素的精美的平衡。
古人把男女關系定位於「合和」二字,陰陽關系中的男女關系除了一個合字,還是一個和字。前一個合字是相包、相容、相吸,後一個和字是平和,無前無後,無上無下,無高無低,無始無終,這是一個立體的太極,合起來就是元、亨、利、貞,這四個字蘊涵了陰陽、男女之間的均衡之意。
由此,我們會想到中國的太極圖,那相互包容在一起的圖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左半邊表示了陰的萌芽的陽,右半邊表示包含了陽的萌芽的陰。男人和女人是這一宇宙觀的人類形態,體現了這個定律中的男女都是陰陽兩氣的載體,陰陽交感生生無限,男女相交,繁衍子孫。畫家王濤有一幅畫叫《均衡》就是在太極圖中有兩個裸男裸女,相互包容在一起,糾纏在一起,看起來很美,我佩服畫家大膽的想像與構思,這幅畫形象地點出了中國文化本源,點出了人類生命的本源。
《周易》上有這樣的話:「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有了陰陽、男女才有了合和二字,萬物才能各正性命。《禮記》對陰陽之間的關系這樣定位:「天地之德,陰陽之交也」天地大自然的最高德性是陰陽之交,陰陽之交,男女交媾也,性事乃效法天地之德,非誨淫誨盜。《道德經》里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為和」只有「負陰抱陽」才是天下合和,這是原動力。《黃帝內經》中說:「陰陽互根,陰陽平衡」互根,何也,男女之交,性也。
至此,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陰陽永遠是相互運動的矛盾統一體,相對、相依、相互為根,和合平衡,不可隔離。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人為三才,古人講的是: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周禮》。我們不難從這個推論中看出,《易經》從始至終,一直把男女關系與天地的關系相等同,一直把男女的作用與天地的作用等同。至此,我們又清楚的認識到,自然界有序的進化,人文中的五倫關系,都源於天地萬物之間、男女之間,夫妻之間,而後演化的父子、君臣、尊卑、上下、人倫、道德,文化都起源於陰陽關系,源於男女關系。
因此,古人認為男女、夫妻關系的穩定是天下最大的事,一對夫妻的穩定合和,一對對夫妻的穩定合和,天下才能穩定和諧,因此說男女關系、夫妻關系是「天地之大義也」
,這樣看來,性這個話題,竟是那樣的嚴肅、那樣的聖潔、那樣的不可輕視、那樣的神聖不可侵犯。難怪古人們對性並不象我們現代人這樣淡化、這樣諱莫如深,古人對性的態度是非常童貞、是非常神聖、非常明確,甚至於要放上高高的祭壇,頂禮模拜。何也?因為這是天地之德,人類之根本,人類的一切,都源於此。古人為了把兩性說的更明白,強調兩性的吸引,常常把「陽」描述成「火」或「日」
,把「陰」描述成「水」或「月」
,房中書常常把男人的性體驗比作「火」
,把女人的性體驗比作「水」
。火易燃起,與易被水熄滅;而水要很長時間才能被火燒熱,但冷的卻很慢。無疑這是關於男女性事前後體驗的真實差異,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這種比喻。古人認為:性行為被認為是天地交感的再現,這種交感如雲興雨的自然現象,時至今日,「雲雨」一詞仍是使用最廣的性交隱語,還有「風月」一詞也是男女相愛的代名詞,你看我們祖先把「性」事這個俗事,是看成雅事,說成雅事的,甚至是神聖的事、嚴肅的事,為啥?因為它是人倫之本。
如果說一部《易經》一陰一陽,生生化化,還不足以論述性與中國文化的本源關系,因為《易經》可演化的事物、道理、所包含的、所象徵的太多太多,美國人不是從易經的六十四卦里演化出了計算機的原理嗎?那麼,中國的《詩經》,還可做一旁證,《詩經》中的開篇,第一部作品就是《關雉》,「關關雉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試問,今天做為任何一家報刊的總編,對頭版頭條都要認真對待的,要把最最重要、最最有份量的文章放在頭題的,這是綱領性的東西,連孔老夫子都如此重視男女之事,這說明古人對男女之事是極其看重的,何也?人類之根,天地之德也。
八十年代初,遼寧的朝陽牛河梁遺址出土了一尊紅山女神頭像,轟動了世界,中華文明提前了1000年,當今天我們揭去五千年蒙在紅山女神頭上的那神秘的面紗,抹去歷史的塵埃時,又會另我們大吃一驚,因為同樣牽扯到「性」這一話題。當我第一次看到紅山女神出土時的照片時,就產生這樣的聯想,女神頭像雖說殘缺不全,鼻子是後來找到的,耳朵少了一塊,額頭上方有缺損,但我注意到,在頭像的右下方卻棄放著一對女人的乳房,這乳房豐滿碩大,正是成熟女性所具有的。後來又找到盤腿座姿的殘缺的女神的腿,也是赤裸的,由此我們會得到一幅紅山女神的全貌:她長發披肩,赤裸全身,雙乳碩大,盤坐於祭壇之上,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性」
,女人的乳房與生育有關,同樣與性有關,古時的「母」字和「爽」字是一個字「爽」字特別強調了女人的雙乳。很多人在發現女神頭像時,首先要研究的是頭像,這無可非議,但也不要忘記了這對乳房,也許這對乳房才是紅山女神更加具有研究考證的真正意義所在。因為我們又在牛河樑上看到的幾個較小的女人裸體雕像,其特點都是豐乳肥臀,對女人的性特徵上格外的強調。當然這里強調的是生育,是哺育,可這都與性有關,由此,更加證明:我們的先民們對此並不像我們現代人對其遮遮掩掩,而是非常童貞、大膽、毫無邪念的展示。而且紅山女神的全裸雕像要比西方的維納斯要早幾千年,並且是誇張的、變形的,由其對女人的性特徵做了合理的強調,這就用實物來證明中國的性文明性文化要比西方早幾千年,要比西方的性理念更加文明和開放。
因此,做為一個文化人,對自己民族的根本文化不甚了解,是難行其道的。可現代中國人對此加以深入研究的人卻少的可憐。卻是有一位外國人(荷蘭人)叫做高羅佩的,對中國的性文化做了一翻深入的研究和考證,其行其道令中國人感到汗顏。
中國古人對性的研究可謂是一個百花園中爭奇斗艷的一大景觀。這條文化長河中的支流九曲十八彎,每個歷史時期都各有不同、各顯風彩。從《易》論中的一陰一陽,生生化化,到漢代的《漢書•藝文志》都有名篇,而西漢對此道,視為醫術之一,絕不視為猥褻之行。這之後六朝、道家的「行房大論」、「御女登仙」說等等更是為人所誦習,不以為諱,隋唐之時,佛教密宗傳入中國,交媾覺悟之說,與道家的合氣成仙說融於一體,此類作品層出不窮,敦煌壁畫中有展示,《大樂賦》中有注有引,足備一隅,再其後趙宋王朝、程朱理學一興,中國馬上淪為如西方黑暗的中世紀的極端的禁慾,在官方有了男女有別、男尊女卑,一切房中之事均淪為誨淫誨盜。朱程理學將禮教禁慾推向極端,是對人的本性的異化,是人性發展桎梏,而在民間卻另有一番天地,文人雅士無所施展,便多放縱於酒色艷詞,構欄妓館,遍地開花,明渠受阻、暗流叢生。這也許是朱程理學者們沒有想到的。那時的詩詞、歌賦廣為傳唱,連妓女們個個都是寫詞的高手,「可謂此道不幸之幸也」
。遼金時代,散曲流行,男歡女愛之曲雜劇更甚,長調小令,民間口頭創作一宮二調,或婉約或豪放,火辣辣的互訴男女之情,互愛忠貞,這更反映出被理學禮教壓抑下的男女,為爭取自由而謳歌。元明之後,高人墨客在江南秀水風光中卻拼打出另一番天地,殫精幹燕閑雅趣,在《玄女》上大做文章,並加以推廣,頗盛極一時,而當時中國的畫家們、小說家們也各行其道,什麼唐伯虎、仇英之風流才子們,也性致勃勃的畫起了春宮圖,其形其色絕不遜色於西方的安格爾,中國的套色板畫更是春宮的精品。小說家們也不甘寂寞,一部部大部頭的艷情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艷情小說的作用不可低估,從宮廷到民間的生活,無所不涉,在傳播文化上,在推動中國白話小說發展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對於中國的正統經典文化可謂是「亞文化」的形態,雖無理想性,但它更貼進百姓生活。滿清入主之後,雖頭發、服色為之變,但閨門之內,卻不亞於先朝,甚於先朝,而儒學之風更勝,宋學受到褒獎,因而對於一些艷情小說深藏不宣,甚至遭到毀禁厄運,乾隆、嘉慶之後所存的此類書已不到十分之一。十八、十九世紀,一些西方人來華要想考察中國的性文化,卻難找到這類書,問人又諱莫如深,都以為中國的性事淫污不堪呢,不可告人呢,發生這種誤會,當然不能怨外國人,他們哪裡知道,中國的房中事是非常健康的、文明的,甚至是精緻的具有養生意義、科學合理的,絕無放盪、絕無暴虐,荷蘭人高羅佩在對中國的性文化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之後感嘆到「中國房室,不涉放盪,抑亦符合衛生,且無暴虐之狂,詭異之行,可謂中華文明之榮譽也。」由此看來,中國的性文化連外國人都有如此贊譽之詞,而做為中國人為何不能去探究一番呢?過去,在許可研究領域:中國人都對性避而不談,搞醫學的不懂房術,研究宗教的不知有密教,寫小說的頂多提一下《金瓶梅》搞美術史研究的,不理春宮畫,致使一些問題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很多材料都在圖書館中塵封,無人知曉,如房中術與道家思想的關系,、春宮畫與艷情小說的關系和進步意義,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性幻想、性描寫、中國房中術在中醫學中的意義等等,這一切都與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都有待於人們去探究、去挖掘,這難道不是中國文化人的責任嗎?更何況這也是中國文化其中的一項不可缺少失的部分,及其重要的一部分。